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续十六: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天路朝圣之旅
西藏自驾游记续十六
结束语
西藏归来,我的心一刻也没有静下来过,正如我在《大漠寻梦之旅》中曾经说过那句话:每一个远行者,都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人的每一次远行或游历,都应该是一次思想的历练和灵魂的洗礼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打开我随身携带的旅行日记,浏览那些西藏拍的照片,欣赏那些视频片段,我一遍遍的考问自己:你真的去过了西藏吗?若说没去过,哪些清晰的情景又历历在目,特别是那些美得极致的色彩和自然景观,一刻不停的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那些神秘的独特文化和人文景观,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那些在严酷环境刻骨铭心的经历在我身体上的印记犹存,西藏之行所见所闻给我心灵上的震撼还没有退去;若说去过,可我又那么朦胧,似乎有种雾中观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一样,西藏神秘的面纱还没有真正揭开,西藏的精髓更没有捕捉到。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在哪近乎天堂地狱一样的神奇地方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依然久久的回荡在我的心里,激动的心情尚未平复,心中无数的悬念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那若真若幻的情景反复的在我梦中浮现,我担心一旦搁置,极易产生慵懒情绪,一旦放下,那些记忆就会消失,一旦懈怠,那些燃烧的激情就会消退,一旦停滞,思想的火花就会熄灭,因此我不等将我的笔记、照片等资料整理规整,就急切的坐在电脑前面,将我的每一天的经历真实的记录了下来,并在第一时间将写成的草稿放在我的QQ空间与大家分享。
打开我的旅行笔记,翻看那些照片,回味当时的情景,让我再一次走进西藏,走进雪域高原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走过的路,蜿蜒曲折充满艰险;看过的景致,美到极致;所见所闻,感撤至深;引发的思考,触及灵魂。因此对于我来说,西藏之行不仅仅是一次历险和长途旅行,它更应该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心路的历程。
对于长年身居内地的人来说,西藏既是遥远和陌生的,又是神秘和神圣的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在走进西藏的旅途中,我一直在寻找它的原始、古朴以及属于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的独特之处,寻找那些人类早已逝去的美好记忆,探寻那些感化人们心灵的的真谛,寻找它千百年年未曾改变的信念,探究它天人合一的文化渊源,探寻它落后却又祥和的历史根源……。
我相信很多人都梦想着去西藏旅行,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情节和梦想,每个去过西藏的人都有自己的西藏印象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作为一个观光者来说,这里是美的天堂;作为一个思想者,这里是神圣的地方。
人们都说中国最美在西藏,西藏最美在路上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西藏可以称得上是地球上最为极致、最为奇特、最为神圣的地方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因为美,而显得极致;因为高远,而显得奇特;因为洁净,而显得神圣。
西藏在人们心目中永远充满神秘色彩,那是一个让人感觉是一脚在地狱,一脚在天堂的神奇地方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这里有众多神圣的雪山,这里的山很高,高耸入云,直插云霄,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这里的高原、戈壁、草滩广袤而又荒凉,人迹罕至;这里的天很高、很蓝,置身其间仿佛被融化在蓝天里;这里的水很净,冰清玉洁,甘甜彻骨;这里寺院,星罗棋布,庄严肃穆,金碧辉煌;这里人人信教,对神灵虔诚而执着;这里的民众,还很贫穷,但却淳朴而善良;这里依然保留着“天人合一”古老的文化信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里的宗教与传统,世代信守,薪火相传;这里离天很近,离地狱不远;这里远离尘嚣,不求今生,只修来世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基本信念;这里的人敬天、敬地、敬水,敬畏大自然,每一座高大的山峰都是一个神山,每一条湖泊河流都是神灵,每一片草原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这里你整天在与过去对话,与传说邂逅,与神交流……。所有的这一切,使这一雪域高原对人们产生了一种极大的诱惑力,使很多人心生向往,使很多人前去探秘,而更多的人赞其为天堂。
西藏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对于一个观光者,它是寻幽探奇的终极地;对于一个敬仰者者,它是最神秘的天堂;对于一个旅行者,它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一个寻梦者,它是心中的伊甸园;对于一个朝圣者,它是最神圣、最圣洁的地方!
