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怀念西宁系列(一)---(五):宁安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7    40

怀念西宁文集

  (一) 五月花

   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中国的夏都——西宁”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天天在深圳经受着酷暑煎熬,一下子怀念起西宁的好了,由于地处高原,盛夏的西宁,天气也是“秋高气爽”的,不热不凉,气温终天都非常适宜,是一年之中的黄金季节,这时的西宁,到处树木葱茏,百花盛开,西宁人不知什么年代就形成一个传统习俗,每到春夏天,机关、学校,家庭、同学、朋友、老人、孩子,呼朋唤友,拉家带口纷纷到公园、到野外,到树林、到河边踏青游玩、野餐聚会,如果是周末,更似乎是倾城而出,步行的、乘车的、抱着大西瓜、挽着装满食品的篮子、扛着成箱的啤酒,一群群、一队队,蔚为大观,不知情的还以为举行什么大型集会似的,人们都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放飞憋闷了许久的心情,孩子们可以放开手脚疯闹一天,老人们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叙叙亲清,青年们尽情地吹拉弹唱,人们到河里趟水摸鱼,在河边起灶野炊,到山坡上采野花、摘厥菜,到山顶观风景,附近的山民也往往成群地跑来凑热闹,这时就会听见这里、那里“花儿”(青海民歌)阵阵,有的对唱,有的清唱,一呼一应地,惹得城里人嗓子痒,不由的也高声和唱起来。这种诗情画意的场面,使人心旷神怡的日子,是每一个西宁人年年都向往、盼望和乐此不疲的。

  青海的“花儿”旋律优美,歌词多情浪漫,闻名全国宁安道观寺庙寺院。90年代在北京召开的亚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会上,青海的“花儿”名曲《花儿与少年》登上了首都体育场,亮相亚洲体坛,向世人展示了它的曼妙歌声和舞姿。青海和西宁人爱唱“花儿”,不管是什么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情由所至,马上就能唱将起来:每年的“6月6”,是当地传统的“花儿”会,每当这段时间,你看吧,到处是对歌的人群,公园里,地头上,山坡上,歌声、笑声、叫好声一阵又一阵,你方唱罢我方唱,女声唱完男声接,这种对歌会,有老百姓自发的,也有政府有关机构组织的,连专业文艺团体这时也来演出助兴,甚至还从外地和外省邀请一些“花儿”高手前来演唱,那时节,男女老幼都出来听歌看热闹,小商贩们也抓住时机大做买卖,人们象过节一样兴奋。

  西宁有一个长长的“夏天”(春、夏、秋三季连在了一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热爱大自然的西宁人年年如此,乐在其中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大好的时光,大好的季节,频频出游,享受大自然,享受快乐的生活。想当年,我在西宁工作时,各种形式的野游踏青活动,有单位的、团体的、家庭的、同事朋友的,从4月份中下旬就开始了,直到“9月9”(农历)重阳节,这一天是登高节,西宁人甚至从头天晚上就有人出动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各单位或团体都去登山,掀起了又一个高潮。

  (二)

