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何处是安身立命处,这位禅师如此回答: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老阳按: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原是禅宗用语,旨在说明参禅的境界,今天为大家说一位禅宗祖师的事迹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明清之交,天下群雄蜂起,争霸四方,刀光闪烁,黎民百姓遭殃,到处都是一片荒芜,百里不闻鸡鸣,千里难见人烟吴江道观寺庙寺院。就连那些超然尘外的佛门净土,也难幸免。
这时,西河(古称黄河上游南北流向的一段)外有一座历经沧桑的著名古刹漏泽寺吴江道观寺庙寺院。它虽然躲过去了以往若干次战火,但在眼前的这场兵荒马乱、烟焰涨天的民族之战中,它却未能幸免于难。
等到大军过去,四散逃生的僧俗人众再回到寺院跟前的时候,却哪里还有寺庙的影子?但见瓦砾堆积,败墙兀立,门楣不全,残烟未尽……到处呈现出一片荒芜,令人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但是,就在这一片破败景象中,却有一件东西丝毫没有受到损伤——这是漏泽寺的镇寺巨宝:一尊高大、雄伟而沉重异常的铁佛!也许它实在是太魁梧、太雄伟了,那帮四处烧杀、抢掠的兵匪硬是没把它奈何半点,它依然耸立在原地吴江道观寺庙寺院。现在,一片瓦砾败象之中,兀然耸立着这么一尊铁佛,较之以往,更加高扬、突出,横空出世,夺人眼目!但是,也正因为只有一尊铁佛孤独而突兀地耸立在一片瓦砾之上,人们却又感到许多悲怆、许多感慨。尤其是当时天空洒下一阵小雨,雨水滴注到铁佛身上,映现出斑斑点点的灰烬、沉垢,那飘飘洒洒的雨点沿着铁佛眼眶向下滴洒的时候,远远望去,宛若是铁佛也在流泪,在悲伤……此情此景,令那些佛门善男信女悲哀不已。因此,大家便决心同心协力,重复修复古刹名寺。
可是,寺院其他殿堂都一一完工,只有供奉铁佛的殿堂却始终难以建成吴江道观寺庙寺院。不是半路墙坍,就是中途落顶。五次三番之后,大家意识到,也许这是神意不可违背,需要劳请得道高僧前来修葺,方可完成。于是,大家便广开言路,四处探访,终于打听到一位高僧,法行高迈,慈心慧根。大家便都请他前来住持修复大典。果然,这位高僧到来之后,态度诚敬,任劳任怨,并亲自铲除荒秽,建构殿堂。半年之后,终于把一座巍峨宏伟的供奉铁佛的大殿修建完工。
这位德行高迈的高僧不是别人,正是润州(今江苏镇江县)金山寺沙门通问禅师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通问禅师,字若庵,俗姓俞,吴江(今江如吴江县)人氏,世代居住在荆溪(在今江苏宜兴县)吴江道观寺庙寺院。他的父亲俞安期,是个博学多才的大儒,著书立说。通问禅师尚在幼年时,他的父亲却突然一病不起,不多久便撒手仙逝。于是,通问禅师便与他的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度生过日。
有一次,偶然经过一座佛寺,看见几位僧侣正在诵习《楞严经》,他便驻足而听,为其中的高妙法义所深深吸引,完全沉浸在那种佛法宏教所编织成的氛围中,忘记了饥饿,也忘记了天黑吴江道观寺庙寺院。晚上,他干脆借宿寺中,借过来精深博奥的《楞严经》,青灯之下,聚精会神地研读起来。读着读着,他只觉得身躯形体,虚空若无;唯有心思神念,往来其中;至手山河大地,花草林大,无一不是妙明之物。
在这里,他听说明末著名的一代高僧天隐禅师正居止磬山,于是,便辞别年迈的母亲,怀着一腔热望,前去求见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拜见之后,通问便请教天隐禅师种种禅机佛理,天隐禅师却并不回答他吴江道观寺庙寺院。通问只好自己退身一旁,埋头苦修参证起来。
一天,天隐禅师处来了位客人,二人便阐发起《金刚经》的精微大义来吴江道观寺庙寺院。正好此时,通问禅师进来了,便张口即接住话题,说:“《金刚经》确实妙不可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发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天隐禅师一听,忽然抬起头,冲通问禅师问道:“那么,如何才是其心?”一问之下,通问禅师竟无所对答,爽然自失。从此之后,他便闭门读书,苦修精炼。
后来,通问禅师悄悄地从磬山上跑下来,来到南涧投身于理安寺,拜佛石法师为师,削度削发,受具足戒,真正成为佛门中人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不久,他又来到润州金山寺,拜谒密云禅师,以和心法圣境吴江道观寺庙寺院。一天,通问参拜罢密云禅师,就问他说:“我一直都在努力参证,希望能证通自己未生之前的佛业慧根,却一直不得其门。”
密云禅师一听,却不紧不慢地说:“只要能够证通能明知自己未生之前的佛业慧根,便是入门之处吴江道观寺庙寺院。”禅师只是重复通问的问话。
通问禅师一听,对其中禅机似通未通,似明未明,却还是恭敬地对密云禅师躬身行礼吴江道观寺庙寺院。可是,就在他躬身行礼的时候,密云禅师却迎头给了他一棒!
