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老子的修炼之学与道教(转载):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道教符咒网    2023-02-20    92

  老子的修炼之学与道教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王西平

  摘要:《老子》书中有成套的修炼方法和诀要,是成“道”成“仙”的路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修炼的总目标——感知宇宙玄奥;(二)修炼的法门、诀要——挫锐解纷,抱一守中,无欲无念;(三)尊道贵德;(四)老子修炼达到了最高境界。因此,道教产生后尊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并将老子演化为“太上老君”。整部《老子》是以人为本,以人与社会为核心的,大量事实说明,有其广泛的社会实践性的普世之用,影响深远。但同时,又有内在的宗教性,使老子成为道教信徒膜拜的最高神灵。

  关键词:道 修炼 和光同尘 道教 人民性

  《老子》,从根本上说是一部讲修炼的书长沙道教灵符咒。修炼,是人的修炼;而人,生活在五光十色照耀、七情六欲熏染的花花世界里,接触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讲人的修炼,又不是仅指某一个人的修炼,是面对全社会讲所有人的修炼,因此,《老子》一书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以及人的各个阶层。其实,骨子里是讲修炼的。其核心,就是一个“道”,一个“德”,所以,从汉初始,《老子》演变为《道德经》。

  老子讲修炼,与佛教、佛经讲修炼,有明显的不同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佛教是出世的,“佛在心中莫外求”,唯心是修。老子在东周当过很长时间“守藏史”(国家图书管理),有颇长的社会阅历,有很深的社会体验和认识,他讲修炼注重社会对人的影响,也注重人的身体与心识的关系,外境与人,人的身体与心识,始终关联、统一在一起。老子讲“长生久视之道”(第五十九章),重视人的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佛教则视人的身体为“臭皮囊子”,单纯追求是成佛,早日往生西天。那时候,佛教尚未传入中国。老子以他独特的感受,形成了他独特的养生修炼思想体系。

  一、老子的修炼之学

  (一)修炼的总目标——感知宇宙玄奥

  第一章前半篇是宇宙生成论,后半篇为宇宙感知论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后半篇“常无欲,以观其妙”的“观”,历代注家基本无解。佛、道两家无不讲“观”。“观”,对于认识宇宙、天地、万物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出发点,也是目的、过程、结果。《心经》讲“观”讲“照”。《太上老君说了经》、《太上老君内观经》⑴都讲“观”。

  “常无欲”,是修炼状态;“常有欲”,是生存状态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际。有边际的东西是有限的,而“妙”是难以言说的无限。老子所强调的是无欲,只有“常无欲”,才能观察到无限的奥妙。

  后半篇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此两者”所指,历来众说纷纭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河上为“无欲”“有欲”,王弼为“始”“母”,还有指“常无”“常有”、“道”与“名”、“可道”与“常道”、“无名”与“有名”、“妙”与“徼”的,等等,使读者无所适从。为什么长久以来不能统一?关键是将“此两者”没有找准。笔者认为,“无”与“无欲”对应,“有”与“有欲”对应,两两承接。“此两者”即指“无”“无欲”、“有”“有欲”。它们都同出于“道”。

  “异名”好理解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难点在于“同谓之玄”。“玄”作何解?河上公曰:“玄,玄天也。谓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王弼曰:“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认为“玄”等于“无”。《说文》曰:“玄,幽远也。”《广雅》曰:“玄,远也。”远则小,小到至极就看不见了。《释名·释天》:“天,又谓之玄。”天是幽远的、无形的,几于“无”,几于“道”。古人所说的“天”,几乎等同于今天所说的宇宙。汉扬雄《太玄·玄㰚》:“玄者,幽㰚(lí)万类而不见形者也。”扬雄将天看作宇宙本体。

  “玄”与“妙”合而为词曰“玄妙”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妙”通“眇”,细小、微小也。“常无欲,以观其妙”,“妙”就是精微奥妙。所以老子这里所说的“玄”、“妙”,就是他所“观”得到的“道”的形而下的一面,在“无”的状态下的细小微粒。这种微粒聚则成形,显示出“物”之形状;散则为“气”,显示出“无”的状态。这和现代科学的物质构成以及分子、粒子、电子、光子学说非常吻合。

