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雄奇灵秀古南岳寂寞千年今焕彩(转)(转载):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符咒网    2023-02-17    58

  雄奇灵秀古南岳寂寞千年今焕彩(话说安庆之七)

  被称为“江淮第一山”的安庆潜山县境内古南岳天柱山以其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观和悠久丰厚的人文文化而著称于世,吸引八方来客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明代诗人李庚在广历祖国名山大川后赞叹道:“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千年古岳的尊严 现在一般公认天柱山在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封为南岳,其历史依据是《史记#183;孝武帝本纪》和《封禅书》、《汉书#183;武帝本纪》、《郊祀志》都云:汉元封五年,武帝南巡狩,至于盛唐,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自此天柱山便以五岳之一的身份而闻名全国。据说汉武帝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后历代帝王都派使臣前往祭祀。也有学者认为,天柱山是唐虞以前时期的中国古南岳,绝非封始于汉武帝。因为《尚书》、《尚书大传》、《尔雅》、《史记》、《白虎通》、《广雅》、《太平寰宇记》、《水经》、《明史》等二十余部权威经典国史均一致定论,并认为史籍中所谓霍山、皖山、衡山、天柱山、潜山皆指天主山。《尚书》和《史记》都对舜帝祭祀南岳的时间作了相同的记载,即“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尚书》的唯一传人伏生所著《尚书#183;大传》告诉我们:“五岳谓:岱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而成书于西周周公旦的《尔雅#183;释山》明确记载:“霍山为南岳。”晋郭璞注:“霍山指天柱山,潜水所出也。”又《白虎通》、《广雅》、《水经#183;山川泽地记》、《明史#183;地理志》及《古今图书集成》《安庆府志》、《潜山县志》等七部史志皆一致载曰:“霍山是南岳”、“天柱山是霍山。” 更有唐著名文学家皮日休,及宋朱熹在其所著的《霍山赋》和《朱子语录》里同样一致记载:“霍山是南岳。”“天柱山是霍山。”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孙星衍在《尚书今古文注疏》里更加确切地指出:“霍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唐虞时霍山为南岳。” 又《史记#183;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过彭城(徐州)渡淮,之衡山。”(南巡狩,祭南岳)《太平寰宇记》载:“霍山一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清湖南著名诗人魏源著《释道山南条阴列附》曰:“汉武帝南巡皆始皇所巡旧道,《秦纪》之衡山即封禅书之潜霍,非汉武始移其祀明矣”。清翰林国史编修朱书著《南岳辩》说:“使汉武无所本,必不以天柱号南岳”,“轩辕汉武相距数千年,又历崇祀焉,南岳为潜之天柱审矣。”

  天柱山风景区总貌 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规划面积333平方公里,主景区82.46平方公里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全山分为八大景区和三个外围景点,有45峰、17岭、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海拔1100米的炼丹湖为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山麓的石牛古洞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冠盖全省;有植物119科,千种以上,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珍稀动物数十种,至今仍有虎豹出没于深山密林。天柱山植被繁茂,物产丰富,风景雄奇灵秀,素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雾潮云海知名天下。  

