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
今天是农历壬寅除夕,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都将奔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年夜饭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今天我们为大家转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是著名美食家逯耀东先生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逯耀东先生1933年生于江苏丰县,曾任长期担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他的研究与教学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传统与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2006年病逝。
本文选自逯耀东在祖国大陆出版的著名饮食美文合集《寒夜客来》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作者上北京、下江南、走关中、入中原、返台北,可谓是遍访佳肴美膳,忽而“去来德兴馆”,忽而“富春园里菜根香”,正乃“馋人说馋”,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难免食指大动。至于肚大能容,当然不限于饮食一隅,作者把这份经验与历史、文学融会贯通,在大快朵颐的文字里,讲的是历史名城的饮食经,道的是诗词文赋的品馔谈。
遥祝读者诸君新年吉祥安康,万事顺遂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
文 | 逯耀东
来源 | 《寒夜客来》
前几年常有人问我,何时到大陆走走,我笑说等那里有卖小吃的再说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说这句话不是开玩笑。因为街上有小吃可吃,并不是简单平常,必须人有三餐饱饭吃之后,才有闲情想到找点其它的东西换换口味。早几年有位朋友回苏州,问我要点什么,我请他代我吃碗虾蟹面。朋友回来歉然,说他跑遍了苏州竞吃不到虾蟹面。
这几年人去人回,说街上有小吃卖了,只是人太挤,地方太脏,他们没有勇气尝试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这次我因学校交换访问,要去上海、苏州、南京,分别在复旦、苏州、南京几个大学座谈和讲演。 上海有城隍庙、苏州有玄妙观、南京有夫子庙,都是小吃荟萃之所,我想趁这个机会去吃一圈。所以,学校机票买妥后,就开始准备起来,首先将封尘多年吃的记忆,与书架上的食谱、小吃及著名餐馆的资料结合起来,挥其可吃和想吃的,一一做成札记。后来想到这次来去都经过上海,上海酣流行过肝炎,新闻媒体服道,来人传言,真是谈虎色变。所以,要吃也得慎重些,于是备了卫生筷、纸碟纸碗、消毒用的酒精湿纸巾,以及万一吃坏肚子救急用的药物,就慷慨上路了。
各色小吃
01
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晚了,一团漆黑什么也没有看见,所以隔天起个早,出门到附近蹭个弯,走走看看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宿处是学校招待所,落座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区里。宿舍区和学校隔一条大马路,分成生活和教学两个部分。招待所是专供外来短期讲学或交流者住宿的地方,居住的条件虽然说不上好,但有空调和单独的卫生设备。和他仍自己居住环境租傥,这里该算“租界”了。
出得门来,向左一望,两旁法国梧桐蔽盖的道路上,人声喧腾,走近—看,原来是个小菜市,后来他们告诉我,这是个自由市场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眷区里另外还有两个公营的消费市场,我也去看过,供应的货物种类不如这里多,也不如这里新鲜。许多家庭主妇挽着篮子来到这里,那些篮子用竹子或藤条编成的,非常别致.,他们蹲在地上挑拣菜蔬或肉类,一面和菜贩讨价还价。
菜场烟火气
在菜市的一端,是些卖早点的摊档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在一个卖馄饨的小竹棚前停下来,看着坐在栅外两个戴着白帽子的老太太,正低头包着馄饨。棚内摆着一张破旧的长桌子,两旁置了几条长条凳,我们走了进去,几个人正低头吃馄饨,我们在靠边韵长凳旰出两个位子。灶上煮馄饨的老太太走过来,问我们要吃几两?这一问把我问倒了,我随即说您看我们该吃几两,她说我看你们每人先来二两。
后来知道二两是粮票的单位,一碗是二两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如果没有粮票付现钱,照价外加三分。二两馄饨来了,竟然是一大碗。我甩筷子挑了一个放在嘴边,坐在旁边的太太用手肘碰了我一下。我知道她的意思,我们的卫生装备竞一件也覆带,于是我悄声说,既来且安,况且当别人的面换筷子换碗,是非常不礼貌的。然后我说既然想吃要吃,就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吃罢!说着我将馄饨咬了一口,竟然有皮无馅,而且皮也厚得很,我又喝了一口汤,汤是开水加盐,了无油星,只有两三片葱叶飘在汤水中。
一碗小馄饨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最抚凡人心
