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话黄冈:古柏如笔写沧桑(转载):武穴道观寺庙寺院
四祖寺是四祖道信创立的,建于唐初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四祖俗姓司马,是蕲州永宁县(今武穴市)人。四祖从小削发,受衣钵于三祖僧璨。三祖僧璨建三祖寺于安徽潜山的天柱山。四祖得道离开三祖后,云游四方,从庐山看见隔江双峰拥立,犹如仙境,于是纵一苇过江。过江后,四祖望双峰而走,于是林中神鹿引路,来到了隔江所望的黄梅县境内的双峰山之间的燕巢地。有关禅宗的书上说,燕巢地是当地於姓族人之地,四祖道信不吃不喝,恳求於姓地主给他一领袈裟之地做道场。於姓地主被他诚心所动,答应了四祖的要求。四祖将手中的袈裟一扬,一领袈裟像网一样张开,铺就了五里之地。
四祖寺全景
这是传说,不足信武穴道观寺庙寺院。
其实四祖是今武穴人,武穴改市之前叫广济县,因境内广济寺而得名,黄梅与广济相连,双峰山算得上是自己家乡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得道高僧回家乡建寺,乡亲们怎不全力相助?双峰山,又名西山、破额山。柳宗元游破额山时,留下一首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历史记载,四祖建四祖正觉禅寺之时,正是唐高祖李渊听信太史令傅奕的话,灭佛之时武穴道观寺庙寺院。规定: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那时候地处鄂东的黄梅大别山余脉双峰山里,天高皇帝远,民又信佛,四祖在此得以喘息立足,这才是事实。当时黄梅县境内,人烟稀少,方圆五里的山地,信佛的於姓人是舍得的。
四祖道信在当时皇帝提出的全国灭佛的形势下,痛定思痛,决定摆脱政治和社会的束缚,求得佛教的独立精神和人格,提出“农禅并重”武穴道观寺庙寺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立更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这种作法,彻底摆脱了僧人千百年来靠乞食为主的作法,僧人们再也不看施主的眼色行事。不管主观愿望如何,但客观事实如此,乞食者一点不看施主的眼色行事,是很难做到的。在此之前,僧人们最大的施主就是皇帝,皇帝信你,高兴了,舍得施舍,你的“事业”就兴旺,皇帝不信你,不给你施舍,你的“事业”就无论如何兴旺不起来。
四祖的功绩就在于提出“农禅并重”,不靠别人,靠自己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四祖提出“一行三昧”,主张修行者应处在一个幽静的处所,丢开杂念,集中心力于佛,一心一意宣传佛号,正体向佛,念念相续,在此一念之中,即可看见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见佛,这就是“一行三昧”,也就是把自己和佛凝成一体之意,进入三昧后,就无佛我之分了。这就是“佛在心中,我自为佛。”
四祖在双峰山建立了一整套边参禅,边农作,农禅结合、集体劳动的寺院新体制武穴道观寺庙寺院。规定每一个僧人在作完功课之余,都要从事农田耕作和种植,因此获得丰厚的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
四祖的开山住寺、农禅并重之举,受到了广大僧俗的赞扬,在当时全国灭佛不利的情况下,道信创建了正觉禅寺,不仅没有减缩,反而不断扩大门户,四方僧人不断涌来,正觉禅寺成为广大僧侣们心之向往的地方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寺内僧人从二百余人增至五百余人。在唐初全国灭佛的形势下,四祖能在长江中下游黄梅一隅的双峰山,聚集五百余僧侣的大集团,修行见佛,可见他“农禅并重”的凝聚力。
好在唐高祖李渊并不是灭佛,而是限佛武穴道观寺庙寺院。要是真正的灭佛,四祖也大劫难逃,当时四祖寺,庙宇连成一片,方圆五里之地,上有藏佛塔,下有接佛桥(花桥,俗称风雨桥)。寺内四祖亲手植古柏无数株,遮天蔽日。寺内香火旺盛,晨钟暮鼓,山谷回荡。
四祖当年“农禅并重”的做法,极大教育了黄梅境内和全国各地的香客们,安抚了他们的灵魂,在僧人们农耕自足光芒的照耀下,他们看到了至善至美佛的境界,“佛在心中,我自为佛”,如春风化雨,渐悟着他们的灵性,使他们从物质的此岸看到了精神彼岸的理性光芒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四祖以拯救天下生灵为己任,研究出芥菜粑可以治皮癣。他们用四月的芥菜粑,使流行于鄂东大地人们顽固性的皮癣得以痊愈。
寺内四祖当年所植的古柏,仍在风雨中活着,赤杆向天,傲立苍穹,其顶才有枝叶,枝叶如巨笔,描风写云,记录着当年四祖寺“农禅并重”诸僧向佛的盛况武穴道观寺庙寺院。
