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贾瑞青教育工作室:海南人的海神信仰 (转载)[已扎口]: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符咒网    2023-02-10    122

  中国沿海地区都有崇拜海神的风俗,海南岛的海神信仰传统更是源远流长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尽管受到破除迷信的政治运动一波接一波的冲击,海南民众敬拜海神的信念依然绵绵不绝——不仅渔民出海前或归来后,要到自己所信仰的海神庙向神灵祷告,即使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和商贩,也常去供奉海神的庙堂里烧香祭拜。

  海南岛的海神有外来神祇,也有土生土长的神祗,并且每一个神灵都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丰镇道观寺庙寺院。众多的海神庙构成海南岛上一条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景线,映证了在十分久远的古代,海南人的海上渔猎与商贸经营就十分活跃这样一个事实。

  海南人敬奉的丰镇道观寺庙寺院,究竟是哪些海神呢?

  1999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尔梦博士和她的同伴迈拉西哈特在印尼丹戎宾诺亚港市发现了一座由海南人供奉的神庙——昭应祠丰镇道观寺庙寺院。这个刻有“海南第一”匾额的祠堂的主祭坛上供奉的是“108兄弟公”和“水尾圣娘”牌位。苏尔梦博士介绍说,昭应祠是当地海南人一个主要的宗教和社交活动中心。

  的确,凡是供奉神灵的庙宇祠堂,一般都是宗教和社交活动中心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成立于1983年的美國北加州海南同鄉會的宗旨是敦睦鄉誼,增進友誼,團結互助、崇尚民主,宏揚中華文化,發展同鄉福利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据海南外事侨务部门介绍,該會積極開展鄉親聯誼活動,每年農曆2月23日都要拜祭“天后娘娘”,6月16日则祭祀“108兄弟公”,每年9月给會員子弟頒發獎學金,春節期间举行團拜活动互祝平安恭喜发财。

  在海外,类似美國北加州海南同鄉會的社团组织,少不了都要在庙宇和祠堂里开展敬神和联谊活动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居住在印尼和美国的海南华人供奉的“108兄弟公”、“水尾圣娘”、“天后娘娘”,都是海南人长期敬奉的海神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海南差不多每个村庄都有庙宇,有的是神庙,有的是佛寺,有的是道观,有的是祠堂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当国内因为破四旧、铲除封建迷信而砸烂老建筑、捣毁神圣偶像的时候,海外华侨却在异国他乡建起了数不清的庙宇,树起了一座又一座偶像,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得到了发扬光大。原本穷困潦倒、地位卑贱的海南人,在流落异乡的时候,一旦站稳脚跟,最先想到的,便是建立庙堂,供奉祖宗神灵和佛菩萨。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向神灵祷告而不被视作“封建迷信”,能够一心一意做生意而不必担心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心中感到非常畅快。他们因此在异域他乡发挥出最大的聪明才智,为所在国作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贡献。

  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有大批海外华人、华侨回乡省亲丰镇道观寺庙寺院。人们只看到他们衣锦还乡、风光荣耀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背井离乡、艰难求生的另一面。更有甚者,建省以来,从省会海口到偏远市县,更刮起一股“拆毁公庙“之风,见公庙就拆,见香火就禁,全然不管“公”从何来,“庙”因何建,更分不清民俗文化、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令海外华人(尤其是海南华侨)伤心不已,令外国学者大惑不解。

  现在丰镇道观寺庙寺院,请允许我凭借手头为数不多的资料,对海南人信奉的海神逐一加以介绍:

  泰华三仙

  泰华仙妃,原名陈玉英,她和两位弟弟被海南人称作“泰华三仙”,是护佑渔民和航海商船的海洋女神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位于海口市解放东路46号泰华堂内刻立于1940年的《泰华堂碑文》记载,清朝末年,公元1890年,道教信徒为感恩泰华三仙显灵救世,由王德吉带头发动永乐街、永乐后街、青竹街、新兴街等四条街道十方善信捐款买地建造了泰华堂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土地使用面积121.9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5.80平方米。有前、后两间殿堂,中有庭院拜厅,置有大型香炉。海口泰华堂建成之后,当地居民经常前往敬拜仙妃婆祖。而在桂林洋农场,每年农历六月十二,泰华仙妃纪念日那天,乡亲们都要一边装军演戏一边焚香跪拜仙妃婆祖。

