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莆田布政使
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长官为左右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布政使司即承宣布政使司,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明朝时,承宣布政使司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朱元璋攻下集庆之后自领江南行中书省;韩宋龙凤四年(1358年)在婺州设中书分省,之后每攻掠地方即设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变更地方行政区划,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裁撤行中书省主官行省平章政事与左右丞,将行省参知政事改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行省左右司为经历司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原行中书省职权至此分割为三,布政使司专责民政事务。承宣布政使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
自此,承宣布政使司即取代行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名称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南京(南直隶)不设承宣布政使司,由中书省直辖,故名“直隶”。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撤废中书省,京师及全国十二承宣布政使司直属于六部;布政使品秩改为从三品、参政从四品。十四年(1381年)增设左右参议,正四品;各布政使司增设布政使一人,成为左、右二布政使。十五年(1382年)设云南布政司。二十二年(1389年)定布政使为从二品。
建文年间将布政使降为正三品,并裁减为各一人,明成祖恢复旧制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升格为“行在”。五年(1407年)设交趾布政司;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布政司(布政使仅置一人)。宣德三年(1428年)裁撤交趾布政司;全国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临时任制、军事性质的总督或巡抚,如无特别授权监理粮或监理刑名则不得干涉布政使、按察使的职权。自明初到正统年间,布政使司地位等同六部,一般布政使进入中央多为尚书、侍郎,而中央一般委任都察院都御史、御史等出任布政使;景泰后布政司地位下降,没有同六部授官的情形。明代莆田官员任左、右布政使或有布政使经历的官员。他们分别是:
山东右布政使林希悦;
江西布政使后升任户部尚书翁世资;
湖广左布政使严洤;
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吴绎思;
广东左布政使后升任刑部尚书彭韶;
四川右布政使周瑛;
贵州右布政使黄琏;
陕西左布政使后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云南林元甫;
广西右布政使周进隆;
浙江右布政使陈仁;
云南左布政使方璘、浙江左布政使后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方良永;
广东左布政使后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陈琳;
四川左布政使后升任南京大理寺卿林茂达;
广东左布政使方良节;
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翁茂南;
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后升任广西按察司副使陈伯献;
江西左布政使后升任兵部左侍郎郑岳;
四川左布政使升任两广巡抚林富;
广东左布政使周宣;
广西左布政使后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王大用;
贵州左布政使叶珩;
浙江右布政使朱鸣阳;
广东左布政使林豫;
湖广左布政使后升任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林大辂;
贵州左布使后升任应天府府尹洪珠;
河南右布政使丘茂中;
山东右布政使魏一恭;
浙江左布政使姚文炤;
贵州山西左布政使林应标、
河南左布政使后升任户部左侍郎邹守愚;
浙江左布政使后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林云同;
湖广右布政使后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郑絅;
贵州右布政使丘预达;
贵州右布政使俞维屏;
广西左布政使后升任南兵部尚书郭应聘;
广西左布政使后升任南京通政司通政使程拱宸;
四川左布政使方攸绩;
广东左布政使林烶章;
四川右布政使林澄源;
山西江西左布政使后升任顺天府府尹吴献台;
山东右布政使后升任山东参政兼佥事徐州兵备陈瑛;
湖广布政使司右布政林恭章;
贵州布政使陈元藻;
广西左布政使俞维宇;
浙江左布政使赠南京户部尚书庄祖诲;
云南左布政使吴兆元;
陕西右布政使俞诲;
广西左布政使后赠兵部右侍郎郑茂华;
山东左布政使后升任右副都御史陈应元;
广东布政使后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林贽;
浙江右布政使后升任户部左侍郎林铭鼎;
山西布政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林一柱;
广东布政使后升任兵部左侍郎林佳鼎等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
林希悦,字克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右厢人。明洪武间举荐由延安府儒学教授升监察御史,终山东右布政使。
翁世资(1415-1483)字资甫,自号冰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连江里(今荔城区黄石镇清中村)人。曾祖翁道源;祖父翁仕宁(以子孙贵,赠户部尚书)。父翁瑛,翰林院检讨;母周氏;娶宋氏。明代书法家,精篆隶。天顺八年(1465)五月,升任江西布政使。成化十四年(1478),进户部尚书,仍督京储,皆有政绩,为时人所称誉。
严洤(1424-1483)字宗源,号钝庵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城内乌石尾(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东山巷)人。本姓“姚”,曾祖姚仲作,赘严,隶军籍,例不得复姓,因而冒严氏。祖严均良,父严孟器。明代书法家。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二月二十八日生,行一。登正统十二年(1447)福建乡试陈俊榜第12名举人。入太学,与柯潜(景泰二年状元)相与切磋、研讨学问,造诣日深。一时太学之士以《诗》、《书》得名者,皆取正于二人,而莆二经之传,因益有闻。后礼部会试第20名,景泰五年(1454)孙贤榜二甲第85名进士。改翰林庶吉士,与潜同修《寰宇通志》。才华风雅,人咸异之。景泰七年(1456)五月授江西道监察御史。丁内艰,服阕,天顺三年(1459)十二月改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天顺五年(1561)十一月督学南畿,严教条,肃士习,考校必先德行,文词必根理趣,枝叶浮华者,虽工弗取。试之日,锁院糊名,请托不通。权门要路,谤憾虽多,然弗恤也。天顺七年(1463),增设各乡社学,共49所,有教读50名,生徒1224名。成化二年(1466)十二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仍提调南直隶学校。以不便行事,次年八月改湖广。奉命招抚流民,将三载,复改提督湖广学校,以其地与南畿习俗不用,因地制宜,政教之施,稍济以宽,士皆悦从。秩满,升广东按察使,王黑皮等先后啸聚,设策擒捕,或戮或释,境内肃然。成化十六年(1480)升任湖广右布政使。缙绅之士为其饯行,皆赋诗为赠。邑人广东左布政使彭韶以其私愿,为撰《送严宗源之湖广序》。彭与严为诤友,临别赠言可谓“君子相见,非但兴善,将以攻恶;恶不废,则善不兴”。生性严毅,居官清慎,勤于政事,不徇私情。至湖湘时,其郡人士夹道欢迎曰:“吾旧父母复来矣!”未几,荆襄巡抚缺人,内外守士官合词上书吏部欲荐严洤,却因督修江堤过劳成疾不起。成化十九年(1483)九月,命之为左布政使,然未及见矣。卒后归葬莆田,其墓筑县城西北常太里松岭下之东、龙桥之西。同乡人南京户部右侍郎郑纪特为其撰《行状》,祭酒费訚立传。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成化二十二年,知府丁镛等在乌石街为湖广布政使严洤立“方伯坊”。正统十二年,指挥张刚等在井亭街为监察御史严洤立进士坊(旧名“武秀”)。
