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孟昭连 | 《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下)

符咒网    2023-03-20    74

与古代小说中的方言研究相类似的是,也有人以故事中的某个表示官职、地名的词 语,作为考证作者或作品成书年代的主要证据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其基本方法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的职官或地名,与小说作品作相应的对照,以确定小说作者生年或成书的上下限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理论上说,这当然也不失为一个考证的方法,但要想使结论科学准确,有相当的难度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你必须在占 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把这些地名或官职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到底始于何时终于何时,其变化情况如何,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相当

困难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进行这个工作时,尤其应该强调「说有易,说无难」的原则,否则便会产生明显弊病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们可以举几个以职官、地名进行古代小说考证的例子:

一)《水浒》第六十三回说关胜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据清代孙承 (注:此处所引书名有误,应作《春明梦余录》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所载:

「公(关羽)于(蜀)泽《清明梦金录》后主景耀二年追谥壮缪侯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宋)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三年(注:原文作五年)又封义勇武安王,高

宗二年加封壮缪武安王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下结论说《水浒》中称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应是 宋南渡前后的用语[32]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但据明陈耀文撰《天中记》卷四十六引〈吴郡关祠宋刻〉:

「宋真宗祥符间,解州盐池减水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帝遣使持诏至州祈祷。使至,夜梦城隍告曰:『盐池涸者,患在主盐池之神蚩尤也。昔蚩尤与轩辕帝争战,帝杀之,至今

遗迹尚存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闻朝廷创立祖殿,蚩尤怀雠,故竭盐池耳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使者闻神语,觉,回奏于帝。既而……盐池如故。帝遣王钦若赍诏至王泉山,致享祠下,以谢神贶。复新其

庙,赐额曰『义勇武安王』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徽宗朝加封崇宁至道真君。」

又明陆伸〈太仓关王庙记〉亦云:

「伸尝考之,公在汉末封为汉寿亭侯,至宋祥符以来,始有义勇武安王之号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迄于元之延佑,则并诸号为一,多至八十余字,而滥极矣。」

[33]

按照这两处说法,关羽封义勇武安王早在宋祥符(1008-1016)年间,比《春明梦余录》所说宣和五年(1123)早了一百多年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如果此说成立,则「『义勇武安王』是宋南渡前后的用语」这个结论也就不成立了,而《水浒传》的这段描写的创作时间也要大大提前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那么究竟是哪一

种说法更可信,显然还需要再作进一步的考证,不能匆忙地下结论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金瓶梅词话》

二)《水浒》第三回:「鲁达看见众人看榜,……祇听得众人读道;『代州雁门县, 依奉太原府指挥司该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有人据《明会要》卷四十二谓明洪武三年始设各地都指挥使司,太原都指挥位司设于同年,认定《水浒》这段文字写在洪武三年以后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他还就《水浒》第

五十回「我这个贤弟孙立……今奉总兵府对调他来镇守此间郓州」一语,引《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二「国初武事,俱寄之都指挥使司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其后渐设总兵,事权最

重」而断言《水浒》这段文字写在明代中叶以后[34]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今查「指挥司」《元史》中凡八见,如卷十「癸未,增置五卫指挥司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卷四十二:元顺帝至正十年十月,「是月大名、东平、济南、徐州各立兵马指挥司以捕上马贼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那么说《水浒》的这段描写成于明中叶的结论,显然就难以成立了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三)有的学者为证某些所谓「宋话本」实乃元人作品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引〈柳耆卿诗酒玩江楼〉中 的「保举耆卿为江浙路管下余杭县宰」一语,认为这是元代人的说法,「因

为宋代祇有两浙路,不但没有江浙路,甚至没有『江浙』这样的说法」,「元人习惯于把县说成是『××路管下』」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论者又据《元史‧百官志七》谓元代设立江浙行省在至元二十二年(西元 1285),断言这篇小说当出于至元二十二年后35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那么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宋代究竟有没有「江浙路」的说法呢?小说作者是「想当然」,还是有所根据呢?

