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古尼峰下尽朝晖(一):涟源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8    47

  作者:唐宽心

  叹人生

  滚滚红尘,千年情缘难留,玉毀香消散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涛涛江河,万古人世浮沉,风吹雨打去。我辈人生过客,欲留岁月而光阴无情,心似风飘身似雨,转瞬即逝。

  山村野夫,田园丽人,埋没于山岭沟壑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前无古书后难传,郦乡唐家古书,乡村传说传奇,铸成邵南野史,我欲整理成册,传于后人知晓。

  人去缘散山河依旧,日转星移昼夜替换,我辈将作千古永恒涟源道观寺庙寺院

  不觅得失于一时,不计小利于一生涟源道观寺庙寺院。他人误会亲人迷惑,皆因身在其中而不能高瞻远瞩;小事议论纷纷大事欲干不能,皆因心智与才华所限。所谓静思与超脱,并非佛尘而是心境。我辈登高望远,方知众山小;登高楼俯视地面,车如甲虫人如蝼蚁。

  古尼峰下尽朝晖,郭塘冲里出人才涟源道观寺庙寺院

  前序

  清晨的第一缕朝阳从古尼峰上撒下来的时候,郭塘冲的人们已经早早地在薄雾的晨曦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勤劳朴实的山村人只知道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种出庄稼、蔬菜、大豆等粮食来维持生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一样的从古尼峰那边出来,然后从老鼠冲那边落下山去,人群换了一拨又一拨,朝代换了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然后又老死于斯。人们的思想也只在这个斗大的天地里旋转,禁锢于这块土地。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郭塘冲的年轻人于是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出这个山村,走向大城市,走遍全国。勤劳朴实练就的山村人的性格让大家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由于能吃苦耐劳,在各行各业干出了成就。随着生活的历练,思想的转变,部分人开始在城市落户,每天为了跟上城市的快节奏,家乡于是变得遥不可及。人到中年,压力越大思乡情怀就越重,于是,大家在工作之余渐渐的关心起家乡的事来,总是希望家乡能有一些好的重大的消息传来,同时,也在不断地怀念起那天真的童年、浪漫的少年,怀古思今,一发不可收。

  我本布衣,年少时家境贫寒,曾混迹于校舍十二年,到头来被时代的滚滚潮流推向大海,幸好命大,没有被洪流淹没,最终在珠江边上爬上岸来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工作之余,常常喜欢写写画画,搜集一些偏历与家乡的陈年旧事,研究一些有关家乡的传说传奇,在此,我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一些传闻与故事讲述给大家听,不做正史,只做茶语饭后的消遣。

  第一节、邵阳地理概况及郭塘冲在邵阳的地理位置

  1951年之前的邵阳县是全国的大县之一,1951年11月,析出新邵县和邵东县,邵阳县治迁至塘渡口,邵阳设市涟源道观寺庙寺院。邵阳市曾是是湖南省人口最多的市。(以后我所说邵阳,一般是指老邵阳县,所有古籍记载都以老邵阳为主)。邵阳古时叫昭阳、昭陵、宝庆等,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东临衡阳,南靠永州和广西,西依怀化北接娄底。邵阳历史,现在许多书籍都有介绍,我在这里重点是介绍我的家乡老郦家坪一带的古往今来之事,邵阳历史不再赘述,但郦家坪历史在邵阳这个大环境中,凡牵涉邵阳历史的我会做详细说明。邵阳在元明朝之前为蛮夷之地,也就是说,邵阳设置虽久,但开发较迟,邵阳2500多年的历史中,在明清之前,读书人有名气的很少,到了明清朝邵阳才涌现出大批人才,邵阳进士虽多但状元没有一个。元末明初,江西吉安、泰和的人口大量迁入,带来了中原较为先进的文明,这块土地才焕发出生机。