吴绎思,初名敷,以字行,更字思周,别号拙戒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黄石塔兜人。唐吴祭、宋吴叔告之后。丰神秀整,孝敬乐易,接乡邻子弟,虽困倦未尝不衣冠。早以经学名,及门多所造就,若户部尚书周公经、工部侍郎张公宪、都御史汪公奎,皆佩服绎思而有用于世者。登景泰四年(1453)福建许评榜第2名举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饶州德兴(今属江西)知县,凡赋税差科、听讼治狱,一处之以公。县之学政久弛,其政暇则临学宫集诸生亲课督之,其中有资质秀颖、学业可造就者,则召至县斋,亲为讲解文义;所作举业文字,亦亲为指摘其瑕疵而厘正之。诸生家杂泛繇役,皆痛为蠲减。修庙学,凡栖士斋舍,养士饩廪,罔不毕备。士风为之一变,为立“德政”、“去思”二碑。迁瑞州府(今江西高安)同知,为政一如在德兴时,瑞民安之。后升惠州(今属广东)知府,邑有巨蠹,恃势虐民,绎思绳之以法。时守御军政为上官所更,卒伍忿将为变,绎思论以祸福皆罗拜帖服。增脩诸邑学宫,众务咸举。丁内艰,起复潮州(今属广东)守,海寇频发,绎思计歼巨魁,成化十八年(1482)七月,缉捕俘斩五十八人,海徼颇安。成化二十二年(1486)八月以九年秩满升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弘治元年(1488)二月升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十二月致仕。弘治十四年,按察司佥事张晷在连江里塔山为丁丑进士吴绎思暨侄戊戌进士吴世腾立“金榜联芳坊”。成化十一年,福建布政使李嗣在连江里石阜为乡试第二人吴绎思立“亚魁坊”。
彭韶(1430-1495)字凤仪,号从吾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涵口(今荔城区新度镇港利村)人,后移居城内朱紫巷(坊巷)。成化十四年(1478)正月升广东左布政使。弘治四年(1491)九月升任刑部尚书,命侍经筵。
周瑛(1430-1518)字梁石,号翠渠 ,别号蒙中子,学者称他“翠渠先生”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连江里清江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人。曾祖周正甫,祖父周世,父周举,母潘氏,娶陈氏,继娶吴氏,弟周环,周顼,子周大谟。明代著名书法家、理学名士。弘治五年(1492)三月,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八年(1495)五月迁四川右布政使。
黄琏(1437-1502)字汝器,号求我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望江里佘埔(今涵江区江口镇石庭村)人。明代书法家。曾祖黄宗道,祖黄宏中,父黄本清,母俞氏,娶许氏。正统二年(1437)四月初五日生,行二。天顺三年(1459)福建乡试第50名举人,礼部会试第253名,成化二年(1466)罗伦榜三甲第79名进士,授南京户科给事中,专与南京户部属僚一员,提督磨勘天下版籍。其职盖增设也。然遇朝廷政事缺失,内外官吏臧否,必与同官上疏论列,未尝少有顾避。越七载,丁外艰。服阕,改南京礼科。时汪直擅柄,与王越相倚为奸利,屡兴大狱,陷害忠良,黄琏率科道极言,宪宗逐二人,连其党以尽。满九载,成化二十二年(1486)正月,升浙江布政司右参议,提督温州、处州等地银冶,矿故竭,率输自民,以粮为差,新矿间一出,盗盘据之,民重惊扰。琏曰:“矿,地利也,不输自地,输诸民,天下皆冶也,独温、处哉?且新矿徒饵盗,奚功国舆民?”遂擒其魁,散其徒,疏言罢课塞矿,上可之,民以为便。弘治六年(1493)十一月改云南布政司右参议,云南属卫粮储多,卫僚揽之以输,不以时入,军民苦之。督粮者沿袭因循,莫克举正。巡抚大臣乃以属琏,因严设禁令,定立限期,桀骜不顺令者,置之于法。自是七八年逋负悉输纳,无敢后期者。巡抚、巡按交章论荐,乞升补本司参政之缺,然吏部已命其往贵州。弘治八年(1495)七月擢为贵州布政司左参政,以其地夷獠杂居,不可以中州文法绳之,为政务简静,不事苛扰。论者以为得体。巡抚、巡按复交章荐其操履端方,政事修举。弘治十三年(1500)四月升贵州右布政使,同年七月转左布政使,会属夷普安土知州死,其妻米鲁谋自袭,毒杀其庶子,为叛,朝廷命南京户部尚书率兵征剿,特委琏总督粮储。琏处置有方,军前馈饷,赖以不乏。未几,贼平凯旋,方将论功行赏,而琏以疾卒于官,时弘治十五年(1502)九月,卒年66岁。黄琏天性淳实,居官所至以廉谨著称,尤能容人之过,尝曰:“人须自立,忠信廉谨吾事也。升落毁誉吾宁知之?”以忠、信、廉、谨四字自警,故自号“求我”。居官几四十年,田不顷增,屋仍旧隘。所居里东南诸村落,土田岁常苦旱,琏乃白诸郡邑,发民凿渠,由金墩抵岩沁,数里,引木兰、延寿溪余水溉之,遂变硗瘠为膏腴。乡人感念不忘。其在官所得禄俸余赀,不以治生产,惟汲汲于修先人祠墓,具祭器,置书籍,间亦推以济乡党之贫者。而其自奉,与其所以教戒诸子者,务极俭约,故死之日,家无余赀。弘治五年,御史洪性在佘浦为布政使黄琏立“进士坊”。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林元甫(1445-1508)原名普长,字元甫,后改字秉仁,号豫斋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城内后塘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林蕴后裔,曾祖林原真,祖父林宏泰,父林哲甫(字良弼),母黄氏,娶陈氏,弟林哲甫,子林有孚,孙林仰成,侄林有禄,从侄林有年。明代书法家。正统十年(1445)六月十二日生,行一。成化十年(1474)福建乡试黄乾亨榜第67名举人,礼部会试第36名,成化十一年(1475)谢迁榜三甲第163名进士。长身美髯,眉目朗秀,襟度阔大。四月授工科给事中,成化十五年(1479)上言分进士科为五甲、四甲。五甲皆授以学职,以尽天下之才,重师儒之任。时已受诏为副使,册封占城,以建言忤旨,罢不遣。后遣他使,有海祸,或以罪戍边,人谓元甫有天幸。久之,调外任,寻以母忧免。服阕,有为地者,改南京礼科,复忧去。弘治中,仍署礼科。弘治四年(1491)七月擢礼科都给事中。十月,上言:各处乡试所请考试,多不得人,致去取悉,从之。弘治五年(1492)请定国本,揽朝网,却土鲁番狮子之献。时议复用汪直、王越,元甫谏止曰:“二人投之未远,可复用耶?”弘治六年(1493)七月迁山东布政司左参政。齐鲁旱甚,所司议多敛额外以备赈。其曰:“与其多取以赈之,孰若寡取以安之”。德王葬其妃,大拓茔域,废民田为之。其曰:“有制”。王再三令谕之,又面谕之,终不可,乃易人董之。弘治十一年(1498)十月迁云南右布政使,十二年(1499)九月转陕西左布政使。虏酋火筛寇边,馈饷繁重,元甫随宜调度,军兴无乏。弘治十四年(1502)十二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蜀寇作,设策平之,有银币赐。松潘不靖,劫杀防御官。元甫督捕遇当,而渠丑未获,言者谓元甫缓贼,弘治十七年(1504)二月从兵部议处乃与贵州巡抚两易之。贵抚至,市夷儿断首抵贼为功,为言者所弹,始明元甫之不欺。孝宗悟,弘治十八年(1505)四月调任巡抚云南,将收而入之。正德元年(1506)以疾告归,太宰马文升奏留之,三疏乃许,正德三年(1508)三月卒,赐祭葬如例。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历官三十余年,家无厚赀,平居惇行孝友,未尝启口及人过失,僚友尝被诬,以身家保之,竟亦不使之知也,盖一时“长者”。
周进隆(1453-1520) 字绍立,号双竹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清浦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人。父周坦,鄞县教谕,淳朴绩学,子周大柱。明代书法家、经学家。正德三年(1508)五月升云南按擦副使。正德五年(1510)四月擢广西右按察使,八年(1513)正月升广西右布政使,九年(1514)四月转左布政使,正德十一年(1516)六月致仕。
陈仁(1454—1514)字子居,号三渠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管墩人。曾祖陈孟庸,祖陈允德,父陈舜衡,母陈吴氏,娶李氏,从兄陈邦瑞。明代书法家。景泰五年(1454)正月二十五日生,行七。成化十九年(1483)福建乡试第一名,解元,礼部会试第47名,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二甲第35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毕力学问,作古文词,明习国计,大僚章奏,多出其手。会阙里灾,疏重修省,辟异端,抑奔竞,禁奢侈,振士风,收人心,端教化,正风俗。弘治中,升户部郎中,时京城孔子庙火灾,疏请修省,并请早朝勤政,宣决章奏,训养东宫,进君子,退小人,节斋醮,严备边。又疏:“雪寃狱,舒忠愤,罢江南织造,复御史彭程官;给事林廷玉补外,勿遣”。陕西进古玺,仁抗疏斥其伪。弘治十五年(1502)诏召番僧领占竹于四川,仁疏谏。十七年(1504)五月又请复建文忠臣方孝孺等官。多格不行。正德初,刘瑾以赝银事坐尚书韩文罪,黄仁一并谪贬。任禹州(今属河南)同知,转任汝州(今属河南)知州,后迁南京兵部员外郎。刘瑾诛,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擢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按试不要胥吏跟从,亲自披阅试卷,去取唯公,士论大服。七年(1512)八月转浙江布政司右参政,吏部奏言:“陈仁历中外,学行有闻。”累迁至浙江右布政使,未任卒。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陈仁质重沉敏,议论向正,曾上疏阻止给事中林廷玉贬出朝廷,追复御史彭程官,言多恳切。工书,书法精妙,尤善大小篆。晚年文章造诣深,奥美有机轴,时人评价甚高。著有《三渠稿》、《天津志》等。成化十九年,知府丁镛等在井亭街为癸卵科陈仁、陈晦、邱汝亨、陈士元、姚鸣和、欧泰、曾发、邱泰、周赞、黄大中、吴琯、李有嘉、郑宝、余云龙、宋时著、黄秩、林长繁、彭濬、廖絅、周悌、林道充、柯德赞、方磷、陈愈、林宗重、朱泰、朱文魁、郑廓用立“麟凤坊”。《明史》有传。
