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简阳沱江两岸曾经的寺庙:简阳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9    71

  简阳沱江两岸曾经的寺庙

  徐正唯

  沱江北自金堂县五凤溪流入简阳,河道一波三折,九曲回肠,经宏缘、灵仙、养马、石钟、石桥、简城、新市、平泉、杨家等地,东南从临江寺左入资阳雁江区,流长84.9公里简阳道观寺庙寺院。沱江两岸土地肥沃,耕地集中,物产丰富,人烟稠密。一些曾经远近闻名的寺庙,成为信众精神寄托之地,尽享人间香火。

  灵仙庙

  沱江由宏缘乡进入灵仙乡就一直往南流了简阳道观寺庙寺院。灵仙乡原名桃花滩,因为建有一座塑有王灵宫神像的庙宇,乡人认为颇为灵验,遂称呼为灵仙庙,成了地名,民国时建置灵仙乡。灵仙庙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位于沱江右岸(西岸),为一横式建筑,共三大殿,庙貌巍峨,神像庄严。据说,当时有一乔姓农民开荒种地,挖出一洞(石室),深广一丈,中有观音塑像一座,后来就地扩建成庙。正殿塑有千手观音神像,五彩斑烂,高二丈许,左右神殿塑有五岳神像和其他神像。每年正月初九上九会,远近善男信女朝拜者甚多。1950年修筑成渝铁路时被拆毁。

  慈云寺

  灵仙乡沱江东岸为冲积坝地,地名慈云寺村,有慈云寺简阳道观寺庙寺院。原名青峰寺,庙址原名青峰山,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殿中一口大铁磬,铸文有“嘉靖三十八年”字样。寺殿三幢,供有释迦牟尼、文昌、关帝、观音及十八罗汉,每年正月初九上九会,香会特盛。山门前有四大木柱系马桑树做成,直径四十公分,这样大的马桑树实属罕见。庙中有花园,植香樟二株,径数围,高七八丈,为几百年古树,惜已砍伐。庙四周原有松柏、剌芭,茂密葱茏,成天然围墙,遮天蔽日,暑天凉爽宜人。清季驻庙僧人五六人,武僧隆道,绰号赵二王。邓和尚善医,远近求医者颇多。他诊病只诊一次,处几个方,依次服之,服完病除,不再复诊。魏和尚是一个落第秀才,能诗善画,出口成章,于寺内各壁上彩绘若干壁画,今尚存二幅,色彩灿然。

  清咸丰年间开始在寺内办学,殿堂逐渐改为课堂,清雅园林,早已夷为平地,庙貌不复存简阳道观寺庙寺院

  寺前有一小石桥,二色石砌成,人称鸳鸯桥简阳道观寺庙寺院。桥头有一泉水洞,清泉长流,千年不断,行者饮之,沁人心脾。寺右坎下有池,水中有石如虎,人称虎浴池,今已淤塞。

  民国简州人曾国光有《夏日慈云寺遣怀》诗:

  祗园幽辟径三三,尘市山林性各耽简阳道观寺庙寺院。久闭柴门防客至,时开小宴与僧谈。晓街薄雾游花坞,晚照孤灯对佛龛。卓荦古今情不尽,垂头牖下又谁看?

  物我相忘久不如,游壕漫道子非鱼简阳道观寺庙寺院。大江滩响更残后,野寺钟鸣饭熟初。处世多情难作佛,救贫无计不离书。闲中检点平生事,欲觅荒园学种蔬。

  红岩寺

  红岩寺在养马镇熊家土扁村,立于沱江西岸,与壮溪隔江相望简阳道观寺庙寺院。清朝嘉庆中期,依山建成,不甚宽敞,凿岩石为拱形斗室,石刻大小神像多个。山崖红色,故名红岩寺。寺周松柏茂密,寺前沱江横流,山环水绕,为小小胜场。寺中观音莲台下,有山泉从石缝中流出,贮于石碗,泉流清澈,传说饮之可以治病。寺在修成渝铁路时拆除,犹存拱形石室,及部份神像。石室侧有半截石刻文字,书记寺为段为栋集资主修,室旁尚有小股泉水流淌。

  清拔贡段凤仪有《红岩寺题壁》诗:

  古寺踞山巅,登临兴渺然简阳道观寺庙寺院。泉声三径雨,树色一峰间。绝壁涌危石,长江吞远天。浑忘归路晚,缓缓策吟鞭。

  响水寺

  位于养马镇田家坝的观音堂亦名响水庙,濒临沱江西岸简阳道观寺庙寺院。寺外一滩叫冲天槽,水流落差大,流水湍急,声响十里,故又名响水寺。寺庙长形四合院,正殿高宏,供观音大士像,香火不断。1952年住进人家,1978年成危房拆除。