  小而无形能构成“大”,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道”,唯有大曰“大道”,无有“小道”之说。“道”的小由“无”、“朴”来体现。何大何小,老子界定分明。大与小,相反相成。这是老子关于“大”与“小”的辩证法。

  老子这里指出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了宇宙演化和人生修炼的路径:道——无——有——无欲——玄——玄之

  又玄——众妙之门,见“道”,得“道”,观“妙”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另一条是万物形成和人类生存的路径:道——无——有——有欲——徼——玄,在有限的时空里,通过有效的手段(如当代通过科学手段的电子成像、电脑、网络等)“玄之又玄”,进入“众妙之门”。请看,老子将如今信息时代电脑、电信的“玄奥”也早早预言了,描述了,概括了!这实在是太惊人了!太不可思议了!

  道,包容了科学;但道与科学相比,却含藏着更为丰富、广阔的内容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此时再看“此两者”能仅仅是单指“始”与“母”、“无名”与“有名”、“妙”与“徼”一类名目吗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无欲、有欲之人都要观察感知宇宙的玄奥,目的和出发点是相同的,但过程和结果却截然两样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关键在于能不能“玄之又玄”。有人将这里的“之”作动词解,意即从“玄”到“又玄”。实则“之”作连词,意为“玄而又玄”,不断地“玄”,是延续层进的。“玄”在这里由虚无空旷的天,引申为虚无和“空”了,对应着前面的“无”、“无欲”。老子这里已经说得十分明了,只有玄之又玄,也就是虚而又虚、空而又空,才是“众妙之门”。打开“众妙之门”,“以观其妙”,这就是修炼的总目标。修炼者如果进了“众妙之门”,能够“以观其妙”,那成仙得道,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老子所说的“道”之玄奥性,囊括整个宇宙的玄奥性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对于人类来说,主要在于人的修炼。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何谓“玄览”?河上本注曰:“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气功传统术语词典》⑵解释说:“玄览,心识也,心有杂念,若疵瑕之在心,故心宫不静。涤除其杂念萦思,则心境无尘,无疵无瑕。”南怀瑾先生释曰:“这是说到了道智成就的时候,澡雪精神还需洗炼,必须达到法天法地而‘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纯粹无疵,才能返还本初,合于自然之道。到此才能心如明镜,照见万象。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洞烛机先,而心中不存丝毫物累。”⑶三种见解,说的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皆言之有理。《老子》语言的高度概括性,义涵的深邃性、包容性,常使不同时代、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来,弥久弥新,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笔者认为“玄览”就是“内观”,即静坐中的反观内照,不断排除杂思妄念,不留疵痕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也就是像悬着一面镜子一样,无疵无瑕地反观内照。

  (二)修炼的法门、诀要——挫锐解纷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抱一守中,无欲无念

  有人说《老子》是“王官之学”;一般学者皆视《老子》为哲学著作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这些,各有各的道理,顺其自然。一般学者普遍反感说《老子》是讲修炼的书,好像这样就贬低了《老子》书的价值。社会人生,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标准。不必非此即彼。

  《老子》书中的一些章节,研究者若不涉及修炼,就会做出隔靴搔痒之谈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细读《老子》,其中讲修炼的法门、诀要,顺着章次安排,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修炼的总目标,也是修炼的总纲要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其后第三章在论述“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的社会政治问题时,点出了“修心”和“实腹”的修炼节要。“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重点强调心的作用。“可欲”指可欲的名、可欲的利,修炼要“清心寡欲”,和第一章的“常无欲”相呼应。欲和心是对应的、相联系的。老子深知社会安定和修炼的根本在于“心”,故而紧接着下段立即提出“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云云。

  关于“实其腹”,一般文化人理解为“填饱肚子”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河上公注曰:“怀道抱一守五神⑷也。”这就是佛道两家主要的修炼途径——静功,要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腹实,即使脐下丹田处精满气足,形成胎息,结出内丹,自然骨强身健。

  紧接着,第四章集中论“道”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对“道”的作用及存在状态作了初步描述,同时承接第三章“虚其心”,概括地揭示了体道的玄机、要妙,进而讲述“致虚”的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至高境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修炼要做到“常无欲”,就必须“虚其心,实其腹”:要“虚其心,实其腹”,就必须从锐意进取的社会劳作和事务纷扰中解脱出来,锁住心猿意马,静下心来去做功,去修炼。