  据老人们介绍,泰华仙妃是陈村陈家人,讳玉英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早在元代,琼山陈村就建有祭祀泰华仙妃的祖庙——泰华庙。陈玉英在元朝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六月望二日子时诞生。生日那天,彩云满天,祥光照室。遍地芬芳。陈玉英天生不凡,自幼学道,信奉道法。太上老君曾降临其家,传授仙术,故而深得其精。长大之后济世利人,乐善好施。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十月望日辰时,在洗纱处,偕二弟升天(按照陈多余老师的说法是淹死了),列班泰华之山仙职,是为泰华三仙。琼台气属瘴疠,泰华三仙常现,远见女子纺纱,近看火光闪烁,乡人有求必应,神恩浩荡,兴义百里,受益非浅,故于神仙显灵处设堂祀之,千户祈求,万民香火,俨然文明胜迹,德化处所。为表彰仙妃,弘德扬善,琼州知府曾奏请元文宗下旨封泰华仙妃为泰华灵感仙妃,以四官十官并列左右,继往共仰。到了清朝,嘉靖显灵,再受荣封。庚辰年,公元1890年,英灵显世永乐街,永安镇永乐街善信遂造碑设堂,以志不朽。

  看到成千上万的民众虔诚跪拜泰华仙妃,祖籍桂林洋农场的海南中学退休教师陈多余先生每次都要摇头叹息,表示对村民的愚昧迷信行为难以理解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陈多余老师一向主张历史为政治服务,这位历史老师曾经把关云长骂得一钱不值,说关云长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勇无谋,屡打败仗,最没有正义感”的军事将领丰镇道观寺庙寺院。终于,看到乡亲们朝拜泰华仙妃,这位退休教师再也忍受不住了。便哂笑说:“仙妃果真灵验吗?她本是人,大难临头,都保不住自己的生命,死后又怎能保他人平安,升官发财?迷信都是傻瓜,笨蛋。”

  信仰海神的人是傻瓜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是笨蛋吗?

  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似乎永远都是平行线上的两条轨道,怎么也没法沟通与交流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妈祖天后

  海南岛汉族人的先祖,或者被皇帝贬谪而来,或者拓荒垦殖自愿迁徙而来,很多人来自福建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说到福建人浮槎渡海而来,就不能不提妈祖文化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海南的妈祖信仰多是由福建人传播而来的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很多海南人的家谱中都提到祖先的那个遥远的故乡——福建莆田丰镇道观寺庙寺院。莆田,在大部分的海南和台湾人的心目中,永远是一块神圣之地。因为,莆田是海上保护神妈祖的故乡,也是大部分海南和台湾人的祖居地。

  海南人最崇信的海神,当然是天后娘娘,也就是妈祖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妈祖相传是福田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儿林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她从小持斋茹素,侍奉神灵。后来羽化升天后,经常在海上抢险救难,保护船只平安,于是皇帝敕封她为“天后”、“圣母”。

  妈祖文化发祥地在福建湄洲,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传承演绎进程中,妈祖文化由福建传播至包括海南在内的我国沿江、沿海和台港澳地区,并随着华侨、华人的脚印逐步传播到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丰镇道观寺庙寺院。现在,全世界共有5000多个妈祖文化机构,信众近2亿人。

  妈祖信仰现象已被国家正式定名为妈祖文化,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获准成立丰镇道观寺庙寺院。该协会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有关妈祖文化的第一个全国性社团,由文化部担任业务主管单位,会址设在湄洲妈祖祖庙。

  中央统战部认为,妈祖是东南沿海地区、台湾地区和许多地区海外华人地区民众共同信仰的女神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妈祖信仰在大陆属于民间信仰,不属于宗教。宣传妈祖文化,对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有一定的意义。

  妈祖信仰现象经过千年的演绎,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沟通世界各地的桥梁和精神纽带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有关资料介绍说,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妈祖涉波履险,济世救民,功德巍巍,万世敬仰丰镇道观寺庙寺院。福建人乘船渡海而来,一定立庙拜祭妈祖。

  早在宋元时代,“天后娘娘”便随福建商人落籍海南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日本人小叶田淳《海南岛史》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

  所以,海口市现存两座天后宫在海外特别有名:一是海甸岛白沙津250年前的漳泉会馆遗址及天后宫,面积2000多平米,其中天后宫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内有5座石碑,详细记载了会馆及天后宫的来历丰镇道观寺庙寺院。一是中山路水巷口的天后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朝道光年间,海口的福建商人在上述两座天后宫附近修建了两座福建会馆。

  海南地方志,关于天妃庙、天后庙多有记载丰镇道观寺庙寺院。《琼州府志》载,海口市区和白沙津的天后庙,元代即已落成,其殿堂在明洪武年间经过数度修葺。《琼州府志》中明确记载的天后庙有12个,几乎遍布海南沿海乡镇。《万州志》卷2载,万州有4所“天妃庙”,明《正德琼台志》卷26载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会同、昌化、万州、陵水、崖州、感恩10个地方有“天妃庙”,光绪《崖县志》卷5载崖县有6座“天后庙”,民国《儋县志》卷5载儋县有4座“ 天后庙”。

