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与道教的关系,把道教当治国之道,达到道教史上兴盛时期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其信仰一直根植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古代社会中它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道教在有明一代备受统治者崇奉,而且明代许多皇帝与藩王的死亡都与崇道有一定联系。
明初,明太祖因道教阴佑社稷的功用而推崇道教,道教借势开始迅速发展。明代皇室对道教的崇奉,极大地传播和推广了道教,对明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之,皇室与道教的互动,开创了道教在历史上的新局面,对道教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明代皇室对道教的尊崇一度出现兴盛之势,但由于道教自身理论没有更深入的发展而是走向权力化,而随着皇室支持与宣扬的力度减弱,仅仅靠民间的力量,道教不免逐渐沦落末流,道教发展逐步走入了衰落时期。
一、明太祖对双重政策的执行和发展
1.赐封真人及重用道士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雄角逐时就积极争取道教的支持,赐赏频繁。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就命人寻访天师,多次礼请招揽,而且下令只要是龙虎山的宫观及供器等物,不得加以破坏。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对道教作了扶持,对道士更是加以重用。道教在民间,尤其在江南一带有很大影响力,其通过禳灾祈福、施符斋醮等方式稳定百姓,符合了朱元璋巩固统治的需求。
朱元璋在优宠道教天师的同时,还起用了大量修道有成的道士入朝为官,诸如张友霖、邓仲修、傅若霖、刘渊然等人。明太祖在处理与道士关系方面,是有礼有节,对道士恩宠加身却不放纵,征召道士入朝为官,在重用的同时加以监视。既利用道士来维护统治,又对其进行
严格控制,保持了极为理性的态度。
2.修建宫观与国家祭祀
明代崇道的皇帝对道教的尊崇还表现在热衷于修筑道教宫观,明前期皇帝修建宫观多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借助道教神仙信仰稳定、维护社会阶级。道教宫观中供奉着一系列的道教神仙,这些神仙也有尊卑之别,等级高下。明代皇帝通过这种人为虚构的神仙世界和氛围,进而通过道教信仰来影响现实的百姓。
道教徒不再只局限于皇帝,而影响到士大夫以及平常百姓,而百姓会更加虔诚地拜服于道教神仙的脚下,以此来祈求神仙保佑,寄托美好愿望。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对正一道的推崇和扶持,曾多次为其修建宫观。建国之后,太祖朱元璋还创建了朝天宫,用以运作国家重大祭祀典礼。
朱元璋还推崇道家清净无为,所以祭祀都是选用道家人士。一方面为了方便祭祀前的演习,另一方面担任祭祀任务的众多道教人士也需要专门的地方居住。
于是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下令“乃命建神乐观于郊祀坛西”,用来安置祭祀的道士和道教乐舞生。神乐观中有太和殿,每次祭祀之前先在这里演乐。
自神乐观建立之后,国家重要祭祀事宜交由神乐观完成。神乐观成为一个为国家祭祀服务,专门培养和训练道教乐舞生的道教宫观。从上到下,明代的礼乐大权基本集中在了道士之手。明代皇帝扶持道教,重视祭祀,而道教利用祭祀为皇帝和国家祈福正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因此深受皇室推崇。
3.明太祖对道教的管理
明太祖建立明王朝后,作为最高统治者,他要把道教放在国家制度框架之内,利用道教作为治国之道,并控制约束它,避免产生危害国家的弊端,实现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代代传承下去。
于是朱元璋建立一套管理道教的机构和制度。首先,设立道教管理机构。在明初百废待兴,众多重要礼仪制度急需规范之时,明太祖朱元璋不忘对道教有所规制,可见其对道教的重视。
朱元璋设立道录司,负责日常管理道士,在京城设道录司作为全国道教最高管理机构,道录司机构的官员设置也按照宫廷官员的职位评价,这些道官负责帮助道录司统计道士户籍、发放度牒、任命各道观的住持、管理道士的日常生活等。
其次,建立道教度牒制度。这样就切断了度牒发放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便于道士数量的控制,从体制上对道士人口进行统一管理。客观地说,明太祖对道士队伍的整肃确保了为道者的真才实学,更加有利于道教的健康发展和自身利益。
明太祖朱元璋对道教建立了周密的管理制度,这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它充分体现了皇帝对道教所拥有的权威和主导性,其对维护明皇室的统治起到了极大作用。
