三清阁符咒网

竹清道人说大道行洛阳 一: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符咒网    2023-02-17    59

  河出图 伏羲悟画八卦

  蜂采蜜 黄帝始称华夏

  大道,道家道教也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长期并存的国家,到了近代外来宗教传入和中国本土道教并存,世界上只有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dǐ)全在道教。”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道教在洛阳发轫,在洛阳传播,在洛阳鼎盛辉煌,在洛阳一脉相承,涌现灿若群星的人物,搅动风起云涌的事件。

  河洛先民的崇拜有多种,如天体崇拜、土地崇拜、水火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等,后来,又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些崇拜无不带有宗教色彩,是滋生道教的土壤。有人说,道教形成的土壤,即中国古代哲学、神仙信仰、原始宗教、方术和巫术。道家则说,道从无始而始,先天地生,孕育万物,又随万物之中,亘古不变,运转不息,不可名状。

  伏羲悟画八卦让人们真切看到了道教的踪迹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 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相传伏羲之世,在今洛阳孟津的黄河边,有一龙马负一图出于黄河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何谓龙马?此马似骆而有翅,身上长有龙鳞。图,实为身上毛旋排列。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这就是河图。

  伏羲始观河图,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究人事,悟画出八卦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八卦以“—”表阳,“— —”表阴,凑成乾、坎、艮(gèn)、震、巽(xùn) 、离、坤、兑八个卦形,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使先民告别“结绳记事”,人称“一画开天”。后人据此作《周易》,绘阴阳鱼图又称太极图。这种图成了道教的标志,道观、卦摊、道医|中医、武林,随处可见,甚至见于新加坡空军的机徽、韩国的国旗图案。伏羲悟画八卦,至今洛阳孟津尚存龙马负图寺。

  如果说伏羲悟画八卦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那么,黄帝便是中华文明大幕的揭幕人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魏书》载:“黄帝都河南。”这里的河南指黄河之南,即河洛地区。《山海经》载:“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维帝,即黄帝。青要山,位于今洛阳新安县。黄帝历经涿鹿之战、阪泉之战,打败了蚩尤,平息了与炎帝的纷争,被众部族推举为天子。此时,黄帝统治的疆土东达大海,北至大漠,西及流沙,南抵江南,空前辽阔,而统一了的大民族也空前团结强大。黄帝为自己的这一大民族取名华族,或曰华夏族。

  什么是“华”?《说文解字》道:“华,荣也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古人解释说:“冕服采章曰华。”这是说,河洛先民自炎、黄二帝以来,衣服已有采饰。这是其一。其二,“华”、“花”二字古代通假。炎黄二帝以有 (jiǎo)氏为母族,而有 氏以蜜蜂为图腾,蜜蜂采花而成蜜,自然因此延伸到对花的崇拜。这便是华族的来源。

  什么是“夏”?《说文解字》道:“夏,中国之人也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里的“中国”指河洛地区。“夏”,又源于山鸡。山鸡古称夏翟,简称夏。《尚书·禹贡》有“羽峡夏翟”之语,《正义》释:“夏、翟共为雉名。”古人以山鸡羽做舞具,称为“舞夏”。山鸡古称夏,又称鸫,这说明,洛水、洛阳的得名亦与山鸡有关。因为古时河洛地区为山鸡聚集地,那么,黄帝称“夏”不足为怪,后来建都洛阳偃师二里头的夏王朝以“夏”为号也是顺理成章。

  黄帝统一了华夏,在荆山铸鼎,又命仓颉造字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仓颉造字台在今洛阳洛宁县阳峪河东。传说黄帝晚年因身体衰老而苦恼,后听浮丘公说:“世间万物皆有生死循环,唯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便萌生了寻仙以求长生的想法。他听说崆峒山住着神仙广成子,已活了1200多岁,就去向他问道。广成子告诉他,要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必须保持心境平和,清静无为,坚持修炼。黄帝大受启发,自此跟随广成子学道,并为救百姓炼丹。在鼎铸成时,黄龙天降,迎黄帝升天。

  大禹之世,洪水泛滥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大禹治水到今洛阳洛宁县洛河边巡察,忽有巨龟从洛河里浮出,背上有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图形,这就是洛书。

  大禹观洛书,悟出“九畴”,即九条治国方略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汉书·五行志》中引用经学家刘歆的话说:“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这是说,大禹治水时,上天赐给大禹一部洛书,大禹对此作了阐释,这就是《洪范》。《洪范》是国家大法,为《尚书》中的一篇。洛书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它的图即九宫。洛书的图实际上就是三级幻方,为世界上最小的幻方,它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组合数学将其奉为鼻祖。

  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洛书是河洛地区奉献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人们往往将这两者并列起来,殊不知,河图出于伏羲时,洛书出于大禹时,中间有着神农、黄帝、颛(zhuān)顼、帝喾(kù)、尧、舜等时代的漫长岁月。