  第五章又集中讲修炼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开头四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用天地、圣人无情无亲作缘起,引出下文修炼治身的要则。

  古代祭祀,结草为狗作祭品,名曰“刍狗”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用后则弃之,无复顾惜,任其自然。老子以此作比喻,认为天地无私无情,对待万物无亲无疏,任其自然。圣人效法天地,也无私无情,对百姓无亲无疏,看似不仁,实则大仁。

  老子说天地无情,“天道无亲”(第七十九章),蕴含着哲学的、社会的、生命的、伦理的丰富而深刻的道理,令人感叹不尽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不过老子的真正意图却在于用天地之无情无私以引起下文的治身之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老子此章要阐发的真义。

  橐龠,即现代农家曾使用过的风箱,为木制,长方形,由木柄拉动而鼓风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古代多为皮橐制成,由上下木柄压挤而鼓风。

  老子将天地比作个大风箱,“虚而不屈”,空空荡荡,不着一物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人之修炼也要保持内气不竭不尽、虚而满的空虚、静定状态。一般注家将“屈”作“竭”、“尽”解。但“屈”又作“压抑”解,“不屈”即不压抑,让其保持虚而满的静定状态。

  “动而愈出”,是说不断地动,不断地出气、入气,应物无穷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既说出入,又特意说“出”,是说必须动静适宜有度,不能出之过多,多则消耗元气。这些都是修炼治身之要,即第二章的“实其腹”。橐龠之喻,也包含着呼吸之法。

  “多言”是有为之道,耗精、耗气、耗神,因“多”而迅速穷尽,正如橐龠之“动而愈出”,故而“不如守中”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守中”就是要守“橐龠”中空之虚,让其“虚而不屈”。橐龠比喻天地,实则即人体也是一小天地。作为人之修炼来说,守中即守人体中部之丹田,谓曰“意守丹田”,正是道家功夫的精要。守而不守,心要清静,意要虚空。

  如果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理解为执政者的有为多言或政令烦苛而“必然困乏”或“加速败亡”,这样联系发挥,也是老子蕴含的要义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守中”,比之人事,就是守道,按道的规律办事。但却不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子多是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哲学原理,往往告诫人们不要走向极端,而是顺其自然。

  第六章仅六句,全部讲修炼:“谷神不死,是谓玄牝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诸多注家将“谷神”、“玄牝”当作女性生殖器,认为老子是以此比喻、烘托“一”或“道”之最高、最根本的作用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有的还长篇大论,谈得津津有味,但却距老子的本意甚远。

  全真教南宗白玉蟾所著《紫清指玄集》⑸曰:“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名昆仑,又名天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这里的“神”,不是神鬼之神,而指“神识”之神,精、气、神之神,性灵之神。

  关于“玄牝”,全真教南宗始祖张伯端《悟真直指》云:“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为天地之根,盗机妙用,须从此处立基。”“玄关窍并无真位,但能修得其境,自能见得此窍,此窍能开能合,故曰门。”⑹

  道家、佛家都认为人的性灵不死,永劫常在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玄牝之门”,亦即“玄关一窍”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对“玄关”的体认,各家说法不同,有说是产种之地,有说是感真之地、周天之地,有说在头脑泥丸宫,有说指身中丹田,有说指“内肾一窍”,不一而足。为什么各家说法如此不一?因为各人修炼的法门不同,达到的层次不同,所见所感亦不同。要么何以谓之“玄”呢?《类修要诀·注解〈金谷歌〉》说:“玄关无定位,有形有质皆非正,无质无形始是玄。”

  “天地根”,《性命圭旨》⑺曰:“气穴之间,昔人名之曰‘生门死户’,又谓之天地之根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凝神于此,久之,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落,髓落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步行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

  凝神入气穴,几近于佛家的静坐禅修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老子肯定达到极高境界,所观到的宇宙奥秘常人是无法想象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他通过他洞开的“玄牝之门”,通天彻地,惚兮恍中看到了宇宙生成的根源——道,故而他才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说“绵绵若存”是特讲修炼中的呼吸之法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用之不勤”,是说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呼吸几乎停止了,当然“不勤”了。

  我们回头看第三章“虚其心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实其腹”,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第五章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都是讲修炼的,一条线贯下来,老子及其编纂者的真意不是灼然显见吗?