于是我起身翻隔壁摊子上,买了四两生煎馒头,用手托着回来,生煎馒头也是皮厚馅少,就着汤吃了两个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当我们付钱时,老太太还问怎么没吃完。我说早上,吃不了许多。谢罢出门,门口有个卖橐饭的,我又靠过去买了二两。卖粢饭的一看我们是外来人,笑着说他的粢饭卫生得很,他将掺有红豆的糯米饭,掐在带着白手套的掌中,然后加了根黑油条——这里普遍吃的面粉都是一箩刭底的,颜色灰暗,做出的面点糕饼都是褐黑色的,十分难看,油条炸出就是黑色,麻花也是那样,不是炸煳了。那卖粢饭的甩手一挤,挤成个饭团,顺手取了张旧纸要将饭团裹起来,我摆摆手说,免了,我们这就吃。我接过饭团分成两半,我们边走边吃。五月的风夹着前面修马路的尘土,扑面而来,有几分江南初夏早晨的清凉意。住在这个区里开始活动起来,许多熟悉的陌生人,与我擦房而过,或迎面而来,我觉得和他们是那么亲近,却又那么遥远。现在我才真正发觉,自己的脚步正走在阔别了四十年的故土上。
大壶春生煎包驰名海内
到上海,城隍庙是不能不逛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过去十里洋场的上海,是个五方杂处的都会,使上海的小吃味兼南北,品类繁多,汇集了全国各地风味的小吃。后来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小吃店,如城隍庙的南翔小笼馒头、鸽蛋圆子,“沧浪亭”的苏式糕团,“乔家栅”的生煎馒头、擂沙丸,“王家沙”的鲜肉酥饼、肉丝两面黄,“五芳斋”的糖芋艿、糖藕,“美味斋”的四喜菜饭,“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小绍兴”的鸡粥等等。虽然这些小吃现在还有,却散在各处。但城隍庙以湖心亭为中心,半径不到百余米,却有小吃店十来家,除了小吃店外,还有许多买衣物鞋帽百货的商店,以及土产特产的铺子,如只此一家的五香豆与梨膏糖商店,虽然现在称“豫园商场”,不过大家习惯上还叫它“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是江南三个可以吃吃逢逛的地方。尤其上海城隍庙街道窄隘,挤在其中行走,左顾右盼两旁的店铺,颇有古意。
城隍庙改称豫园商场,因其地邻豫园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豫园建于明万历年问,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林园,其中堂馆轩榭、亭台楼阁,布于奇峰异石、池水曲流间,颇有雅趣,只是游人太多太杂,往来拥挤,而且或踞或坐或躺在回廊与亭台间,嬉笑喧哗,一如墙外城隍庙的集市,我们挤了进去.又挤了出来,了无探幽览胜的心境。后来逛许多名胜都是这样,既无暇思古,更无幽可探了。读李嘉《忆旧还乡日记》,说他中午在豫园点春堂设宴,和他的故旧餐叙,真不知这餐饭是如何吃的。
豫园
从豫园挤出来之后,就匆匆登上南翔小笼店的楼上雅座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小笼馒头就是小笼包。南翔是上海近郊的一个小镇,属嘉定县。案《嘉定县志》称馒头“有紧发松发两种。紧发以清水和面为之,皮薄馅多,南翔制者为最”。七十多年前,南翔有吴姓者,在城隍庙开了一家长兴楼的点心店,专售南翔式小笼,后来改成现在的店名。于是南翔小笼名满中外。我们要了两笼,揭开笼盖一看,观感不佳。馒头色呈褐灰,心想卖相不好味道好,夹了一只送入口中,皮厚粘牙,馅粗有筋皮,但却无汁,距原来南翔小笼的体形小巧,折褶条纹清晰,皮薄又滑润,入口不黏牙,馅多卤重而味鲜的标准,相去甚远。我勉强又吃了两个,停着,说咱们再换一家吧。
南翔馒头店的小笼包
下得楼来,转一条巷子,进入“滨湖点心铺”,这里的葱油开洋面是很有名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以葱熬油拌面,这原来是江北的吃食,后来传到上海,成为城隍庙著名小吃韵一品。我们进得店去,店里黑黑的,我抢了一张人家刚离座的桌子,陪同小杨看着没有抹的桌子,还残留着一层油迹,迟疑不坐,我一把拉他坐定,我们各要了一碗,外加卫生筷一双,另加三分,付了面票,自己把面端过来,面是先煮好盛在只粗碗内,浇上一匙葱油就成了。我扒了几口竟找不到一只开洋。出得店来,站在门外等待的太太问味道如何?我笑不答,心想比我自己做的火腿开洋葱油煨面,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于是转过头去对陪同小杨说,别让郑师傅久等,咱们去“老饭店”吃午饭。
“上海老饭店”就在城隍庙外面,郑师傅的车子就停在那里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郑师傅是开车送我们的司机。现在里面不兴称同志了,师傅成了流行的称呼。我们事先就约好在老饭店吃饭。上海老饭店创业于清同治年间,最初叫“荣顺馆”,是一家家庭式的饭馆,后来买卖扩大,人称“老荣顺”,更简称“老饭店”,是上海饭店的老字号。其著名的菜肴有扣三丝、虾子大乌参、炒鸡腰、肉丝拌黄豆、椒盐摊骨、鸡骨酱、香糟元宝,是标准的沪莱。这是我来上海准备吃的一家饭店。
今日上海老饭店
我们登楼进了雅座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雅座设置倒也清雅,且有空调。而座上无人,和外面挤拥挥汗进餐相比,是另一境地。坐定后,站在一旁聊天的小女师傅,拿着菜单含笑过来,我接过菜单一看,上述的名菜多不在单上。于是我点了虾子大乌参、清炒虾仁、椒盐捧骨、炒刀豆、红烧大桂花鱼、莼菜三丝汤。小师傅又建议了一味清瓜子虾。子虾,是带子的淡水虾。上海黄啤酒两支,人各饭二两。两样名菜椒盐捧骨和虾子大乌参,都不见奇。大桂花久冰后也不鲜。结账却不便宜,计人民币二百一十几元,在这里算是豪吃了。
虾子大乌参