西藏,世界屋脊,高原巅峰,与天最近的地方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西藏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也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纯净的地方!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湖泊,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廊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庙宇、喇嘛、玛呢石、经幡、转经筒、磕长头这些人文景观诠释着一个神奇地西藏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这里有洁白的哈达、飘扬的经幡、林立的玛尼堆和佛塔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这里有不远千里磕着长头、用胸膛丈量大地信仰虔诚的民众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这里的天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湛蓝无比;这里的云,洁白如洗;这里的水,自然纯净;这里的人,天真无邪...
凄厉的法号、急促的马皮鼓声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传来千古的呼唤;
高高的佛塔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玛尼堆篆刻的六字真言,随风飘扬的经幡,寄托着千年的期盼;
永远圆不完的梦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一生都在追寻的心愿,这里是梦想已久的地方,这里就是魂牵梦萦的青藏高原…
因为神奇而令人神往,因为即将逝去而促使我在精力尚可的情况下走进西藏;希望来到日定珠峰大本营,把雪峰珠穆拉雅遥望;瞻仰布达拉宫,嵯峨雄伟,金碧辉煌,寄托心中的无限敬仰;无论是在圣山下,还是在圣湖旁,到处可见三步一拜朝圣者的身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来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待云遮雾绕中的南迦巴瓦雪峰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目送江河奔流,感受岁月沧桑;拜谒大昭寺,跟随转经人的脚步,在八廓街寻找玛吉阿米,倾听仓央嘉措的爱情悲歌与诵经声一起回荡;走进鲁朗林海,藏民人家,袅袅炊烟,领略田园风光;站在那根那山口,那木措湖边,观湖听涛,与天神对话,心生无限苍凉;探寻红河谷、瞻仰宗山古堡、让人一次次感受到自然的恢弘和历史岁月的沧桑;穿越可可西里,只因为哪里有高原精灵,藏野驴和藏羚羊;登上唐古拉,翻越昆仑山,登临绝顶,高山仰止,让人豪情万丈;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峰,悠悠的白云,蠕动的羊群,袅袅的炊烟,醇厚的青稞酒,浓酽的酥油茶,曼舞的哈达,飞扬的经幡,矗立的佛塔,金碧辉煌的寺院……这就是神奇的西藏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来到西藏处处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不可否认它的景致很美,甚至美到极致,你就是穷尽世间一切美好的词汇,都不足形容它的美。
每一个观光者,其所以众口一词的赞美这里的美景,也许是更多的是从美学的视角去看待西藏的,或者是从一个旁观者角度去审视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然而一个真实的西藏岂止是一个“美”字能够概括的?
我放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召唤:快去吧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那里的冰川正在消溶;
快去吧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那里的湿地逐年缩减;
快去吧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哪里的高原湖水位下降;
快去吧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哪里的草原正在退化;
快去吧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哪里的民风正在蜕变;
快去吧,哪里人间唯一残存的净地就要消亡……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古老的西藏正在悄然的失去其原始的古朴和神秘,虔诚的民众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变得世俗,这块世界上唯一的一片净土,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下逐渐,将失去她的原始风貌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走进西藏你会深切的感受到,这个从奴隶制度一步跨入现代社会的民族,犹如一辆笨拙的破车,被突然的抛进时代的快车道,使得这个原本还生活在原始状态的民族,被动的被时代推着茫然的前行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来到西藏,除了感受到它壮美的景色之外,另外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神秘的藏传佛教,和这里虔诚的藏传佛教的虔诚膜拜者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来到西藏,无论你走在川藏线的盘山道上,还是行走在青藏线的旷野里,或者走过每个集镇以及街道,你都能看到沿途随风飘扬的经幡,高高堆起的玛尼堆,三步一磕头的朝圣者,以及随处可见手持转经筒转经祈福的身影。西藏,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在这里宗教似乎成为西藏人民唯一的精神支柱。