  第七章的“天长地久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九章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都与修炼有关。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一大段,讲静修方法、境界、层次,等等。这实际就是第一章“玄之又玄”的过程。老子经过“常无欲”“玄之又玄”的修炼,与宇宙以及宇宙信息“和其光,同其尘”了,就能“以观其妙”了。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是老子讲他经过修炼达到了极高境界,进入“众妙之门”后,观、阅宇宙奥秘的状况。其他各章,仔细分析,皆与修炼有关。

  道教产生以后,魏晋之间,由道士所著的《老子节解》⑻,完全从修炼的角度注解《老子》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即使《老子》明言治国,该书也以治身之理释之。如《老子》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此书注解说:‘泥丸为大国,口为小国’;第七十八章‘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此书注解说,‘国谓形也’;第八十章‘邻国相望’,此书注解说:‘邻国,两耳也’。《老子》所言‘用兵’,此书则分别以口舌之争和阴阳交合之说解之。上兵谓口也,下兵谓阴也。’如解《老子》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说;‘口言妄则自伤,故言谦让也。轻用阴则丧精,故不敢为唱而为和也’;解‘祸莫大于轻敌’说:‘谓自恣交接者,则有丧祸之灾’。”⑼ 这却否定了《老子》社会、政治、哲学、科学、伦理等方面的内涵,未免流入偏狭。

  (三)尊道贵德

  1、关于“道”

  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此章从修炼的角度,将“道”人格化了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说:道生了万物又养育了万物,但却不据为己有,又不自恃为己功,助长万物却不作主宰,这叫做“玄德”。玄德,就是天之德、道之德,非上德、大德可比。

  在第六十五章,老子明确主张以道治国,反对“以智治国”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他认为,知晓“以道”和“以智”治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这是一种法式、楷模,老子叫做“楷式”。他说:“常知楷式,是谓玄德。”老子要求统治者,要像“道”一样,具有“玄德”之品格。玄德,是最高的“德”,即天之德,道之德。

  老子将修炼称作“为道”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接着说:“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其后,老子借用诸多形象的附比,对“古之善为道者”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做了形象化地描状、形容。老子说“强为”,是说难以准确描状、形容。实则,老子的描状、形容,十分到位。“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老子描述了“古之善为道者”七个方面的德性:谨慎、小心、庄重、松弛、敦厚、虚怀若谷、深不可测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这些品性是老子对修道者的赞美,也是对执政者理想人格的期盼,对自我形象的表述。因为老子有修道的切身感受,所以才描写得如此真切形象。

  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为学”与“为道”属于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作为、人生目标,其作法也有增、减之别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为学要知识“日增”,越多越好;为道要欲望“日损”,越少越好。老子这里倡扬“为道日损”,却并不贬低、排斥“为学日益”。

  无为,就是处事顺其自然,合乎天道人道,不违背客观规律,不强扭人民意志,功成事遂,民众“皆谓我自然”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作。即以本章为例,老子言“为道”,就是说“道”也要为,也要修。所以,后世佛、道两家说修炼,都说是“修道”,将“道”作为修炼的最高目标。同时认为,修道就是修德,将“德”几乎等同于“道”了。德的内涵是什么,道和德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必须在《老子》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第五十四章前半篇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开头三句的意思是:善于建立的人,就像大树,根扎入土地很深,是拔不掉的;善于抱持的人,抱道合一,永不脱离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因此,子孙世代对其祭祀不会断绝。

  关于“抱”,第十章有“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第十九章有“见素抱朴”,第二十三章有“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第四十二章有“万物负阴而抱阳”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善抱即言善于抱一、抱道。能抱一、抱道不脱离,就是与道合一了。这当然是达到了修道的至高境界。