  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在海南信誉之隆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福建人的行为深刻地影响了本岛原住民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嘉靖《琼州府志》曰:“今渡海往来者,官必告庙行礼,而民必祭卜方行。” 就是说,凡是乘船渡海,无论官民,必定向海神祷告、预测吉凶,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成行。而且,每逢妈祖诞辰,岛上多有游神、演戏等活动。如,定安县这天“各会首设庆醮,或请神像出游,谓之‘保境’”。

  信仰妈祖的海南人,尤其是通过茫茫大海踏上异国他乡寻求生路的饥寒交迫的难民与国破家亡的流浪者,无不祈盼海神妈祖保佑其一生平安、前途有望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所以,当他们坐上帆船的时候,就已经把心中的信仰与愿望带到了异国他乡。

  海口海甸岛白沙津祖庙天后宫的妈祖女神,就这样“分灵”到了海外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当锦衣绣食的海外乡亲集体拜祭天后娘娘,并互相祝福平安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沛地洋溢着对于崇高的海上女神无限的感激之情和对遥远的故乡温情脉脉的期待之情……

  2011年1月5日,海南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在海口举行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修福金,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海南省政协副 陈莉,海南统战部部长王应际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

  水尾圣娘

  法国学者克劳典苏尔梦在印尼丹戎宾诺亚港市发现昭应祠里供奉的,是“水尾圣娘”和“108兄弟公”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水尾圣娘,也称为南天夫人,又称“水尾云感圣旨莫氏夫人”、“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丰镇道观寺庙寺院。为定安县水尾莫家祖公莫瑚之妹,族人尊其为“圣旨婆祖”,建有庙宇供奉。

  莫氏族人认为,圣娘本名丽娘,姓莫,元末明初年间出生在琼州府定安县梅村峒龙马田村(现海南省定安县岭口镇水尾田村),父亲为莫家十四代祖莫素,母亲刘妹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十六岁的时候,丽娘在某天去坡干活,再也没有回来。说是被玉帝选中,肉身归天,成为圣娘,具有神力,敬奉者众。

  水尾圣娘安神的庙宇除定安县岭口镇水尾村外,外地还有三座,一座在四川,一座在琼山,还有一座在文昌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四川、琼山的庙宇,具体地点有待查证。

  文昌东郊西南二华里的水尾圣娘庙据记载是因为“明正德年间,有石炉飞至此,因建庙焉”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曾重修,其上有大书法家张岳崧“慈云圣母”手笔。1982年修复后进。传说“圣娘”这一封号为嘉庆皇帝勅赐。张岳崧高中探花,归琼亲临圣庙,印证京城梦遇,随即挥毫慈云镜海牌匾奉献,返京后,将访集圣娘显圣事迹向主皇上奏,嘉庆皇准奏,并勅赐封号为“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从此,两广总督张之洞及各地官吏墨客,接踵而至、虔诚膜拜,题字献联不计其数,进士谢宝赠献签诗一百首。后诸多文物散失,签诗唯存65首。海南人称赞说,灵神庇佑海内外,圣德遍施,娘恩普照中外古今。水尾圣娘左右主要辅助将军为“云灵将军”及“诰庆大元帅”。据说“云灵将军”曾与张之洞同朝为官,故有张来琼一说。

  水尾圣娘在文昌灵神显圣,流传久远,然刻为金身建庙供奉,则始于明末清初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有三则传说:

  其一,文昌县东郊镇北港村有个居民潘某,向以捕鱼为生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有一天,他在海边拉网时,觉得很沉重,以为这回该是大有收获了。但是捞起来,却是木头一块,便将它扔回海中。不久再拉网,又是那块木头。渔人便许愿说:“如果给我捕到鱼,就把这木头雕塑成神像膜拜。”说来也怪,此话一说,十分灵验。这回把鱼网一拉,果然大有收获。于是,他便把该木头带回家,但未将它雕刻为神像,而置之户外,任由风吹雨打,而后又将它移塞猪舍门口,结果所养的猪,非病既死,亵渎它的人,则身体感到不适。此种怪现象发生之后,潘某怀疑一定是木头在作怪,便烧香祈祷,遂告无事。但每当黄昏时分,在其门外的龙眼树上,常坐著一位容貌慈祥的姑娘。乡人知为神明,便催促潘某发动募捐雕像建庙以供奉祀,而后乩童指点,便择地在坡尾村庄滨水处建一所神庙,供奉“水尾圣娘”。