  邵阳南西北三面环山,据述:“环视县境内,西南山多,资水自西南流入,在资水南边的为东干,资水北面为西干涟源道观寺庙寺院。东干首要为武冈雷山观,雷山观北面为砂子岭,进入县内南边为大公山,经过百里后到六亭山,与资水、邵水相交。县内山脉最出名的有黄荆岭,黄荆岭(黄荆乡)东北为四尖峰(白仓镇),过二十里到县南面边界之地为四明山(罗城乡),四明山东南过一百里到雷祖山,雷祖山为衡阳山脉的一支。雷祖山东南四十里到三峙山,为衡阳县山脉。三峙山东南四十余里到大茅坪,入衡阳,属于衡岳山脉。大茅坪东一百三十五里到朗概山,北面一支入新化,南面一支经过八十里也进入新化。反复绕境内几回百里,支干山脉特长的是著名的高霞山、邪姜山、龙山。西面山脉支干开始为武冈的王泥山,进入隆回县边境的为麻塘山,过八十里到牛家店山,另外一支进入新化。东南二十余里到挞乌坳,一支从东面进入新化,行百里复进入县北面边境而终止的,是著名的望云山、白云山。一支逆转到西北,各个山头气势磅礴数百里像胎盘一样的为玉女叠,是北面的屏风。”

  邵阳境内山势纵横,丘陵众多,白仓镇境内的四尖峰为邵阳第一峰,四尖峰东北为五峰铺镇内的高霞山,高霞山为邵阳道教第一圣地涟源道观寺庙寺院。从高霞山往东二十里便是罗城乡的塘冲山,塘冲山再往东就到了九塘坳附近的朝阳岭,朝阳岭往北正对朝拜岭,往东依次为吴家岭、张家岭、姜湾岭、陶家岭、老瓜岭、吊井岭,吊井岭往北下到平地为郦家坪。郦家坪,清朝末期属于开化都,开化都的情况大致是:“境内有槎江水,发源于郦家坪的雷打石,四叶水(发源于诸甲亭的四叶塘),龙井水(发源于龙井湾);山岭有吊井岭、成天堂山、大岩头山、小岩头山、芭蕉山、牌头岭、古塘岭、猴子岭、洪家岭、毛固岭;有塔岭铺、泉口铺、吊井铺、洞田铺(距县城八十里);有回龙桥、杉木桥、水口桥、郑官桥(在九龙岭附近);有诸甲亭、仁让亭、福星亭、郦家亭、古井亭、双寿亭、云路亭、积善亭、济世亭、志爱亭、长荣亭、益寿亭、古砦岭新亭、代树亭、毓秀亭、普荫亭、青云亭、同心亭、超然亭、功德亭;有白云庵(祁阳刘维赞躲避战乱在此庵堂隐居)、大乘庵、乱石庵、石山寺、长兴寺、罗汉寺、紫云峰(在九龙岭绝顶);有图南书院(为郑伯隽等捐款建置);村落有龙井塘、牛市塘、栗山湾、大冲、太平湾、五龙村、直田冲、杨木塘、大塘坪、郦家坪。”

  邵阳素有72峰,以四尖峰为首,山势幽深险峻,峰峦叠嶂,翠篸巍峨,延绵数百里涟源道观寺庙寺院。位于郦家坪镇内郭塘冲姜湾岭的侧峰为古尼峰,古尼峰古时地处僻壤,森林茂盛、古木参天、虎蛇出没,山上清泉、阴森潮湿,日光初照,烟雾缭绕。古尼峰下,茅草丛生,流水潺潺,幽谷之中,鸟语花香。《邵阳县志》中有描述:“祁邵之交,峻僻幽邃,人迹罕至。”清朝中后期,有一祁阳郭姓财主,家缠万贯,偶尔路过古尼峰,就相中了古尼峰的风水,便出钱在古尼峰坳上田下的山凹里较平坦的地方修建了古尼庵,安置一些出家人常年在那里居住,一方面为大家烧香还愿祈求神灵保佑;另一方面是为了聚集人气,开垦山林,也为一些过路人提供庇护。旧时穷苦人家无田无地无山岭,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每遇天灾,鬻儿度日。为躲避饥荒与战乱,便来到古尼峰依庵堂而住。穷苦人家自己开垦一点土地,过着深山老岭的生活。在封建社会,由于郭姓财主对到古尼峰一带来开荒种地的穷苦人家不收取租税,财主死后,大家为了纪念他,就将古尼峰下面像山塘一样的山冲取名郭塘冲。