  其后的五联句,意思是说:以“道”修身,其德性就会纯真;以“道”治家,其德性就充足有余;以“道”治乡,其德性就源远流长;以“道”治国,其德性就盈满丰盛;以“道”治天下,其德性就博大广普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身,是指人的个体而言,若能以道修身,当然会其德乃真,因为德是道的性能,道的精华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同理,家、乡、国、天下,就会德有余,德乃长,德乃丰,德乃普。此章,老子未言道,而以“抱”来指代,来体现。老子这里认为修道就是修德,道与德几乎成为同义语了。

  2、关于“德”

  德在先秦文献中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如道德、品格、操守、恩德、善行、德教、德化等等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书中,道、德皆不连用。而且赋予“德”以独特的内涵。第三十八章开头四句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不德”之“德”,同得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荀子·解蔽》:“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德道,即得道也。”荀子在老子之后,德用作“得”义,应是由老子始。

  “失”,作“丢失”,如《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或作“放过”解,如《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此时也,弗可失也。”

  这样,“上德不德”两句,就是上德之人,不求有所得,因而就有德,自然而然地就有所得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后两句说,下德之人,不愿丢失得、放过得,也即不舍得,反倒会失德、无德而无所得。

  老子寥寥数语,将得与德、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讲述得何等清楚!这种多义性、隐喻性、哲理性以及高度概括性的语言特点,只有老子能道出,老子之前及之后的任何文献,难以找出这种表述方式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第四十九章前半篇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善”和“不善”同等对待,这是从教化和救度的角度说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并不是老子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仅从“善”与“不善”之分,就可断定他将善、恶看得很清。只是像佛家一样,“众生平等”,善待坏人恶人。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意在消泯人间的矛盾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尽管这种理想实现起来十分困难,但作为人类的终极目标,由老子这样的圣人来倡导、呼唤,意义非常重大。

  “信”、“不信”之“信”,是诚实、守信用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左传·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两个“信之”之“信”,作信从、相信解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赍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德”在这里是修饰“善”和“信”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即德教、德化之善、之信,表示一种人生品格和境界。王弼在“德善”后注曰:“无弃人也。”即言“德善”是“无弃人”之善。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不是从结果说的,而是要说他这样做的作用和目的,在于救度、教化,故而用“德”不用“得”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一部《道德经》,突出的就是道和德。老子这里正是要宣扬圣人的无上品德的。对于修炼者来说,道和德,是最高准则。

  最后一个关键字是“吾”的有无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若无“吾”字,这段话的意味、分量大减,完全成为一个一般要求、告诫的陈述句,别人能做到就好,做不到也就那么回事了。显得颇为平淡。

  可是,若有“吾”字,意味大变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毫不含糊地说我就是这么做的,其倾向性、肯定性十分鲜明强烈,这是一种“德善”、“德信”,其感召作用影响力不言而喻。老子此章所说的“圣人”也会这么做。老子何尝不是“圣人”啊!

  老子所说的“德”,大多数是普世之用的“德”,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如第五十五章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⑿”,第五十九章的“重积德”,第六十八章的“不争之德”,第七十九章的“有德”、“无德”等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对于修炼者来说,就要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玄德”。而“德善”、“德信”,则进入更高的层次、境界,具有了宗教意义,那就是德教、德化,普度众生。

  (四)老子修炼达到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了最高境界

  清末中国佛教振兴的推动者杨文会(1837~1911)所著的《道德经发隐》一书,以“华严学”解老子,认为虽然老子将“玄之又玄”的“重玄法门”点了出来,但因其“乃神仙所证之道,世人罕能领会”,言下之义,是说老子与华严宗相比,尚无法企及华严圆教水平,这显然是崇佛抑道之论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老子》第五十六章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玄同”之说,足以证明,老子的修炼达到了最高境界。“玄之又玄”,是老子修炼的过程、途径与经验的表述和总结;“玄同”,是老子修炼达到至高境界的体认和概括。

  五十六章前四句的“其”,指代的是修炼之人;而“和其光,同其尘”的两个“其”,指代的是“道”以及由“道”所生天地日月、星辰的大自然之光、之尘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因此老子说:“是谓玄同”。

  “和其光,同其尘”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用现代科学的概念来说,就是心脑发射出的声能、光能的波段、频率与道所生的大自然信息以及未知的信息源发生共振、共鸣了,这才“同”了,“合一”了。难道这些不是太玄妙了吗?玄妙之同,不就是“玄同”吗?这是“道”的“形而下”以及“形而上”的特征和功能。