一击之下,通问禅师却依然未能开悟吴江道观寺庙寺院。回到自己的住室之后,通宵不昧,辗转反侧,却依然不明所以。等到天刚明亮,他便爬起床,又来参拜密云禅师,求取修证途径。可是,他所得到的,却仍然只是密云禅师的一记较之上次更为重力的一棒!
但是,通问还是心中一片混沌,懵懂不开吴江道观寺庙寺院。于是,在苦修不悟的困境中,他决定再登磬山,重访天隐禅师。
可是吴江道观寺庙寺院,这次却没有等到他来到寺院,山腰间冷冷作响的风声使他豁然启悟,诸多关节,不破自开!通问禅师不禁大喜,欢呼雀跃,提笔书写了一首偈颂,呈献给天隐禅师:
千玄万妙隔重重吴江道观寺庙寺院,筒里无私总不容;
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岩吹落五更风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天隐禅师读罢吴江道观寺庙寺院,为他苦修证通感到欣喜,因此,特地回赠他一首偈颂,其中说:
他年启我临济宗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东活纵横开天目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期望与嘱托,流于言表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明思宗崇祯乙亥(公元1635年),天隐禅师圆寂西去吴江道观寺庙寺院。通问禅师执弟子之礼。可是,第二年的秋天,通问禅师的授戒师佛石法师也寂然化去。通问禅师连失师尊,心中无限慨然。
佛石法师圆化之后,理安寺便住持空席,弘法乏人吴江道观寺庙寺院。众位寺僧相集推选继承人,大家异口同声,共同推举通问禅师,认为非他莫属。这样,通问禅师便担任了理安寺住持。
在理安寺,他任住持有十年之久吴江道观寺庙寺院。在这十年里,他制订寺规,条令森然,严整肃穆,使得寺院声名日见上升,法名远播。而他自己对修习、参证,也是十分严格,从不懈怠。弟子如有忤逆,便鞭斥棒喝。毫不宽怠。因此,弟子们也全都能够紧随严师之后,努力修习,学有所成。
十年之后,通问禅师又移住金山寺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金山寺四周,江水环流吴江道观寺庙寺院。淼无际涯。身居其中,遇问禅师只觉得自己也日益变得真性澄澈,随境遇合,无所希求,为此,他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旅泊老人”。
在这里,他曾经应七众之请,特地设立水陆大会,升座演说,弘教传道吴江道观寺庙寺院。有一位僧人问道:“踏翻沧海,大地尘飞;喝散白云,虚空粉碎。即今拔济水陆幽冥,向何处安身立命?”
通问禅师一听,应机而答:“人只要竭尽心力,依照佛法努力修习,昼夜不舍这一念心,便是安身立命之地吴江道观寺庙寺院。而且,没有哪一种佛事不等人的肉身相随,就正如从来没有一介尘末离世一样。一香一花,一灯一供,一歌咏一赞颂,一经一佛,一字一句……无不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即使是微尘世界中,或幽或显,或暗或明,沉溺其中,苦处无边;一切众生,何啻如日并照,如风普吹;而只要达性本空,则一真独现,如日中天。所以,今生的畜生,来世或许就修证成如来。”
大家听罢,莫不点头称颂,颇得启悟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的春天,法名远播的通问禅师又应大众之请,前来西河外的漏泽古刹,凭借自己的超迈法力,一举完成了古刹铁佛宝殿的修复工作,世人称羡,万民敬仰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到了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通问禅师来到南涧理安寺,特地在寺左占卜,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挖建(空-工+卒)堵坡(佛塔),以备自己圆化后葬身吴江道观寺庙寺院。等到将僧塔完成,通问禅师便随即又来到磬山。第二年,又来到家乡吴江天应寺,圆寂在这里。
通问禅师著述有《续灯存稿》及《诸会语录》十二卷和《磬室后录》一卷吴江道观寺庙寺院。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1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