   西宁人热爱大自然,更爱大自然的美,把大自然的美丽采撷到了自家的院子,自家的阳台,和生活中的处处所在宁安道观寺庙寺院。西宁人爱花,养花,赏花,品花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居民家的院子无论大小都辟有小花园,丁香、玫瑰、菊花,大理花,百合花等栽满其中,每到夏季,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人们在花园边休息,聊天,会客,鲜花美酒会朋友,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机关单位的住宅楼,也是家家阳台、窗台养满了各色花卉。倒挂金钟,绣球花,在西宁是常年开花,家家都养,花色有深红的、大红的、粉的,红白相间的,品种繁多,美不胜收;令箭荷花,也颜色各异,大而美丽;海棠花,有大叶大棵花开一嘟噜一嘟噜的,也有娇小嫩绿的“玻璃”海棠;有秋天盛开的九月菊,有冬天开花的一品红,仙客来、蟹爪莲;还有马蹄莲,老来俏,也有珍贵的佛手、君子兰等数也数不清,过去生长在南方的茶花,扶桑、三角梅等等,现在也出现在西宁人家的阳台上了。见过的没见过的,现在在西宁人家的花坛里,阳台上都能看到,有以花取胜的、有以叶争春的,有以茎示美的,书桌上放上一盆雅致的“文竹”,书柜上搁一盆婀娜多姿的吊蓝,茶几上摆一盆终年开花的“兰草”,阳台上繁花似锦,房间里幽香阵阵,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不管外边是什么季节,是冷风飕飕还是狂风大作,家里永远是春意浓浓,花红柳绿的,生活在其境,真要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西宁的市花是丁香,每年的五月,正是西宁开始春意盎然的时候,丁香花儿就最早地开放了,空气中终天都飘散着淡淡的清香,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提示着人们出游踏青的季节到了,人们也就开始成群结队地到野外,到山坡去亲近大自然,这时候爱花的姑娘、媳妇每每聚集在丁香花树下,争相寻找五瓣的花,丁香花开基本上都是四瓣的,极少有开出五瓣的花朵,因此,谁能找到五瓣的花,就证明谁的福气最大,“五福俱全”嘛宁安道观寺庙寺院。西宁地处高原,干旱、寒冷的季节比较长,所以,西宁人就格外珍爱这万木生长的时节,每年的从春到夏再到秋,西宁人是竭尽所能的栽花种草,让绿树红花来装扮街道、庭院,房间,西宁的机关,单位无论大小,院子里、走道旁,一定都是栽种着各种花草,树木,打扮得象个小花园,为美化环境,甚至不惜高价从外地引进奇花异卉。有一年,我们学校就从花商那里订购了大批据说是山东荷泽的牡丹,栽满了校园的各处,可后来不知是受骗还是地理环境的原因,大部分都没成活,成活的开出的花也不尽人意;我父母家附近有一所师范学校,花圃里种了许多说是来自日本的品种的矮脚大理花,花开得又大又美,若得周围的人们成群地都去参观,无不羡慕称奇;西宁的公园,每年的花开季节,各种的花卉展览就连续不断,灯笼花(倒挂金钟)、芍药花,菊花等等。为丰富美化人们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西宁的园林部门又根据西宁的气候特点,从荷兰引进了举世闻名的荷兰国花郁金香,很快在西宁试种成功,公园里年年栽种的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到公园赏看郁金香是西宁人人都不会缺席的盛事。西宁郁金香的培育成功,在全国都引起极大反响,郁金香也走出青海省门,到全国不少地方去展出,前几年,也曾来过深圳展示。如今,在西宁,郁金香那美丽无比的花朵已经从公园开到了大街小巷,庭院房间。前年,西宁市已成功的举办了“郁金香”节,以后,这个节日会年年举办,越办越大,为西宁成为人们瞩目的“夏都”,增光溢彩。

  (三)