其实,这里一般吃并不贵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两天后我参加老庄儿子的婚宴。老庄是初中老同学,在大学历史系教书。婚宴摆在一家川扬馆子里,席开十桌,请的都是两家至亲。每席莱除冷盘外,还有清炒虾仁、美蓉鲜贝、官保鸡丁、鸽蛋海参、茄汁虾、拖黄鱼、炒鳝糊、鱼香肉丝、松鼠黄煎、番酥鸭、炒芦菇、清炖鸡、清炖蹄髈。点心一道是烧卖,甜汤是冰果。(菜单是我临时记下的)虽然没有章法,但却非常丰盛。一席十四道菜,我的老同学告诉我,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左右。只是席间不撤杯盘,菜一道一道上,无处放置,只有堆栈起来,吃到最后真的是杯盘狼藉了。
上海老正兴菜馆
后来发现如今这里上馆子,是不兴撤盘子的,将吃剩的盘子留在面上,新上来的菜肴叠放在上面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在苏州的松鹤楼、得月楼、南京夫子庙的六凤居、上海老正兴吃饭,都遇到同样的情形。
02
松鹤楼、得月楼是苏州著名的菜馆,苏州佳馔油而不腻、滑而爽口,鲜美中带有甜味,非常可口,苏州的糕团茶食,更是举世闻名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前几年陆文夫写了个中篇《美食家》的小说,叙述一个饕餮之徒朱自冶在这几十年转变中吃的经历,同时也借此介绍了苏州的美食。如马咏斋的野味、采芝斋的虾子鱼、陆稿荐的酱汁肉、玄妙观里油氽臭豆腐等等,这些食品都是我熟悉的。读起来令我有秋风莼鲈之兴。后来《美食家》被拍成电影,并制作成电视剧,使苏州美食又喧腾了一阵子。
陆文夫《美食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所以,我们到苏州,风尘末扫,放下行囊连脸夜没有洗一把,就出了天赐庄——天赐庄原来是东吴大学的校址,现在是苏州大学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叫了部三轮车直奔观前街而去。观前街是苏州最繁荣的大街,但并不长,可是所有著名的菜馆和传统的吃食店都集中在这里。我们在原来的护龙街现在改为人民路的观前街口,下了三轮车。如今观前街是交通管制的街道,所有的车辆不得驶入,脚踏车也得推着走,近午的阳光射在两旁的法国梧桐树上,撒了满地的树荫,人们在满街树荫下懒洋洋地徜徉着。我转过头说:“再走几步就是松鹤楼,趁早吃饭。”
东吴大学旧址
松鹤楼是苏州菜馆的老字号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相传倒业于乾隆二年,最初的松鹤楼是天后官照墙后的小面饭馆,后来变成雅座高楼的名菜馆,据说乾隆下江南,在苏州曾大闹过松鹤楼。清代沈朝初的《怀江南》,有“明月灯火照楼头,雅座列珍馐”,指的就是松鹤楼。其珍馐有松鼠桂鱼、白汁腌菜、三虾豆腐、樱桃肉、蜜汁卤鸭、滑鸡菜脯等等,记得当年在松鹤楼吃过一道“一塌糊涂”的菜,即以黄芽白菜和以肉片火腿间洋冬菇煨妥后,盛于粗碗再上笼蒸,原碗上桌,菜汁溢出豌外,碗沿碗底皆是,真是“一塌糊涂”。这是一味苏州的家常莱。后来我依法仿制,屡试都达不到标准,而且去其昧之鲜糯远甚。
走到松鹤楼门前,金字招牌仍在,楼下不设座,依稀相识,扶梯登楼,也许不到吃饭时候,还没有上座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在临窗靠街的桌子坐定,正倚着柜台吸烟的老师傅,拿着菜单走过来,我立即递了根烟过去,他接了往耳朵上一架,我并问师傅贵姓。他吸了口烟笑了笑说姓时,时辰的时,转身为我们沏了两杯碧螺春来。我打开菜单一看,单上列的菜样数不多,顺口要了个清炒虾仁,其余的就交给他了。他又为我们添了响油鳝糊、青椒鸡脯,另外一个莼菜塘鱼片汤。他特别说莼菜是新鲜的,我听了非常高兴。这种陆机所谓“千里莼美,未下盐豉”的莼菜,我厨下所存的都是瓶装的,那是将莼菜过水后密封于玻璃中,用时启开。但对“柔花嫩叶出水新,小擒轻掩杂生气”的新鲜莼菜,还没有尝试过。
鳝糊
菜来了,我们愣住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没有想到每一个菜都是这么大盘子,过去苏州人以秀气著称的,人长得秀气,说话吴侬软语,吃东西小碟细碗。没有想到摆在我们面前的清炒虾仁、炒鳝糊、鸡脯都是大件,怎么下箸呢。后来发现这里的人都变得能吃能喝了。我们住在学校的招待所里。早饭供应得丰盛极了。小菜四款、小包子四只(味道比南翔小笼好)、粽子一只、蛋一个、稀饭一大碗,有六两之量。午晚米饭也是这么一大碗,我怕剩下不礼貌,统统吃了。几天吃下来,把胃也撑大了,后来又回到上海,晚上就买两个茶叶蛋准备饿了吃。
当然,主人盛情也是可感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不过,我在餐厅里,看着大家端着个大洋瓷碗,拿粮票打饭,都是六两八两的。这倒不是没有油水,饭后餐厅的桌子上,丢着整块的红烧肉,或没有啃尽的排骨,菜可称丰盛了。可是还是要吃这么多饭。临离开苏州的那个早晨,到观前街的观振兴面馆吃早点。观振兴和朱鸿兴一样都是苏州著名的面馆。朱鸿兴面馆在恰园对面,我那时早晨上学经过这里,都会吃一碗他家的焖肉面,肉软而汤阔。这次到苏州想再去吃—碗,找到朱鸿兴,但店面已经拆了,只剩下一个屋框子,我在门前站立了许久,颇为怅然。所以只有去观振兴了。
今日观前街朱鸿兴及其汤面
我在观振兴柜上买了二两鳝鱼焖肉双浇面的票,又为太太买了二两的包子,领了包子后,将面票交给站堂的女师傅,面也是事先下妥的,顷刻就端来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浇头的焖肉和鳝鱼不错。还保存了些昔时的风味,只是面已非往日旧观了。我们低头吃着面和包子,坐在四周吃早点的人,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们,奇怪这两个外来人,怎么也晓得来这里吃。我抬头望望他们,又看到一位白发长髯的老者,正捧着一笼堆尖的包子走过来,在我附近的桌子坐下来,从自己背的小旅行袋里取出一双筷子,和一瓶用酱菜罐子盛的茶,掀开盖子自吃自喝起来。那笼堆尖的包子少说也有十五六个,在一斤之量以上,他一个人如何吃得下,或许带回去给家人吃的。但不一会他竟一笼包子食尽,又喝了口茶,盖上茶罐的盖子,摸摸颔下的白髯走了,他们是真的能吃,难道是过去饿怕了吗?