  《周易》并非《易经》,《易经》分为发展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和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以及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连山易》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历史原因,《归藏易》和《连山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道教思想)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易经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写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互补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

  公元前571年2月15日,出了位大圣大德者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他天资聪慧,学识渊博,著《道德经》空前绝后, 可谓“天不生此君,万古长如夜”。此君便是老子。

  老子名李耳,又叫老聃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他自幼才思敏捷,静思好学,常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十三岁的老聃离家到了东周都城洛阳,入太学,无所不学,三年后,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为周朝典籍收藏之所,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龙游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鹰翔蓝天,天高任鸟飞。三年后,老聃又升任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古时称有大学问者为“子”,以示尊重。这时,人们开始称老聃为“老子”。老子故宅在今洛阳市大通巷北头,老子在此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博览群书,潜心研究,酝酿提出“道”这个概念,最终完成惊天之作《老子》一书。《老子》分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因此又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思想深奥、语言精辟,如“道可道,非常道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读之振聋发聩

  老子主张无为清净,又以身践行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洛阳邙山有翠云峰,老子在此修身养性,乐此不疲。傍晚,炊烟袅袅,如雾如雨;夜间,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点,尽收眼底。他养一头青牛,青牛在山坡吃草,悠然自得。后来,人们在老子修身之处先后修建老子祠、老子庙、上清宫,在老子拴青牛之处修建下清宫,今胜迹尚存。

  洛阳老城东关大街东头,矗立一通石碑,高五米余,上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此碑见证了孔子入周问礼这段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据载,居鲁国的圣贤孔子对老子十分仰慕。他对南宫敬叔说:“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源,以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东周都城洛阳。 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说:“君子生逢其时才能施展抱负,干出事业;不逢其时则只能碌碌无为。我听说,出色的商人都深藏不露,有盛德的君子,容貌却像普通人。去掉您的傲气和各种欲望,不要装腔作势和好高骛远,这些都不利于您的身体,我要告诉您的,就是这些了。” 孔子在洛阳“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得到老子许多指点。在周公、成王纪念场所,孔子徘徊望之,谓从者曰:“吾今乃知周公之圣与周所以王也。” 孔子向老子辞别时,老子对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钱财,仁德的人送人言语。我得不到富贵,却占有了仁人的名义,只好送您几句话:聪明、观察细致而又将死的人,是爱好议论别人的人;渊博善辩而又危害自身的人,是揭发别人罪恶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张扬自己;作为人臣,不要张扬自己。”老子的这番话其实是在讲道,孔子听了却大受震撼。他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wǎng ,渔猎用的网),游者可以为纶(lún,钓鱼用的线),飞者可以为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耶!”孔子把老子比喻为龙,足见其对老子的尊崇。孔子在周期间,还曾向苌弘学乐。苌弘是“以方术事周王”的贤士,擅长观测天象、推演历法、占卜凶吉,对周王室的出行、起居、祭礼、战事等事先预测。他的墓在今偃师市山化镇。

  洛阳邙山今下清宫有一处地方叫青牛峪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据说,老子在这里骑上青牛,头也不回往西而去,那青牛倒扭头大吼三声,似有恋恋不舍之意,后人便把此处称为青牛峪。

  洛阳往西有重要关隘函谷关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此关北接黄河,南抵崤山,地势险要,关楼巍峨。守关的关令叫尹喜。这尹喜本是周朝内官,却又是个得道之人,识天象、会占卜,早就预测到函谷关将有圣人至,便早就奏表天子到此守关。这天,尹喜如平常一样在关楼眺望,忽见东方紫气升腾,云蒸霞蔚,他知此乃祥瑞之兆,迎出关外,果然迎来老子。尹喜恭恭敬敬向老子行以师礼,恳切地对老子说:“您老将归隐了,请为我留下一些教诲吧!”老子一看尹喜面相便知其不同凡俗,欣然应允。住下之后,老子便把他用尽毕生心血写成的《道德经》再次修改整理,抄写与尹喜。此《道德经》共五千言。

  洛阳以西有函谷关两处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一处在今灵宝境内,建于秦代以前,称秦函谷关。此关有“鸡鸣”、“望气”二台。鸡鸣台说的是齐国孟尝君逃离秦国时,他手下的门客装鸡叫骗开关门之事;望气台说的就是尹喜望到紫气东来,迎到老子之事。望气台旁,唐时曾修建一“瞻紫楼”,取紫气东来之意。 一处在今新安境内,称汉函谷关,此关亦有鸡鸣、望气二台。

  杜甫为函谷关写下“西望瑶池降王母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东来紫气满函关”的名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礼坏乐崩,学术思想却异常活跃,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出生于洛阳黛眉山的墨子创墨家学派。鬼谷子讲学于洛阳,为纵横家和兵家代表人物。而列子、庄子则秉承了老子的道家学说。

