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五) 德与不德 五论陈光标式慈善与吴志泽式慈善:德惠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8    49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五) 德与不德 五论陈光标式慈善与吴志泽式慈善

  作者:沈宗南 张京宏

  时间:2011.5.22

  序言:

  《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德惠道观寺庙寺院。陈光标事件作为人们对高调慈善质疑的符号,直接叩问道德规范。本研究把两个企业家的慈善对比,以和读者探讨。

  第一部分 ---- 德或不德 吴志泽式慈善行为

  2008年四川大地震,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去四川建希望小学德惠道观寺庙寺院。当地民政局说,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吴志泽说:我做这个还是有所求,所以有功无德。为什么无德?因为我还做宣传,我把学校造在专卖店附近,我通过这个为品牌积累美誉度。梁武帝建了很多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问达摩祖师:我建了480座寺庙,度了几十万出家人,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摇摇头:并无功德。你以功利之心刻意去做,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实在功德。 晚年曾4度出家的虔诚皇帝忙追问:怎么样才是真实的功德呢?达摩 祖师说:清净自然,以不求名利的心态去做好事。 吴志泽说,这个故事,让他汗颜。以达摩祖师的标准,我们都是心存功利的俗人。李嘉诚先生480亿的善款叫“李嘉诚基金会”,邵逸夫先生捐建的1800多幢建筑都刻着“逸夫楼”,我们捐助的10多所学校都命名为“报喜鸟希望小学”。都不是没有无所图的纯粹善举。企业和企业家做慈善,不可能不存功利之心。吴志泽说,他自己2009年曾跟随“报喜鸟探访母亲河”车队,参加了几个希望小学的捐赠仪式。最让吴志泽内心满足的一刻,是孩子们给他戴上红领巾。后来看照片,吴志泽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那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吴志泽说,他上小学时,最大的愿望不是考100分,而是教室窗户能装上玻璃。10岁的吴志泽在北风里瑟瑟发抖,但今天,报喜鸟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坐到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这样的满足感、成就感,不亚于报喜鸟从小作坊做到上市吧。吴志泽一直坚信,慈善不分大小。比尔#8226;盖茨捐赠95%的财产(大约400亿美元),跟一个普通工人捐出10块钱,大家体验到的快乐是相同的,同样也能让人感动。

  上面就是吴志泽作为企业家做的慈善行动和他自己对慈善的理解与体悟德惠道观寺庙寺院

  第二部分 ---- 德或不德 吴志泽式慈善VS 陈光标式慈善

  为什么吴志泽式慈善没引发那么多争议?事实上,吴志泽对慈善的捐款数字远远没呀达到陈光标的8.1亿人民币德惠道观寺庙寺院。陈光标捐那么多,结果引来如此风波,仅仅是树大招风?还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如某年陈光标说自己捐款2个多亿,外国小伙胡润的排行榜说只有1亿;对新疆的捐款陈光标说2000万,新疆方面某些声音说只有600万;说承诺捐献电脑1000台,最后只给了500台;陈光标到台湾慈善,得到的反映也不是很强烈等等。陈光标回应说,有些利益集团可能背后有想法,操纵一些言论,也有可能是高调慈善得罪人。也有分析说,主要是中国慈善体制太拧巴,体制若不拧巴,陈光标也是个慈善发展的好宝宝。

  无论如何,慈善总比不慈善好德惠道观寺庙寺院。这是各个方面都能认同的观点。陈光标一直在慈善行动。

  第三部分 ---- 德或不德 吴志泽和陈光标式慈善营销哲学思辨审视

  营销哲学辩证思维告诉我们,先从价值观角度去考量德惠道观寺庙寺院。吴志泽和陈光标两人对慈善的理解,还是有差异化的。吴志泽坚持慈善不分大小,并检讨自己慈善有功无德,承认企业慈善不可能没功利心。目前,陈光标各种谈话中,并没提到这方面的认识,这应可以沟通。

  再从制度建设角度分析德惠道观寺庙寺院。美国慈善发达,美国普通百姓75%的人也都慈善,为什么?是美国人比中国人民善良吗?非也。制度使然。美国人遗产税要征求55%,而慈善是免税的。在中国还没配套的法律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度还没配套完备情况下,何必把慈善神话?把慈善当普通消费,也未尝不可。

  三是从传播和舆论的角度,没必要把慈善上纲上线,上升到道德完人的角度德惠道观寺庙寺院。“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何必有那么高的、不切合实际的道统要求?

  第四部分 ---- 德或不德 吴志泽和陈光标式慈善带来的启示

  《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德惠道观寺庙寺院。怎么理解这些话?翻译成普通话,意思是说,道是德的本原,德是道的作用,德之后的仁义礼等则是具体的表现。失去道的统摄而去谈德,不求德的真性而去讲究仁义礼制,其实是失去基础而求高楼的空谈。正如没有了忠信才去求之礼仪仁义一样,是因为没有了德才来谈这些事,所以说忽略道和德的作用来谈治理天下(仁义礼等方式),是混乱的开始。从这些道理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

  第一, 理解什么是道德惠道观寺庙寺院。道是德的基础。道可道,非常道。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道的规律和作用中。人要生存就是道,能吃饱还要吃好也是道。道是自然的需求。

  第二, 理解什么是德德惠道观寺庙寺院。德是在道的基础上的尺度把握。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对等地舍弃什么,都很平常,都是德的评价范畴。

  第三, 理解什么是不德德惠道观寺庙寺院。不德,不得也。不得就是失。这里失的,有道本身的规矩。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一些话“某某人不上道”来说明某某人不通人情世故,违背道法自然的基本规则。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德惠道观寺庙寺院。也有翻译为:品德高尚的上德者从不有意布施德惠,因而品德高尚而有德;而品德低下的下德者则总是忘不了布施德惠,因而品德低下而无德。至于那个正确,无从考据,除非老子自己活过来,否则都是各自读者的理解和诠释。德与不德,关键在把握行事的“道”,这是关键。是吴志泽式的“道”合适,还是陈光标式的“道”合适,读者自己评判。

  上述是笔者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德惠道观寺庙寺院

  原文是简体中文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691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