  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观 天柱老人乌以风先生说:“惟天柱磅礴厚重,巍峙江淮,故雄;峰石巉(ch#225;n)屼,形态万千,故奇;流泉飞泻,终年潺湲,故灵;烟云缭绕,松竹覆被,故秀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雄、奇、灵、秀四种山格,兼而有之。自秦汉以来,即为中国名山,旅游之胜地,在江淮间,当推第一。”(《天柱山志》第7页)雄、奇、灵、秀是天柱山景观特色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为:雄峰巍峨。天柱山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雄峰45座。其中尤以主峰天柱峰最为壮观。她海拔1488.4米,浑身石骨,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势如“中天一柱”。飞来峰三面绝壁,巨磐盖顶,宛若天外飞来。天池峰上有两个天然形成的天池,常年积水不枯。五指峰、天狮峰、迎真峰、天蛙峰、覆盆峰等神态各异,在云遮雾绕中形成了“峰海”奇观。真是一个角度一幅画,移步更换一重天。奇石天成。天柱山是山岳型风景区,是石头垒成的山。山中巧石遍布,或大或小、或散或合、或立或卧,状人状物,栩栩如生,与自然的山势形成和谐的统一,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如南关的仙蚌献珠、龙吟虎啸、金鸡唱晚、太白观海、仙人指路、皖公神相;主峰一带的娘娘晒鞋、鹦哥起舞、仙人别墅、美满鸳鸯、神猫逼鼠;东关的仙人打鼓、蜒蚰爬壁、鹊桥横空;马祖庵的混元霹雳、猪头衔草等等举不胜举。古松苍劲。天柱山的千年古松不下万株,尤以“十大名松”最具特色。作为群松之首的天柱松,又被称作“天柱松王”,它屹立于绝壁之上,扎根于石缝之中,下临万仞,上逼蓝天,刚直挺立,确有不可一世之概。探海松,用其弯曲的躯体,伸出长长的手臂,去探秘浩渺的云海。五妹松、虬龙松、双掌承露、鹰松、舞女松等等,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秀水晶莹。天柱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位于主峰景区的炼丹湖海拔1100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是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她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滋润着天柱儿女、万物生灵。飞瀑亦是天柱山的一大奇观。九井瀑布是由九个瀑布组成的瀑布群,气势宏伟,叹为观止!飘云瀑位于海拔1100米以上,在微风的吹动下,瀑面仿佛平铺了一层薄纱,悠悠洒洒,飘然而下。激水瀑从天而泻,雪崖瀑声如洪钟,珍珠瀑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奇妙场面。秘洞府诡。天柱山的景点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神秘莫测的洞府了。这里有知名洞府53处,且多聚集千米以上的主峰景区。它们叠石天成,自然成趣。如马祖道一修炼的嘉平馆。大宋顾柬之宿过的柬之洞,迎真峰上的迎真洞等。但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应首推被誉为“全国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由峰巅坠下的巨石,无序叠置于峡谷之中,便形成了这神秘的洞穴。它全长450米,分逍遥宫、迷宫、龙宫三大部分。从狭窄陡峭的洞口而入,左右环绕,上下迂回,时而步道断踪,时而又别开洞天。真是神秘莫测,其乐无穷。相传此处还是道教真人“司命真君”的洞府。松涛竹韵。天柱山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处,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复杂的植被类型,119科千种以上的植物在此汇聚。其中北关寨的万亩竹海,铜锣尖的千亩杉林,南关寨的千年古松和主峰一带的珍珠黄杨把天柱山妆点得青翠欲滴,分外妖娆。天柱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在深山密林里,不失为动物栖息的理想之地。至今仍有虎、豹、豪猪、小灵猫等数百种珍稀动物出没其间。景观奇异。天柱山之所以神秘,在于众多的奇异景观。“天柱晴雪”之美:在主峰景区西边有一堆堆白色的沙丘,白天在娇阳的照射下,晶莹闪亮,入夜踏月观赏,满目寒光,凉气袭人。在万绿丛吕它犹如一堆堆白雪,正是:“多年积雪类琼瑶,日炙风暄融示了”。“九井西风”之奇:九井河一带,由于山势的缘故,不论外界刮的是东南西北风,在此皆变成西风。沿河而下,一年四季,子起卯息,绝无更改。特别是酷暑夏夜,西风一到,暑气顿消。“翠华回音”之妙:在东关景区的回音台上,面对翠华、天狮、覆盆诸峰呼喊,此呼彼应。由于四面山峰远近参差,回音有明显的时间差,便形成了“一喊三回音”的奇象。若众人在此结伴高歌,又仿佛是千百人组成的大合唱。“仰天大佛”之神:以虎头崖为头,斗牛岭为身,锣鼓冲为脚,绵延30余里的玉镜山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尊“仰天大佛”的神像,他鼻眼岸然,手握宝瓶,仰天而憩,有呼之欲起之势。“天柱佛光”之怪:雨过天晴,当您伫立在天池峰上,眺望天柱峰,前面是浓雾或密云,背后有阳光照射,在对面的云雾中就会出一个七彩光环,且环环相扣,中间还能映照您的倩影。此外,东关的云海、南关的雾淞、西关的雪霁、潜河的晚霞等等,都可谓绚丽非凡,不可名状。

  诗人眼中雄奇灵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诗中惊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在《题潜山》一诗中作序说:“余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诗中的前两句便是“潜山带荆衡,凌厉首开辟。撑空云霞断,半岭阴阳隔。”朱熹则在《天柱峰》诗中感慨:“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功。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

  著名大诗人李白在《江上望皖公山》诗中直抒胸襟:“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诗中前半句仅仅5个字,竟连用了两个“奇”,说明天柱山的山峰、云霞是何等罕见、特殊、非常,说其奇观、奇妙、奇特、奇异都不过分。宋代徐俯《游潜峰》诗中的描述“图载潜南天柱山,上侵宵汉下渊泉。真人秘语世不传,但见绝顶蒙云烟……”。“上侵霄汉下渊泉”

  说天柱山的“灵”,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在《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183;其二》诗中是这样描写的:“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潜山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自从有了这首诗,游览石牛古洞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都想尝试“坐石上以忘归”的滋味。由于游人太多,且大石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对象之一,因此人们便围绕流泉或嬉戏或生发情感。双手放水中,任由潺潺流泉抚慰,不知能否感应王安石当年的心境?明代诗人李元阳在《天柱十景》中用白描的手法写水也别有风味:“玉镜池水清,瀑布泉声落”——天柱山麓水的灵魂、水的敏捷在这儿跃然纸上。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81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