   青海的省会西宁和深圳有一点挺相似,就是城市居民基本上是外省人,象一个移民城市,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虽然西宁城在古代就有,但那只能算一座边塞军事据点宁安道观寺庙寺院。一直到解放前,西宁还是“西北王”军阀马步芳的老巢,城里真正的当地老百姓并不多,有的大多是马步芳属下的军政人员及机构和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人群,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马步芳的溃败和逃窜国外,马家的天下顿时就做鸟兽散了。人民解放军接管了这座城市,人民政府开始管辖这一地区,为使城市及青海地区迅速走上正规,解放西宁的人民解放军第四军的一部就地转业,充实到各级政府机构和各行各业中去,从此他们落地生根,他们及家属子女成为西宁城的第一批外来移民,此后,为加强青海和西宁地区的工作,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和转业军人受政府的调遣和委派来到青海各地和西宁,那时由于青海地广人稀生活不便,以及马步芳时期造成的民族关系紧张复杂,因此随他们一起来的家属及子女基本上也都留在西宁居住了。社会安定下来后,紧接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展起来了,西宁解放初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工业,马步芳时期西宁所谓的八大工业,实际上只能算是小作坊,产品也都是为马步芳提供的军需品,这时也都处于瘫痪停产状态,所以,为加强西宁的建设,国家统筹安排从东北、上海等地陆续迁来了大批的工厂,从食品、服装、文具到钢铁、轴承、机床、到汽车、拖拉机制造等,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可以说应有尽有了,甚至连专业剧团也都从外省整个迁来,如此几年之后,西宁就成为一个百业俱全、热热闹闹的省会城市了。60年前后,国家加强国防建设,青海西宁所处的内陆既所谓的“三线”有利地理位置,使国家在西宁的周围又建立和迁来了不少国防工厂,现在知道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就是在青海的某个国防工厂(对外称221厂)完成的,当时我的许多中学同学就是他们的子弟。建国后的初期,为改造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国家在青海的戈壁滩上建立了一些监狱,又从内地调来了不少的干部和转业军人来管理,我的父亲就是58年部队转业来到青海从事这个工作的,我们一家随后也就从河南来到了青海,至今已40多年生活在那里,青海,成为了第二故乡。

  四面八方、各省各地的大批人马来到青海的西宁,充斥了这座城市,不几年就取代了当地人成为这里的主人,当然,最初语言肯定是南腔北调,土洋结合,各地方言:东北话、山东话、上海话、北京话,河南话、陕西话、南方话,都能在交往中听到和使用着,而当地的青海话,也只算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了,令人惊异的事情很快发生了,没几年,普通话就在潜移默化中取代了一切方言,成为交流的唯一语言,没有谁去提倡,也没见谁去规定,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如果说第一代来青海的人还不愿改乡音或为交流说着带家乡味的普通话的话,第二代就几乎不露什么痕迹了,家乡话也会说,但那只是在自己家里和父母说一说,在外边,是不说的,也羞与启齿,别人听了笑话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六十年代初,我从老家到西宁的时候,在周围众口一词的普通话的环境中,一口的河南话窘得我都不敢开口,幸亏年龄小,很快就改了口,也会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了。如今当初的第一代移民已经繁衍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了,这些后生小辈连自己的祖先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感兴趣了,更不齿于说什么方言了,他们只知道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也有远大的理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生活,到沿海一带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去生活,甚至到国外去见见世面。至于老一辈的乡思乡愁,他们是一点也不理解的。

  我的一位青海当地人的同学,曾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可能没有哪一座城市象西宁一样,没有自己的方言,只是把普通话作为唯一的语言工具,想想也确实如此,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大力提倡普通话,但无论哪个城市实际上都是在流行着两种语言: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甚至有些城市占主导地位的往往还是本地方言,只有西宁宁安道观寺庙寺院。不要说那些各地方言早已消失得无什么踪影了,就是西宁的方言,虽然当地的老一代还在坚持着,并且由于有广大的农村存在,这种语言仍会长久地存在着,但在西宁,它可能是永远也占不上什么主流地位了,连当地人的年轻一代,也都把它深深地掩藏起来,虽然从心里和情感上可能不太情愿,也没办法,普通话学得不准,都会招人取笑,人说那是“炒面话”,更不要说说了。说到此,想起西宁流传的一些与青海话和当地人学说普通话有关的小笑话,其一,是笑西宁语言中“zhi”“zi”不分发音特点的一句话:“我弟弟的箱子的底是用纸糊的”,用西宁话来说,就要基本上一“zi”到底了,再加上其他的方言,就变成一句可笑的话语了;其二,是说一个外地人带着一个大行李来到西宁,乘坐公共汽车时的遭遇,公共汽车售票员是一位当地女士,她先是用青海话对此人说:你嫑(bao)(不要的意思)上,(因为他行李太大),此人没听懂,以为让他抱上,他就抱了再上,售票员明白了他没听懂,又挡着他,改用普通话说:你bei上,她的原意是你别上,但她普通话说不好,就说成那样了,此人一听又以为让他背上,就又背上行李往车上挤,当然遭到售票员的阻拦,此人一下子恼羞成怒,与售票员大吵起来,说你说让我抱上我就抱上,让我背上我就背上,为什么还是不让上?……其实,哪个地方的方言,在其他地方的人听来都有可笑之处,但在西宁当地把这视为笑话这一现象,可见普通话在西宁通行的程度了。

