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性命双修口诀,看看祖师怎样气功养生
若君问筑基下手,须明性根命蒂,动用囊龠巽风,方能抽坎填离,分明玄珠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满百日体成乾,到此身躯固坚”。“性靠自悟,命待师传”。
这是道家筑基炼己的口诀。他的意思妙玄静微,少数语言难以说清,且其中玄虚的内容,我们也无须细究。其中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功满百日体成乾,到此身躯固坚”。明确地指出,必须百天功夫身体才能刚强坚固。就是要求我们认真的长时坚持下去。与此有关的还有几句话,性根命蒂在玄关,两目成一线,中间是玄关”。“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气发则成窍,气息自渺茫”。
两目成一线,中间是玄关。两目不是人体的两只眼,而是阴阳鱼的两只眼,中一点是“无极”,也叫真中,所以以玄关就是中。一般人练功时注意前身中点肚脐或下一寸三分处或三寸处所谓的中丹田,就是气海、关元和身后中点命门穴,在体腔中点。中丹田和命门穴中间的部位为气穴。上身中间的膻中,面部中间的印堂,头顶中间的百会,躯体下部的会阴穴或涌泉穴、所谓上丹田、下丹田者都属于凡窍,为初学气功入门之阶梯,并未通玄。
非凡窍的“中”,释家说:“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面无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说:“前弦之后,后弦之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儒家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偏不倚之谓中,中是喜怒衰乐未发之时,就是大脑皮层处于静止无所意向的状态,神经系统既不兴奋,又不抑制,既不像入睡,又不像清醒,既没有入睡,也没有神经活动,无物无我,与天地合而为一。
当喜怒衰乐各种情志有所波动,对这些波动都能够把它节制在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和的状态。在这种“中和”的状态下,现在我们说的气功状态下机体内供气血运行的道路就会畅通无阻,就会使机体内的脏腑器官直至细胞都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而且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能得到给养而欣欣向荣。
由此可以看出,“中”的状态是人体生命力包括智力、体力的主要来源。所以道家把“中”叫做“原始祖气”“宇宙主宰”、“造化源窟”、“天地灵根”等一些玄微的名词。
儒释道三家养生修持的功夫,都离不开一个“中”字。儒家讲“执中”,道家讲“守中”,虽然功法各不同,但在“中”字上用功夫是一样的。所以儒家讲自身修养和处世之道,接触事物,在外表上制定“礼节”,在内心中保持一个“和”字。所以养气功的中和之气是由知礼守法的行为中产生。“坏人不能练养气功”这句话还不够全面,应该说,坏人要练养气功,首先要从改变思想和行为入手,否则白费功夫也得不到什么。
练气功是为了强健身心。身体恢复了健康,那就要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同时再帮助別人,做一些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这就是化私为公,炼己修德的理论,这就是养气功的基本要求。要有好的身体,必须先有好的思想。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是因为没有好思想是不会产生正气的这个意思。有的人练了好长时间的气功,还说不能入静。这是因为七情六欲还在作怪,因此就很难入静,练功的效果当然也不够明显。相反,有些重病号,得了所谓不治之症,或者久治不愈,这时生命都已无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遑顾其它(如工作岗位离开了,个人和家庭琐事顾不得了,有名利思想的人这时也烟消云散了),一旦听说养气功能治病,如获救生之船,一心扑在功法上,练起功来认认真真,通过勤学苦练,很快就收到可喜的效果。为什么重病号反而效果显著?其中ー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诚、意坚、消除一切杂念,正气起了主导地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患疾病不能驱除!
最后强调的,就是在病愈之后,还要用自己所学的功法为自己所认识的患者服务,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一个养气功学者终身遵循的道路。孟子说过“配义与道、是无馁也”一个人要离开真理,离开道德行为、正气消失,疾病随着可以产生。孟子还告诉我们,“是集义所生也,非义袭而取之也”。一个人整天做好事才能产生浩然之正气驱逐病魔。若是病了不肯帮助人,成了一个白丁汉,身心也不会健壮起来。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36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