我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从藏族导游那里肤浅的知道了一点有关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有关知识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汉朝,非正式还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由于,佛经的翻译中有大量的中原文化人参加,其中不乏儒家和道家学者,所以在佛经的语言和解释中就融入了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喇嘛藏语意为“上师”。相对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启始时间较晚。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都带去了佛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于是,中国形成藏传佛教(密宗)和汉传佛教(显宗)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藏传佛教主要分为黄教、黑教、红教等,僧人叫做喇嘛。汉传佛教主要分为禅宗、净土宗等,僧人叫和尚,衣着也不同于藏传佛教。
显密二宗的区别:
一是经文的异同,汉传佛教已经经过了中原文化的本土化,吸收了许多中国神话中的东西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与原始的佛教有一定的差距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有力例证是观音菩萨的中国化。藏传佛教的思想没有受到多少外来影响,相对于原始佛教来说,比内地佛教的改变要小得多。
二是在修持上的传承与仪轨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显宗理论固然有师承传授,而修持法门不一定要严格的师承、仪轨;密宗的仪礼繁复,自初皈灌顶至金刚上师有一定的程序,不可躐等。在藏区当喇嘛,必须五六岁七八岁进去,先学五到六年佛教小学基础,才开始进入佛学院,佛学院最少读15年到25年,25年就大概能拿到佛学博士学位。所以在学的过程当中,制度是非常完整的,而且教育制度很严谨,包括里面佛教的逻辑,甚至很多其它的学科,比如建筑、美术、天文、星算、逻辑、医学什么都要学。在藏传佛教读完书以后,还要三年三个月闭关的实修时间,从那儿出来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喇嘛,不一定能够叫什么法师之类的,所以你还不能传教,只有你的人格各方面都要被承认的时候,才能做一个公开的法师或者叫自然佛。在藏传佛教可以看到不同的喇嘛,一般都是不收徒弟。汉传佛教没有次第,没有讲你入门该怎么修,当你学到什么时间该怎么修,当你修行到某个层次你应该怎么修。因为它只有理论,只会告诉你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论,佛教的传统,然后接下来会告诉你去念经,念经以外就是供佛,所以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方法。在汉传佛教中想什么时候出家就可以什么时间出家,在庙里面待两三年、五六年就可以当主持,这在藏区是不可能的。所以两者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教育方面的根深蒂固的差别,还有实修的差别。
三是藏传佛教政教合一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多数派别都和一定的政治势力(包括地方实力集团或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立,彼此依存,而汉传佛教相对涉及政治较少。
四是显宗讲修道成佛,至极乐世界,密宗则有活佛再世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由於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藏区的佛教出家人可以吃肉,因为高原上没什么蔬菜,但戒律是不允许的,只是对特殊情况的一种开许,为了少杀生,只能吃大型牲畜,而且得是净肉(别人杀的)。小动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禁吃。
汉传佛教跟藏传佛教最大的差别,汉传佛教现在以显宗为主,简单来讲就是讲佛教的理论,不讲怎么去实修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藏传佛教修的是来世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也许谁也不能看到自己来世是什么样子,因而甘愿今生受苦,能有一个来世的幸福生活。相比起来内地那些信佛的人更加现实,既希望今生风光无限,也希望来世再享辉煌,这种信仰的差异,使得内地的人更加世俗和功利。图片
由于内地汉传佛教的本土化,没有严格的师承、仪轨,一般汉传佛教门槛很低,一经剃度即可出家为僧,包括很多犯法的都可以躲到寺庙或者剃度出家借此避祸,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在内地如果有人出家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人是不是仕途受挫了、失恋了、生意做失败了,甚至猜想是不是犯事了等。因此,内地信佛恶人,更多的寄托人们祈福消灾,脱离苦海,一心向善的本愿,当然也有部分投机钻营之徒,心存妄念,借尸还魂。加之历代皇家贵族多有笃信佛教的,使得汉传佛教更加世俗化,这种世俗化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在信佛拜佛者浓厚的功利色彩。所以内地人经常讲:“无事不登三宝殿”。这种功利思想催生了一个怪异的社会现象,现今内地很多寺庙道观政府已经把它作为旅游接待的地方,变成跟旅游结合的寺庙,法师变成了导游或者接待员,更有甚者,寺庙道观成了政府乃至个人聚(敛)财的功利场。陕西佳县有个白云观,道观的香火钱一度是该县的主要财政收入。近年来网上经常爆料那些不守出家人戒律的寺庙住持开豪车,包养小三的新闻。因此内地的汉传佛教正在被那些世俗的功利者所玷污和亵渎。
在藏区听说哪家孩子出家了,第一个想到的是出家的一定是他们家里最优秀的小孩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在藏传佛教里面,庙寺是精神信仰的中心,任何时候、任何人不管有没有需要,那里都是是至高无上的,是洗涤人们心灵的地方,它跟他们的生命一样息息相关,也不可能是只有犯罪,或者是仕途受挫、生意失败了、感情受到创伤了才来寺庙的,因而就少了那世俗的功利。
有人说,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如果说还有的话,他们也只信仰两样东西:一是权利,二是金钱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虽说这也观点偏颇极端,然而我们却找不出任何反驳的例证。这不正好折射出当今中国人过于世俗、功利和浮躁的民族心理吗?也不正好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存在着严重的信仰缺失,甚至存在严重的信仰危机这一严酷现实吗?