方璘(1458-?)字文玉,号鉴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太湖(今秀屿区灵川镇太湖)人。曾祖方师授,祖父方仲,父方宽,母洪氏,弟方玠,娶郑氏。擅书法,博通经史。天顺二年(1458)九月十五日生,行一。成化十九年(1483)福建乡试陈仁榜举人,礼部会试第227名,弘治六年(1493)毛澄榜二甲第7名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升郎中,正德四年(1509)五月升湖广布政司左参议,正德七年(1512)四月迁陕西右参政,正德八年(1513)五月,进江西左参政,正德十一年(1516)正月平贼有功,俸禄进一级,同年九月,升湖广右布政使,十三年(1518)九月,剿郴桂地方平猺贼有功再进俸禄一级,十四年(1519)九月升为云南左布政使,食一品俸俸禄,后致仕卒。《明诗纪事》录其诗一首,著有《鉴湖集》。墓葬在今城厢区灵川镇太湖村前亭山,构筑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墓碑上书“皇明方璘之墓”,“显考云南左布政使,食一品俸,进阶正奉大夫鉴湖府君”。近代依旧制重修。
方良永(1461-1527) 字寿卿,号松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内草舍里(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人。正德九年(1512)七月转浙江左布政使。嘉靖六年(1527)十一月再推南京刑部尚书。
陈琳,字玉畴 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维新里龟塘(今属新度镇)人,后居坑边。陈彦回族孙。明代书法家。弘治五年(1492)福建乡试林文迪榜第2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朱希周榜三甲第81名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一年十月授云南道监察御史,遇事侃侃不避,疏陈端本、修政十五事。弘治十四年五月提调南直隶学政,甚得士子心。正德初(1506),刘瑾乱政,斥逐顾命大臣刘健、谢迁,逮戴铣、陆昆等言官,十一月上疏论救,言“南京穷冬雷震,正旦日食。正宜修德弭灾,委心元僚,博采忠言。岂宜自弃股肱、隔塞耳目?”刘瑾大怒,矫旨榜列刘健、陈琳等若干人为奸党,贬其为揭阳县(今属广东)县丞,诸生中朱良育送其诗云曰:“春风露冕出郊原,落日停骖望国门。抗疏要谈天下事,谪官应过海南邨。汤汤江汉覊臣泪,纳纳乾坤圣主恩。历试古来名节士,为言身屈道弥尊。”至任,署理县事,毁淫祠,兴学校,简词讼,筑城池。时程乡有警,当局自海丰调兵援之,兵突至揭阳城下,邑人为之惊怖,陈琳控马出城,召渠师谕之,尽收其兵,导之出境,民晏然。后因丁忧去职。瑾诛,升嘉兴府(今属浙江)同知,随擢知府,以德化民,请托不行,廷奖诸生,兴起道艺,士民爱之。正德七年(1512)八月,擢山东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正德十年闰四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正德十五年十一月,迁广东右布政使。嘉靖登极,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晋左布政使。同年七月,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逆濠始平,兵荒交病,琳请蠲租赈乏。嘉靖元年(1522)十月,升南京大理寺卿。嘉靖三年五月擢南京兵部右侍郎。卒于官,年66岁,赐祭葬。工书法,善作章草。陈琳孝友清亮,能急人之困,喜扬善而讳其所短,所至祀名宦。弘治十一年,知府王弼等在井亭街为壬子科举人陈琳、高江、张廷槐、李汝和、杨渤、蒲萱、林绍宗、吴琬、陈举、林有年、林文集、陈华、林照、黄守濂、方圯、张乾、林桎、顾惟质、陈瓒、吴珍、林锚、吴彰德、林康、杨曰宗、林有禄、陈世杰、方峤、陈篪、林莹、陈瑛立“秉德坊”。《明史》有传。
林茂达(1462-?)字孚可,号翠亭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城内乌石山(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东山巷)人 。曾祖林应凤,祖林珪,父林思承,母黄氏,继母郑氏,兄林茂荣、茂春,娶柯氏。明代书法家。天顺六年(1462)九月二十二日生,行三。弘治十一年(1498)福建乡试林士元榜第17名,礼部会试第48名,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榜三甲第7名进士。平生论事不数语,执常理定志则毅然莫夺。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元年(1506)八月授湖广道试用监察御史。改按直隶,时宦官刘瑾肆作威福,茂达慎重风采,多有建言,虽巧伺弗能伤。正德五年会黄河复冲黄陵冈,入贾鲁河,泛溢横流,直抵丰、沛,以北决安平镇为虞,而请浚仪封、考城上流故道,引河南流以分其势,然后塞决口,筑故堤。正德七年八月擢湖广按察副使。升贵州左参政,计擒川寇陈聪,益兵攻者岳者,得其巨魁。正德十四年三月擢云南按察使。以内艰归。嘉靖元年(1522)七月,服阙,补四川按察使,次年二、三月,连擢右、左布政使。居蜀约四年,二仆戒候饮食若逆旅然。会入觐,两疏乞归,朝廷嘉其廉退,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致仕。嘉靖六年(1527)举行莆田逸老诗会,共七人,举会赋诗于梅峰别业,以登临酬唱为娱。居二年,嘉靖八年五月起南京大理寺卿,复疏辞。年过八十,会明堂礼成,有司奉朝命备礼劳问。久之,卒。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林茂达为人简易,少与方良永、良节兄弟同学,而弟视之。及二方贵显,茂达犹诸生。一日祭社,二方盛服立左右,茂达以一襕衫居中,委蛇自若。为藩伯清军,御史疑其简易,欲摭论之。范御史永銮抗言曰:“林公静修方介,何得瑕疵!”辞大理,所亲或劝止之,艴然曰:“不闻欧阳公之语蔡承禧乎!”《明诗纪事》录其诗1首。著有《翠亭集》。
方良节(1464-1516)字介卿,号雪筠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内草舍里(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人。曾祖方孟章,祖父方象辉,父方朝深,母陈氏,娶黄氏,兄方良永,弟方良盛、方良材,子方重熙、方重耿。明天顺八年(1464)九月初二日生,行二。成化二十二年(1486)林棨榜第3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2名,与兄同登方良永弘治三年(1490)钱福榜进士,得二甲第52名。授南京户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弘治八年(1495)出任台州府(今属浙江)知府。正德初(约1506)任惠州府(今属广东)知府。下车伊始,首询民间疾苦,咨民所不便,时归善徭役于府诸邑中独苦,遂报请减之,得以照各县之例减役。有宦官擅威所贿,所到之处,无不进献,惟良节屹不为动。时兴师讨贼,练饷绥民,协力平盗。砌筑拱北、南隐、榕了三堤,捍西湖水。西湖原通百官池,后堵塞,组织民众疏浚,垒高印山,砌筑围石,于其上复建印山亭,辟城西水关,使西湖之水经百官池环绕东流注入西枝江。又大修学舍,修葺会英诸祠。正德六年(1511)正月升广东右参政,正德八年(1513)九月升广东右布政使,次年(1514)十一月转左布政使。正德十—年(1516)卒于官。惠州民思之,勒碑颂其德。擅书法,博通经史。著有《雪筠集》。并于正德六年(1511)刊刻过宋方大琮撰《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公文集》45卷。《明史》有传。
翁茂南(1464-?)字朝梁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横石塘尾人。曾祖翁仕勤,祖父翁伯明,父翁师夷,母陈氏,继母吴氏,郭氏,翁世资从侄,娶杨氏。天顺八年(1464)十二月初十日生,行三。成化二十二年(1486)福建乡试林棨榜第55名举人,礼部会试160名,弘治六年(1493)毛澄榜三甲第83名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弘治十五年(1502)九月迁广西按察司佥事,分巡桂林,调山东。正德四年(1509)八月升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六年(1511)正月迁广西按察司副使,辖左江兵巡道,平盗有功,并捐俸集资修建宣城书院。正德九年(1514)正月转贵州按察使,五月调广西,正德十一年(1516)五月,升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正德十五年(1520)六月致仕归。弘治十四年,知府陈效在黄石塘尾为大理寺副翁茂南立“进士坊”。