  第二节、郦家坪唐氏及始祖杨旻远公

  据祁阳县志记载,古祁阳凤凰滩河口(现在的祁阳县观音滩镇双合、双同村附近)为湘江上商业繁忙水域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元朝末年,凤凰滩商人贤达唐炳文有着三个渡口,一个宅院唐雅堡。据记载描述:唐雅堡依山临水傍溪而建,大门前为十八级台阶,台阶前扶手柱子为八角石制香垄,大门红色粉漆,进里面为一正厅,窗棂雕龙画栋,右侧庭院为一荷花池,从山上溪流下来的水从墙角小孔流入池内,院内回廊。后庭为主房一横排开八间,后厢房为十六间散房,供下人船工居住。唐炳文员外为人开朗豁达,娶妻肖氏三十六岁(1343年10月6日)生下一女取名送梅,唐家上下视其为掌上明珠。

  元朝末年,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常常加强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每逢天灾人祸,农民就缺衣少食,难以度日。1351年5月,白莲教首领韩山童、杜遵道、刘福通领导发起了红巾起义,之后,起义得到了各地的广泛响应。当时,红巾军头领众多,相互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在打败元军后,南京城的朱元璋跟南方红巾起义的首领陈友谅于1363年7月在鄱阳湖进行大会战,结果是陈友谅大败,因为当时的湖南人多数是在陈友谅的队伍中,后来,朱元璋为了报复湖南人,就派军队将湖南北部的人杀光(所以野史上就有朱元璋血洗长沙、浏阳、岳阳、常德之说),将湖南南部的人迁往贵州、四川等及其艰苦的地方,然后,又迁江西人填湖南,所以,现在的湖南人大多是江西迁来人口的后裔。

  郦家坪唐氏始祖杨旻远公,生于1334年5月14日午时,字文达,排行第二,原籍江西庐陵府(现在江西吉安市)双江口沙洲头樟树湾人(一说为杨再兴后人涟源道观寺庙寺院。但关于杨再兴,至今争论不断。《道光宝庆府志》记载为邵阳人;《宋史.杨再兴传》说法为江西庐陵吉水县人)。旻远公年青时身材高大,眉目清秀,英俊潇洒,武艺超群,舞得一手好剑。1352年,他随起义的军队征战到湖南祁阳,因为看不惯当时起义部队里的混乱现象,而得罪于人,有幸被当时祁阳凤凰滩唐雅堡唐炳文员外看中,为了能在乱世之中保住家财,唐员外就将当时只有九岁的女儿许配于他。凤凰滩唐雅堡在湘江边上,受时局影响很大,而宝庆府南乡开化里(今郦家坪区地,祁东县凤歧坪公社地、罗城乡地)为蛮夷之地,人口极少,当时整个开化里仅121户近600人。迫于当时的政局压力,旻远公经过几年的考察挑选,在开化里选得一块宝地,派遣民工筑建庭院唐雅堡,置产田地。据传:当时的唐雅堡是参照祁阳凤凰滩的模式修建的,门前有水,院后有山,右边有池,正厅后为正房,池塘后面为厢房。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大片良田无人开垦,大片山岭无人涉足。1370年左右,旻远公举家迁到郦家坪(开化里)。旻远公到达开化里后,乐善好施,救济穷苦百姓,积极参与地方开荒农垦并将江西先进的农事技术传给大家,为穷苦人提供农耕所需物资。