观振兴红汤焖肉面
出得“观振兴”,我问太太包子的味道如何?她说不如学校招待所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的确,学校招待所的小笼包子,味道真不错,胜过上海城隍庙的南翔小笼馒头。后来才知道学校招待所是卧虎藏龙之地,往往有特级、一级厨师隐于其问。在南京我就攀上了主厨的穆师傅,他是一级厨师,我们大谈淮扬菜,我并建议他将袁枚的《随园食单》里的菜恢复起来。后来他突然提到“霸王别姬”一味,我想他大概是考我了。霸王别姬者,乃鸡煨原只甲鱼,是淮扬菜系的佳肴,或者由徽菜金银蹄鸡演变而来,盖扬菜与徽菜甚有渊源,因为当时许多盐商多徽州人,此菜亦见彭城菜系。我的对答深获他心,第二天我出钱,他亲自下厨做了几味,有芙蓉鱼片、软炸田鸡、清炒刀豆、袖珍鱼丸汤,形味色香俱佳,虽然平淡,却是他处无法吃到的标准淮扬菜。也是我一路行来,吃得最满意的一次。我早车回上海,穆师傅还准备了几件扬州点心,送我上路。
《随园食单》乾隆刻本
松鹤楼不是没有特级或一级厨师,不过除非有上级领导或特殊外宾,他们已不下厨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摆在我们面前的几味菜,不过是客饭的水准。只有汤里新鲜莼菜,碧绿清新可喜,我捡着吃尽了。付账时我问时师傅生意为何如此清淡,他说松鹤楼在太监弄起了新厦,有空调,人都到那边去了。我笑着说我还是欢喜这里。
出了松鹤楼,斜对面就是玄妙观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玄妙观我是熟悉,当年逃学常在这里流连。玄妙观是苏州的小吃荟集之处。我记得这里的千张包子、油豆腐粉丝、鸡鸭血汤、鸡汤馄饨、阳春拌面、油炸臭豆腐、薄荷绿豆汤、糖糯米饭,还有一种煮没有孵化出小鸡的鸡蛋,大概叫旺蛋罢,都是非常美味可口的。我们在玄妙观转了一圈,在三清殿外的两旁列了许多摊位,一边是售衣物鞋类,一边是小吃摊档,在小吃摊档来回走了两遍,却找不到过去我吃过的那些。只有春卷、包子、豆腐花、糖辩一类的小食,春卷黑黑的,包子灰灰的。无法引起食兴,突然发现一个摊子卖“鸭血糯”的。“鸭血糯”这个名字过去没有听过,于是欣然走过去,太太在后面说:“你刚丢下筷子,怎么又吃。”我回头笑说:“尝尝!”我在摊旁拉了小竹凳子坐下来,来了一硫,原来是黑糯米粥。这种黑米粥不是杜甫吃的青精饭。杜甫有诗谓:“岂无青精饭,令我好颜色。”那是用名青精树的南天烛叶茎染粳米制成的。这种黑米就是《红楼梦》所谓的“胭脂米”。由于这种米无黏性,所以掺糯米加猪油和糖同煮,其味糯而爽,是《红楼梦》里一味小食,不意在这里吃到,真是昔日王谢堂上燕,飞人平常百姓家了,只是其名不雅。黑米香港也有得售,回去可以试着做。
从松鹤楼出来走在观前街上,我说:“如果没有这碗鸭血糯,玄妙观算是白来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然后又去了采芝斋、稻香村、黄天源、陆稿荐,这些出售茶食、糕团与卤昧的百年老店,都集中在观前街上,旧历年前这些著名的老店,在香港有一次“苏州名店名食”展销会。我们去买过几次,至今白糖松子、玫瑰松子软糖、木渎的枣泥麻饼,还有功德林的素火腿都没有吃完,只是那几斤采芝斋的玫瑰瓜子早就嗑光了。于是到采芝斋补充了玫瑰、甘草瓜子各两斤。
观前街老字号
上次“苏州名店名食”在香港展销,“黄天源”的糕团是现制现销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去了两次都没赶上时间,最后终于排队买了两盒,每盒四件四色糕团。我虽然不甚爱吃甜食,但寥寥数件也吃不出什么味道来,所以在黄天源本店陈列的各色糕团,各买一件,用自备的塑料袋盛妥,放在背袋里,回到招待所泡了一壶茶,我出来旅行,茶壶茶叶都是随身自携的。于是饮着文山清茶,吃起苏州糕团来。糕团的种类八九样,而且每块都很大很厚,不似香港展销时那么美观小巧,所以每件限吃一口,吃罢就丢,不许多尝,这是闻令。事实上也无法多吃,因为里面掺了很重的猪油,在香港却是素油制的。
“黄天源”的糕团带回宿处品尝,但那块“陆稿荐”的酱汁肉却当街吃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酱汁内又名酒焖内,是苏州著名的时令卤,一般都在清明立夏间出售。当然现在随时可以买到,已无分冬夏了。酱汁肉应选上等五花肉为原料,入锅煮一小时后,再加红曲米、绍酒、糖,改由中火焖烧四十分钟起锅。原汁留在锅内,外加白糖,小火熬成薄糊状,浇在内上。酱汁肉是小方块,色呈桃红,晶莹可喜,鲜甜肥腴,人口即化,宜酒宜饭。我到“陆稿荐”时,工作的师傅已准备休息了。我匆匆买了一块,出门就往嘴一塞,太太站在店外等我,见我这副吃相就说:“你看、你看,哪像个教书的。”我一面吃着酱汁肉一面说:“我现在不教书,我是人民。”
苏州酱方
从观前街转入富巷,再转过去就是太监弄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苏州人有句俗话:“白相玄妙观,吃煞太监弄”。太监弄因明太祖在苏州设染织局,太监聚居在这里面名,这条长不过百米、宽不到六七米的街道,是苏州名菜馆及吃食店聚集的地方,可以算是条食街了。松鹤楼菜馆的新店就建在这里,与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得月楼”对街相望。“得月楼”也是正宗的苏帮菜,与“得月楼”毗连的是悬着一串古意盎然红灯笼的“王四酒家”。“王四酒家”是常熟的百年老店分来,这里的“叫花子鸡”非常著名,这味菜最初出于常熟一个乞丐之手,因而得名。
今日太监弄
得月楼酒家
“王四酒家”隔壁是“功德林”素菜馆,“功德林”的素火腿味甚佳,制成小火腿形状,以玻璃纸包裹,用红缎带系之,甚玲珑可爱,那次苏州名食展销会买了不少,现在家中冰箱仍有存货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功德林”旁边是“老正兴”菜馆,专供各种卤蔡。做的是沪帮菜,但却不卖酒。要喝到隔壁的“元大昌”酒店去买,“元大昌”供应各地名酒与苏州老酒,我记得过去“元大昌”也设座的。一边设桌售酒,一边卖卤菜。“元大昌”隔壁则是“五芳斋”点心店。这些菜馆吃食店一字排开,如果我记得不错,这一带地方原来该是“吴苑”的旧址。