陈伯献,字惇贤,号峰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金桥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金桥巷)人。曾孙陈其志,进士。明代画家。弘治二年(1489)福建乡试傅鼎榜第2名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伦文叙榜二甲第67名进士。弘治十四年二月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弘治十七年奏请停福建采鹧鸪竹鸡等珍异禽鸟之事,以苏民困。正德三年(1508)四月疏逆珰刘瑾罪状,被削职为民。瑾败,正德六年二月擢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分巡海北道。正德十年四月升广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兴复“宣成书院”,作《重修宣成书院立田记》。未几,以母老乞归。结茅莲花峰下,游情艺苑,兴致翩翩,作文风格近似曾巩,绘画宗法王维,诗品亦在钱、刘之间。《明诗纪事》录有其诗二首。著有《峰湖集》若干卷。擅绘画,工山水。弘治五年,知府王弼在大道街为己酉科陈伯献、郑钊、黄铭、黄颐、方瑛、郑钟、卓文渭、谢恺、郑岳、方珙、黄开颜、邱谦、陈汝秀、郭纪、卓文澄、林齐、谢复、方良永、康恭、陈大成、方文敏、彭申、陈邦器、黄辉、李天民、黄黍、黄相、陈谦山、吴明通、林大霖、郑京、刘朝兴、郑矗立“多隽坊”。弘治十四年,知府陈效等在后街为本科进士陈伯献、吴希由、柯英、陈邦器、李廷梧、陈文滔、林季琼、李鼐立“己未进士坊”。
郑岳(1468-1539)字汝华,号山斋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渠桥蒲坂村(今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人,至其父郑仆庵时,举家居城内金桥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正德五年(1510)七月擢江西按察司按察使,次年(1511)十月升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使,正德七年(1512)八月再擢江西左布政使。嘉靖三年(1524)六月升兵部右侍郎。
林富(1475-1540)字守仁,一字年富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关赤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 。曾祖林潜夫;祖林弥宣;父林垠;叔林塾,同年进士;前母郑氏,母方氏;弟林见、林闻;子林万潮。成化十一年(1475)十月二十五日生,行一。弘治十一年(1498)福建乡试第30名举人,礼部会试第242名,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榜三甲第196名进士。明书画家,工山水。为人执法严明,刚直不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擅写奏疏。授大理寺评事。正德初(1506至1510),宦官刘瑾当权,有台臣子请恤典,刘瑾下之狱,欲法司重绳之,富执不从,并下狱,庭杖三十,谪潮阳县丞。正德五年正月,然瑾憾未释,随以大理事文致,罢其官,仍罚米百石。刘瑾诛,起袁州府(今属江西)同知。正德七年(1512)升任宁波(今属浙江)知府。增海防建设,募乡兵,煞住摊派风。廉明能恪,吏民畏怀。市舶司官兵横行霸市,掠夺民绢,当机立断,逮捕法办,绳之以法。不徇私情,改革税制,郡西有广德湖流域自宋以来被划为官田,科额繁重,力主钦议,请得将其归为民田,折减赋税,为民减负,政绩卓然。丁外艰,离任时,百姓在白鹤山盖祠庙祀之。服阕,补处州(今属浙江)知府,正德十二年(1517)以浙江孝丰讨叛功赏银。嘉靖改元(1522)升任广西右参政。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与其爱民之魂永世共存。以治行卓异旌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嘉靖二年(1523)升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兴义学,多有善政;修筑南海卫城等,增强南疆海防建设,为抗倭斗争和抵御西方殖民者入侵做贡献。威恩兼施,分化瓦解敌人,最终促使卢苏率众七万降朝。为了巩固统一,林富又对“改土归流”政策具体化,建议上思州宜流官即由明朝政府委人担任;田州士官,必不可废,但稍贬降,分其权,做到“上不失朝廷大体,下不失夷人心,”两全其美。遂行其议,广西各族人民进一步团结,经济得到发展。转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七年(1528)二月连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嘉靖八年(1529)正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王守仁巡抚两广地方提督军务,平息了广州、会宁等地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还上六事疏,为会宁善后出谋献策,得到采纳。珍惜边疆安定,万民休养生息。后与御史异议,多次上疏,乞休。出任两广巡抚期间,写下的两篇关于南海珍珠的奏疏《乞罢采珠疏》和《乞撤看守珠池内官疏》,成为中国珍珠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嘉靖十一年(1532)以母老身病致仕,归。在乡与郑岳等人结逸老会,时称“莆田九老会”,以吟咏为娱,又构小楼于东岩山上,称“东山精舍”,设坛宣讲王阳明学说 ,培育孙林兆恩,使其成为明儒学重要人物。林富修伟持达,言议英发,有古豪杰之风。初下诏狱时,与王守仁讲《易》,桎梏间结为勿已。治兵思田,同心共济,事有成功。嘉靖十九年(1540)正月十四日卒,年66岁。卒后墓在莆田县华亭镇后角石门山,“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今依旧制修复,存林达书“省吾”石坊额和石翁仲头部1个。有《奏议》2卷存世,参修《广西通志》。
周宣(1478-1532)字彦通,号秋斋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连江里清江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人 。历广东按察使,嘉靖六年(1527)六月转广东左布政使。
王大用(1479-1553)字时行,别号檗谷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其先祖为仪真人,洪武初隶军兴化卫,遂为兴化人。嘉靖二年(1523)十二月升江西右参政分守湖东道。后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
叶珩,一作“叶衍”,字鸣玉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关人。弘治十七年(1504)福建乡试黄如金榜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舒芬榜二甲第5名进士。正德十六年(1521)历任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历升佥事,嘉靖三年(1524)平江西太和贼有功被赏。升蓟州兵备道副使,平盗有功,历官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十八年(1539)升云南按察使,二十年(1541)四月升贵州左布政使,二十一年(1542)六月因采木事宜总理不周被革职。在工部时,为人不畏强御,历按察时,辑寇有功,为人颖重简淡,有古人风概。
朱鸣阳,字应周,号南冈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横塘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横塘村)人。明代书法家。正德五年(1510)福建乡试黄廷宣榜举人,正德六年(1511)杨慎榜二甲第5名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寻升户科给事中,十年九月升兵科右给事中,次年十月转左给事中,寻迁礼科都给事中。魁梧倜傥,慷慨建白,前后建白数十疏。正德帝数出行幸,鸣阳言:“驾出不时,白龙鱼服为戒不小。江彬、钱宁怙嬖怂恿,合正典刑。藩服亲王可承天序者,当选居京师,以防意外”。正德十三年(1518)殿庭灾,鸣阳请罢镇守大珰,任正人,黜奸回。系之。辞曰:“变故之兴,犹火也,始焰星星,救易为力,及燎方扬,灭难为功。且夫室之毁矣,犹可建也,祸延天下,尚可为乎?”言备剀切。嘉靖即位,大礼议起,伏阙谏。升任浙江参政,嘉靖六年(1527)九月因张孚敬与费宏之间党争受牵连遭贬为云南参议。后张孚敬被罢,吏部廉其枉,复故官广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转任浙江右布政使,忤时相张孚敬党人汪鋐,勒致仕,归。居官清正,品德高尚,为时人所敬重。《明诗纪事》录其诗一首,著有《南冈集》6卷,兰陔诗话云“南冈诗亦秀拔”。
