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宜宾真武山佛教融入及无量殿碑记小考‖陈卫: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
宜宾真武山佛教融入
及无量殿碑记小考
陈 卫
宜宾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自西汉高后六年(前182)设立僰道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从文字可考的年代看,位于宜宾市旧城区西北的真武山,基本与宜宾建城的年代大体相当。
有关真武山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据该志记载,在僰道县建城之始,真武山上就建有韩原素祠。除此,没有查找到其他线索。但可以肯定的是,韩原素祠与巴蜀民俗及道教的起源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宜宾真武山匾额
真武山因五道米道创始人张道陵自巴郡江州(今重庆)溯长江而至僰道,在真武山结草为庐,广招信徒,散披长发,人们称其为“披发祖师”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真武山也因此有师来山之美名。
元至元十四年(1277),李道谦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宫事,全真道正式进入四川,对宜宾真武山道教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川南全真重坛——真武坛之武道场,逐成为川南道教圣地。
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率14万大军征讨叙南都掌人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为鼓舞士气,托词真武祖师助其师。平蛮后,于次年命叙州知府陈大壮在山上增建真武祠。此事在万历二年(1574)曾省吾撰《修真武祠记》有记载。
真武山道教历史悠久,曾出现过儒、释、道三教圆融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隆庆元年(1567),时任叙州知府的余良翰在真武山创办了三台书院。这是儒家文化融入真武山的重要历史。至于佛教正式融入真武山的具体年代,由于缺少文献支持和有力的历史证据,川南史学界对此莫衷一是。
明朝末年,叙州府饱受战争之灾,大西政权、南明军和清军在这一带厮杀,大西军曾以真武山为据点攻城,致真武山道教活动几乎湮灭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与此同时,佛教又一度趁机渗入,真武山上属佛教庙宇建筑有无量殿、救苦殿。救苦殿已无任何依据。然而对无量殿的考证,可最终确定佛教正式融入真武山的大体年代,应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明末,宜宾县人樊曙作《师来山远眺》一诗,诗云:“……台边人去仙茅长,洞口春深木叶丛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尽日晴岚看不厌,笛声吹入梵王宫。”“台”指郁姑台,“洞”即仙侣洞,“梵王宫”显然指的是佛教宫殿。诗中反映出了此时真武山道教衰落而佛教渗入的历史事实。
无量原本指的是佛教里的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后被道教引用为无量祖师,即真武大帝。有关无量殿的记载,只有《叙州府志·卷十二寺观》收录朱士英撰《重修无量殿碑记》。有关专家认为,《重修无量殿碑记》撰写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理由是该文中记载:“赞襄厥事,于癸丑秋落成。”乾隆五十八年正是癸丑年。
宜宾真武山庙群
笔者反复详细研究朱士英的《重修无量殿碑记》,查阅有关古书典籍,认为《重修无量殿碑记》应撰写于康熙十二年(1673),比原来考证的时间整整提前了120年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理由有三:
一、作者朱士英是康熙年间人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宜宾县志》《叙州府志》均没有朱士英的详细记载,查《清朝进士名录》也未见朱士英其名。再查黄廷桂纂修、张晋生编纂《四川通志47卷》有明确记载:“邛州知州朱士英,镶蓝旗荫生康熙四年任”“名山县治,康熙六年知县朱士英重修”“蒲江县治,康熙六年知县朱士英建”。由此可知,朱士英作为康熙初年邛州知州、名山知县、蒲江知县,是完全有可能来宜宾,为重修无量殿写碑记。他本人是满州旗人,祖籍未在宜宾,也未在宜宾为官,所以《宜宾县志》《叙州府志》没有详细记载朱士英生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除此,没有查到其他年代有朱士英的记载。为此,可初步确定《重修无量殿碑记》为康熙年间所作。