  老子这里所说的“和其光,同其尘”,“尘”是指像尘土一样的小微粒,如前所述,实则是今天物理学中所说的粒子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当时没有粒子这个概念,老子只能用“尘”来表述。

  老子所说的“光”,就是太阳、月亮和其他信息源发出的光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按照现代物理学的说法,“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随着光的传播,“光能”是可以相互感应的。“人”和太阳、宇宙信息之光,与人能发生能量感应、信息沟通。老子之“观”、之“阅”,已经进入了宇宙的“微观境域”,看到了“道”的粒子现象,粒子运动,用“玄同”一词来概括,这是高妙无比,准确至极!

  有关网文说:“人与天合,人是可以有无限潜能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如,梁燕城博士结合量子力学认为宇宙整体上是矛盾的,或者说有并存互补的力量。实验证明,两个粒子从两个方向飞,但是你看一边,另外一边会动。最不可思议的是,人的看的行为会影响所看的事情,也就是说,宇宙并不是独立于人的观察之外的。”人的“看”、“观察”,是由人的意识所掌控;人看的时候,看的意念发出的心脑电波,会影响远方的粒子。这和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玄同”的意旨,几乎完全相同。这是“天人合一”的高层次、真境界。

  二、道教何以选定老子为教主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东汉末年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道教的创立,为什么要选定《道德经》为至上经典, 并奉老子为教主?

  我们从学术思想的角度分析,一方面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另一方面,老子与《道德经》,和道教有着诸多契合的内在因素与条件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春秋末年,老子为东周守藏史及“免官归居”⑾时,就誉名远扬,远近求访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多次求教于老子。紧随着老子、孔子,墨子、管子、荀子、庄子、孟子、列子、文子、韩非子等,相继出现,形成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后世研究者称之为“子学时代”,奠定了中国先秦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老子可以说是开创“子学时代”的第一人,是道家的创始人。

  百家争鸣形成了许多学派,如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道家主要有老庄学派,黄老道家学派。老庄学派,庄子不可能居于老子之上。而黄老道家,却黄帝居前、居上,为什么黄帝没有成为道教的教主,道教却选择了老子?

  从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⑿看,黄帝治国,有一套法则理论,修炼也进入了高层次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道原》中关于“道”的描述,与《老子》所言,基本一致。“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阴不腐,在阳不焦。……”这些都说明,黄帝观察宇宙,和老子一样,都进入了微观领域。

  学者们认为,此书成书时间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最晚不晚于战国中期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究竟《老子》早还是《黄帝四经》早,我们无法确证。但战国时期能形成黄老道家学派,说明黄帝的学术思想在先秦诸子中已经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汉初汉文帝将“黄老道家”作为治世的指导思想,而且出现了“文景之治”⒀。然而,东汉末年产生的道教最终却选择了老子,其原因可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关于“道”的理论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相对系统、完善、深入

  《道原》,只论述了“道”的形而上的虚无的一面,没有言及形而下的“实有”的一面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所说的“道”是“心物一体”的高度、完满概括,不仅是无形的虚无,而且有其实在的物质属性。

  《老子》书中,“道”字出现了65次,不仅论述他见“道”的过程,并不断地描述“道”的状貌、性能、特征、作用、品格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特别是和“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后来被推崇为《道德经》。

  《老子》五千言,论“道”过程,又紧紧和社会、哲学、政治、思想、文化、科学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部百科全书性的“思想库”,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这些,都是黄帝的《道原》无法与之相比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关于老子所说的“道”,不知有两篇论文发表,可作参考:一篇是2017年台湾《宗教哲学》9月号(总81)首篇《老子所说之“道”新解》,一篇是2017年《恒道》秋季号(总48期)《老子所说的“道”之科学性》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二)《老子》中有系统、成套的修炼思想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指出节要,暗指成仙路径