  从严格意义上称西宁为移民城市,现在看已不算准确了,那只是五十年代的情况,到今天,五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在这一地域上已经安居乐业,落地生根了,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习俗,语言和心理,一座有着新的内涵的城市已然形成了宁安道观寺庙寺院

  (四)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交汇的地方,西宁地区是交汇的中心,西宁往西走不远,就到了群山耸立和戈壁草滩交错的牧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藏族和哈萨克族等,他们以放牧为生;西宁以东,是农业区,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是汉族人,过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和洋芋(土豆),这也是当地人过去传统的口粮,解放后,由于国家农业技术的提高和推广,现在,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基本上都改种小麦了,为此,当地人的食品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食白面为主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在东西农牧业交界一线还生活着回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他们过着或农或牧或半农半牧的生活。西宁正处在这个交叉点上,这样的地域和民族特点,使西宁从历史上就留下了各民族共处相融的文化景观。

   地处城北半山腰的“北禅寺”,是佛、道两教同奉的寺院,可以说是汉族人的宗教圣地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它始建于汉唐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第二大悬空寺院。它的建筑可谓是一个奇迹,整个寺院都是建在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之上的,既有庙宇楼阁,又有洞窟佛龛,如今人们进香拜佛,先要爬到半山腰,然后从后人开凿的陡峭的石梯爬上去,再沿悬崖上人们开出来的只有四、五十厘米的盘旋小道才能到达各个庙宇和洞窟,每一个拜佛的人,都要先经历一番惊心动魄攀爬,才能寻到精神的安慰之处。人们都惊异于三峡等地发现的悬棺是奇迹是难解之谜,岂不知西宁的“北禅寺”也是这样一个谜,不要说以古代的建筑技术人们如何在悬崖峭壁上开山凿洞,搬运大量的建筑材料,建造庙宇楼阁的,就是以西宁的过去和今天来说,要建造一座寺院,平坦宽阔的地方到处都是,为何要费如此大劲建到石壁之上?唐三藏,西天取经,历尽磨难,才能取来真经,难道这里也是要人们经历八九七十二难才能证明对佛的虔诚,才能得到佛祖道圣的照拂?如果说佛、道两教都图清净之地,可为什么北禅寺又要建在俯瞰全城的至高处?登上寺院,人间众生,悲欢离合,尽收眼底?难道这一切都向人们揭示宗教的玄秘?

   西宁城东关的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和伊斯兰经典学习研究的最高学府宁安道观寺庙寺院。是穆斯林们的圣地,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其中的礼拜大殿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每到礼拜五穆斯林男子们都到清真大寺做礼拜时,寺院内外人山人海的,足有一、二万人之多。回教的寺院是只允许男子进去,女子和其他民族人是不得入内的,所以清真寺里边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知道伊斯兰教规是不供奉偶像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和聆听阿訇讲经传教及学习经典的场所。近几年,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整修,气魄更为壮观,寺院四角的四座尖塔高耸,拱型的门窗、彩色玻璃,充分反映了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成为西宁城的一大景观。