唐高祖李渊死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武穴道观寺庙寺院。继位的李世民,一反其父限佛之举,大兴佛教。听说四祖在黄梅“农禅并重”兴寺向佛,派人到黄梅四祖寺,召四祖进京。四祖不为所动,拒诏不入。李世民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下诏,言明只要入京,四祖寺千余僧人的一切用度,全由国库如数补给。四祖以死拒诏,对使者说,要我去不可能了,不然将命拿去。说罢拿剑在手,准备自刎。使者慌忙扑上前制止。四祖那时候面对金口玉言说一不二的皇帝,再现真正佛家独立的精神和人格。
使者回京复命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唐太宗李世民听后奈何不得,只好作罢。
寺内古柏,目睹过四祖正觉禅寺千百年来四度兴衰武穴道观寺庙寺院。唐初到宋的辉煌,有天上的白云和山间的清风作证;太平天国的勇士们,余勇在鄂东大地先后持续了十多年,一把火烧尽了古寺的辉煌,让千百年的文明沉积化作瓦砾和焦土,然后劫后的重建,历代僧人们总想恢复梦里昔日的辉煌,但总是可想而不可及;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兵从上海吴淞口乘坚甲利舰,沿长江长驱直入,攻陷田镇,大别山余脉双峰山的四祖寺在劫难逃,又是一把火,玉石俱焚,解放后所烧的余烬仍在,他们所赠的火与水上勉先生所赠的樱花,在中华大地同样的旺盛;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们,对四祖寺进行了革命,所有的“信仰”全部没有了,四祖寺只剩两间危房,屋顶用劫后焦树支撑,残瓦相盖。
三中全会以后,本焕法师在黄梅县领导的支持下,作为旅游开发,开始了四祖正觉禅寺全面的修复工作武穴道观寺庙寺院。1995年招标成功,通过几年努力,四祖正觉禅寺修复成功。整个寺庙占地面积八十八亩,建筑面积一点五万平方米。金碧辉煌的四祖正觉禅寺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接待游人。
中国佛教分宗、教、律、密、静五大宗派,宗为长武穴道观寺庙寺院。作为长的宗派,从一祖到六祖传六代。四祖寺的重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人们寻求真正的佛教精神和人格,提供了研究的场所。四祖寺重建之后,成了全国大学生学习佛教知识、研究佛教理论的基地。北京大学组织大学生夏令营,来寺瞻仰和学习。石家庄连续组织九届大学生夏令营,来寺让僧人们讲授佛教知识。
四祖寺重建之后,没忘记当地贫困的农民武穴道观寺庙寺院。为了解决四祖寺村人吃水难,寺内拿出十九万元,力求打通二百多米的山洞,将水引到四祖寺村。1994年,寺里给村民每家一百元的过年费。1995年,寺里出资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人一件大衣。1996年至1999年,连续四年每年给村里每家困难户两百元的过年费,还有一百斤大米。寺里给村里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让贫困村民的子弟接受教育。
重建起来的佛教旅游圣地四祖寺,给大别山余脉黄梅西山四祖寺村的村民带来了脱贫的希望武穴道观寺庙寺院。
昔日黄梅西山的於姓的族人无偿的给土地和山林,使四祖“农禅并重”思想得以实现武穴道观寺庙寺院。现在重建的四祖寺里的僧人们,尽其力,让当地村民得到益处。千百年来,黄梅之民像土地,使四祖“农禅并重”思想,像古寺之柏深深扎根,长成精神的参天之树;千百年来,四祖“农禅并重”的思想,像泽雨,时时滋润着黄梅人的精神——落到民间,那就是“耕读传家”。那嵌在古老民居大门之上“耕读传家”的青石匾额,就是见证。
行进在当年柳宗元行吟的破额山,重建的四祖寺金碧辉煌,当年的花桥仍在,寺对面山头上藏佛塔仍在,桥下碧水仍流,山上的白云仍飘武穴道观寺庙寺院。
回首遥望,寺里四祖当年所植的古柏高耸云天,似一支活笔,在山青水绿之间,风摇云动,写着历史,也写着今天武穴道观寺庙寺院。
作者简介:何存中,湖北浠水人,中共党员,湖北省作协理事,省作协第四、五、六、七届签约作家武穴道观寺庙寺院。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门前一棵槐》、《太阳最红》,中篇小说《画眉深浅》、《正果》、《你知道我为什么时时仰望苍穹》、《风在蛙声里》、《水底的月亮升起来》、《太阳发芽》、《洪荒时代》、《太阳说话》等。已发表中短篇小说250多万字。1985年与人合作的小戏《飞来的草帽》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创作的电视剧获湖北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及湖北省第四届屈原文艺奖。其中《门前一棵槐》已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太阳最红》正筹拍中。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5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