“吴苑”是苏州著名的茶园,早上售茶与面点,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吴苑”的香酥蟹壳黄是非帮好吃的,而且小巧,刚好一口一个。这一排吃食店对面除了松鹤楼,还有“小有天”甜食店、“乐口福”点心铺,真是丰俭随君、甜咸俱备,端的是“吃煞太监弄”了。
晚上饭于“得月楼”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楼上楼下座皆客满,观其举止与吃相,似无一个外来人,我点了炒虾丝,也就是虾仁炒肉丝。那青年师傅说他们的盐水虾很新鲜。又来了一个乾隆下江南吃过的“天下第一菜”,即锅巴鸡片。汤还是莼菜三丝汤,他说莼菜也是新鲜的。那师傅算了账给我张单子,叫我到柜台先付账,我付了账把收据给他,他将收据夹了四个木夹子,那就是我们点的四样菜了。师傅拿了收据后给我们两杯泡好的茶。我看四座都是喝啤酒,请师傅也给我瓶啤酒,他要我自己到柜上去买。后来我请他给我们添点茶,他指指水瓶要我们自己倒。我买了啤酒回来,啤酒没有冰冻,只有凑合着喝了。菜来了,虾丝炒得不错,锅巴早已放置菜汤里,根本没有“平地一声雷”的情趣。
锅巴肉片
这次前后去了两个星期,除了和虾有关的菜不算,前后共吃了十三次炒虾仁,但却吃不到我记忆中那种鲜美的味道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所以一直吃下去,临上飞机前的那天中午还在吃。我如此坚持,因为去的这几个地方,不是靠江就是临湖,尤其太湖白虾更是佳品。案《太湖考略》云:“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青。”太湖白虾又名秀丽长臂虾,体色透明,略见棕色斑纹,两眼突出,尾成叉形,这种虾烹成风尾虾才漂亮。不像我这次的凤尾虾,像个没有剥尽壳的虾米。白虾细嫩,炒出虾仁晶莹似小白玉球。每年五月至七月,白虾产卵,以虾脑、虾子与虾仁制成三虾豆腐,味至美,是苏州的名馔。记得当年随家人游木渎,在“石家饭店”吃醉虾,揭开盆盖满桌飞跳,就是这种太湖白虾。
太湖三白
这次吃的不仅不是白虾,也不是溪河的青虾,而是谢墉诗所谓“拥盾兜鍪甲胄擐,回塘曲渚藻萍问,嫩清漾永长须直,浅赤浮汤细尾弯”,都是些沟塘小虾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有一次吃的虾仁细小如米粒,那一大盘不知要多少小虾剥成。因此我在上海特地跑到个自由市场看个究竟,有些挽篮卖虾的老太太,我蹲下来细看,都是些沟塘小虾。不知那些大白虾留给谁吃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再好的高手,也做不出佳馔美味来。
临行前夕,老庄饯行,宴我于锦江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锦江是旧上海最高级的川扬菜馆,而且席设在招待贵宾的厅房,算是盛宴了。有一道菜用非常精致的小磁盅盛着,我揭盖一看是清汤鱼肚,但人嘴一吃竟是炸猪皮。不过,锦江的粉蒸牛肉与干煽牛肉丝都是佳构。尤其是干煸牛肉丝辣中带甜,并有花椒的余味,是典型的下江川味。站在旁边分菜的年轻女师傅听我赞好,又到厨下为我端来一小碟,我向桌上告了个罪,就一人独享了。
小笼粉蒸牛肉
03
南京是六朝金粉装扮的帝王之都,而且有个夫子庙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所谓“夜泊秦淮近酒家”,那些酒家就集中在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沈刚伯先生在世的时候,常谈到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时,时时到夫子庙吃小馆,吃罢抹嘴就走,一年三节总结账一次,我非常向往他那种生活情趣。只是他没有提吃的哪家馆子,吃的些什么佳肴。我这次去南京,多少也有探寻沈先生的生活痕迹的意味。所以,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演讲时,开始就说:“我的老师沈刚伯先生过去在这里教书,他常对我说到夫子庙吃小馆,我这次来除了讲演,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逛夫子庙吃小馆。”听讲的都笑了。
今日秦淮河
我们这次从苏州去南京,是先从苏州包出租汽车到上海,然后又从上海乘软卧到南京的,的确是非常曲折的行程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乘的车是从哈尔滨三棵树开来,再开回三棵树的火车。但却误点了,必须在车上午饭,车上虽挂有餐车,我去问过,回答是到时候会播音,你等着听好了。我坐着正在纳闷,突然卖饭盒的来了,一盒两元,买了两盒,还有一瓶碑酒。打开饭盒,里面有一块洋火腿、一块肥肉、一块豆腐千,与我们同室的一位小姐,是陪同两位波兰专家到无锡游览的。看我低头努力扒饭,她问道:“这饭你也吃得下?”我笑着说:“吃饱是一回事,吃好是另一回事。”
车到无锡,看两个老外和那女的陪同下车,心想这次行程,竟没有无锡这一站,无锡的肉骨头和著名的小笼馒头都吃不成了,颇为帐然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突然听到站台上有肉骨头的叫喊声,伸头窗外看到小贩推车叫卖,于是立即飞奔下车买了两盒,又意外地买了一竹篓子小笼馒头。无锡有句俗话:“惠山泥人肉骨头,小笼馒头油面筋。”说的是无锡四大特产,肉骨头和小笼馒头都可以现吃的,据说肉骨头是济公吃出来,小笼馒头杨乃五吃了也叫绝,所以这两种传统吃食,由来已久。