  出西宁城南行二十多公里,就来到青藏高原上最著名的藏传佛教胜地之一——塔儿寺,塔儿寺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据传宗喀巴大师诞生在这里的一棵菩提树下,当时树上的每一片树叶都显现出佛的影象宁安道观寺庙寺院。为纪念他,从明朝(1560年)起,在此地陆续建造了一系列的寺庙佛堂,历经400多年不断修茸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宏大的寺院,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还有讲经堂,藏经院等,七座白色的佛塔整齐地耸立着,成为寺院的标志。大、小金瓦寺是喇嘛们念经颂佛的经堂,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和不计其数的大小佛的塑像,寺顶的瓦都是镀了金的,阳光之下,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塔尔寺辉煌时有喇嘛几千人,做饭的大锅都有一间房大,过去寺里办有经学院,有造诣高深的活佛喇嘛传授佛教经典,国内有不少知名的佛教人士都曾到塔儿寺研习过。藏族寺院和内地所有的佛教寺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无论大小佛堂四周都满布着转经筒,每一个到寺院拜佛的人除了拜佛祈祷外,都会认真地兢兢业业地一个一个地去推动转经筒,塔儿寺最大的转经筒有三米多高,直径也有两米,推动它转动还真要点力气的,佛教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我想,转经筒是否这一思想的体现,不得而知,只看到在这里每一个虔诚的人都会不遗余力地转呀,转呀,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全都包含在里边了。宗教信仰是藏族人民最大的精神寄托,没有见过世上哪个民族象藏族人民对佛的崇拜和虔诚到了这种赤诚的程度,他们往往把一生的积蓄都用在礼佛上,到名寺院朝拜佛祖是最重要的一项,往往一次朝拜就要倾尽毕生的力量,不要说财力的积蓄,就是朝拜的路途,也是要经历千难万险的,因为,藏民朝佛无论多远,几百里几千里,都不是乘车或走路来的,而是一个连一个的长头磕着来的,所谓的磕长头不是跪着而是全身仆倒在地磕头,虔诚的样子令人惊叹,这样到寺院朝拜所需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一路上风餐露宿在所不惜,塔儿寺的经堂前和佛祖前的木地板都被这样的长头经年累月磕磨出了长长的、光光的印痕来了。塔儿寺还是藏族宗教文化的宝库,其中最具特色的酥油花、壁画、堆绣,是举世闻名的藏族文化瑰宝,寺院喇嘛艺人世代相传下来的,被称为塔尔寺的“三绝”。用五颜六色染成的酥油在寒冬做成酥油花及佛教人物和故事,栩栩如生,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展出时,引得万人空城前去参观。不过,现在塔儿寺采用技术措施,酥油花可以一年四季供人观赏了。鲜艳夺目的壁画、唐卡,是藏族艺苑中的瑰丽奇葩,它的精细的工艺制作,外人是不得其解的,据说一件产品都需老艺人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能成为这样的一个艺人,也须许多年的修炼。

  (五)

