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清虚观道教文化探析
山西平遥清虚观道教文化探析
《文物世界》 2010年06期
刘卫涛
清虚观,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东大街东段路北。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敕赐牒文,改名清虚观,元祐七年(1092年)重修。金明昌六年(1195年)补修。元初更名为太平兴国观,蒙元宪宗二年(1252年)赐名太平崇圣宫并重修。清代复称清虚观。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曾有补筑、修葺。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面积5891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坊、山门、龙虎殿、纯阳宫、三清殿、玉皇阁(阁不存),两侧建耳殿、廊庑等。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虚观是平遥古城内现存最大的道教宫观。观内保存的宋、金、元、明、清历代碑碣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记事碑、文牒碑、题字碑、画像碑、宣谕碑、圣旨碑、符篆碑等。这些碑碣不仅是清虚观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清虚观道教文化乃至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本文以中国道教发展史为背景,以清虚观现存历代碑碣为依托,拟对清虚观道教文化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据现存清虚观内的宋元祐七年(1092年)《汾州平遥县清虚观记》碑记载∶“平遥之清虚观,建于唐高宗之末年,观名太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清虚观碑记》载∶“清虚观,平遥古迹也,其肇建在唐显庆二年,名太平观。”唐显庆二年(657年)为唐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统治初期。显然,两碑对清虚观创建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为唐高宗末年,另一说为唐高宗初年。但可以这样讲,清虚观创建于崇尚道教的唐高宗统治时期是毫无疑问的。
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126-144年)时,以张道陵在四川鹤(鹤)鸣山开创五斗米道(后称天师道、正一道)为道教产生的历史开端。五斗米道是黄老道与巫道相融合的宗教,尊崇黄帝、老子,诵习《老子五千文》,并在巴蜀一带立“二十八治”(合二十八宿)为据点(教区中心)、“治”内置职,建立了独特的教团组织体系,进行“付天仓”(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宣行道法”及授篆等宗教活动。后来,张道陵之孙张鲁雄据汉中三十年,实行政教合一,推广五斗米道。张鲁后又归顺曹魏,得封万户侯,五斗米道得到公开广泛传播,以后遂被视为道教的正统。早期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与发展,到唐代时,由于唐统治者以道教为“本朝家教”,或谓为“皇族宗教”,有意加以扶持,因此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时期【。
道教尊老子李耳为教主。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高祖李渊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特别是到唐高宗时,采取了一系列崇道措施,使道教与唐室皇权结合起来,正式成为皇族宗教。主要体现在∶第一,乾封元年(666年),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首开唐王朝统治者给老君册封尊号的先河。还建了祠堂,设置官吏管理,表示确认老子为李唐宗室的祖先。第二,上元元年(674年),规定王公、百官都要学习《道德经》,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第三,仪凤三年(678 年),令道士隶属宗正寺,班列于诸王之次。唐代的宗正寺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把道士划归它管理,即是将男女道士视为自己的本家。这实际上是大大抬高了道士的地位。第四,弘道元年(683年),诏令全国各州修建道观等。由此看出,唐高宗大力推行崇道政策是在其统治的中、晚期。而清虚观在唐高宗统治初期的显庆二年就已经诞生了。