肉骨头实际是“酱炙排骨”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无锡流行一句话:“好肉出在骨头边”,也就是说肉骨头取三夹精内排,用老汁加香料制成,其特色是骨少肉多,油而不腻,骨酥肉鲜,甜成适宜,色呈紫红,热吃冷食均可,我买的这两盒“真陆稿荐”的肉骨头,颇合这个标准。至于小笼馒头的特色是皮薄有韧性,馅多一包卤。我买的这一竹篓小笼馒头,正是“五芳斋”所制,虽已冷却不见肥油,卤溢于外有淡酱色结晶。味甚鲜美,也远超过上海的南翔小笼。
无锡肉骨头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现在这房间只剩下我们一家两人,各据一铺,中隔一小茶几,于是将肉骨头、小笼馒头置于茶几上,我踞坐铺位上,一手执啤酒瓶,一手拿肉骨头,颇似济癫当年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窗外是细雨中的葱绿田野,竹林疏树闻浮着薄霭,映着灰白相间农舍的飞檐,转瞬倒逝,顷刻又来。这是江南,是真正的江南,不必再忆江南了。食罢,清理毕,将行囊中的军用水壶取出,壶中有早晨来时沏妥的文山清茶,又点燃一支烟抽了,于是闭目入睡,真的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无锡水乡
在南京游罢明孝陵,又去中山陵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对陪同小李说:“中山陵你不知来了多少趟,且在车上休息,我们自己逛。”站在陵园大道,遥望山坡上云白的石阶,游人如织。阳光照在陵寝蓝色的琉璃瓦上,似蒙上淡淡的一层尘。我废然而叹:“此陵暂不谒也罢!”于是我俩默然坐在路旁林荫的石凳上,一种历史的悲怆窒塞胸问,使我有泫然欲涕的感觉。看看腕上的表,时间差不多了。起身走出陵园,上车对小李说:“人真挤。”他说:“再去。”我说:“免了。”转头对开车的师傅说:“咱们到夫子庙吃午饭去。”
到夫子庙下车,那师傅说:“那年总理来南京,到夫子庙一看,指示这里要作重点保护,所以这些楼都是新建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建筑物虽然古色古香,但多是新的,颇似电影制片厂的布景街。经早上一游,我已无心再逛。经过“六凤居”门口,正在炸葱油饼,葱香四溢。突然想起“六凤居”是间老店,过去葱油饼和豆腐脑就很出名,也许是刚伯先生吃过的小馆。于是,我回头说,就在这里吃吧。
上楼坐定,我要了一盘咸水鸭、炒鳝糊、炒虾仁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看到厨房墙的黑板写清炖甲鱼,也来一个,后来再看手中的菜单上有“炖生敲”,又添了这个菜。堂信师傅一听笑了,说这是道地的南京菜。“生敲”即将鳝鱼剥开铺平、过油微炸,切成块状,置于砂锅浑炖,趁热上桌。味酥美而略甘,我自己曾试做不成,没有想到在这里吃到了。又来了几瓶啤酒和一斤葱油饼。咸水鸭是南京的名食,但不如台北李嘉兴的。虾仁当然不要提了,清蒸甲鱼上来,下箸一尝,甲鱼竟是腌过的。
炖生敲
这里因为来料不新鲜又无冰柜,因此都是用腌了,我先后吃过清炖鸡、清炖蹄髓、清蒸桂花鱼,都是腌制的,既经腌制,如清得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材料难求,烹调就受限制了。南大的穆师傅说他为了做一个冬瓜盅,要开好几十里路的车子,直接到乡下去买。如今这里的菜都偏咸,难怪大家都抱着个水瓶猛喝水。江南菜肴偏咸,就失去原来咸中带甜、甜中藏鲜的韵味了。不过,那个炖生敲却酥美甘鲜,已是非常难得了。
在苏州有几次车过临顿路,那是过去我到拙政园附近的学校上学,每天必经的路,只是记不得旧时的街名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路上看到一家专门牛肉拉面的兰州清真小馆,店里有个戴回教小帽的师傅在灶上忙着。没有想到塞上风味,竟来到江南水乡。我很想下车试试,却没有机会。在南京大学附近的街边,也有家这样的清真小馆。虽然,鼓楼附近有家百年老店“马祥兴”清真菜馆,在南京是很出名的。因为到广州开会,我曾试过那里颇具规模的“回民菜馆”,但要什么没什么,最后来了卤牛舌、羊叉烧各一斤,颇似《水浒传》的叫菜方式,不如去吃小馆。
我们到那里去吃午饭,店里已经满座,后来发现隔壁也有家清真小馆,'只卖包子和牛肉汤,店里有三四张桌位,靠外面的一张剐好有空,我们立刻进去坐定,然后我去买票,要了两笼包子和两碗牛肉汤,桌上是一层牛油的陈迹,太太从桌上的筷篓子取出两双筷子,心有所思,我忙低声遭:“清真馆子比较干净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包子来了,一笼五个,个子不小,够吃的。汤清澈见底,碗底沉着牛肉数片。我用筷子捞了一片,牛肉也是腌过的,如再加点硝,就成了陕西的腊牛肉了。我转头看见对街巷口有个卖咸水鸭的摊子,立即想去买半只,却被太太拉住了,说:“你没见墙上写的外菜莫入吗?”只好废然坐下吃包子,包子是葱肉馅的,味道还不错。我们正在吃着,桌旁来了个青年,要了两笼包子,就站在那里风卷残云似地吃光了。
今日 马祥兴菜馆
马祥兴名菜美人肝
饭罢,出得店来,意犹未尽,想到对面买半只咸水鸭回去啃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后来想到昨天经过前面的大街,有家专卖烧鸡的,不如买只符离集的烧鸡吃。符离集是过去津浦线上的一个小镇。那里的烧鸡是迸过贡的。车过符离集都会买一两只在车上吃。台北多卖道口烧鸡,只有推脚踏车的老傅,卖的是符离集的烧鸡。他的摊子摆仁爱路,我这两年回台北却找不到他,问附近的人都摇头说不知道。我过去为他传过家书,难道他已落叶归根回故里终老了吗?去年我在台北,晚上太太从香港长途电话来,说有位朋友托人专程带了一个符离集的烧鸡来。我在电话里说:“你吃,你立即吃,吃了把味道告诉我。”本来这次还要到徐州师范学院作一次讲演,顺便回老家看看,要坐车经过符离集买个烧鸡的,因为时间来不及而作罢。只有在南京吃符离集烧鸡了。我问站柜的师傅,你是符离集人马?他说符离集离徐州不远,我们算是半个老乡。