   移民城市的西宁,饮食上可以说是一个杂家,南北菜系,东西食谱,在这里是并驾齐驱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当然,经过四五十年的变迁,虽然各地移民的家庭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自己家乡的风味,但各地的美食和西北的、青海的、西宁的地域气候、传统相结合,已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饮食风格,那就是北方的,西北的,青海的,也是实惠的,时尚的。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西宁当然也是,面食是西宁人的主食,米饭只是作为点缀,偶尔换换口味而已宁安道观寺庙寺院。西宁人的面食又体现了西北人的特点,干粮以饼为主,因为西北气候凉爽干燥,饼一次做好多,可以贮存很长时间不坏,随时就可食用。而家常的饭食主要是以面片、面条为主。待客的主食也是它,只不过做法和佐以的汤菜和配食的小菜有所不同,不要以为面片、面条是太普通的饭食了,其实西北人做这种面食已成为一绝了,非常讲究和面和手上的工夫,一般人没有几年的磨练很难做出来,面要和到家和得滋润细腻,面片要揪得薄、匀,不大不小,象指甲盖大小,拉出的面条要又细又长不会断。现在西宁的大街上既有经营南北菜系的大酒楼,饭店,更有星罗棋布的大小拉面馆,随时就可吃上各种风味的面片和拉面。西宁当地的一些传统面食,想起来就使人回味不已,有一种饼是用锟锅烤制而成的,所以这种饼也叫“锟锅”,锟锅是两个可以扣合起来厚厚地小铁锅或小盆一样的食具,做时把发好的面放在锟锅里扣好,然后埋在外面事先就烧好的一堆带余烬的草木灰里烧烤,火候一定要掌握得当,不能一直烧,不然就把饼烧糊了,只能时而烧一点加上,这样才能烤出外面焦黄,内里松软,闻着清香的“锟锅”,要想更好吃些,在面里可再加上牛奶、白糖或鸡蛋等,烧出的锟锅就象点心一样,好吃极了。这种锟锅可以放很长时间,所以往往一次就做好多,做时好几个锟锅同时来烤,每次烧掉的麦草就要一大堆。我家早先在牧区时,自己家也做过,后来到西宁居住,没有条件了,要吃就得到街上去买。西宁有一种食品,现在可以说风靡全国了,那就是“瓤皮”,和凉粉有点象,但原料不同,它是用面粉做成的,吃起来格外地筋道,调上西北人喜欢的浓浓地辣子、醋、蒜,特别地刺激特别地香,每一个西宁人对它都情有独衷,几天不吃就想得慌。西宁人们钟爱的小食品还有不少,象“馓子”,象“花花”,象“甜胚”等等。过去八月十五才蒸的“月饼”,现在天天都能买到吃上,这种“月饼”,外表看,就象一个大大的馒头,一个足有一、二斤重,掰开来象千层饼,更为独特的是所用的调味料中的“绿曲”“红曲”,使这种饼带有特别的清香味,格外好吃。“绿曲”“红曲”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加工的,尤其是“红曲”,它采自于名贵中药“藏红花”,这种内地人认为的高档滋补品,在高原上,是人们的家常食料。