林豫,莆田人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祖父林孟和。正德五年(1510)福建乡试黄廷宣榜举人,正德九年(1514)唐皋榜三甲146名进士。历官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嘉靖十年(1531)有平定周天星等蓝、鄢余部之功,斩贼首1700余级 ,嘉靖十一年(1532)十二月升河南右参政。官至广东左布政使。
林大辂(1487-1560)字以乘,号二山,一号二野山人,晚年号麦斜山人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城内后塘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人。子林敦复、林敦艮。正德八年(1513)福建乡试张岳榜举人,正德九年(1514)唐皋榜二甲第52名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工部,署员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因谏南巡忤旨,受廷杖,下诏狱。其妻黄氏留邸舍,朝夕焚香吁天,为其夫祈免。而有缉事缇骑居大辂邸舍旁,辄言大辂妻为诅咒,并逮入狱。鞠讯时,备极楚毒,不肯承。主者危词怵黄氏,黄氏慷慨反驳。居五月得释,夫妇偕出狱,都人夹道聚观,为之叹息而下泣,称黄氏铁夫人也。补夷陵州(今属湖北)判官,嘉靖元年(1522)五月,擢江西按察佥事,历江西按察司副使,嘉靖八年(1529)二月任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嘉靖十二年(1533)六月升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在巡抚任内一年,值水灾岁荒歉,加以藩府工役,民多流徙,命停藩府工役,免赋徭,赡流民,有政绩。嘉靖十三年(1534)临澧州,适逢澧州籍时任佥都御史的李如圭回省故里,倡建孟姜女贞节祠,大辂十分赞赏,更嘱澧州守汪倬扩大规模,塑像致祭,又促李如圭撰文纪实,宣扬孟姜女精神。同年以地方水灾上书引咎自劾,遂罢职归。家居二十七年,以读书养亲、赋诗为娱。又赡助宗亲。林大辂是位正直的官吏,诗中不少慷慨悲壮之辞。如《吊马伏波祠》:“野渡维江舸,荒祠荐涧芹。鱼龙喧永昼,日月照迷津。阻绝征蛮路,艰危报主身。只今嗟薏苡,临吊几伤神。”即使家居,言及时政,酒后也要拊膺恸哭。在诸体诗作中,近体诗稍优。如《浮踪》:“浮踪甘屏裔,簿领亦闲闲。虎迹村间路。猿声郭外山。四愁仍欲结,双鬓惭成斑。长见乘槎者,天风万里还。”评论者称其的诗“锻炼而不伤自然”。着有《愧暗集》16卷(收入《四库全书》)、《借声堂稿》4卷。卒后葬莆田南厢鸡峰山。子林敦艮,字贞翁,号澜谷,嘉靖中诸生,著有《借声藁》,《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18首。
洪珠,字玉方,号西淙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黄石(今荔城区黄石镇林墩村)人。明代书法家。正德八年(1513)福建乡试张岳榜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杨维聪榜二甲第34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郎中,嘉靖七年(1528)任绍兴府(今属浙江)知府。宽厚文雅,崇尚名教,建忠臣刘韐、先贤尹焞祠,封耆儒罗颀墓,表节孝,聘遣逸,若王埜、王琥辈,皆躬造其庐,一时士气振起。其从叔洪楷曾任该府知府,亦有政声,绍兴士民为洪楷、洪珠歌:“大洪小洪,先后同风”。嘉靖十二年(1533)十月迁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后转云南按察使,嘉靖十七年(1538)十月升广西右布政使,迁贵州左布使,二十年(1541)四月升应天府府尹,嘉靖二十二年(1543)五月冠带闲住。书法工行楷,瘦硬通神。曾于杭州西湖岳王庙墓道前方照壁上,为岳飞书写“尽忠报国”四个大字。遗迹有二:一为《嘉靖皇帝谕旨》誊黄文本匾额;二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福建学政朱珪为其后裔洪青畴题写的“贡元”匾额。其墓志铭由林俊撰文、郑岳篆额、文征明书丹,堪称三绝碑,今藏在村里的林墩戚公祠凌星阁内。刻印过宋尹惇《和靖尹先生文集》10卷《附录》1卷,元洪希文《续轩渠集》10卷附l卷。
丘茂中,字子时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祖父丘山,从侄丘泰,曾孙丘秉文。明代书法家。正德十一年(1516)福建乡试朱淛榜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杨维聪榜二甲第66名进士。官工部主事,驻高邮州,分理济宁以南河道,疏黄河水患。历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官至河南右布政使,凝重简默,莅事详慎。
魏一恭(1492-1556)字道庄,号立峰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东峤魏村(今属荔城区东峤镇)人。曾祖魏基,祖父魏宁,父魏彤,母郑氏,兄魏一正,娶欧氏,继娶蔡氏,子魏多见。明代书法家。弘治五年(1492)十一月二十四日生,行二。嘉靖元年(1522)福建乡试丘愈榜第81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34名,嘉靖八年(1529)罗洪先榜三甲第21名进士,举进士时,出永嘉张相孚敬(即张璁)之门。授温州府(今属浙江)推官,时张璁有侄在郡狱,意一恭出之。至,则论如律,或谓:“张氏子,非公座师犹子耶?”一恭曰:“执之而已矣,以此报座师也”。笞时相子弟之侮慢官司者,境内肃然。兴学助教,嘉靖十一年(1532)建罗阳书院。任内民感其德,为立生嗣。转为抚州府(今属江西)同知。擢刑部员外郎。有巨铛杀人,下刑部狱,大司寇周期雍欲曲庇之,一恭以“法行自近”对。大司寇恨甚,注考不及,被谪为潮州府(今属广东)通判。转扬州府(今属江苏)同知,未上任。嘉靖二十二年(1543)六月擢为广西提学佥事,提调学校。出临诸生,俨然庄肃,若神明在,上额其扁二曰:“黜浮薄、抑奔竞”,揭之门首,遇诸生年少列高等必戒之,曰:“毋志小气轻也”。随侍一仆,冬夏惟一绢袍不加彩,终其任,未尝一娱色惰容。转浙江按察副使,分镇宁波。嘉靖二十七年四月初七,与卢镗进剿双屿,战于九山大洋,大败倭寇。然与朱纨于定海邑海岛中筑城列戍者意见相左,朱纨以他事劾论一恭,疏已发驿站,右佥都御史裴绅力言一恭有盛名,劾之且不利,遣骑疾速追还奏疏。己,进江西参政,广西按察使,俱有劳绩。嘉靖三十一年(1552)十一月升山东右布政使,清慎勤自励,门无私谒,疏衣粝饭,自奉泊如,随事尽职,未尝立异,誉辄随之。随转广西左布政使,俱有劳绩。其未擢左使也,山东、广西士大夫群赴吏部争乞一恭再任,未几,卒于任上。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魏一恭出身寒微家族,刻意清约,累宦行李,萧然无长物,过里敝服,徒步如寒士,平生一毫不苟取。信义孚民,其往返道路,雇役买舟不驰驿,清苦劳瘁。尝言:“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则何事不可为?”时人曰为“三不要”。莆仙戏《魏一恭》唱其事迹。在江西时,以刚正廉明,与漳浦林策、长乐郑世威称为“闽三杰士”。
姚文炤(1495-?)字在明,号虚谷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北畅山(今荔城区畅林畅山村)人。历官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嘉靖二十四年(1545)七月升浙江左布政使。
林应标(1499-1554)字君表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城内乌石山(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东山巷)人。曾祖林叔孟,祖父林与饰,父林师颐,母俞氏,继母畲氏,娶陈氏,子林灿章、林烶章。明代书法家。弘治十二年(1499)正月二十六日生,行一。嘉靖元年(1522)福建乡试丘愈榜第28名举人,礼部会试第65名,嘉靖二年(1523)姚涞榜二甲第109名进士。次年授礼部主客司主事嘉靖。四年(1525)会夷人进玉,郎中陈九川陷验入旋失之事,赴诏狱,郎中惶急不知所裁,谩抵云是日应标为主事。直署期司隶诘之再,应标佯不省,坐诬服,受杖并系,人问之曰:“幸得同舍郎情亲,遇小利害辄抗辩是市交也,且奈夷人姗笑何”。后夷人再至,指认是陈九川所为,诬始得直,然应标终不欲令陈九川独坐,而已得幸解也,于是同朝人士凡称应标长者。升礼部员外郎,出为江西佥事,嘉靖十七年(1538)七月升贵州按察司副使。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升贵州布政司左参政。升广东按察使,平冤狱,有政声,时有取夷舟覆漂物为怨家所中,久置重刑,应标廉出之。转江西右布政使,寻迁左。江西岁出籍钱数十万市上方物输内府,时分宜相严嵩当国,前官率听分宜子婿与驵侩之徒司之。应标至,相婿复以请,力拒之。又藏中无名钱,先是,诸左使辄括之以问遗分宜。应标诫封识,慎管库,无纤毫阑用。由此得罪严相,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二月坐调山西。晋府以子钱蚕食诸王子禄,诸王子禄尽人于晋府。应标每给禄,必召诸王子,以次面授。晋府积空券无所舒,愤摭他事诬讼阙下,分宜相从中可其奏,应标叹曰:“吾独不念主客时不辄白耶?”遂趣装归。嘉靖三十三年(1544)卒于家。