我提着烧鸡回来的时候,见到梧桐树荫下,有些卖凉粉的摊子,卖凉粉的老太太手里拿着小铁算子,朝那白白的凉粉团上一刮,就刮出条条的凉粉来,放在碗里加点酱醋和辣椒酱就成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凑过去想来一碗,被太太拉住了。不过,后来还是吃到了。
黄勤记凉粉
第二天下午逛玄武湖,堤畔柳荫下有个凉粉摊子,摊旁摆了有几条长凳,我们各据一凳,来了一碗凉粉吃起来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说实在的,凉粉不甚好吃。但面对玄武湖,熏风徐来,柳绿依依,湖上波光粼粼,颇有雅趣。
傅抱石笔下的玄武湖
04
从南京又回到上海,事先就给老庄说定,我们这次要住市区,方便自由活动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他为我们订了外滩的和平饭店。临窗下望,外滩旧厦林立,黄浦江上船只往来,路上车拥车,人碰人,真的是四十年如昨日,一点也投有变。只是却更残旧了。
不过,在上海最后两天却是非常愉快的,我们随着街上拥挤的人潮,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游荡着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从这个吃食店到那个吃食店,在“老大房”买包鸭肫边走边吃,或在“马咏斋”买块糟肉,站着吃了抹嘴就走。或者累了就像当地人一样,买根棒冰靠着路旁的铁栏看人挤公共汽车。再逛逛商店或书画店,买些画册。饿了就找地方吃饭。其中“老正兴”是我们吃的一个馆子。
常熟卤味名店马詠斋店招
在穿街过巷时,我记下不少菜馆的名字,但却被“老正兴菜馆”的那块绿底金字招牌吸引住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那块招牌虽是绿底金字,但也像外滩的许多大楼一样残旧,而且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这个由夏连发在30年代开创的“正源馆”,后来扩大为一楼一底的“老正兴”。“老正兴”兴盛的时候,外地不算,单上海就有几十家以“老正兴”为名的菜馆。现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还是在最初的山东中路。过去这里的煎糟、肚裆、下巴、秃肺都是很有名的。
我们在别人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就去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没有想到誉满中外的“老正兴”,店面竟这么小,楼上是整桌酒席的。楼下堂座只有七八张台子,而且桌凳都简陋铁脚的。一似台北小镇的大众食堂。好在里面的空调很足。我们找了张小桌坐下来,太太从背包里拿出纸巾,将桌子揩干净。站堂的女师傅过来,我先点了烧下巴和炒秃肺,她说现在没有鲭鱼,不做这个菜。说着将菜单递给我,我照菜单点了个拖黄鱼,她说没有。我点炒虾腰,她又说没有。她建议我们红烧黄鱼,我摇头。最后她为我们写了炒鲜贝、红烧转弯——平常我是不吃鸡翅膀的、炒绿豆芽三个菜。我又要了四两饭,再添了个汤头尾。
老正兴名菜炒秃肺
红烧下巴
在等菜来的时候,客人也开始上座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堂里的几张桌子很快坐满了。我们对面来了一对青年男女,衣着人时,站在桌边对我们上下打量,似在考究我们是否可以与他们同桌,然后才坐了下来。这对男女大概二十六岁光景,女的穿着绿底白纱洋装、项上带着很粗的金链,金链还垂着一块分量不轻的金牌。他们坐定后,太太用肘碰了我一下,我看见那女子右手戴了三只金戒指、左手又戴了两只宝石戒指,一蓝一红。意外的是那男子手上也带了三只金戒指,真的是珠光宝气了。那青年女师傅走了过来,先摸摸那女子项上的佥链说:“好重呀!”然后将那女子挤了挤,一屁股坐在那女子的凳子上。将菜单打开点菜了。那女师傅终于将红烧黄鱼推销出去。我记得红烧黄鱼的价钱不便宜,大概二十七八块。于是,又写红烧圈子和鳝糊,另外一个汤。
女师傅算了账,一共六十几块钱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了。那个女的打开皮包数了钱,交给那女师傅,“哗!这么多钱都带在身上,小心被扒了。”女师傅在那女人数钱的时候说,我瞟了一眼,那叠十块一张的人民币,少说也有千多块。我很难摸清这对青年男女的身份,后来问朋友,朋友说可能是个体户。现在个体户都很有钱,车站有个拉板车的,一个月收入一千四五百块,那是一个大学教授大半年的薪水了。
等了很久我们的菜来了,我向那女师傅做了个手势,请她将四两饭给我们,她也向我做了个手势,又笑着走向别处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那四两饭都没有来。还有一味炒豆芽也没有来,虽然我们已经先付了账,但却不愿多说,可能炒豆芽也像摆在面前的两个菜一样,可吃的并不太多。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欣赏对面的两位和周围食客的吃相。
对面的两位,嘴凑着盆子吃得津津有味,我有兴趣的是那碟红烧黄鱼,两条约摸三指宽的小黄鱼,上面浇了些酱汁,的确这种黄鱼是无法做拖黄鱼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看着四周有蹲在凳子上的,有向地上吐骨头吐菜渣的。没有想到“老正兴”和“老正兴”的菜,竟堕落到这个地步。那些食客个个面前摆着包洋烟,有的甚至上衣口袋里还装了两包,但他们的吃相竟那么投有“文明”。最后汤头尾终于来了,我喝了两口就搁下了。那汤腥重,实在难以下咽。我吃东西虽然不拣地方,但这个地方却使我食兴缺缺,只有走了。
红烧小黄鱼