二、古无量殿大体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存在于真武山,可将佛教融入真武山的时间致迟确定在明朝万历年间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有重修无量殿就必然在重修以前就有古无量殿。在朱士英撰写的《重修无量殿碑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极其巅,古有无量殿,与景元楼并峙。台像祀纯阳,殿奉无量佛,其亦佛仙同源之意欤?”说明古无量殿与景元楼是同时存在的。而明朝四川巡抚曾省吾在《修真武祠记》中提到:“……为题其堂曰:表灵。楼曰:景元。”景元楼就是在万历元年(1573)开始修建,万历二年(1574)建成的。这两段文字一对比,就可得出古无量殿在明朝万历年间存在于真武山上。“台像祀纯阳,殿奉无量佛”,说明古无量殿供奉的是无量佛,而非无量祖师,再一次证明古无量殿是佛教庙宇,明朝万历年间已有佛教融入真武山了。《重修无量殿碑记》记载:“……原有元素和尚,蒲团岩下,十有余年,悲往兴来,重新无量梵宇。”和尚是对高僧的尊称,梵宇则是对佛教庙宇的泛称,这进一步证明古无量殿是佛教寺庙无疑。《重修无量殿碑记》还记载:“……自罹献劫,鞠为茂草,游人旅宦,蜡屐不前,可胜慨哉!”这其中“自罹献劫”的意思,就是“自从遭到张献忠农民起义的劫难”,说明古无量殿毁于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才有后来重修无量殿。
三、康熙年间叙州知府张利贞即为“郡守张公”,证明重修无量殿建于康熙年间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重修无量殿碑记》记载:“……庚戌岁,守宪张公、郡守张公,捐赀首倡,此郡人士踊跃乐输,或负囊钱,或旋斗粟,赞襄厥事,于癸丑秋落成。”郡守是对知府的称呼。经查《叙州府志》,张利贞,顺天府贡生,康熙六年(1667)任叙州知府。除此,乾隆五十八年前后,叙州知府中没有姓张的知府。由此可以肯定,《重修无量殿碑记》中所称“郡守张公”,即是时任叙州知府的张利贞。再由此推断,“庚戌岁”即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癸丑”即康熙十二年(1673)。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佛教融入真武山应是明朝万历年间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二是朱士英《重修无量殿碑记》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所撰写的,而不是撰写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这比以前认定的撰写时期早了120年。
重修无量殿碑记
清·康熙·朱士英
叙郡城北,有山巍峨,后带大河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昔有人浮舟至此,忽见一道人自空而下,止于峰顶,即之不复见,因名师来山。自宋,杨真人复遇郁姑仙于此,又名郁姑台。是山,仙托迹于蓬莱、崆峒,齐名于寰宇者久矣。极其巅,古有无量殿,与景元楼并峙。台像祀纯阳,殿奉无量佛,其亦佛仙同源之意欤?廻环下视,相对七星,烟霞如画;石马流沙,梁山雾雨,阴晴异幻;万井千岩,灿然在目。在昔盛时,士女游戏,岁无虚日。自罹献劫,鞠为茂草,游人旅宦,蜡屐不前,可胜慨哉!原有元素和尚,蒲团岩下,十有余年,悲往兴来,重新无量梵宇。庚戌岁,守宪张公、郡守张公,捐赀首倡,此郡人士踊跃乐输,或负囊钱,或旋斗粟,赞襄厥事,于癸丑秋落成。栋宇轮奂,塈茨舟艧,装塑牟尼世尊。自是而晨钟暮磬,谈经说法,恍一化城矣。忆昔有飞舄者,今见其飞舄矣。昔有负砖磨镜,今见其磨砖成镜矣。昔为餐霞炼鼎之区,今为拈花棒喝之坛矣。嗟夫!今古相仍,桑苍更易,仙耶?佛耶?人耶?同一变迁,也耶?今考其事,所产仙茅,郁姑之遗迹欤?浮磬石棺,杨真人之遗迹欤?诚恐千百世后,有吊古之人士,寻迹问道,欷歔感慨于湮没者矣。是为记。
(注:此文作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收录于《叙州府志·卷十二寺观》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原碑已毁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 卫(中共宜宾市委统战部民族工作科科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乐山道教符咒佛教法事。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465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