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寺院有什么来头?竟与大书法家赵孟頫颇有渊源……
在定海干览长春岭山麓下,有一座千年古刹—— 隆教禅寺。
700多年前,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在西湖边写下遗世之作《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使隆教禅寺名扬天下。而他的儿子赵雍也曾任昌国州知州,在这片清净之地洗涤凡尘。
一段与赵孟頫父子的渊源,让隆教禅寺充满了人文气息,也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走进冬日的隆教禅寺,暖阳下一廊一柱间尽显沧桑古韵,千年古刹的肃穆尽收眼底。
寺院依山而建,从山门拾级而上,坐落着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圆通殿三重大殿,裙楼耸立,飞檐翘角,错落有致,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林间。徜徉于寺院内,殿堂庄严巍峨,殿前柱上的盘龙雕工精致,栩栩如生。
院内参天的古树和房檐相互勾抱,在青灯古佛之中,感受幽幽禅意,让人的心情多了一分淡然和平静。
隆教禅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五代乾祐二年(949年),原名降钱寺。宋太祖赵匡胤建宋后,改名为隆教禅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重金扩建,分前寺、后寺,僧众千名,又称“千僧寺”,前来虔诚求问的信徒络绎不绝,寺内香火不断,昔日辉煌可见一斑。
关于隆教禅寺名字的含义,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昌国县令王存之撰写的《隆教院重修佛殿记》有相关记载:“此寺又建殿以教民为善,使之知有慈悲,则盗贼化为君子,亦有渐矣。”“意思是佛祖以释氏之慈悲,用佛教的慈祥,教育民众要心生善意。”隆教禅寺监院悟清法师说。
翻阅寺院的历史,元代曾有石室祖瑛、古鼎祖铭、愚庵智及三位高僧相继入主,寺院“伽蓝有光”,一度香火鼎盛。
石室祖瑛的到来也叙写了书法史上一段西湖劝缘的佳话。
元至治元年(1321年)12月,杭州净慈寺僧人石室祖瑛禅师即将出任隆教禅寺主持。在西湖边上,时年68岁的大书法家赵孟頫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为自己的好友兼徒弟石室祖瑛送行,并即兴写下《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称其佛教造诣为“学识古今,捧喝雷霆,显扬圣谛第一义。”作品运笔婉转停匀,字形遒丽妍润,极富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堪称绝世佳作,隆教禅寺也因此声名远扬。
如今,寺院中矗立的巨幅照壁
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盛会景象
赋予了寺院独特的人文内涵
“可以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继东晋兰亭集会后的第二次盛会,我们根据书法作品的内容,雕刻了这幅照壁,取名《西湖劝缘会》。”悟清法师说,这是赵孟頫生前的最后一幅书法作品,对隆教禅寺意义深远,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除了赵孟頫留下的墨宝,这座千年古刹还曾引来众多文人墨客到此一游,他们将隐逸胸怀寄情佛意,留下 “山势有情留古寺,海潮无意到孤洲”等诗句,留传至今。
千百年来,隆教禅寺一直秉持着教民为善的理念,还曾开办过义塾,取名“觉斯义塾”,由寺产捐款设立,免费招收当地贫寒村民子弟学习。
清光绪《定海厅志》载:隆教寺专门“拨归觉斯义学荡田三十八亩四厘六毫四丝六忽,又寺左山麓余地一亩零”作为“学田”以为办学费用。后来,义塾虽经改名,但仍在寺内,一直延续到解放后。至今,隆教禅寺内仍保留着那块“觉斯义塾碑”,上面详细记载了寺院办义塾的过程及具体田产记录。
千年风雨,千年变迁,在历史的车轮下,这座古刹也不可避免经历朝代的更迭“兴废几经春”,直至1994年信众集资筹建,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梵音阵阵,令人尘念顿消。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赋予了这座古寺深邃的灵魂。岁月光华凝聚的千年佛教文化,一直在这里传承延续。如今,它又以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香客。
编辑:周燕
文字责编:邵晓宇
一审:吴芸 二审:王茂华
更多精彩
定海新增一处“记忆”打卡地!
超HIGH!这场省级运动会开到了家门口
收藏!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来了
最新通知!定海区今天起延长各疫苗接种机构开放时间
“通信行程卡”13日起正式下线
“在看”点一下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73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