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学佛(转载):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佛教汉译三藏有1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692部,共6,241卷,天下会有如此逻辑严密、哲理高深的“迷信”吗?
为什么无数人崇拜、坚持并以生命捍卫过的理论、主义、思想如今毫无踪影,而在历史上被数次打压的佛学,佛像、寺庙被破坏千千万的佛教,却在浩劫之后重现生机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
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释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火化后,弟子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
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各种神奇现象都表明舍利子不是结石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学医的应该明白结石的外观以及物理性能.结实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易碎(所以可以用超声破碎石),
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事实是只在佛教徒中见到,而从未在什么胆结石病人身上见到
现在也有很多素食主义者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也没有发现过一粒舍利子
国际间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梁代僧佑所编之《高僧传》十四卷,又称《梁高僧传》; 唐代道宣所编之《高僧传》三十卷,又称《续高僧传》或《唐高僧传》; 宋代赞宁所编之《高僧传》三十卷,又称《宋高僧传》或《大宋高僧传》; 明代如惺所编之《高僧传》八卷,又称《明高僧传》或《大明高僧传》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各代《高僧传》记载了从三国时代到明神宗万历年间数百位高僧的言行,事迹,有很多神异之事,言简意明,不同于一般文学创作.
近代的比丘尼--隆莲法师(1909~2006), 圆照法师(1993年6月l2日火化),宽能法师(1895-1989),能宽长老尼(1912—2006年)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高僧或男性居士:印光大师(1861~1940),,虚云老和尚(1840-1959),宣化上人(1918~1995),清净老和尚(1919-2007),续修法师(1921-2002)等很多高僧大德火化后都见舍利子。
唐代玄奘(公元602~664),经十七年,步行五万里,至天竺学习佛教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唐太宗亲自撰写了一篇长七百八十一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文中称赞玄奘“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您见过有如此坚韧,家喻户晓,誉满天下的搞封建迷信的人吗。有很多名人和智者信佛:李白、苏东坡、白居易、欧阳修、李清照、曾国藩、林则徐、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瞿秋白等等都是,现代的,林青霞:2000年10月,林青霞皈依于圣严法师,法号“常恒”。 刘德华:早前刘德华在《志云饭局》中自曝已皈依十年,是台湾灵岩山寺妙莲老和尚之皈依弟子,法号叫“慧果”。张国立:张国立拜在台北法鼓山安和分院的圣严法师门下,取法名“常升”,正式成为了一名俗家弟子。还有郭富城、张学友、孟庭苇、林青霞、杨紫琼、成龙、李连杰、曾志伟、黄安、何家劲、吴孟达、谭咏麟、王菲等很多 。
巴帕特(印度学者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2500年佛教》作者):
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询问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黑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佛教挥举的只有一支剑——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乃是无知。这是历史的见证,无可厚非。
伯特兰·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
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我总觉得基督在智慧或德行上比其他一些有名望的人要高,我想,我会把佛陀的位置摆在基督的前面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无论是从智慧的角度,还是从美德的角度来看,我都不认为基督在历史上达到了某些人所以为的那样至高的境界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我想在这些方面,佛的境界应高居其上。
拉哈克斯坦(印度总统):
释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类心灵的第一人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阿诺德·汤恩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泰戈尔(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文豪、大诗人):
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见泰戈尔《论佛祖及佛教思想》)
麦克斯·穆勒(Max Muller,1823——1900),德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佛陀是他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化身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在他那成就非凡、经历丰富的四十五年的布道生涯里,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言教。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佛的道德准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
罗克希米·那兰苏教授(Lakhsmi Narasu),《佛法精要》作者:
佛是一位看见孩子们在世俗烈火中玩耍,权巧方便,施以各种适度的手法把他们从烈火燃烧的房子里救渡出来,并把他们引向安全的涅盘境地的人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我们可心断言,佛教是唯一不带任何狂热色彩的宗教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它的目的是通过征服自我使每一个人产生一种彻底的内心改造,而不是叫人以权力、金钱来诱使他人归信自己的宗教。佛陀仅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是否实践的解脱之道。
将心智的开发和证悟作为解脱的必要条件是佛教的伟大所在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佛教主张道德与证悟互为依存,不可分离,道德构筑了人生最高境界的基础,而知识与智慧则完善了这一人生最高境界的构筑。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洞察力和知识,不真正明了缘起性空的基本道理,他就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真正德行的人,在这一点上,佛教有别于所有其他宗教。所有一神教均基于某种假设概念之上,当这些假设被日益发展的知识而驳斥时,则越来越沮丧。然而,佛教与假设无缘。它是建立在坚实稳固的现实基石之上的,因此,佛教从来就不曾逃避知识的公平无私。
三武一宗灭佛,重演雷同结局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46年,在重臣崔浩的进言下,发出了最严厉的灭佛诏,452年被宦官杀死,年仅44岁。他两个儿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继死于宦官之手。第二位:北周武帝宇文邕,574年,宇文邕扬言不怕下地狱,佛、道齐灭,毁佛道经书、塑像,令和尚道士还俗,次年六月北伐突厥,大军齐至,武帝却暴病而亡,年仅35岁。第三位:唐高祖李渊,626年五月下诏书:“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不过,六月份就发生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亲政,该诏书没能执行。第四位:唐武宗李炎,845年开始大毁佛寺,诏书明令拆除寺庙4,600余所,小寺院4万余所,佛经大量被焚,佛像烧熔铸钱,强令26万多僧尼还俗,846年武宗突然病死,年仅32岁。第五位:后周世宗,955年五月,下诏大毁佛寺,959年胸疮溃烂而死。时人传为毁佛砍像之报,终年三十九岁。
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砖上和露盘上刻有经文: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
但是根据佛教教义,佛不是造物主,他虽然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但不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佛也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
三法印佛教中心教理,即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佛为钝根的小乘人,多说三法印,为利根的大乘人,多说一实相印,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乃是因机宜的不同,故作浅深略广的说法。所谓“印”即“印定”义。佛法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实相印衡量,印证一切佛法;凡是合于此法印的,即可以判断是佛法了。
现将小乘三法印略释于下: ⒈诸行无常此法印中的“行”,是造作变坏义,即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生、异、灭三相,演变相续,故是无常,不得永恒常住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现可以从两种道理来说明。⑴三世迁流不住,所以无常;⑵诸法因缘生,所以无常。何为三世迁流?过去、现在、未来叫做三世。迁流是指时间上,最短的名为“刹那”或“一念”,因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现在的即生即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故谓三世迁流是相续变灭,是无常的。如人生由过去的业识来投胎,到呱呱出世,即由幼而长成,以至衰老而死亡,又再去投胎,成为来世的人,以后又是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如此的三世迁流不住,生命实实在在是无常的。又众生的生死,叫做分段生死,菩萨的位上生死叫做变易生死,未成佛果,有此两种的生死,故有一期一期的生死之相可得而此一期一期的生命,即是从“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的变异而死亡。《阿含经》云:“积聚终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当离,有生无不死。”这都是说明人生无常的道理,而要感受生死的痛苦。再从器物来说,一切器物从成立的一刹那,也是新新不住,不停变异,尽到于坏灭,都是无常的现象。何谓诸法因缘生是无常?因为一切法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因缘离散则消灭,故因缘法是生灭法,以有生即有变,有变即有灭,前灭后生的嬗替,可知因缘所生法是无常的,但非断灭,而是有其因果定律的。佛陀是从三世的迁流,与因缘中的观察,看出一切有为法,是迁流演变的必然性,故建立“诸行无常”印,趣入空义的深理,使学佛者,不贪恋五欲,空去烦恼,向善行善。
⒉诸法无我佛陀从万物在空间彼此的相关上来观察,一切有为法,既是因缘和合,离开因缘,便即散灭;而人身是五蕴四大积聚的,生命的无常的,不过数十寒暑的假相,暂有还归于灭,而说诸法无我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我见(我执),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之身心,以为有常,谓之我见。亦曰人见,有我见、就有人我的区别,因为又曰人见。又曰身见,执着色身为我。又曰人我见。法我见(法执),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由于不明诸法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如幻如化,而执著诸法为实有的妄见。
⒊涅盘寂静涅盘即四谛中的灭谛乌兰察布道观寺庙寺院。广义的大乘涅盘是圆满寂静(德无不圆,障无不寂),也简称圆寂。狭义的二乘涅盘,是择灭义,即以圣智之决择而断灭烦恼业生。择灭即解脱生死流转,而常住寂静,故称涅盘寂静。二乘人证我空真如,尚有所知障(法执)未断,故有所执,仅能证小乘涅盘。唯佛断我法二执,证无住大涅盘。因佛福智圆满,大悲般若常相辅翼,以般若故,不住世间,以大悲故,亦不住出世间,称为无住涅盘。由此可知小乘的涅盘,与佛果的涅盘不同。但因涅盘的境界是常寂安静,通称为涅盘寂静。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4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