邹守愚(?-1556)字君哲,一字一山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邹曾徐(今荔城区黄石镇东山村)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四月该河南左布政使,次年(1554)正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三十四年(1555)六月晋户部右侍郎,同年十一月转左侍郎。
林云同(1500-1577) 字汝雨,号退斋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城关后埭(今荔城区英龙社区)人 。唐林苇后裔。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二十四年四月迁湖广提刑司按察使,寻转浙江左布政使。隆庆三年(1569)正月,升南京工部尚书。
郑絅(1501-1565)字子尚,号葵山 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关观桥书仓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书仓巷)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二月晋湖广右布政使。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四月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与翁万达、邹守愚相淬濯,部中称‘三君子’。
丘预达(1508-?)字若孚,号荆野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曾祖父丘希高,祖父丘朝辅,父丘璞,母许氏,兄丘预馨、预学、预进、预彰,娶郑氏。明代书法家。正德三年(1508)八月十七日生,行五。嘉靖十六年(1537)福建乡试章日暗榜第81名举人,礼部会试第96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春芳榜三甲第125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二月选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二年(1553)九月升为本科右给事中,历官兵科都给事中、山东参政、四川右布政使,四十一年(1542)二月升四川左布政使,四十五年(1546)三月以贵州右布政使致仕。
俞维屏(1514-?)字树德,号孚斋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澄渚(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人。曾祖父俞钊,祖父俞应星,父俞直宗,母周氏,兄俞维翰,娶林氏。明代书法家。正德九年(1514)六月初三日生。嘉靖十三年(1534)福建乡试杨子充榜第90名举人,礼部会试第319名,嘉靖十七年(1538)茅瓒榜二甲第61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时严嵩当国,绝不与通,有所嘱持不可,忤意谪官。严嵩败,起补主事,迁员外郎中。外转浙江按察司佥事,分巡嘉湖。升河南布政司参议,嘉靖三十三年(1554)二月,以剿师尚诏有功赏银二十两。迁广东按察司副使,值峒寇反,攻陷州郡,维屏会师合剿,贼困愿抚,峒寇遂平。内侍王守忠捕翡翠海滨,大肆民害,维屏一绳以法,守忠怒诬奏落职,事白,迁贵州左参政。丁内艰,服阕,起升贵州右布政使,赴任,卒于长沙。俞维屏性清介廉明兴,剔利弊,奸胥豪猾,望风屏息。《兰陔诗话》云:孚斋清介严明,降叛寇,抑巨珰,所在俱著能声。
郭应聘(1520-1586)字君宾,号华溪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黄石镇东华村(今荔城区黄石镇华中村)人,后迁城内十八张厝(今城厢区太平社区)。隆庆二年(1568七月,擢为广西布政司右布政使。隆庆四年(1570)四月转左布政使。万历十二年(1584)正月晋南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程拱宸,字仲星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关新观前人。明代书法家。嘉靖三十七年(1558)福建乡试黄才敏榜举人,隆庆二年(1568)罗万化榜三甲第107名进士。隆庆初授镇江府(今属江苏)推官,擢户部主事,寻迁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万历八年(1580)正月,出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备兵徽、宁六郡地,江、矿二防,严为要束。又城所属之未城者,凡数邑。万历十年(1582)八月擢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万历十三年(1585)六月晋云南按察使,十五年十二月升广东右布政使,十七年四月改广西左布政使。秩满,晋应天府(今属北京)知府,万历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迁南京通政司通政使。南都讼牒繇通政达法司,拱宸如例具讯,事大者始移法司,余悉罢遣之,于是讼以日简。法司以赎锾公费无所出,哗不能平,南台因疏列其事,方得旨量移,而拱宸归矣。卒年70岁。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全闽诗录》录其诗1首。
方攸绩(1528-?)字君谦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后塘(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人。曾祖方朝深,祖父方良永,父方重恩,母陈,兄方梦升、叔猷、攸跻等,弟方攸嘉、天衢等,娶林氏。明代书法家。嘉靖七年(1528)六月二十一日生,行九。嘉靖三十一年(1552)福建乡试黄星耀榜第77名举人,礼部会试第359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陈谨榜三甲第241名进士。授行人,嘉靖三十六年(1557)八月升广西道试监察御史。历安庆府(今属江苏)知府,迁江西按察司副使,隆庆二年(1568)七月升江西布政司左参政,隆庆四年七月迁四川按察司按察使。次年正月改四川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万历二年(1574)闰十二月改山东,四年九月迁左布政使。万历六年(1578)八月致仕。莅官崇大体,不因巉刻而无主见。家居持身简素,饮人以和。工书法,泰山百丈崖上有其于万历五年(1577)真书“月色泉声”石刻。
林烶章(1531-1584)字继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城关赤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曾祖林与饰,祖父林师颐,父林应标,母陈氏,兄林灿章、炫章、燠章;爟章、弟烺章,娶洪氏。明代书法家。嘉靖年(1531)正月二十三日生,行六。嘉靖二十八年(1549)福建乡试黄士观榜第55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9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唐汝楫榜二甲第5名进士。历工部郎中,出为贵州按察司副使,备兵威清十七司。土酋薛绍荣辈,久构兵逋赋,绝迹台府。烻章至,约身率下,诸酋稍稍受要束,赋亦寝复。尝以平邛水逆苗、讨白泥司叛酋功,两拜帑金之赐。隆庆三年(1569)七月升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普安州判某以墨败,直指下烶章按治,而赵中丞以姻好故为周旋,烶章不应,坐被中丞疏论候勘,归。后直指为剖白,隆庆六年(1572)三月起云南左参政,万历二年(1574)正月擢贵州按察使。牙州之役,当事者急首功,烶章悉召诸护军,为称引古名将事,诫莫妄杀。贼平,蒙赏。擢云南右布政。万历七年(1579)六月补广东左布政使。至官踰月,裁冗费,议役法。万历八年(1580)以察计调,人骇惜之。烶章简质寡言,当官持法,位践通膴,志存恬素。万历十二年(1584)七月初五日卒,卒年54岁。