曾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712-756 年在位),是一位竭力扶持和利用道教的皇帝。开元九年(721年),玄宗亲受道教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大力推进开国以来的崇道政策。先后追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不断给老子封爵加号。同时,让人绘制玄元皇帝像颁于天下。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壮大了道教的势力。设置崇玄馆和玄学博士等,纂修了我国的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玄宗还亲自注释《道德经》,亲自制作《霓裳羽衣曲》等道教音乐,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等。现存清虚观内的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唐明皇梦群仙图记》碑,详细记述了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明皇梦群仙见于罗氏,分遣使者旁求于天下”,并终获“二十七仙人玉像”一事。传说使臣将玉像带回朝中,玄宗曾命全国最有名的画师将这些玉像绘制成图,悬挂宫中,“安史之乱”以后,这些玉像图全部失传。而清虚观内的这通碑,在记事碑文的下方还刻有二十七仙人的画像、姓名及其得道处。尽管这些画像很可能与当年唐宫廷画师的作品有很大出入,但这通《唐明皇梦群仙图记》碑不仅为现存平遥境内最早的道教碑,而且不失为研究清虚观乃至中国道教文化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清虚观在唐代的兴盛之景已无记载。之后,经历了唐末兵乱、五代十国的百年烽烟,到北宋时已破败不堪。但在北宋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有利氛围中,清虚观再度兴盛了起来。
《唐明皇梦群仙图记》碑阴为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敕赐“平遥县太平观”为“清虚观”的文牒,由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赵概及欧阳修、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曾公亮、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韩琦等朝廷有关部门官员联名签署,刊刻成碑。牒碑现存甚少,属珍贵文物。此牒碑是考证清虚观历史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反映出北宋统治者对道教宫观的重视程度。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汾州平遥县清虚观记》碑还详细记述了由居观道士武太文首倡、朝散议大夫裴公带头支持,重修清虚观并补塑圣像的始末。
“……本朝赐名清虚,百余年来废坏不修,日月浸久,唯元始天尊像仅存焉。……于是增大元始天尊殿,而益之以道君老子之像。又为小殿四,一以奉玉皇十一曜列焉,一以奉北极十二元辰列焉,一以奉天地水三官,一以奉真武而北斗列焉。既为之道堂,又为之庖舍,凡以居其徒者无不备焉。今之过其前,怪其大厦轮奂,金碧照曜,出于颓垣废屋之后;庭除洁清,坛墠完整,出于荆榛白露之中。黄冠云来,步虚逍遥……”,不难看出清虚观当时的隆盛景象。
在北宋历代帝王中,尤以宋真宗赵恒(997-1022年在位)、宋徽宗赵佶(1100-1125年在位)崇道为甚。宋真宗模仿唐朝宗祖老子的办法,来抬高皇帝的地位和显示神必佑宋室的可靠性。可是道教至尊之神太上老君姓李,不能为赵氏皇帝装饰门面,于是宋真宗假托梦见神人传玉皇之命,硬是造了一个“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扬言这是赵氏帝王的族祖。侍臣们迎合真宗的旨意,多次伪造、颁赐“天书”,导演“天神下降”的闹剧。宋徽宗甚至集教主、道君、皇帝于一身,这是历代崇道的帝王中所绝无仅有的一个,可以说达到了狂热的最高峰,同时也将道教扶持、抬高到了历史的高峰。结果是,误国殃民,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局。
清虚观内保存有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郝纯的题字刻石。其内容前部分为郝纯题字,后部分为县邑尉贾说附记。郝纯为礼部学士,大观三年授命还乡,在清虚观济众发药并留住三日,观主将其书题石流传于后世即。
南宋初,北方为金朝所统治。《汾州平遥县清虚观修造记》石碣记述了金明昌六年(1195年)由平遥彰善里人王寅带头、邑之豪杰共同维修清虚观的史实,知观道士张致渊刻石以示纪念。“……今夫清虚观者,乃高真降临之所,官民香火之地也。观其轮奂之美,是为琳宫之冠。爱自唐宋迄于本朝,其间虽补弊起废,以至于今美则美矣,独三门之南颓垣堕,鞠为茂草,良可惜也。建明昌乙卯之春,彰善里王寅者,积善之士也。……方命工经始间,邑之豪杰,闻而大悦,共助而成之。于是,垣墉易之,以瓴滴檐饰之,以金碧惜之,毁秽灿然一新……。”