  钓水寺

  位于养马镇马槽沟村的钓水寺又叫钓水院,为一小型四合院庙宇,三面峰峦峭拔,大江横流其下,乱石离立,飞流如金玉声,松竹藤萝,不受风日简阳道观寺庙寺院。钓水寺古名洪恩寺,建于明朝,庙宇宏大,遍布两山,长约里许。庙内有和尚500多人。传说其中和尚多不遵清规,暗设地下室,奸污敬香妇女。和尚上街买梳篦,被人怀疑。乾隆初,有余成龙坐镇成都,命徐文榜访贤过此,查访属实,发兵火烧洪恩寺,踏为平地,把几个作恶特多的和尚用大钟罩住架火烧死。一些未毁神像,日晒雨淋,后由罗绍维主持,复修一小庙,安置神像,为钓水寺。寺东临江有一大松,一枝独长,伸向江面水上,从山上看去,形似仙人垂钓,故小地名钓东坡,而名钓水寺。另有传说称,当时庙外岸边建有石台,从上面吊水供寺内用,故又称吊水寺,住有和尚四人。寺外壁立陡崖,有石刻观音立像。寺庙于1958年全部拆毁。原洪恩寺旧有地下室,于1961年改土时挖出,共有五六间,又挖出钱币若干,现已填平。钓水寺附近有虎岩,岩石突兀,高大如屋,形状如虎,故称虎岩。庙旁还有巨石长伸如鹰嘴,称老鹰岩。沱江对岸地势低平,远看如窝,人称兔儿窝,两岸合称“老鹰抓兔”古迹。

  养马人汪伯衡有《过钓水寺》诗:

  两岸微风漾白苹,故山依旧向时青简阳道观寺庙寺院。白云深处洪恩寺,历历晨钟尚可听。

  上世纪90年代末,信众筹资重建,经批准为简阳市洪恩寺简阳道观寺庙寺院

  古佛庵

  古佛庵位于平窝乡,庙宇不大简阳道观寺庙寺院。相传三国时刘备死后,朝中来人择定此处准备葬皇坟。当地士绅知道后,怕伤了自家风水和土地财产,但又不敢违抗皇命,于是找了一个神像,预先放置当地灌木丛中。等到朝廷来人发现,都说是古佛显灵,先占了此地,就不敢再葬皇坟了。后来,当地人就集资修了此庙,叫做古佛庵。

  上世纪90年代末,信众筹资重建,经批准为简阳市古佛寺简阳道观寺庙寺院

  井神祠

  井神祠在石桥镇海潮寺左侧盐务所中,又叫四神庙,里面供奉的是被奉为井神的艾、谭、惠、孟四姓人简阳道观寺庙寺院。据父老相传,这四人最先在石桥井一带地方选盐井,有利于民,死后被奉祀为井神。乾隆、嘉庆时,两次署任简州州判的张道渥作有《四神庙记》记述这事。张州判当时在任所看见四位神像都是武将模样,就问当地父老怎么回事儿?父老说,当初石桥并无盐井,后来来了这四人,教会当地民众辩别土色,度量浅深,还传授给了凿井技术。当地民众纷纷效仿,后来石桥一带的井盐事业就兴旺了起来。民众感激四人的恩德,就修建了这座庙宇来奉祀纪念他们。至于四人的名字,因为年代太久,也就没有人记得,也不清楚是何朝代的人物了。张州判认为既然四人是“工师之神”,就不当塑成武将模样,况且庙宇半颓,院宇狭窄,就召集众灶商和地方父老商议,重新塑像扩建了井神祠。新塑神像当然就是知晓天文地理的文人样子了。张州判兴犹未尽,于是作《井神祠前即景诗》一首:

  吴盐蜀盐都见矣,一出海水一井水简阳道观寺庙寺院。宦情淡处盐味浓,偏与牢盆久相倚。老大徒兴商妇悲,泪湿青衫良有以,谪居光阴十年余,民无利兴物无济。甘贫总觉民情好,平安是福差可喜。井神祠荒必当修,我为盐官不容已。众心乐从众力襄,半载鸠工费指使。改塑四像有所因,已于碑文序原委。为爱祠前风景佳,欲去还留诗一纸。祠前风景果何如,只有名画差可拟。六曲屏风立面前,千顷玻璃铺眼底。蜀江水碧蜀山青,岚光倒影波漪漪。夕阳以外明月中,渔歌樵唱声相递。清茶一碗坐其间,静听自觉尘心洗。朱栏相接海潮寺,更上一层白云里。左右飞阁挟空门,唤醒临春与结绮。寺名海潮不可考,或因南海观音起。观音之殿殿于后,埋没荒榛谁修理。种桃道士或再来,权在造物未可恃。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79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