林澄源(1536-?)字仲清 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曾祖林黼,祖父林少陵,父林师道,母徐氏,兄林澜、逢源,弟林漳、达源、洙、泳源、潮、潍,娶陈氏。明代书法家。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月二十七日生,行二。嘉靖三十七年(1558)福建乡试黄才敏榜第25名举人,礼部会试第65名,嘉靖三十八年(1559)丁士美榜二甲第10名进士。授户部常盈仓司主事,迁员外、郎中,出为贵州参议。水西安酋乱,当事者议用兵,而澄源议抚。逾年,晋贵州按察副使,备兵威清,即用前所抚酋,授以方略,寇发辄诱擒之,滇黔间晏然。万历四年(1576)正月升贵州右参政,镇威清如故。进士邹元标以论劾江陵相戍罗施,道境上,澄源与盘桓弥日,人咸危之,澄源曰:“昔徐晦越乡而别临贺,后山出境而见子瞻,彼何人哉?”万历六年(1578)八月转广西按察使,万历八年正月晋四川右布政使,同年十二月,为江陵相以违禁驰驿降三级,遂乞归养志三十年。尝与兄静泉同著《四书书经讲义》、《古易谕》,海内宗之。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吴献台,字启衮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黄石(今荔城区黄石镇水南村)人。父吴三畏。明代书法家。万历四年(1576)福建乡试刘庭兰榜举人,万历八年(1580)张懋修榜三甲第13名进士。仕绍兴府(今属浙江)推官。调吏部考功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闰三月迁浙江副使,分守宁绍台兵备。万历二十二(1594)年正月升浙江参政,二十五(1597)年七月晋浙江按察使,二十六(1598)年十一月迁浙江右布政使,二十七年(1599)十二月转山西左布政使,改江西,三十四年(1606)二月升顺天府(今北京)府尹,寻致仕归。为人恂笃,厚重恬淡,与物无忤,处事谨慎,以厚德名。见魏珰(魏忠贤)专政,急流勇退。魏珰拟以工部侍郎推用,力辞不复出。优游壶山、谷城间,与诸老为诗文雅集。年80余卒。字犹媚有法,所书《吴长官春秋二祀记》,今尚存。《全闽诗录》收录其诗《冬景》1首。著有《绿萝轩存稿》。刊刻过郭予章撰《豫章诗话》6卷。
陈瑛(1545-约1594)字廷玉,号梅原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衙后(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社区衙后路)人。宋忠肃陈文龙后裔,父陈日孜 。明代书法家。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月二十一日生。隆庆四年(1570)福建乡试林奇石榜举人第3名,万历二年(1574)孙继皋榜二甲第54名进士。初授南户部主事,榷舟淮关,多所厘革。当事者以谙河渠荐改工部虞衡主事,督造清江漕艘,悉以旧版佐筑河,又哀新版之羡佐成高家堰河漕,诸大臣才之。以塞郑口功,迁员外郎,旋诏以都水郎中董中河事,因开梁山新河,经羊山至古洪十有二里。又开景山故河,以助梁流,所费水衡金钱甚省。升俸一级。满九载,复以宝应月河成,万历十三年(1585)七月擢山东左参政,管漕运事。万历十五年(1587)六月擢广东按察使,河复决睢、邳间,召还为徐、淮兵河道,与潘司空季驯按行河。凡筑新旧大堤及横围月堤为丈十有三万六千有奇,浚故所开境山之河,南北为丈二百二十有六,塞决口三,砌滚水坝四,丈坝二十有二。万历十六年(1598)五月擢山东按察使,备兵徐州。升山东右布政使。以外艰归,万历二十二年(1594)正月迁山东参政兼佥事徐州兵备,寻卒。瑛孝友坦易,仕绩皆在水利上,河壖之民祀之。生性孝友,与人交往坦诚相见。博通经史,擅长书法,宗钟、王,颇称精绝,遗迹有二忠祠“昭忠”二字。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林恭章(1562-1631)字尔肃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赤柱(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父林万里。明代书法家。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廿九日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秉忠榜三甲第105名进士。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1599-1604)任杭州海宁(今属浙江)知县,因富民借邻绅幸免重役,请准施行贴派官解法。万历三十四年(1606)转阳江县(今属广东)知县。天性廉介,以教化为先,邑多猾吏,章刻意惩创,旨敛手然,至折狱往往多哀矜流涕,盛暑必躬阅狱囚,日夕存恤。有村媪与子讼意状甚逆,章愀然动色,携入衙署,跪白其母,母命设饮食,章盛衣冠侍母,侧观其母子同饭。顷之,媪与子泣且悟,扣头谢罪,乃喻遣之。居无何,丁母忧,去之日,民遮道留衣履祀之。历吉安府(今属江西)知府。天启元年(1621)九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天启三年(1623)八月改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转湖广布政使司右布政。时广东下有分司雷、廉两地为交趾(越南)通贡进出之所,素称“肥缺”,恭章告曰:“受交趾一物者、不得生还。”胥吏皆守法。赠右副都御史归,在乡居三年。恭章为官三十余年,卒之日,无余一金。《兰陔诗话》云:尔肃(恭章)饮冰茹薜,尝过岑北,见界亭,题联曰:“过来共饮虔南水,归去咸携岭北云。”又赋诗曰:“上流一水静,岭北众山低,赤手捧天去,白云也不携。”清介之志可见矣。
陈元藻,一作陈玄藻 ,字尔鉴,号季林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雷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雷山巷)人。祖父陈九德。明代名士、书画家。万历十九年(1591)福建乡试黄志清榜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举人任西安府埔城(今属陕西)县学教谕。奖士类,修邑志,有政绩,祀名宦祠。万历三十八年(1610)韩敬榜进士。授行人司行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五月命赴贵州任乡试副主考。同年升礼部主客司主事。会日蚀,疏言:阳掩于阴,刑余(指宦官)之人,岂可使预国家事。魏忠贤大怒,欲置以死。宰相叶向高力救得免。万历四十八年(1620)迁礼部员外郎 ,天启二年(1622)升郎中。天启三年(1623)十月迁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时户部檄征南粮,元藻至浙江,值水涝,以为病民,欲挂冠归,民遮道留之,相率竞输,元藻出俸补加耗钱,躬督以行径达长淮,时宁远告警,漕抚复令督至天津,厉众而往,军储获济。天启六年至崇祯元年(1626-1628)擢广东按察使,分守海北道,雷、琼、廉三州。尝寄书曰:雷州出葛(布),予(我)不见一尺、入言廉州出珠,予(我)不见一粒,惟琼州有邱文庄(丘浚)集,可寄汝耳。擢贵州布政使,以父老辞官归,晚结茅庐峰山下,以诗画为娱。姚园客称其诗如虢国夫人,不须脂粉而色笑艳丽,可谓知言矣。工诗、书、画,托诗画以见志,画宗王蒙,用笔苍劲老辣,年八十而用笔苍秀,更胜昔时。卒年九十余。著有《颐吟诗集》。善山水,工书法,著《颐吟诗画》。
俞维宇,字宪乔,号如愚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澄渚(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俞里)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闰八月迁山东右布使,十月以应天巡抚王应麟题留,仍以新升右布政衔,仍理苏松兵备事。天启元年(1621)二月进湖广左布政使,寻致仕。天启五年(1625)起改广西左布使。天启五年(1625)起改广西左布政使。
庄祖诲,字汝格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迁四川成都,军籍 。弟庄祖诰。崇祯四年(1631)升浙江左布政使。崇祯四年至六年(1631-1633)任应天巡抚,治水患,兴水利,政绩有声。
吴兆元(1571-1644)字公策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墓兜村(今涵江区白塘镇上梧村)人。祖父吴宴,父吴中兴,从兄吴献宸。万历四十年(1612)福建乡试高崇谷榜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周延儒榜三甲103名进士。初授汝宁府确山(今属河南)县令,邑民惮输,里甲因得侵扰,逋负居多,兆元为设征收划一之法,清理赋役,宿弊顿除,决狱明敏。秩满行取,父老遮道攀援数十里不绝。擢刑部河南司主事,旋改工部都水,迁屯田员外郎,再迁工部营缮郎中。时因岁供,大木商侵蚀不赀,知其弊端,严加管理,堵塞漏洞,并对大木商力加劝导,岁供竟无一损耗。天启四年(1624)出任韶州府(今属广东)知府,为政宽和,讼至立决,与军民休息,军饷按时供给,大得军心。时魏忠贤党人崔呈秀以同籍相慕,欲拉拢之,兆元绝不与通。三入觐,三赐清廉宴,崇祯初年,赐宴天下入觐郡守廉异者四人,兆元居第一,韶州民思念之,立有专祠。迁江西按察副使,崇祯二年(1629)冬入贺至山东,都城告警,从者逗留不肯进,兆元叹曰“吾等愧不能纾君父,急奈何奉头鼠窜乎”益疾驰,俄事平,诏取诸贺者进,兆元首入,咸啧啧嘉叹。次年(1630)迁江西按察使、备兵南赣,南赣常患盗,兆元视贼势最急者,当之,贼惮不敢犯,属邑皆得安堵。进广东右布政使。未几,改任广西布政兼视鹾政。广西不产盐,岁输协济银8万两向广东购买,及运至,船工例得货余盐以自利,而实为侵蚀官盐正,逋负逮系不得释。兆元曰:“法当清其源,空因此辈何益?”乃饬以先公后私,公入立增,而系者益寡。崇祯八年(1635)迁云南左布政使,廷议增云南饷额十二万,兆元竭心力区划,滇以免困。旧例每岁辨贡黄金二千两,久蠲复征,兆元乃取缺军廪以代,且请暂征一年,后仍停免,民德之,立生祠奉祀。崇祯十二年(1639)冬,入京觐见,升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崇祯十三年(1640)正月,帝召见,赐银币及御前果品,曰:“朕以酬万里劳臣也!” 兆元因陈抚驭机宜,帝奖劳有加。归云南,任上益务宽简,驾驭土司,捐其细过,咸遵约束。其奏增解额三名,又奏立里井儒学,上嘉纳。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兆元闻变恸哭,亟悉索军实,遣将统兵至金陵,佐复仇,时督抚以师至独滇南耳!及闽中道阻,兆元痛故社已屋,谊与国俱存亡,遂辗转云南。鞠躬尽瘁,两鬓斑斑,寻卒,年74岁,临殁时无一语及私。子吴应禧扶其丧归,滇中父老哭奠数百里送之。葬墓在洋西粉石碑。吴氏一门荣荫三代诰命:其祖父吴宴,其父吴中兴,均以兆元贵,均赠布政使。有诗《渡铁桥》描述泸定桥。