  明洪武初期,在旻远公的带领下,郦家坪一带农事较有起色,当时的知县薛德中(一作薛得中,陕西省武功县人,明朝初期在邵阳为官时,积极修建学校,制订规章制度,施惠于民,爱民如子,当时,不管是当官的人还是普通百姓跟他都是真诚相待涟源道观寺庙寺院。)亲自来到唐雅堡与旻远公在正厅商议时政与地方管理之事。旻远公虽武艺高强,但与当时的邻居相处甚好,特别是杨姓人家,以其马首是瞻。后来陆续有江西人口迁来,开化里逐渐兴旺起来。

  旻远公之妻唐氏送梅,大家闺秀,聪明贤惠,为人大方,持家有道,夫妻恩爱,很受乡邻敬重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唐氏生有一女,取名唐金兰,嫁于葛家,唐氏于1378年辞世,葬于铁矢塘(现在黑冲边里仁田院子前面)。旻远公续娶蒋氏(生于1357年5月11日),生下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杨德仲随了杨姓(据说后人居住在郦家坪镇的大塘坪一带,后来在郦家坪附近就有了唐杨不通婚之说)。二儿子唐德富、三儿子唐德贵、四儿子唐德荣、五儿子唐德华。女儿唐玉兰,嫁于沈家。唐德贵(金陵公)深得旻远公武术真传,后在当时的京城应天府为官。唐德华跟随兄长一起去南京,后来病死于旅途中。

  金陵公的孙子唐瑢赞(唐家谱书称安南公),生于1444年6月15日,继承叔辈武术,在安南卫(今贵州普安县)从军,官至卫指挥使(相当于现在的军队师长),后来调任朝廷参使左将,明成化九年,在收复河套的战争中战死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关于金陵公、安南公、水泽公及凤举公、叔成公的传奇故事,我将在后面一一详细道来。唐氏祖婆蒋氏死于1412年10月初四日,也葬于铁矢塘。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湖南人丁锐减,十室九空,结果是土著居民散亡,田园荒芜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湖南民间传说,朱元璋杀死湖南人,迁江西人填湖南。现在郦家坪镇内的封家山、余家冲、陶家岭原来都是有封、余、陶姓土著人家居住的(详见《陶家岭传奇》)。明朝初年,大量土地没人要,谁去做个标志,就能占住那片土地山林。

  在旧时的郦家坪,旻远公深得民心,远近十里八乡都与他关系甚好,特别是杨姓人家更视他为自家人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旻远公死于1401年9月16日,杨家人想将他葬于杨家坟地,但唐家四个兄弟不从,为防杨家人抢棺材,出殡那天特抬三副棺材出殡,听说葬于郦家坪风水宝地石云峰上的那副棺材里才是旻远公本人。旻远公死后,唐家后人恪守祖训,兢兢业业,发奋图强,艰苦创业,终于成为邵南名门旺族,永载史册。

  第三节、黑冲水库

  “朝日出自古尼峰,一轮皓月半空中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手抚琴弦半夜弹,一曲响彻余家冲。”此诗描述的是一个道士在游秦岭上早晨看到朝阳出来,料定晚上一定会皓月当空。于是,到半夜时分,他手抚琴弦,弹奏一曲,悠扬的琴声传遍了整个余家冲。

  游秦岭是黑冲水库贺家桥旁的山岭,周围有赵家、平房、燕子塘、余家冲等村庄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游秦岭原是唐家祖爷正和公的私有山林,上面林木茂盛,山势陡峭,在上面较平坦的地方有唐家祖坟地,数代正和公的后人不管贫富,死后都能享用那块地皮。站在游秦岭上,俯视或者远眺,甚为开阔,实为风水宝地。岭上原有一游秦庵,游秦庵旁有一口游秦泉,泉边一池叫游秦池。

