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语五台山礼佛
□沈志权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我们从太原市出发,大约开了二、三个小时的车才到达。五台山古称清凉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后人更名为五台山。本人不是佛门中人,初识五台山,还是小时候读《杨家将演义》时知道的,因为杨五郎曾在此出家为僧,记忆深刻。
五台山全景风光。
其实,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在宋代之前早已有之。据记载,佛教传入五台山,可追溯到东汉永平年间。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领着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受到汉明帝的礼遇。汉明帝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供两位印度高僧居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寺庙——白马寺。次年,两位印度高僧从洛阳来到清凉山(即今之五台山)游览,见山中有阿育王的舍利塔、释迦牟尼的大脚印,且据传此地还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于是二人想在此建寺。但当时清凉山是道教圣地,二人颇受排挤,因此两位番僧奏知汉明帝。朝廷为辨别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斗法,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因此两僧获得建寺的权利。于是两位印度僧人在清凉山建造了第一座寺庙——灵鹫寺。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之意)两字,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即成为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即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后经南北朝、隋、唐历代帝王倡导,五台山的寺庙越建越多,僧侣也越来越多。到唐德宗贞元年间,五台山寺庙多达三千余座,僧尼达万余众,俨然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为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和四川峨眉山,但据说载入佛经的唯有五台山。武则天时代新译的《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因此,中外佛教信徒便把五台山当作了文殊菩萨的住地,五台山由此驰名中外,显赫于世。五台山供奉的佛像多为文殊菩萨,五台山的传说多与文殊菩萨有关,五台山的五座山峰据说分别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望海峰观日出。
驻足五台山下,抬头仰望,只见绿树掩映处,有红墙碧瓦,寺庙庄严。它们大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据说五台山现存寺庙有证可查的达68座,我们此行朝拜的是镇海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和五爷庙。镇海寺,在两山夹峙中,古柏苍翠,风景秀丽。寺侧清泉,长流不息,名曰海底泉。相传此泉即为海眼,龙王九子贪恋民女,横溢成灾,文殊发觉降大锅镇之,后人于此建寺,名曰镇海。庙宇为清代建造,内有康熙五十年御制碑文。顺治皇帝曾出家此寺,也是历世章嘉活佛生前驻锡之地。寺院内石雕十五世章嘉佛塔,传为金顶玉葬。塔周雕佛传故事,上部为四方佛像。周设廊屋,画十大明王和十二圆觉菩萨,是蒙、藏教徒朝山礼佛瞻仰活佛的地方。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从下往上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琳宫。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菩萨顶,亦称文殊寺。寺庙犹如皇宫,三彩琉璃瓦,青色细磨砖,非常豪华,由喇嘛主持,堪称五台山的布达拉宫。
塔院寺在显通寺南侧,据记载原是显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至明永乐年间独立起寺,与显通寺分开,院内修建白塔一座,故名为塔院寺。在五台山下仰望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白塔,据传此塔埋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塔前,有三五云游僧侣五体投地,虔诚叩拜。
五台山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为全山寺院之首。寺前铜塔耸立,寺内布列在中轴线上的七重殿宇,由南而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期间缀有钟楼、僧舍及配殿,古木参天,殿宇雄伟。这里最具特色的是位于藏经阁前面的铜殿,据介绍铜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以十万斤铜铸成,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呈方形,外观重檐两层,其内则为一室。殿内金碧辉煌,四壁铸有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号称“万佛如来”。四周隔扇外壁饰有棂花图案与壶门花鸟。据导游介绍,铜殿前原有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但在日寇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塔,塔八面十三层,玲珑秀巧,金光闪耀。
五台山寺庙中的佛像,或泥塑,或金铸,或石刻,或木雕,或瓷烧,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它们或庄严肃穆,或神闲气定,或慈眉善眼,或怒目狰狞,神态各异,惟肖惟妙;其像既有佛、菩萨、罗汉、护法神,也有儒、道、帝王将相、僧侣居士,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佛教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痕迹。
在山路上行走的,不是游客,就是僧侣。僧侣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形销骨瘦,行色匆匆,袈裟上布满了汗渍,估计此为来此朝拜的云游僧;一类是圆头大耳,袈裟整洁,走路如闲庭胜步,不用说此为当地住寺僧侣。行走在山道上,道旁冷不丁会冒出个和尚,对你合掌相邀:“先生请留步,你有佛缘,请借一步说话。”因为尘世间既有闹得沸沸扬扬的携女投宿的北京假和尚兄弟,也有云南筇竹寺掌门人清贤大方丈还俗娶女老板为妻的闹剧,因此也叫人难以轻信五台山佛教圣地行走在山道上的和尚,于是我们合掌回礼,婉言谢绝,顾自赶路。
五台山五爷庙。
五爷庙是次日早上去朝拜的。关于五爷庙有两种传说,一说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的尊称,为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五爷普施甘露,福泽万民;一说乾隆有一次游五台山,突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山洪暴发,直吓得乾隆随从人仰马翻。乾隆仰天大喝:“谁来救驾!”只听得天空中传来声音:“臣五爷广济救驾来迟!”话音刚落,只见云端落下一金甲之神,引领乾隆走出险境。后来,乾隆即在此建寺庙塑金身,以彰广济龙王救驾之功。据女导游介绍,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当地的善男信女、官宦富翁都到此烧香拜佛,祈求升官发财永保平安,结果是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她极力怂恿我们去烧高香,并指点:“你们烧香时,一定要点灯。这好比买了手机,还必须买一个SIM卡,这样手机才能收到信号。否则,只烧香,不点灯,佛祖就收不到信号,这样就不灵了。一柱高香加一盏莲花灯,只须300元,你们下车后跟着我先去买香灯,然后再进去拜五爷。”
下车后,导游领我们直奔一家香火店,但只有一老者买了一副香灯,我辈信奉“佛在心中,不拘形式”,径自进庙礼佛去了。对此,文殊菩萨、龙王五爷并不计较,女导游却老大的不高兴了。回到车上,女导游脸上挂满了不高兴,且不三不四地说些风凉话,素质可见一斑。好歹我辈脸皮厚,任你导游脸上阴晴雨雪,我等自是嬉闹笑谈。据坐在导游边上的同伴说,导游自此一直阴着脸,好像人家欠她钱不还似的。直到我们在东湖醋文化园一下买了几万元的手工制作的醋,她才阴转多云,满脸兴奋,讨好地与我们说话,但此时人们已懒得理睬她了。(本文图片由CFP提供)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散文、小说、文论、专著200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240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