一个国家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两种约束机制:一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它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因而具有很大的刚性;其次就是文化信仰的软约束,其核心就是全民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它从道德、信仰等层面,强化人的自律意识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法,诛其行,而不诛心;文化信仰则诛其心,不诛其行,既教化人心,在精神心理层面约束其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很难想象社会拿什么来约束每一个国民的自发行为,因此我们当今许多社会丑恶现象,包括哪些出家人拿着敬佛的香火钱买豪车、泡妞的花和尚表现出的极端社会现象,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约束的集中表现。
当今在许多人的内心里对中国人心中还有没有真正的信仰这一问题一直持否定态度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中国在经历文革,破四旧,立四新的历次运动后,早就在一次次触及人们灵魂的运动中,将那些视为牛鬼蛇神和封资修的宗教信仰洗涤一空,就连西藏本应受到宗教保护的“自治”区,也难逃“文革”的“文化洗礼”,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了信仰的国家之一。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如果说中国人中还有有信仰的人的话,它只有在西藏和广大穆斯林兄弟中能够找到,除此之外,如果说中国人还有什么信仰的话,那么他们也只信仰两样东西:一是权利、二是金钱。当今人们的追求和信仰,要么期望做一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最不济的也要做一个星二代或者二奶、三奶,至于当今哪些千万个所谓有信仰的人们,他们赌咒发誓嘴里讲的那些信仰,也无非是这些被世俗功利左右着的人们的一块敲门砖或者一块遮羞布而已。
来到西藏,我随处可以看到那些藏族小孩子伸手向过往的游人要钱的情景,我在来西藏之前就提前准备了许多零花钱准备打发那些要钱的藏族小孩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每当我看见那些流着鼻涕、衣不遮体的藏族小孩,“卑微”的伸出他们的小手向游客乞讨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慷慨”施舍的感觉。当我站在那些用藏民慷慨捐献的金银珠宝和物资建造的金碧辉煌的一座座寺院面前的时候;当我们行走在戈壁旷野看到那些不远千里叩长头的朝圣者的时候;当我们看到那些随处可见的转经的藏民、在扎什伦布寺看到的那群朝觐虔诚的学生们,以及那些“卑微”乞讨的孩子们的时候,我的想法和观念似乎有点动摇,我深切的感到,只有西藏才是人间唯一残存的一块净地,这里不仅仅拥有天人合一的藏族文化和神秘的藏传佛教,更有许多虔诚的信仰者,还有就是这里还有依然信守着神圣信仰的孩子们,他们宁愿“卑微”的乞讨,也要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慷慨的献给寺院,所以武断的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法在这里是站不住脚的,最少不是全面的。这种根植于藏民族灵魂中的虔诚信仰,正在通过年青一代星火相传。相比之下,那些满嘴信仰、主义的伪君子,那些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心存功利“慷慨”的“施舍者”,在这些“卑微”的心存善良的“乞讨者”面前,是不是显得更加丑陋和卑微呢?
西藏的景致很美,既是一个菜鸟,随便拍下一幅照片都是大片,而这些美,是用极端的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因而它的美,更多的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内地的人,出于猎奇的心理,或者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得出的结论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我想那些把这里的美景赞为“世外桃源”、“仙境圣地”、“不想回家的地方”的人,难道他们真的愿意留在这里生活吗?其实更多的游客就是用一种居高临下优越感和潜意识,以一个施舍者的心态来看待这里的一切的,因而无论他们的赞美辞藻多么华美,都是唯心的和虚伪的。
在西藏,无论乡村,还是城市,随处可见飘扬的经幡,矗立的的佛塔,金碧辉煌的寺院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布达拉宫、大(小)昭寺、扎什伦布寺,每一座寺院都是堆金砌玉,金碧辉煌,与藏民原先简陋的毡房帐篷相比,那里简直就是天堂。在藏区极端落后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仅布达拉宫历史上几十年为一个周期达赖哪嘛圆寂后建造佛塔的耗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这些巍峨的寺院殿宇,我们是赞美这些建筑物的精美绝伦呢?还是感叹它的豪华和奢侈?我们是仅仅从精神层面赞美它的神圣和庄严呢?还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追寻和反思西藏落后与祥和真正的历史渊源呢?