查《宋史》卷七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有「己亥,遣使巡抚江浙路」之语,卷一百七十五又有「先是江浙路折帛钱,岁为钱五百七十三万余缗」之语,另外宋李焘《续资治通

鉴长编》和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都有「江浙路」的说法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至于「江浙」的简称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早在《北史》中就出现了,其后新旧《唐书》、旧《五代史》中也屡见不鲜;到了宋代更是普遍,仅《宋史》中就有一百九十五

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一百五十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一百二十三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而「××路管下」的说法在宋代亦甚普遍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如宋张嵲《紫微集》卷十九:「未叙间,又为奏本路管下州军,多有待阙官员寄居」,宋綦崇礼《北海集》卷二

十八:「契勘淛东一路管下州县,凭依山谷,边临江海」等[36]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除了「××路管下」的说法之外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还有「××州管下」「××司管下」「××县管下」及「××管下」的说法,《宋史》中有十四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

五十九处(仅第五百十九卷中就有四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恰恰是《元史》中一处也没有,我们怎能反说这是「元人习惯」,「不符合宋人的习惯」呢?

《风月瑞仙亭》开头介绍男主人公乃「四川成都府一秀士」,论者也认为「这是元、明人的说法;……因宋代并没有四川路」[37]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查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八:「上曰:『无以逾王某矣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进左朝奉郎、龙图阁待制,制置四川成都府事。」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四十一:「臣昨任兵部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见四川成都府利州路经制买马司旧赏,如本务马……」

由此可见,宋代没有「四川成都府」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论者又指《警世通言》卷三十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亦非宋人作品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谓宋代祇有「京东路」而无「山东」的地名,「所以,说话人如果说出『山东』这

样的地名来,一定把听众弄得莫名其妙」[38]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但「山东」无论是作为行政区或是地名,在《宋史》中出现了多达二百多次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宋史》中多次出现「山东京东路」「山东京东招抚使」的说法来看,「山东」应系地名,不是指行政区,与「京东路」并不矛盾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地名问题比较复杂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某一地名在长期的沿革、演变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变化极多[39],有些地名虽经官方改过了,但民间是否就不用了呢?

民间艺人在使用地名时是否与正统文人一样呢?通俗小说是否与正史能保持一致呢?如果把这些可能都考虑进去,我们在下一个结论时就更要非常小心才行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宋史》

把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不但是可能的,也是提高文学研究科学性的一个 途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事实上,语言学家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通过考察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规律,为作品的断代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笔者以为,无论在研究的态度还是采取的方法上,语言学研究者都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比如从词汇的角度看,近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便」出现得早,「就」出现得晚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梅祖麟先生考察了共 250 年间(公元 1200-1450)的十几部包括多种文体的作品中的「便」和「就」的使用情况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得出的结论是:

随着时代的变迁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用「便」的比例逐渐下降,用「就」的比例逐渐升高,大致可分为三期:

(1)1200-1300 年,副词「就」不见或罕见,《孝经直解》中祇有1个副词「就」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2)从 1300-1400 年,「就」字少见,如《水浒》《老乞大》《朴通事》中,平均至少要碰上四五个「便」字才会碰上一个「就」字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从 1400-1440 年朱有镦创作时期,有时「便」与「就」之比为 3:1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3)从《正统临戎录》中可以看出,1450 年以后,「就」的出现频率已超过了「便」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另外他还统计了几种戏曲不同版本之间宾白中的「便」与「就」的使用比例,结论也很相似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于是作者得出如下的断代标准:

(甲)「便」「就」比例超过 6:1(比如 5:1,4:1 等)的作品一定是写在 1300年以后;超过 2:1 比例一定是写在 1350 年以后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乙)「便」「就」比例等于或超过 1:1(如 1:1.5,1:2 等)的作品一定是写在 1400 年以后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丙)以上标准祇能用来确定某篇晚出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不能用来确定某篇早出(即:「就」的比例大可以说明作品晚出,但「便」的比例大不一定说明作品早出,因为后

代的作品可以仿古而多用「便」字)[40]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日本学者佐藤晴彦首先比较《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入手(《平妖传》二十回本为罗贯中所作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四十回本为冯梦龙所增补),寻找冯梦龙的语言使

用特点,然后再根据这些特点去考察「三言」中的作品,以确定哪些作品是宋元旧本,哪些经过了冯的修改,哪些是冯的新作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比如他总结出在表示「难道」「怎能」时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冯梦龙使用「难道」「终不然」,不用「不成」「终不成」;在「恁般」「恁地」中,常用「恁般」;在表示

「也许」「是否」之意时,在「莫、莫不、莫非」三个词中常用「莫非」,绝不用「莫」等,一共有十三项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以这些标准来衡量「三言」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古今小说》的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很可能是冯梦龙创作;而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很可能是宋元