  列子,为道教尊崇的四大真人之一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独立处世之思想,概括起来为“贵虚”和“贵正,著《列子》一书,唐玄宗封其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封其为“致虚观妙真君”《列子》遂更名为《冲虚真经》为道教经典之一。《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是其著成。冲虚真人的道场有多处,比较出名的是王屋山和太行山。。。

  庄子,为道教尊崇的四大真人之一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著《庄子》一书,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庖丁解牛》等。他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后唐玄宗封其为“南华真人”,宋徽宗封其为“微妙元通真君”。《庄子》遂更名为“南华真经”,为道教经典之一。他一生向往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南华真人的道场就在蝴蝶山(今洛阳伊川境内)。

  文子 ,为道教尊崇的四大真人之一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主张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乱情,隐其名姓,有道则隐,无道则见,为无为,事无事,知不知也。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俯仰,与天同心,与道同体,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万物玄同,无非无是。”著《文子》一书。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其为通玄真人,《文子》遂更名《通玄真经》。通玄真人的道场比较,较为出名的有崤山和全宝山。

  亢仓子,为道教尊崇的四大真人之一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主张“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著《亢仓子》一书。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亢仓子其人为“洞灵真人”,《亢仓子》遂更名为《洞灵真经》。洞灵真人的道场比较,较为出名的有华阴山和熊耳山,寿安山等。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东汉初,黄老之学在洛阳盛极一时。黄老道在宫廷传播,成为统治者信奉的黄老神仙道。黄老道流传至民间分为两支,一支是张角的太平道,一支是张陵的天师道。

  太平道之名源于于吉所著《太平清领书》,又称《太平经》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的情绪如同干柴,只要遇到火星,就可能燃起熊熊大火。张角得到《太平经》后细细研究,便自称大贤良师,奉黄老道,持九节杖,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用符水咒语来给人治病,颇受百姓的信赖和推崇。于是,张角派遣八个弟子,代表他分赴各地,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弟子达十万人。他又用严密的组织机构把弟子们组织起来,设置了三十六方,每一方多则万余人,少则六七千人,由主帅统领,称“太平道”。

  天师道,又叫五斗米道、正一道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影响大,代代传承,连绵不绝,张陵被后人尊为中国道教的开山祖师。张陵在洛阳太学当学生,在洛阳邙山翠云峰修道十余年。可以说,他得道于洛阳,教义渊源于洛阳。

  张道陵,人称张天师、祖天师,为汉留侯张良的八世孙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张陵七岁时就读通《道德经》,数年后,由于学业卓著,成了全国最高学府——洛阳太学的一名太学生。太学毕业,他回乡开馆授徒,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又因“贤良”被朝廷任为江州(今重庆)令。在江州令任上,他看到地方豪强横行霸道,为官者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想到单凭自己一个小小州令难改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图延年益寿。于是,他辞官北上,隐居洛阳邙山翠云峰老子修道之地,潜心参悟。

  张陵在邙山悉心研读《道德经》、《河图》、《洛书》和“河洛谶纬之学”,他还得到民间流传的一百七十卷《太平经》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他读书触类旁通,务求甚解,道行精进。传说,三年后的一天,有一只白虎口里衔着一个写着符文的竹筒来到他修炼的地方。那白虎卧下来瞪着眼看了他一阵子,便放下竹筒走了。张陵突然间感到这是神的启示,倒出符文一看,大彻大悟,道行更趋完善。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皇帝听说张陵有道行,下诏封他为太傅,授三品印绶、驷马车,张陵不为心动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不久,皇帝又封其为冀县侯。皇帝的诏书下了三次,张陵都坚辞不受。最后一次,张陵对颁诏书的朝官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即逝。父母隆恩,妻子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张陵自此决心离开洛阳邙山,云游名山大川。

  东汉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降临,亲手授他《洞极经》一书、阳平治都功印一枚、三五斩邪雌雄神剑两把、双仪交泰冠一顶、驱邪披风一袭、通天至简一封,要他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事成,要向老君回报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弟子们一听,慌忙顶礼膜拜,“正一道”便告成立。消息传开,要求入道的人络绎不绝。张陵规定,凡入道者需交五斗米,因此,正一道又称“五斗米道”。后来,张陵又到青城山降伏“六大魔王”、“八部鬼帅”,人称“张天师”,正一道又称“天师道”。

  张陵尊奉老子为道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又著《老子想尔注》、《天官张本》、《灵宝》、《道书》、《黄书》等著作,微言奥义,以为教众的行动纲领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为推广道教,他在全国设二十四传教点,称“二十四治”,洛阳为“北邙山治”。以纪念他在洛阳邙山隐居修道成功。后来,洛阳邙山被道教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中岳嵩山被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说到北邙山被道教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其实,北邙山岂止是“之一”,当为第一福地偃师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仅在东汉时期,除张陵外,这里又走出万古丹经王魏翱、帛家道开山祖师帛和,他们皆为道教名列前茅的“真人”。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7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