  旧时风俗,父辈死后,儿子需结庐守孝三年,后来余家冲唐氏贤达捐资在游秦岭上修一庵堂,安置一些出家人在上面超度亡灵,孝子孝孙在上面守陵就不用担惊受怕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旧时庵堂还起着报时报更的作用,每逢整点,出家人就在上面撞钟报时(所以,旧时各地有许多庵堂、庙宇、寺院),附近余家冲、陶家岭等三五里远的人们都能听见。旧时的游秦庵虽然不大但也精致壮观,颇具匠心,庵堂为三间单檐硬山,内檐粉漆,梁栋做工精细,两侧各有一室,左侧为卧室,右侧置一镛钟,旁侧一台,台边有亭,亭旁有池,池水清澈,池里有鱼,平时佛客香火不断。大多富裕人家上游秦庵,名为拜佛,实为观光散心。晚上,皓月当空,抚琴于游秦亭上,面对游秦池,或俯视山下淙淙溪流闪闪,弹奏一曲高山流水或春江花月夜,悠扬琴曲,散播于周围旷野、山庄。

  古时的郦家坪一带,庵堂较多,有白云庵、大乘庵、乱石庵、六合庵、扫月庵等,大多信奉梅山教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梅山教产生于古梅山,相当于现在的安化、新化、冷水江及涟源、新邵的部分地区,是实实在在的本地教派,梅山教为道教,邵阳的庵堂大多信奉道教。后来,有茅山教道士云游古郦家坪,遭到梅山教道士的反对,茅山教云游道士便以祁阳四明山为基地,在邵阳及祁阳一带秘密传教,由于梅山教道士抵触茅山教,所以,在民间就把那种乱七八糟的事叫做茅山教,实际上是诋毁。茅山教是中国道教中上清派的一支,开创者为陶弘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教派。到明末清初,一些佛教教徒也在郦家坪一带传教,郦家坪范围内也建有许多佛堂寺庙,有乐安寺、青龙寺、希彝山寺、石山寺、长兴寺、罗汉寺等。现在邵阳郦家坪一带,老人过世,大家请的和尚实际是混迹于道士跟和尚之间的一种佛道杂文化,他们自己也讲不出来他们真正的祖师爷是谁。

  游秦岭下,旧时是一片良田,土地肥沃,是唐家祖辈辛勤劳作开垦出来的涟源道观寺庙寺院。良田中间是一条大水沟。旧时的郦家坪人,地处僻荒,无经济来源,但周围山林众多,古树参天,冬季,大家上山砍伐树木,锯成椽皮,或烧成木炭,从陆路挑到祁阳、花桥或者邵阳变卖,或者在冬季将砍伐的树木抹(ma)成堆在春季顺洪峰水流的冲力直下运至邵阳或祁阳。郦家坪的水系分为三个支流,发源于老瓜岭的水经白马石白鼠岩、竹山院子、封家山、余家冲到黑冲,及周边山上的水都汇流到黑冲,再经过杉树湾、石窝里、象鼻头、潘家桥、河里蒋家、双河村、双河口,与发源于东安县尖木岭南麓经五峰铺镇界牌桥进入邵阳境内的檀江水在双河口相汇,流经五里坝、雷家桥、罗市桥,在邵阳市郊檀江乡的白马村于左岸注入邵水,经邵水流入资江。另一条是发源于郦家坪镇雷打石的槎江,流经唐家大院子、水口庵、水口头、付家坪、杉木桥、郑家院子、邵东黄家坝、仙槎桥、在邵东县城的肖家村于左岸注入邵水,经邵水流入资江。第三条是发源于九塘村九塘坳的祁水,流经双冲、吴莲冲、与流源村的香山塘、檀山坑、紫塘村的水汇流到江口(现在的祁东江口水库),经冷水桥、蒋家桥、步云桥、在祁阳县城的宝塔街位置于右岸注入湘江。

  古时,郦家坪的交通闭塞,基本依靠人力肩挑手提,陆路,往北走到宝庆府,经过泉口铺、塔岭铺、锡岭铺、岩头铺、檀江铺(有檀江桥,桥跨檀江水上)、枫木铺到达宝庆府,往南走经吊井铺、洞田铺到祁阳境内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水路,先辈们每次通过三条支流将庞大、笨重、廉价的木材运出去卖掉以后,就从当地买回一些食盐等生活必须的日常用品。