宋、辽、金、元(960-1368年)四百多年,由于不断的政治变动及南北对峙、封建割据,促使道教亦南北分宗,各演教义,新的道派在大江南北纷纷兴起。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于南方*。清虚观现存元代碑碣真实地反映了全真道在平遥古城的兴旺历史。
全真道北宗(南宗盛行于江南,此不赘述)的开创者是王喆(1112-1170年),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喆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义主要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王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道德经》、《孝经》、《心经》为必修经典,所立教会皆以“三教”名之(如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平等会等),他不独居一教,而是倡导三教平等、三教圆融,这是全真道的主旨和特点,也是对唐宋道教的一大变革。王喆去世后,由其七位得意弟子马钰、谭处端、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丘处机、孙不二等继承其教业。后马钰(丹阳)创全真遇仙派、谭处端(长真)创全真南无派、王处一(玉阳)创全真嵛山派、刘处玄(长生)创全真随山派、郝大通(广宁)创全真华山派、丘处机(长春)创全真龙门派、孙不二(坤道)创全真清静派。道教统称之为“全真道北七真派”。其中以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最为盛行,累代不衰啊。
丘处机(1148-1227年),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曾奉诏远赴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谒见蒙元太祖成吉思汗(1206-1227年在位)。“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以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贬丘处机被元太祖称为神仙,并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随之,全真道益发兴盛。丘处机去世后,嗣其教业者有尹志平、李志常、宋德方等“十八宗师”。
尹志平(1169-1251年),仙号清和子,为丘处机谒见成吉思汗随行十八弟子之冠、继丘处机之后的第一任全真掌教人,后曾住持平遥清虚观(当时称太平兴国观),现存观内的2通(方)元代碑碣真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1. 元太宗九年(1237年)“清和真人题刻”石碣,其内容由真人手书和李晋子书跋两部分组成。
“(大字)清和子口
(跋文)清和真人嗣掌大教,四方簪冠之辈、清信之流,不远千里送供受教,辐凑堂下,莫不焚香设礼,以求请真人亲笔仙号手字者,仅二十年间曾不虚日。得之者莫不朝夕瞻礼,以为保佑辟除之宝焉。燕京大长春宫提点大师夏志诚,意真人年老倦于批写,又虑纸墨历以多岁易为腐蠹,遂将真人亲书仙号手字刻诸翠琰,已立于长春宫□,以遗将来诚不朽之计也。且吾邑太平兴国观,亦真人住持之地,是以提点大师潘德冲亦□彼而立石焉。丁酉岁上元日西源散人李晋子益跋。”
从以上碑文中可以看出尹志平嗣掌全国道教时的繁荣景象。同时可以得知∶自宋英宗赐名“清虚观”以来,到“丁酉岁”即元太宗九年(1237 年)时,已更名为“太平兴国观”而且,太平兴国观亦是清和真人尹志平住持之地,因此,太平兴国观提点大师潘德冲效仿燕京大长春宫提点大师夏志诚“将真人亲书仙号手字刻诸翠琰,已立于长春宫”之做法,亦将清和真人亲书仙号“清和子”刻石立于清虚观内,以成不朽,供人临拓,作为保佑辟邪之宝物。
2.元太宗九年(1237年)《清和真人真像之记》碑,碑阴为镌刻清和真人真像之碑铭,碑阳为清和真人之像。
(碑阴)“窃以大道肇兴,爰自玄元之祖。真风载阐,继生傲吏之徒世且虽殊,人斯不乏敬。惟我清和师父仙风素禀,道价孤高,实王重阳之嫡孙,乃丘长春之高弟,人争景仰,众喜归依,教掌于二十余年,名益乎二千去。东西非像,徒见存思。幸兹绘塑之一新,须念贤豪之众力,庶传不朽,谨纪芳御。(以下为平遥县都达鲁花赤迷鲁海速纳夫人、平遥县尹梁瑜偕夫人等众多官佐及家属芳名)右优愿各家眷属无夭昏暴陵之灾,合境生灵享高寿康宁之路,胜缘永结法会,长逢□□有□□道岸。岁在丁酉上元日南轩老人张天祚记。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赐紫冲和大师提点太平兴国观。”
