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药”,《山海经》中便有服石记载,古人炼丹真能治病?:广东道教道家佛教
在我国历史上,从矿石中发现药物可以追溯到很早广东道教道家佛教。《山海经·西山经》中即有用石毒鼠的记载;到春秋时期,扁鹊已将石药区分为阳石和阴石,分别用以治疗阴证和阳证。不过当时使用石药是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与炼丹服石是完全不同的。 《山海经·西山经》中所谓服石,是指健康人经常服用石类药物或经过炼制的石药这一奇怪现象。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当时人们有一种怪诞的想法,认为石头是千年不变的,吃了石头就能像石头一样永存,因而统治阶级中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许多人都染有服石之癖。
《山海经·西山经》中服石者最常服用的是“五石散”,它由石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及赤石脂组成广东道教道家佛教。因为服石后感到身热烦躁,于是服石者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以减轻中毒身热烦躁的反应,故“五石散”,又名“寒食散”。 “寒食散”毒性发作时,使人躁动不安,赤身裸体,疯疯癫癫,伤风败俗,有的还造成种种疾病,或“舌缩入喉”或“痈疮陷背”,甚至丧命早亡,真是流弊百端,贻害无穷。
秦汉以后道教勃兴,一些方术之士及道家为了迎合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欲望,引冶炼知识为服石所用,从而产生出炼丹术来广东道教道家佛教。他们把炼丹渲染为“奇术”,鼓吹能炼出“仙丹灵药”和“黄金白银”,服之可以不老,结果有不少人受骗上当。关于炼丹术,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多有记载,到了晋代,则有葛洪为集大成者。 《抱朴子》来看,葛洪炼丹的目的有二:一是炼出仙丹,服之成仙;再是炼出金银,发财致富。这都与客观规律相抵牾,决无实现之可能,所以从葛洪的初衷来看,他的炼丹活动是一无所成的。
但是,他在炼丹过程中积累的冶炼经验和科学发现,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化学特别是制药化学的发展广东道教道家佛教。比如《抱朴子》中记载的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就是硫化汞受热分解出水银,水银和硫磺不断加热又变成硫化汞的现象。书中还提及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这也是金属取代反应的最早记载。 这些知识后来传到欧洲,为近世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所以西方科技史界一般都承认葛洪为化学始祖。
稚川丹灶(晋代葛洪隐居广东罗浮山炼丹时所用之灶) 葛洪在化学制药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红升丹、白降丹等常用的升、降两类中医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就是在炼丹过程中创造发明的广东道教道家佛教。至今,有些中医外科医学家还有自炼外用丹药的传统。不过,由于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红升丹、白降丹等已能化学合成。因此,外用丹药已多为合成药所代替,外科医师自炼丹药之传统也就越来越少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72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