我们要离开上海的那天,飞机是晚上的,早晨起来,我说上次逛城隍庙太匆匆,人家都说“绿波廊”的点心好,不如上城隍庙去吃早点,太太取出地图,用手一量,距离比我们逛的南京路来得短,我们可以步行去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于是太太带了地图,我跟在她后面到城隍庙去。
早晨逛城隍庙的人少,显得空旷些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先到“满春园”喝绿豆汤,因为那里甜品是很有名的。我去买票,又叫太太先去挤个位子,然后端了两碗绿豆汤过去,这是我很想喝的一碗绿豆汤。那是碗里已放妥煮好的绿豆、糯米饭及薏米,再加上几小块红色的山楂糕,吃时浇上清凉的薄荷糖水。当年在苏州是担着担子沿街叫卖的。站在阴凉地里喝一碗,的确是消暑妙品。但这次在苏州却没有找到。没有想到这里还有,可是喝了一日失望了,样子还是那个样子,味道却完全不对了。于是拉着太太向外走,在门口,太太指指堆在那里的八宝糯米饭,她说看样子还不错。我买了两个放在背袋里,带回香港蒸了吃。
出得门来看到“乔家栅”的幌子迎风飘展,那是“乔家栅”临时设的早点摊子,挤了许多人,我也挤了进去,抢到最后两块方糕和红豆糕,还有几粒擂沙丸子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然后又看到那里堆了很多案子,突然想到我们回到香港的第三天就是端午,于是出来拉着太太再挤进入丛,买了肉的和豆沙的粽子各十个,嘉兴的火腿粽子五个,嘉兴就是湖州,这是标准的湖州粽子。回来一吃竟还不错,至少没有香港台湾的那么多油。
背着沉重的粽子和糯米饭,去“绿波廊”点心铺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绿波廊”刚开市,我们就扶梯上楼捷足先登了。选了个紧靠窗边的八仙桌坐下,楼上装置得古色古香,倒也雅致。站堂的师傅过来递过点谱,我叫了几样,他说不卖,必须吃成套的。我看到单子下面,多了一行歪歪的字,一套十五元,我说那么来一套,我们再来点其它的菜。他说不行,要来就是每人一套,一套二十元。于是,我们来了两套,又点了个清炒虾仁。看看到最后可否吃到好的虾仁。临窗外望,“绿波廊”倚湖心亭的鱼池而筑,面对豫园。早晨游豫园的人不多,豫园亭台楼阁的飞檐,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古朴宁静,池里红色的小锦鲤,群集在微波中游荡着,是那么恬淡悠闲,这倒是我一路吃来,最有雅趣的所在。
豫园绿波廊酒家
绿波廊酒家二楼鸟瞰九曲桥
不知什么时候座上又多了两个人,一个老外,一个中国人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另外一个师傅去招呼他们,他们也来了两套,但却是每一套十五元。太太将那个为我写单子的师傅唤过来说:“菜单上明明写着十五块,你硬要二十,这也罢了。为什么他们还是十五,我们却要二十?”那师傅脸一红说:“涨了!”他转身叫另一个师傅告诉同桌的客人,他们也是一套二十块。我很抱歉另一桌多花了十块钱。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今天在中国大陆,谁管事谁说的话才算数。白纸黑字写得再清楚也不算。配套的点心来了,其中火腿萝卜眉毛酥、枣酥尚可一吃,至于蒸饺、素包、香菇肉丁包子还不如“银翼”过去的杂式小笼。只是这个可爱的早晨,被那年轻师傅搅坏了。
豫园挹秀楼
豫园畅熙楼
当飞机凌空飞起,依窗下望,过去繁华如白昼的上海,如今只剩下灯火数点,在黑暗里闪烁着,似寒夜的星星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不知周璇当日唱的“夜上海”现在到哪里去了。我将头靠在椅子上,深深呼了一口气,才有时间清理一下这两个星期零乱的思绪。是的,我来,我看,而且我也吃过了。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来,难道只是为了来吃一圈吗?
对于吃,我一直认为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长久生活习惯积累而成的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曾看到一位老太太在街边洗菜,她正在清洗一块不小的猪肝,旁边竹篮子里,还有半只洗妥的鸭子和一只猪脚。而且都是新鲜的。想是从自由市场买回来的。我过去问道:“请客呀!”那老太太抬起头来笑着说:“勿是咯!小囝今朝回来吃夜饭。”她笑得那么粲然,一如檐外早晨的光。是的,现在大家有得吃了。吃是最现实的,只要现在有的吃,谁还管明天!明天,留给那些大人先生了。
现在,很多人都去过了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很多人回来都谈那里存在的大问题却很少人像我这样去吃。事实上,许多问题都存在在吃里。因为从没有吃跳跃到有的吃,中间出现了一个文化的断层因此,虽然如今有得吃了,但却不会吃,而且也没有过去那种道,更没有以往的雅致和情趣了。
实际上,所有的问题也存在在这里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就像过去妻子称“爱人,现在不兴称“爱人”了。但却不知怎么称呼,只有开口一个“我夫人”,闭口一个“我夫人”。所以,当大家吃饱后摸着肚皮,突然想起一件被遗忘了很久的事。于是又忙着在大街小巷,扯起红色的布条幅来。只是红色的条幅上,写的不再是革命的口号,而是喊着要大家注意“文明”了。我从上海城隍庙经苏州的玄妙观,到南京的夫子庙一路吃来,总觉得其中缺少些什么。没有想到那缺少的,竟又变成一个口号,被写在那红色的条幅上了。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湖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41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