俞诲,字忠伯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明代书法家。万历二十五年(1597)福建乡试洪承选榜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张以诚榜三甲第218名进士。授临江府新喻(今属江西)知县,令喻九载,廉以禔躬,慈以行政,温厚清净,勤恤民隐。县本瘠土,除苛政安农民,又调剂矿税,凡集费皆蠲之。尝阅南滩水势,背郭斜流,损一邑之胜,因势濬凿冀引秀水抱城东下,邑人怀德,为立俞公河碑以纪其绩。升户部主事,寻擢云南道御史,侃侃建言,疏劾李道马堂复请惠王之藩,及东宫讲学不当久辍,语甚剀切。改巡按广西,道经新喻,士民喜出望外,自太平至界首东西百五十里迎送,載道攀辕,涕泪依依不忍舍,如失父母,公亦为之陨涕,盖公之莅喻也,实心爱民,弛桁杨,绝赎羡,屏除蠹弊,恐民之失所当,时有俞外公之号,喻人父传子,子传孙,又传子至今,尤称俞爷贤侯,不置云建立生祠,毁于兵焚,去思碑亭尚岿然邑之东门外。时有交酋抗命,讨平之。约万历四十七年(1619)复为云南道御史,九月充武举监试者。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升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天启二年正月,迁江西按察使,分守南昌道。次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天启五年十月进湖广左布政使,抚治荆州。时魏珰炽焰,颂德者醵金立祠,诲峻拒之,珰败,陟南京太仆卿,未任卒。
郑茂华,一作郑懋华,字实符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贯江都县,商籍。祖父郑宝元。明代书法家。万历三十一年(1603)福建乡试林欲楫榜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黄士俊榜三甲第6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历任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二月出为浙江温处道右参政。天启三年(1623)二月补河南右参政,四月分守河北道。历广西右布政使,天启六年(1626)十月转左布政使。靖藩争立,谕以大义,立解。崇祯初举卓异,召对平台称旨,崇祯六年(1633)六月六日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有土司阴谋起衅,茂华指授方略,歼其渠魁,诸桀骛者咸遵约束。考绩,晋通义大夫,御书天下清官於屏。寻擢任两广总督,以病乞休,温诏慰留者再。归里杜门,未尝营田宅,卒。崇祯十五年(1642)八月赠兵部右侍郎。《全闽诗录》收录其诗一首。《兰陔诗话》云:公集不存,仅传此作,深得风人规刺之体。公同年潘冏乡应龙亦能时。姚旅《露书》载其《游木末亭》句云:“故鼎由来非逐鹿,忠魂何必怨啼鹃。”可称新警。今其集亦不传,前辈佳篇日就湮没,不可不亟为搜辑也。
陈应元,字思昌,号右白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县东阳村(今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人。陈道潜七世孙;从兄陈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周延儒榜二甲第21名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郎、郎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二月升任西安府(今属陕西)知府。天启元年(1621)十二月任陕西省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正,迁陕西布政使右参政。天启六年(1626)正月擢为湖广按察使,转四川按察使,升山东左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东江等处。撰有《燕游吟》。
林贽,字季宣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明代书法家。万历三十四年(1606)福建乡试郭应响榜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钱士升榜二甲第21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天启三年(1623)出任金华府(今属浙江)知府,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擢湖广按察司副使,兵备荆西道。天启七年(1627)迁浙江按察使,值温台海警,贽时摄道,篆申战备严守御,寇为远遁。转江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举卓异,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值寇逼全州,桂邸求援,贽移还全州,调度兵食,擒贼奏凯,靖江王有叛意,欲邀贽城外观操,贽谓亲王不典兵且出城有禁,王又遣言,土司愿共伐安南,贽以无故用兵属国非请旨不可,王知其有备,遂不敢动,抚粤六载,纲纪肃然。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免职,予告归卒。
林铭鼎,字玉铉,号自名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父林尧俞,尚书;子林濬芳。明代书法家。万历三十七年(1609)福建乡试周迪榜举人,礼部会试第3名,万历三十八年(1610)韩敬榜二甲第10名进士。初授高邮州(今属江苏)知州,父尧俞戒以诗曰:“始终怀一节,佩服比韦弦”。故历官一遵父训,以清慎称。升工部郎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出任莱州府(今属山东)知府。改扬州府(今属江苏)知府,天启五年(1577)五月,迁山东按察司副使,分巡济南道。十月调浙江嘉湖道副使。改广西苍梧副使,升浙江右布政使。弘光元年(1645)四月,入为光禄寺少卿,忧归。迎立绍宗,擢户部左侍郎。未几乞休。福京亡后,卒於家。著有《新锓林会魁》、《书经逢源集注》6卷。《全闽诗录》收录其诗1首。
林一柱,字元功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祖父林恒。万历四十六年(1618)福建乡试戴国章举人,天启五年(1625)余煌榜二甲第20名进士。任开封府陈州(今属河南)知州,调汝州(同属河南)。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时魏珰焰煽中外,天下建祠祀之,河南抚按檄征各属金,一柱独拒不应,直声满中原。珰诛,迁户部员外郎,殚心稽核,出为常州府(今属江苏)知府,丁父艰,服阕,补吉安府(今属江西)知府。崇祯八年(1635)升岭北佥事,转山西按察升布政,未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解信丰与汀州左所军户间征粮弊政。会岭南八排寇蔓延,一柱集精锐兵趁机攻打,不数月削平,复分兵讨平漳郡寇,李自成起义军陷京师,一柱北向痛哭,率师勤王,露卧宵驰得沈病,卒于赣。
林佳鼎(?-1646)字汉宗桂林道教灵符网请符。莆田人。明代书法家。崇祯三年(1630)福建乡试张能恭榜举人,崇祯七年(1634)刘理顺榜二甲第52名进士。授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出榷九江税关。时荆、襄阻兵,川、广舟楫不通,朝廷以宗禄不给,增商税万金。佳鼎念商困已极,加税,商益不前,乃以耗羡抵增额,商乃大悦,帆樯络绎而下,税以是足。改礼部。崇祯十六年(1643),转广东督学副使,清慎自矢,凛若神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历赣南参议、广东布政使。疏言七事,其一曰“东浙之交富固”、“藩辅不可不早建”,上嘉纳之。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进兵部左侍郎。永历元年(即清顺治四年,1647)清兵至三水,上命其总督,率总兵成大用、李明忠、龙伦、苏聘、郝时登、赵千驷、刘昌业、赵继宗、李志羲等御之。与广州将陈际泰战于三水,际泰败走,有骄色。既与林察战于海,佳鼎故与林察善,林察使海上石、马、郑、徐四盗诈降,佳鼎信之,督兵昼夜兼行,不设备。十二月二日,舟至三山口。察乘东南风,发火箭火球,焚佳鼎舟。佳鼎上岸,淖深三尺,人马并陷,全军殁。与伦及佥事夏四敷、水师游击管一燦皆赴水死。既死,肇庆大震。子林朋麟,字凤州,号思庵,顺治中诸生,有诗《落花》等30首,《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2首。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21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