  其二,北港村十二代祖潘工爵的儿子潘敏理在瓦铺罾网中扳起一块异木,随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跟随一女进入一座殿宇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殿宇辉煌壮观,龙舞凤飞,书画锦旗,琳琅满目,美不胜览。正殿坐着一位头戴凤冠,颈带璎珞,身着龙袍,脚穿红靴,仪表端庄,无量慈悲娘娘。男女四将,侍立两旁。惊喜之际,电闪雷鸣,不觉醒来,原是一梦。次晨敏理向父禀报,父云,蒙恩应报,人之大义也。潘敏理沐娘恩,遵父命,依梦境所遇,请高手将那块异木头雕为金身供奉。此后家境和顺,百事亨通,财丁两旺,延绵到今。

  其三,婆祖神灵影响,迩遐轰动,岛内外祈祷信民纷至沓来,建庙则是人心所愿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初,村西立炉,祈求三天后,香炉失踪,查访中,桃李村多人报讯,桃李一荒山林里一古树上夜夜睹见香火飘香,原来炉飞至此,遂选该地建选庙。后经名师勘探,乃是一块莲花宝地。众力成城,不足一月,一座三进庙宇落成。当年十月十五日,婆祖登龛开光,该日为圣诞纪念日。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为水尾圣娘降神日,庙会当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据称,盛会期间虔诚焚香祷告,必化险为夷,逢凶化吉,一帆风顺,百事如意。诚求必应,如愿以偿。

  泰国的水尾圣娘庙,是文昌侨胞建立的,既是神灵祭拜场所,又是琼侨活动中心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精卫娘娘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幼女在东海游泳,被波涛吞噬,变成精卫鸟,决心衔运西山木石填平东海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后世人们被精卫顽强执著的精神而感动,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从事艰巨卓越的事业。

  精卫鸟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嘴红脚,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声音听起来十分悲凉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和“精卫填海” 类似的一则故事是“愚公移山”,讲的也是普通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完成一件其他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故事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路,他决心把山平掉丰镇道观寺庙寺院。一个叫智叟的老人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移山。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愚公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感动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用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愚公移山”从此成为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解放之后,它又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

  前有精卫,后有愚公,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力量微薄但精神强大;意志坚决,不畏艰难;目标明确,勇往直前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精卫和愚公不同的一点,是愚公始终是个凡人,而精卫成了神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精卫不仅锲而不舍地口衔石子和树枝丢向东海,还来到位于南海的海南岛,保佑每一位少女,使她们不再投水自杀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海南现存的三座精卫娘娘庙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丰镇道观寺庙寺院。当地民间传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是精卫娘娘诞辰。每年这一天,村民都要举办隆重的纪念朝拜和文化娱乐活动。

  三江晶信夫人

  三江晶信夫人也是海南人信奉的神祗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正德琼台志》载,三江庙“在县(乐会)东十里博鳌浦,宋天圣元年,乡人建祀三江晶信夫人,七月二日持牲致祭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108兄弟公

  海南人出洋谋生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海上的帆船,海上风高浪急,前途风云莫测,然而,为生计所迫的穷人却不得不铤而走险丰镇道观寺庙寺院。顺利抵达目的地的,不在少数,算是幸运之人。还有一些人,则长眠于大海,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108兄弟”就是这样一群不幸者丰镇道观寺庙寺院

  苏尔梦研究发现,“108兄弟公”是19世纪一群海南籍海上商人丰镇道观寺庙寺院。他们被贪婪的越南海岸巡警杀害,并被抛入海中。108兄弟被杀后变成了海神,扶弱救危,显圣海上,被封为“昭应英烈108忠魂”。后人建庙祭祀称“昭应庙”、“孤魂庙”或“兄弟公庙”。“108兄弟公”遂成为海南岛土生土长的海神。

  家乡人为了纪念和感谢这108人,首先在海南的铺前和清澜这两个与南洋贸易往来密切的海港建起了奉祀他们的祠庙丰镇道观寺庙寺院。海南人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沿海地区,当然还有印尼,即海南人迄今到达过的几乎所有地方,都为“兄弟公“单独建庙或在其他寺庙中拜祭他们。1890年,一个海南学者撰写了108个牺牲者的长篇传记。西贡海南会馆的领袖们至今还保存着讲述108名商人悲惨故事的书籍。

  苏尔梦博士说,2001年印尼昭应祠的管理人叫庞朝山,庞朝山的祖籍在如今的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原演海镇),是元朝时从福建来的移民丰镇道观寺庙寺院。通过研究庞氏族谱,苏尔梦了解到了海南人移居印尼的路径。2002年4月6日,苏尔梦亲身前往演海拜访了庞氏后裔。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48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