(碑阳)刻清和真人之坐像,其仙风道骨飘逸洒脱、风姿可见。碑右边落款处有“平遥太平兴国观建”字样,进一步证实了清和真人住持于此时“清虚观”称为“太平兴国观”。它是清和真人住持太平兴国观的又一佐证,亦是清和真人题字刻石的互证。
此外,碑碣中提到了全真教中的重要人物潘德冲。潘德冲字仲和,淄之齐东人。也是丘处机的弟子,曾随丘谒见成吉思汗。尹志平主持道教时,他是燕京都道录兼领宫事。元太宗后元年(1242 年)为诸路道教都提举,仍兼燕京道录。过三年,为河东南北两路道教都提点,开始营建山西芮城永乐宫。元宪宗六年(1256年),死于永乐宫。他一生最主要的事情是修建永乐宫。可以说,以上两通(方)碑碣是考证清虚观历史、研究中国道教源流的重要史料。
据文献记载,尹志平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他告诫弟子于教门兴盛之际,尤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修道者唯有积行累功,克己济人,方能得道。他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当丘处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谒不绝之时,以“我无功德”、不敢享此供奉为辞,而退隐于僻处当丘处机逝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则欲绝迹远遁,只因众人敦请,始勉从之当掌教十一年(1227-1238 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清虚观曾一度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师尹志平住持之地,其在当时全国道观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元太宗十年(1238年)春,尹志平以年老荐李志常继任掌教。李志常(1193-1256年),号真常子,亦为丘处机西游十八随行弟子之一,其著作《长春真人西游记》对研究我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西交通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志常掌教十八年(1238-1256年)中,深得元太宗、宪宗支持,全真教继续得以发展和繁荣。元宪宗三年(1253年)“太平崇圣宫宣谕”石碣,不仅是考证清虚观历史沿革的实物资料,而且其碑文按官文格式,在年号上还刻有官印,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此石碣内容分上下两部分。上文为癸丑年正月即元宪宗三年(1253年)宣谕,下文为壬子年七月初五日即元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皇帝圣旨。
上文∶“□□□□□□里□□□宣谕∶倚付汉地先生头儿那延李真人悬带□□金牌掌管教门事。照得钦奉到蒙哥皇帝御宝圣旨节文∶汉儿田地里应有底先生每都教李真人识者,除钦依外,今据太原府路平遥县太平崇圣宫提点李志端状告∶伏为本宫自唐朝以来,有元住道士薛守玄重修兴建,额曰‘太平观’,后至宋朝元祐年间改为‘清虚观’。今自大朝兴国以来,为本宫兵革之后,殿宇房屋全无损坏,因此有本县长官梁瑜,并万户梁瑛等,经诣本府乞改名额为‘太平兴国观’,各有已立碑记。近蒙掌教大宗师真人师父再更为'太平崇圣宫'名。李志端依奉已于壬子年七月十五日安置牌额,悬挂了当……。”
下文∶“蒙哥皇帝圣旨里∶宣谕倚付汉儿田地里应有底先生每底官人口真人悬带御前金牌。钦奉蒙哥皇帝御宝圣旨拣数勾当等事,除钦依外,据太原府平遥县太平崇圣宫提领燕志静状告,伏为今年六月内蒙掌教宗师法旨,该清和大宗师法旨自燕京,令道众前来重修太平崇圣宫……。”
从以上碑文中得知,在元朝兴国之际,经平遥县尹梁瑜和万户侯梁瑛等,报请汾州府批准,将“清虚观”改名额为“太平兴国观”。“太平兴国”四字是元朝兴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之后,经掌教大宗师真人师父报请元宪宗蒙哥皇帝,于壬子年即元宪宗二年(1252年)七月十五日正式赐名“太平崇圣宫”并重修。
在汉魏之世,佛道相依相杂,并未出现相互诋毁状态。及至佛教日趋兴盛,佛道之互争邪正高低遂起。魏晋南北朝时,楼观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活动中心,其力阐老子之道,宣扬老子西升与化胡之说,出现了《西升经》与《老子化胡经》,使道教开始卷入佛道斗争的漩涡。元时,佛道斗争依然存在,元宪宗、元世祖时曾一度十分激烈,元宪宗八年(1258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 年),道教曾遭受两次焚经之祸,受到挫折,渐渐趋向低潮回。