二、明成祖对双重政策的执行和发展
1.重用道士
成祖朱棣登基后,依然宠信道士,不断赏赐封官。成祖经常召见道教首领张宇初并命他举行各种斋醮祭祀。张宇初建文帝时期被罢的封号又被成祖恢复。宇初死后,又让张宇初的弟弟张宇清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真人”,可见成祖对道士的恩宠。
而且明成祖朱棣还选用有道之士,充实武当山宫观。成祖命张宇清为武当山兴盛五龙宫等四处宫观,每个宫观选两个道行高深的道士作为住持。明代武当山道士是以给皇室祈福祝寿为业,永乐二十年玉虚宫道士为成祖诵祝延圣寿宝经。永乐二十二年,张宇清等道士在玉虚宫设金篆大蘸,为皇考、皇妣祈福。
2.敕编道经
明成祖朱棣推崇道教的表现还有一个就是编修道经。虽然明初道教备受恩宠,然而著之前流传下来的道书也多残缺不全,急待于整理,各方面对过去道书的诠释均多无新义。
明成祖朱棣就下旨编修道经,而在永乐四年十月成祖又敕真人张宇初,命其编修道教书,早晚都可以进来编修,通类刊版,可见成祖急迫想要编修道经的心情。成祖朱棣重视对现存道教书籍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补充编修道经,此举既可以显示其推崇道教,又能彰显其文治武功,稳固统治。
编修道藏出于明成祖朱棣的需求,无论是其个人崇奉道教的原因,亦或出于利用道教维护统治的目的,成祖对待道藏编修的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3.明成祖对道教的控制
明成祖即位后,继承了太祖朱元璋对道教的既崇又抑的双重政策。成祖朱棣在尊崇道教的同时,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太祖所定的道教管理制度,即控制道教的各项措施作了增补和修正,使其更加完备。
首先,再次严格了度牒发放和道士出家的规定。其次,进一步完善道教管理机构,在边远地区增设了道教管理机构。而且明成祖朱棣对于皇室家庙大岳太和山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其一,选用高道提点各宫观。其二,颁降圣旨,严饬道规。其三,选任藩臣提督全山。明成祖朱棣任命藩臣常驻武当山来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直接对皇室负责,地方长官不得私自干预。
明成祖由于是藩王武力篡夺皇权,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背景下,凭借这种方式建立的政权缺乏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这在当时无论社会舆论还是统治者自身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化解社会认同危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从理论上为新皇统的建立提供论证,以便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同和信任,统治者自身也借此缓解笼罩在身上的篡权压力。
事实上,成祖在靖难之后大力重建武当宫观,推崇真武信仰,并以真武化身自居等一系列崇道行为,都应当看做是重建政权合法性的努力。而创建洪恩灵济宫等一系列宫观作为新都的国家宫观,也是这一系列乞灵于神权、重建社会信任的诸多举动的一部分。成祖的种种尊崇道教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其政治意图,巩固其统治的手段而已。
三、总结
综上所述,明代皇室对道教始终采取了尊崇政策,极大加速了道教在明代社会发展,使其达到道教史上的又一兴盛时期。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皇帝对道教是既推崇又限制,道教更多的是满足皇帝巩固国家统治的需要,起到“益人伦,厚风俗”的作用,多是对道教的功利性利用。
道教依附并服务于皇权,国家对道教的管理和控制便比较严格。如果说,巩固国家统治是皇室信奉道教的客观需求的话,向道教祈福则已成为皇室崇奉道教的内在动力了。
道教由明前期的用来稳定统治教化臣民的功利性工具,到中期诸帝开始真正视其为皇帝个人的祈福之器,发生了一个显然的变化,道教的自身价值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国家逐渐放松了对道教的管理和控制。
明代是外来宗教得到大发展的一个时期,佛教在全国各地、社会各个阶层稳步扩大影响,伊斯兰教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发展迅速。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天主教开始传播,吸引了众多士大夫和部分民众的信仰。国家应积极引导道教发挥其继承文化以及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2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