  古时的食盐,是福建或者广西北海的海盐,海盐严格被官府控制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官府通过船运,从珠海西江口进入,经西江、过梧州城北的桂江、漓江、在广西桂林的兴安县城经灵渠到湘江,经全州、永州、到祁阳。祁阳县城地处湘江边,从全国各地船运来的物资品种多,价格相对便宜,数代先辈们经过长期的木材换盐巴、大米或其它日用品的方式来维持着生计。(老辈人常说的到广西挑盐就是郦家坪附近的人从郦家坪出发,经过五峰铺、东安县、全州、再到桂林市的兴安县城把盐挑回来。)

  后来的祁邵古道就是先辈经过长期不断行走找到的最近的陆路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据传,明朝初期,郦家坪唐氏的祖公杨旻远公来到郦家坪后还经常带唐氏婆婆回祁阳凤凰滩,祁邵古道就是他们长期行走发现的一条近路。祁邵古道是一条民间商道,从祁阳县城罗口门起始,经文明铺、香塘铺到祁东城连墟、蒋家桥,经邵阳的洞田铺、吊井铺到郦家坪。古时候,祁阳、邵阳人通过这条古道贸易往来、互通有无。祁阳的油茶、鲜鱼,祁东的黄花菜、槟榔芋,邵阳的斗笠、药材,经祁邵古道转运全国各地。

  在游秦岭下,以前有一条重要平坦公路直通五峰铺(民国时修建),过往的马车和人群络绎不绝(后因为修建黑冲水库而时常被水淹没)涟源道观寺庙寺院。马路旁边离贺家桥不过300米的地方有一口井泉叫龙出水,泉水汹涌,似灵龙出洞。游秦岭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一片杉树林。

  以前,在长冲口进口的位置有幸福村培育杉树苗的基地,往长冲口里走,里面就是挖锰留下的堓洞涟源道观寺庙寺院。离长冲口进口右边不远的溪流位置的龙出水,泉水很大,每当黑冲水库的水回落下去时,我们常常可以欣赏到她的美貌:泉眼喷出的白色水花像一朵朵小蘑菇,清澈冰凉。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无数次的想过,能不能将那口泉水周围搞一个隔离墙,在那位置安装一个抽水泵把那泉水抽到游秦岭上的游秦池里,然后作为自来水输送到郦家坪的一些村子里。郦家坪的发展不是受水的限制吗?这就是一个解决水源问题的方法呀!可惜,我不当官,也不是大老板,只能是想想而已。

  小时候,在我们幼稚的认知里,郭塘冲的水不知道她究竟流向何方!那时候正放一部电影,里面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响》,其中的两句歌词是“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郦家坪整体地势高于下花桥的双江乡,邵阳的地势都是南高北低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每当春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后,由白马石、邓家岭、郭塘冲、向家冲、半山冲及周围几大山岭汇流下来的洪峰常常造成下游村庄的巨大灾难,所以,下游的人们把这个洪峰倾涌而出的地方叫做黑冲。解放后,经过几次酝酿,于1971年,黑冲水库正式扩容。

  游秦岭下,余家冲、燕子塘、平房里的唐氏大多是正和公的后人,正和公生有四个儿子:唐世洄、唐世浴、唐世涭、唐世池,世涭公、世池公后居住在郭塘冲,世洄公、世浴公居住在余家冲涟源道观寺庙寺院

  由于公路改道,燕子塘就像一个不是岛屿的孤岛,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每当水库涨满水,从赵家院子去到长冲口或者燕子塘就靠一条小船出行涟源道观寺庙寺院。燕子塘的小孩出来读书,要转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记得有一次,我妈背着我弟,右手拉着我,艾小志的妈妈背着艾小雄,手拉着艾小志一起去贺家桥坐船,赵家院子赵千发那时也好小,我们是他摆渡过去的。因为那是生平第一次坐船,所以至今不忘。后来修建了贺家桥,大家行走才方便一点。再后来修建了余家冲跟朱世冲过路塘两座桥,黑冲水库周围的几个村子大家往来的情况才有所改变。