话本,冯梦龙略作修改[41]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朱德熙先生〈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用语法研究的方法考察古代小说中的方 言,相对于大多数望文生义式的方言研究,显得更为科学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论文作者在对汉语的不同方言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第一种是「VP 不VP」的形式,如「去不去?」「喝水不喝?」北方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粤语、闽语以及大部分吴语里的反复问句采取这种形式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第二种形式是「可 VP」 「你可相信?」,如吴语的部分地区、西南官话的部分地区和下江官话的部分地区采取这种形式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作者还进一步发现,这两种形式有相互排斥的特性,就是说,二者不在同一种方言里共存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作者又以此结论验之古代小说,取《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五部书为例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在考察「可 VP」的时候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作者利用的是《西游记》和《儒林外史》,从二书中收集了大量例证,证实二书作者所用的反复问句与他们所在的方言点(淮安

42、全椒)相一致,即采取「可 VP」的形式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考察「VP 不 VP」形式时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用的是《金瓶梅》《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结果发现《金瓶梅》中的反复问句大部分是「VP 不 VP」形式,说明作者用

的是北方官话;但也发现少量「可 VP」形式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且绝大部分集中在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里,恰符合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所云这几回系陋儒补入,「时作吴

语」的情形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而《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则较复杂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两种反复问句形式都存在,而且《红楼梦》里的「可 VP」形式比《儿女英雄传》多,《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的

「可VP」形式比后四十回多,这反映了二书作者语言运用上的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3]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笔者认为,就《金瓶梅》方言的研究来说,张鸿魁先生的方法是目前最具科学性的, 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启发与借鉴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张先生的研究成果除了几篇有关论文,主要集中在他的《金瓶梅语音研究》一书中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如前所说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对于语音研究者来说,除了那些专门的韵书韵图(而这些书又常常有因袭前人而掩盖语言现实的毛病),历史文献所

能提供的语音材料是很少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但《金瓶梅》一书似乎是个例外,它的独特写法为语言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活的语音材料,祇是大多数研究者没有发现它们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张鸿魁先生巧妙地利用了书中大量存在的谐音、通假、词曲材料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整理出大量同音字,再跟《切韵》《中原音韵》反映的语音系统进行分析比较,构制了

《金瓶梅》声韵调系统的框架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推测当时的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不但被业内专家赞作「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44](李序),而且令人信服

地解决了某些文学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如他通过对书中的谐音修辞、俗字的运用及词典用韵情况的细致分析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总结了作者用词的语音特点,如入声辅尾的消失、m 尾 n 尾的合并、ng 尾的独立

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据此得出结论说:

「《金瓶梅》的语言反映了当时鲁西方言的特点」,「《金瓶梅》作者不可能是操吴语的南人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作者的方音发展到今天,尽管可能有相当大的变化,但绝

不会再恢复浊音,恢复辅间韵尾,等等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就是说,不会发展为今天的吴语。」

另外他还经过进一步观察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根据书中入声字脱落辅音韵尾的韵类分化走向,如:「郝贤」谐指「好闲」,「鹤、学」和「桃」押韵,「脚」和「跑」押

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落」和「赵、叫」押韵等特点,审慎地下结论说:

「《金瓶梅》的作者的方音更像今天的冀鲁官话,即河北和山东接界地区的方音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45]

应该说,这样的研究态度是严谨的,方法是科学的,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是有说服力的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也因此,笔者以为《金瓶梅》方言的南北之争应该画上句号了。

作为古代小说史一部独具特色且极有价值的作品,《金瓶梅》的研究必然还要继续 下去,它的语言研究也不会止步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但是,像前些年那种群说蜂起,瞎子摸

象式的研究再也不要继续下去了,因为它徒费笔墨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不少人总想为找到《金瓶梅》作者作贡献,而且自觉不自觉地总想把方言问题作为一个证据,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确定了书中是何种方言(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是可以做到的),也不会对确定作者有多少帮助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与其花费那么多精力做无用功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不如干脆把《金瓶梅》方言研究与作者研究脱离开来,组织以语言学者为主的研究队伍,对《金瓶梅》语言的语音、词

汇、语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建造一个《金瓶梅》方言的自足体制,庶可对其在近代汉语发展史的重要价值的认识更进一步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注 释:(从略)

文章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孟昭连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出版徐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转发请注明。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78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