西藏全民信教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他们不远千里,三步一磕头,耗费几年时间,用身体丈量大地,用近乎自残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佛的虔诚。即使在闲暇的时间里,他们也是手持转经筒,心中默默地祈祷,即使再贫穷,也要把自己家中最珍贵的东西奉献给寺院。他们所有的牺牲、付出和祈祷,就只为了修得来世。他们宁愿用几年的时间长途跋涉去朝圣祈求来世,也没有想到用眼下的奋斗,去换取今生现实的幸福,他们宁愿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也不曾想到谋划今天,他们宁愿把家中最优秀的孩子送到寺院出家成为一个喇嘛,也没有想到除了成为喇嘛,世间还有一条通向天堂的路,那就是上学获取知识。面对这些执着的信仰者,我们很难用世俗的功利标准去评价他们,因此我们一味的赞美他们对信念的虔诚、执着和坚韧呢?还是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找寻西藏贫穷落后的真正文化根源呢?
藏民崇拜一切自然的东西,他们敬天、敬地、敬山、敬水,对自然界一切都充满敬畏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在他们心目中,每一座大山都是做圣山,每一个湖泊都有圣湖,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美丽神奇地传说,每一个山口、溪流边、草场都扎满经幡。他们这种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怀有的敬畏精神,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因为有了这种文化理念,才使得西藏依然保留着原始的自然状况,才有大美西藏留存下来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才使得西藏成为世间唯一的一块净土和圣地。
来到西藏的人们都对西藏充满了神秘和好奇,因为这里的人淳朴而天真,如果没有过去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文革期间红卫兵造下的那些孽,也许这里的藏民对每一个外来者都会视为贵宾的,而今那些所谓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的人,其所以希望这些藏民还能保留那份淳朴,那是因为他们在那一次次的变革和经历了现代文明洗礼后,早已经无奈的丢失了原来的纯真而变得世俗和功利,因此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态,希望在别人身上能够找寻自己已经遗失的东西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我们这些自以为高贵和拥有强烈优越感的内地人,早把这里的原始、自然视为蛮荒,并用跨越时空的视角和扭曲的文化心态去欣赏这里的原始和落后,并怀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从中找到了一种自我满足感和优越感。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去过西藏的人,在他的内心都有两个不同的评价标准,或者两种截然相反的西藏印象。
无论你是怀着什么样的心理走进西藏,哪里都是一个值得涉足远行的地方,这里的一切虽然没有藏民心中那么神圣,但这里仍然还保留着几分原始、古朴、纯真和自然;虽然旅途充满艰险和挑战,但也正因为旅途的不易,才会在你一生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并成为你一生引以为荣的神奇经历;虽然这里似离内地很远,其实真真的距离不在地理意义上,而在心理上,那里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来这里很不舒适,甚至部分人有可能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并非每一个人都会有不适感,况且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就会很快的适应的,特别是你不要选择捷径一步抵达,如果花上一点时间自驾旅游的话,即可饱览沿途风景,又可省去了下陡坎给你身体带来的不适;虽然现在没有内地拥有那么完备的服务设施和硬件条件,然而对一个远行者,也许他寻求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旅行中带给他的无穷乐趣和思想上的收获……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走进西藏,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我们是通过一条通天的路,带着朝圣者的心而去的,又带着无限的眷恋,连绵的思绪,无尽的遐想,深深的思考回来的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一路风尘,似乎只为了远方的呼唤,星夜兼程,只为了那迟到的约定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十八个日夜尘与土,八千公里路云和月,历时18天,跨越五个省(区),行走八千多公里,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西藏朝圣之旅。
走进西藏,寻梦雪域,梦未尽而路尚远,行已止而兴未尽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谨以此文纪念这段西藏之行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
(文中照片除本人自拍的之外日喀则道观寺庙寺院,还借用了我的同学老张拍摄的大量照片及部分网络照片,在这里谨向这些照片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53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