  修炼思想如前所述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修炼节要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第十五章老子又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修炼者在安静而深定的层次中,必然有静极生动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体内气机发动,不一定在练功状态中,也可能是睡眠中。此后,就会经常感到体内要窍有气机不停地回旋,这就是佛家说的“法轮常转”。这种修炼过程中动与静的关系,可以扩展到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动静关系,就是规律,就是“道”。变化过程中的“静”是暂时的,而“动”是恒久的、根本的。

  虚极,静笃,静中生动,长此以往,达到“和光同尘”的境界,那就是第十五章老子所说的“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就能“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十六章),就能“以阅众甫”(第二十一章)了,也就是成了“仙”了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老子》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这些,都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神奇现象,却恰恰是道教所要获取的功能和境界长沙道教灵符咒语

  《老子》全书,不言成神成仙,这正是它的高妙之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但其中却蕴藏着丰富的成神成仙的宝藏,也是道教十分需要的宝藏。《黄帝四经》难以与其相比。

  《老子》说:“道盅,而用之又不盈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渊乎!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任继愈等人就认为老子是“无神论者”。其实,老子并没有否定天帝的存在,只是说“象帝之先”,是说“道”在天帝之前就已存在。《老子》第三十九章说“神得一以灵”,第六十章说“其神不伤人”,皆肯定有“神”。只是他不渲染“神”,而注重社会现实之用;以“社会现实之用”,为他所要宣扬的玄奥之道、隐密的神,包裹上了一层一般人难以看透的保护衣。

  (三)《老子》有鲜明的人民性

  有人认为“道家不以人为本”;又有人认为“老子是站在奴隶主立场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其实,《老子》的大量论述,显示出有着鲜明、强烈、深沉的人民性。老子将人看作“神器”,极度爱惜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主张救度一切人。他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如第三十九章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⒁,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数誉无誉。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远古的君主“忠于民”,“以贱为本”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但是后来的君主、侯王以至于秦以后的皇帝,权力集中,至高无上,“孤家”、“寡人”、“不榖”,所谓的自谦,已完全成为专制独裁的遮羞布。

  “此其以贱为本耶”是反问句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是说老子所处的当世——春秋末期,君主、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是真的“以贱为本”吗?老子的回答是否定的:“非乎!”即言“不是这样!”

  正因为不是这样,所以才“致数誉无誉”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称孤、称寡、称不榖,数数想得到老百姓的称誉,结果如何呢?“无誉”!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是全章的结论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是要人们特别是君主、侯王不要只想“碌碌如玉”般的高贵,而是要宁愿“落落如石”般的贫贱。因为“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如果无休止地求贵,求高,老子警告曰“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蹶”,是失足、倒台的意思。即是说,你侯王虚伪地、假惺惺地“自称孤、寡、不榖”,是得不到平民百姓的赞誉和拥护的。如果这样,而且无休止的“贵以高”,就会倒台,覆灭。

  “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老子将这个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以物理比喻事理。高楼大厦,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必然倒塌。身份高贵的君主、侯王,如果不以贫贱的平民百姓为根基,就必然倒台,倾覆。老子两用“必”字,其意在强调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四十二章老子在“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之后说:“强梁者不得其死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不得其死”,犹言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得好死”。说明老子对自称“孤、寡、不榖”,实则非常强暴的“王公”,痛恨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同时也可以想见他对柔弱者的同情与怜爱到了多么热切和真挚的程度!

  他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的贪婪、腐败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如第五十三章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誇;盗誇,非道也哉!”

  老子将朝廷靠掠夺获取财富的有权势者,直斥之为盗贼,可见他对这些人恨之入骨,而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平民哀怜之情的极度深切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过去曾有人说老子是站在奴隶主阶级立场上说话,从此章可以证实,老子完全站是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替人民说话。

  “盗誇”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是说做盗贼还夸耀自己的所得和富有,老子将上层统治者描写、刻画得多么穷形尽相啊?这是对上层统治者毫无掩饰、鞭辟入里的痛骂啊!