  青海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所以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人们的饮食习惯肯定也是带有这一特点的,那就是喜食牛羊肉,牛羊肉在西宁人的饭桌上几乎占有了半壁江山,尤其是当地人,回族、藏族自不必说了,就是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许多家几乎也是不吃猪肉,专吃牛羊肉的,他们认为,牛羊是最干净的,是在大草原上自然界中长成的,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是最环保最绿色了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可能是地理气候的原因,青海的羊肉几乎没有一点膻味,过去许多内地人就是接受不了羊的膻味而对羊肉敬而远之的,可来到青海,时间不长,就会被这一新鲜美味所征服的。秋冬季节宰杀的牛羊,肉质特别的肥嫩水灵,无论是煮、是炒、是烤,是涮,都很好,做川菜“水煮牛肉”,肉片在开水中一焯片刻就好,吃起来非常的嫩滑新鲜。羊肉的吃法很多,手抓羊肉是最过瘾最有味最常见的吃法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在许多内地人看来,是小说电影故事,是古代发生的事,可不知今天在青海在西宁仍是家常便饭,羊肉一煮一大锅,手抓着尽情地吃,然后再喝上两碗羊肉汤,肉足汤饱,心满意足,所以,过去在冬季家家都储备几只羊过冬,现在有冰箱了,可以随吃随买。羊肉热性滋补,当地人的妇女做月子,别的是不能乱吃的,而专门要天天吃羊肉喝羊肉汤。煳羊肉是西宁人过节和待客时必上的一道名菜,制作它比较费时间,要先将羊肉最好是羊排放在油锅里炒,等到炒出油来,再加上水和各种调料酱汤微火炖至水干肉烂才好,所以它味浓肉香,绵软可口,吃一口就放不下筷子了。至于羊肉炒菜,羊肉饺子,羊肉包子等等,那更是五花八门,随心所欲了。就象广东人所说的吃了海鲜百味不鲜一样,在青海在西宁,除了羊肉,觉得其他都不够味,吃肉要吃羊肉,喝汤要喝羊肉汤,吃面片只有吃羊肉面片才行,吃其他面片,就会觉得不够味,少了点什么。羊杂汤泡馍是西宁许多人离不了的早餐,它的特殊香味每天引来无数的人对它趋至若鹜,西宁的大街小巷有许多卖羊杂汤的摊位,每天早晨一大早就围满了来喝羊杂汤的人,好的摊位甚至要排队,有的人喝了一碗又要添一碗,在西宁时儿子平时上学顾不上,一到周末,总要一早跑去享用一番。有一次,我们单位组织职工到郊县登山野游,一早乘车走到市县交界处,这里路边有一大溜专卖羊杂汤的小餐馆,有点名气,单位特选这里招待大家喝羊杂汤,大家一喝味道确实好极了,馍馍“锟锅”也非常好吃,下午,郊游回返,单位又在这里招待大家吃饭(吃米饭),可谁也不愿吃饭,众口一词仍然要喝羊杂汤,结果是大家又畅开肚子喝了一碗又一碗,走时许多人还意犹未尽向店主买了好几斤羊杂和“锟锅”,带回家自己烹制继续享用。连我的老父母,几十年来一直改变不了的河南人生活习惯,对羊杂汤,也挡不住它的诱惑,时不时地也去来一碗喝喝。烤羊肉串,在西宁是最兴盛的买卖,因为在西宁,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爱吃的,街上路边一天到晚,到处都有,尤其是晚上,马路边上一顶顶小帐篷里灯火通明,里面挤满了出来消闲的年轻人。西宁经营烤羊肉串的大部分是回民,他们的摊位干净卫生,烤的羊肉串又嫩又香,味道正宗,现在他们还扩大经营范围,不仅拷羊肉串,还拷羊排,羊尾、羊肝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羊肉、羊汤,已经深深地渗进了每一个青海人,西宁人和在那里生活过的人的血液和内心,使离开它到其他地区生活的人每每回味不已,念念不忘,有了机会,就会使劲补偿,前年,弟弟一家回西宁探亲,到家第二天家里就做手抓羊肉让他们过瘾,结果在家里吃了手抓羊肉后,上街去玩,看见烤羊肉串的,弟媳和侄子顿时直奔而去,又买了一大堆羊肉串吃起来,看了都使人好笑。去年,深圳举办美食节,我和儿子专门寻美食而去,美食节上各地特色的美食是琳琅满目,但和儿子逛来逛去,没发现特别引起食欲的,后来终于看到有羊肉汤买,大喜过望,连忙和儿子买来喝,真解谗,喝了一碗后,儿子说,美食节上这么多食物总要吃点别的吧,于是再逛,转来转去,最终还是觉得最吸引人的还是羊肉汤,结果,和儿子决定,再去喝羊肉汤,一个美食节,两碗羊肉汤,这就是一个青海人,一个西宁人的饮食情结。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在西宁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各地的传统名菜美食也来到了西宁,为西宁人所接受,所喜爱宁安道观寺庙寺院。在西宁的大的酒楼、饭店,小的餐馆、食摊,以至家庭的饭桌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都可以品尝到它们的美味,尤其是川菜,它的辣,它的麻,它的刺激,最符合西北人的口味,最受欢迎,街上的麻辣烫食摊永远都是那么红火,川味凉粉,担担面,豆腐花,水煮牛肉,酸菜鱼等等,都是大家爱不绝口的美食。经营陕西的葫芦头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牛肉拉面的饭馆西宁大街上到处都有。北京的烤鸭,东北的酸菜粉条炖大肉、蘑菇炖小鸡儿,上海的烧卖,河南、河北的饺子,红烧大肉等等,在西宁人的聚餐、宴会席上都是老朋友了。这些年,随着改革的南风吹遍祖国大地,所谓的“生猛海鲜”等广东人的饮食风格也传到了内陆的西宁,鲜活的鱼、鳖、虾、蟹等也堂皇的养在酒楼饭店显眼的门口和大堂上,供人们挑选品尝,其实,一些大胆的西宁人早些年已开始食蛇、田鸡、鸽子,麻雀等“野味”了。因此可以说,如今富裕起来的西宁人的饮食是:东西南北中,五方佳肴汇集;酸甜麻辣苦,世上五味俱全,人人都要变成美食家了。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法事科仪.png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43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