  1971年修建黑冲水库之时,我还没出生,听说那时双江乡合兴村的村民就背着被铺、粮食居住在我爷爷家里,他们负责修建从白马石竹山院子经重义排、陶家岭、邓家岭、郭塘冲、九塘冲、到向家冲养牛坪一带的蜿蜒曲折的公路涟源道观寺庙寺院。我爷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合兴村的村民说动心移民到合兴村去的。郭塘冲在那个时候才开始有了公路。

  修黑冲水库时,听老辈人讲,黑冲有一个大堓(溶洞),用了九口大锅才将堓口封住,后来,有人传闻,黑冲那地方有团鱼精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又听说有个邵阳的退休老人来到黑冲水库钓鱼,钓了一整天只钓了一双红鞋,老人吓得当场晕倒,回去后第二天就死了,让人听得毛骨悚然以为真的是碰上鬼了。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我亲自看到的黑冲水库淹死人的事确实是有几宗。一个是里仁田的蒋学宇老师,从朱世冲农垦过路塘上面那个最狭窄的地方的一头游到另一头时,在半途不幸沉入到石拱桥下的涵洞里;一个是平房里的甘妹,快要娶老婆了,看到贺家桥的水库水面上浮了一条鱼,就下到水里去捡鱼,不幸被水里的水猴子缠住双腿。另外有两个女孩,在燕子塘那边跳水库寻短见淹死的,当时,周围十里八乡闹得沸沸扬扬。

  其实,在我心中,黑冲水库带来的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常常在水库边扯猪草,春天,当水涨满的时候,赵家院子里很多的庄稼跟蔬菜就会被水淹没,也不知道为什么,赵家的人总是不会把那些庄稼跟蔬菜收回去,我们就偷偷的帮他们收了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夏天,黑冲水库里的水清澈冰凉,当碧波荡漾泛起一片片涟漪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一种夏日的清新。小鸳鸯在水里漫游,水鸭子在江面划出一道长长的水痕,我们也时常庆幸在少年的时光里,在被水淹没的稻田里追逐、嬉戏。当太阳快要下山时,从老鼠冲茂密的森林的倒影中,我们看到湖光山色连为一体时大自然的那种伟岸和惬意。在老鼠冲山色的倒影里,有两个湖心岛,大的叫猪岛,小的叫羊岛。现在,湖心岛上,每年的冬季都有十几只白鹤前来光临,给这里的湖光山色平添了不少美色。以前,常常看到,夕阳就是在老鼠冲的方向掉下去的,老鼠冲森林茂盛,山的两边绿荫蔽日,山色倒影水中,在夏季的余晖中、微波里,似阿娜的少女的裙在微风中轻摆,在鳞波中荡漾。

  春夏季的洪水渐渐将黑冲水库边的稻田淹没,水库里的鱼儿便游到稻田来吃草,我们将渔网撒在田坎边,或者花一上午的时间,光着屁股,将稻田的泥巴堆到田坎上,将水路分开,然后用洗脸盆把田里的水舀干,鱼儿就是我们的菜涟源道观寺庙寺院。用沉箱在黑冲水库沉虾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一年难得吃到几餐肉,爸爸就自己做几个沉箱,傍晚时,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把沉箱放下去,第二天清早便去收回来,每次总能沉到不少的大虾子,黑冲水库的大虾子跟我们现在在市场买的龙虾差不多大。更多的是大人们用自制的雷管点燃引线然后丢到水库里炸鱼,有时候,一个雷管丢下去就有一大群鱼儿翻白,游水好手就能捡回好多的鱼,我不怎么会游泳,所以常常只能在岸上看。

  后来,我长大一点就去了诸甲亭读书,黑冲水库一般都是路过涟源道观寺庙寺院。再后来就去到广东,一切关于黑冲水库的事情也只是听家里人传说。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75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