  反对进攻性战争,要求统治者戒贪、节私长沙道教灵符咒语。统治者的好坏,要人民来评判。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主人。老子的这些思想,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撰写了“《老子》的人民性初探”一文,已发表于广州纯阳观编辑出版的《恒道》2017年春季号,有兴趣者可参阅。

  我何以将人民性作为道教选中老子的一个条件?因为:“一般说来,宗教是民众对现实政治、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不满的集中体现,是民众从思想到行动的集体的有组织的对统治者的反抗,是民众抗衡统治者的一种手段,是民众自己的美好愿望的展现,是民众自己当家作主的一种形式,是民间文化的突出表现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宗教在思想上崇尚自由平等,在行为上互帮互助,在感情上给人以宽慰,在灵魂上给人以引领。诸子百家中能有此功能的,只有老子和《老子》。”⒃

  结 语

  《道德经》和佛经、《圣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道德经》是老子在世时撰著的书,全说的是“人的话”,而佛经、《圣经》是释迦牟尼、耶稣成佛、成上帝之后传授、默示的“经”,全说的是“神的话”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所言,关乎社会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生命的,甚至科学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富于社会实践性、应用性”以及广泛性的这一特征来说,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相通的,相近的。

  整部《老子》,把“道”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总根源、总根据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但老子言道、论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在于人,在于人的社会,在于社会的人,在于人的方方面面,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生命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的思想库、智慧仓、百科全书。全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与社会为核心的,显示了其广泛的社会实践性的普世之用。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全世界自古及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作家之首。据网文“百度贴吧·《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与古今中外名家评价汇总”所载:“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老子,不仅是中国的老子,而是全世界的老子。

  道教产生之后,老子及《老子》逐渐被宗教化、神圣化,这一方面是历史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子和《老子》具有被宗教化、神圣化的充分条件,如前所述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成为太上老君,被广大道教信徒当做神灵顶礼膜拜,这是自然而然的、顺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存在。土生土长的道教,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在中国流传了几近两千年,虽然历经统治阶级的禁绝,但仍然屡禁不绝,这充分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社会需要宗教,人民需要宗教。作为净化人类灵魂的宗教之功能之一,是政治、法制的补充,对社会文明、文化发展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当今世界,尽管某些极端组织,借用宗教在行凶作恶,有些教徒甚至头领在作恶,干坏事,那是对宗教的叛逆,是宗教的败类,不能代表宗教。承传人类文明、承载人民信仰、与社会政治和谐相处的宗教,将与历史长久共存。

  注释:

  ⑴ 《太上老君说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了经》《太上老君内观经》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道家养生功法集要》(王西平主编)第1—8页皆全文刊载

  ⑵《气功传统术语词典》 陆锦川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出

  ⑶ 南怀瑾 《老子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他说》 国际文化出版 1991年 第141页

  ⑷ 五神:《道藏》影印本河上公《道德真经注》第六章注曰:“神,五脏神也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五神,即指五脏之灵气。

  ⑸ 《紫清指玄集》:作者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指玄集》丹术著作,有《玄关显秘论》《性命日月论》《谷神不死论》《阴阳升降论》等,共四十余篇,为道教重要著作。

  ⑹ 《气功传统术语辞典》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 第460页

  ⑺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宋至明朝长沙道教灵符咒语。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此书为总结性书籍,主张破除三教门户之见,宗罗三教历代精义,一出世就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极盛,被三教人士视为三教修持圣典。

  ⑻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认为《老子》是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⑼ 网文 楚山道人 《老子节解》考述 百度快照 2008年1月2日

  ⑽ 赤子:指婴儿长沙道教灵符咒语。《书·康诰》:“君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⑾ 据笔者考证,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奉周之典籍奔楚,老子被免官,归居故里,约60岁长沙道教灵符咒语。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言的“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⑿ 《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有著录,汉以后失传长沙道教灵符咒语。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附于帛书老子 乙本前,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最晚不晚于战国中期。《黄帝四经》一书,分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经法》主要是讲治国必须依靠法制,《十六经》是关于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问题,《称》讲施政、行法必须权衡度量,区分轻重缓急,《道原》则主要讲宇宙观。

  ⒀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长沙道教灵符咒语。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家节制开支,贵族官僚不敢奢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重视农业,奖励耕作,劝解百官关心农桑。又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渐渐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⒁ 孤、寡、不榖:孤、寡,就是孤陋寡闻;不榖,指不种五谷,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长沙道教灵符咒语。这是古代君王、侯王自称的谦词。本来他们高高在上,却如此自谦,老子给以尖锐的批评。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99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