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法华禅寺 夜航船 文化苦旅---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35周年:上虞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09    58

  驿亭,古代供旅途中人歇息住宿的处所上虞道观寺庙寺院。在上虞,有一个地方叫驿亭镇。驿亭镇位于杭州至宁波古驿道的中心。东西贯通的杭甬大运河穿过古镇,法华禅寺就在这条河边。这个寺庙并不十分出名,但是如果我说出一长串人名曾经和这个寺有过交集,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他们是:董其昌.朱自清、丰子恺、夏丏尊、朱光潜、匡互生、范寿康、王任叔、杨贤江、张孟闻、蔡元培、何香凝、叶圣陶、黄炎培、舒新城、吴觉农、黄宾虹、张大千、胡愈之、刘大白、张闻天、柳亚子、李叔同(弘一法师)、陈望道、俞平伯.

  法华禅寺始建于宋乾道五年(1169),它的首倡者是宋徽宗十八子信王赵榛(他的墓以前就在寺院西侧)上虞道观寺庙寺院。它的首位主持是天台名僧师尹。由于法华禅寺就在杭甬大运河边,所以仿佛就成了古运河边的停靠客栈,这里不但是杭州.普陀山.雪窦寺,天台国清寺等地游僧礼佛歇脚的必经之地,也是杭甬间来往商贾和文人绅士借宿研修之所。

  古时,人们出远门大都坐船,在时日缓慢的航行中,大凡到达这里时大多已是深夜,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那是船夫在用木棍在敲着船帮上虞道观寺庙寺院。于是会有一个老僧提着一支纸灯笼从寺门中走出来,引领着疲惫的旅人走进寺院客房,热水,热汤和不算丰盛的斋饭足以让一颗在异乡的心得到慰藉。这些旅人中,有文人学士,富商大贾,有赴任的官员,也有投亲的百姓,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张岱,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坐船的常客,他写了一部叫《夜航船》的百科全书。张岱是绍兴人,当时绍兴府管辖八县,余姚正属其中。照张岱说法,绍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得读书,结果那里各行各业的人对于历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谈起来机锋颇健,十分热闹。因此,这一带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进入一个文化赛场。于是便有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只不过在这里多了一份人世间的温情。这样的意境,一钵热饭的温度足以让身在异乡的文人学士感慨颇多,如遇三五知己,更会碰撞出文化的火花。法华禅寺历来不缺乏绝美的诗句“俯临山谷,而岭岫峨峨,灵鹫之峰峦如睹也;远观沧溟,而烟波渺渺,苦海之迷津常见也”“起骚人之诗思,动倩女之沉吟,叹飘蓬于异地,了宿债以何年?”盛盛衰衰八百余年年,说不清法华禅寺接待过多少文人学士,萌护过多少贫富黎民。夜航船是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也是古时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而法华禅寺则是苦旅中的一处精神据点。

  时间来到了民国八年(1919年),驿亭这个古老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白马湖畔,春晖园,春晖中学建起来了,一大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名师硕彦先后聚集到这里,他们中很多人乘船从杭州通过杭甬大运河至驿亭,然后走过铺满煤渣的小路,走进春晖园上虞道观寺庙寺院。丰子恺有过乘船的描写:早春晚秋,船价很便宜,学生的经济力也颇能胜任。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钱雇一只船,载着二三同学,数册书,一壶茶,几包花生米,与几个馒头,便可优游湖中,尽一日之长。……随时随地可以吟诗作画。“野航恰受两三人。”“恰受”两字的状态,在这种船上最充分地表出着。

  于是,就形成了白马湖作家群上虞道观寺庙寺院。禅意散文是白马湖作家群的一个主要创作内容。这要首推丰子恺.俞平伯.夏丏尊.朱光潜.朱自清等作家。这种佛学思想和处事态度应该是受到弘一法师的感化和影响。他们的文章中散发出一种浓浓的禅意,那就是空灵静寂,自由洒脱,观心看静,无念无往的人生境界。弘一法师在春晖期间,经常歇足于法华禅寺,而法华禅寺一如既往的履行着“接四方云游”的职责,似乎也更多了一份“恰同学少年”清新气息。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上虞道观寺庙寺院。法华禅寺经历八百多年的风雨,几经兴衰,在明初还遭遇被战火毁坏的经历。到清康熙十年(1671年),又得以重生,并且比原来的规模更宏伟,占地从原来的约十七亩增至四十余亩。如今,千年古刹因为其悠久的文化魅力和深远的历史记忆,成为杭甬间的佛文化热土。

  法华禅寺,于众多旅人而言,是匆忙脚步中的一处偶然的邂逅,正如它的山门朝向东开一样,当人们从昨夜的旅途疲惫中恢复过来,踏出寺庙山门的第一步,迎接他的将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上虞道观寺庙寺院。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更多信息请关注法华禅寺微信:fhchans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18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