在道教处于低谷之时,清虚观内还保存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石碣1方,为门人提举徐志清篆书,2行,每行8字,亦较珍贵。观内现存的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八思巴文示谕碑”,国内罕见。此碑碑阳为八思巴文书写的圣旨,碑阴为汉字译文,因系直译,文词文法极其生涩。虽不能通读译文,但从“冀宁路平遥县太平崇圣宫住持的本宗提点道义中和大师,本宫提点高道陟栖远常妙大师,提举赵道恒”等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此碑仍属道教碑,是研究后期道教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元朝历史及蒙古文字的珍贵资料。此碑石质特殊,天气阴雨前碑面会出现潮湿现象,被当地人称为“透灵碑”,并视为至宝。
通过以上碑碣,不难想象全真道观清虚观在元代的兴旺之景。
明清时期,道教如强弩之末,已不如往昔声势之大,而是日渐衰落。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明清统治者对道教实行利用和严加控制的政策,明代曾敕令检束,清代则实为斥贬,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即宣布黄教为国教,道教为汉人的宗教。道教逐渐失去过去统治者的狂热宠信与大力扶持。二是明清为我国封建社会已趋没落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已呈停滞状态,宗教思想由于三教交融而导致三教交缠不清,缺乏深入的、有特征的发展。三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的逐渐活跃,反封建的新文化、新思想逐渐兴起,自然冲击着封建性较强的道教,动摇其宗教唯心主义的神仙理论体系;四是西洋科学技术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影响了我国固有宗教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历史条件,都影响道教的发展趋势【1】。
清虚观内现存明万历年间《重修太平兴国观记》碑及“第二碑记”、“第三碑记”、“第四碑记”中,详细记述了明万历三十七年至四十三年(1609-1615年)进行大规模重修的经过及布施人名,只可惜已风化严重。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平遥知县黄汝钰捐俸并发出了“工程浩大,身非一木能支。道力无边,须赖众擎易举,愿我陶士民或金或粟,量力为施,或寡或多,随缘乐助”的倡议,《募修清虚观引》实则为募修清虚观倡议书。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清虚观碑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补修清虚观新建纯阳宫碑》记述了清代先后两次大规模修葺、补筑清虚观的史实。可见,作为道教活动场所的清虚观在民间仍然得到了信仰者的青睐。
道教所从事和宣扬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蒙等。清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年(1885年)“刻卦谱及吕祖四科版碑记”2方石碣及光绪十二年(1886年)《镇宅符碑》就是例证。其中《镇宅符碑》即属于道教符篆的一种,其碑阳由“镇宅符”与说明文字组成,据说以朱砂拓于宣纸上,挂在中堂,“自能镇宅驱邪,斩妖伏怪退厉鬼,避瘟神益眷保家,大吉大利也”。
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停滞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近代科学的日渐昌明,道教这一古老宗教,仿佛消失了它得以滋长蔓延的沃土,而逐渐衰微【。清光绪末年,清虚观内兴办学堂,民国后曾改为学校、军营、军队留守处、粮库等。1973年,清虚观被平遥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清虚观逐步得到有效保护,并于1998年被辟为平遥县博物馆。如今,每逢农历四月十四吕纯阳诞辰日,信仰者仍会前来焚香设礼,祈求平安。
古人将历史镌刻于石碑上,以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清虚观虽历经千百年世事沧桑,保存至今的宋、金、元、明、清历代碑碣,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历史记忆。透过这些碑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清虚观的历史,甚至可以追寻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清虚观是中国道教发展从鼎盛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2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