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真的是“乱世下山救世、盛世归隐深山”?: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
文/快哉风
不知何时起,网上流行一句话:“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
这种对僧道带有明显褒贬的说法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是否真有道理?
首先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有人说,今天我们见到的和尚很多,而道士少见,岂不正说明在当今盛世,道士都“归隐深山”了吗?
图:一个道士的背影
图:龙虎山道士在踢足球
事实上,这是因为僧侣多道士少的缘故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目前,全国共有佛教僧侣约22.2万人,佛教道场3.3万处;而道教宫观约9000处,道士约4.8万人。道士只有僧侣的4分之一,且深居简出,见的少自然不足为怪。
其次,说“盛世道士归隐”,是丝毫不了解历史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事实恰恰相反,在中国历史上,越是盛世,道士越是下山得勤快,越是壮大风光。
图:道士下山成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了流行词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大约从汉武帝后,黄老之学从政治信仰转变成宗教团体,我们熟悉的茅山道派、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出现在汉代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北魏太武帝时期,寇谦之成为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的天师,道教正式从民间进入庙堂,成为了北魏甚至北朝历代的国教,道家法箓大行于天下。
图:寇谦之像
到了唐代,因为老子姓李,所以被得到天下的李氏尊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皇帝亲自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有唐一代,道士的地位之高一时无两,世人大兴崇道之风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
宋朝人崇道也不遑多让,宋真宗、宋徽宗大力编修道藏,全国各地大建宫观,册封了一大批“神仙”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元代,因为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与成吉思汗的渊源,全真教得以掌管北方道教,南方道教则由正一道掌管,龙虎山张氏子孙被元廷封为“天师”。
图:张天师像
明朝推翻了元朝,却对道教仍然尊崇无比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太祖朱元璋设立道录司总理全国道教,成祖朱棣自封为真武大帝,代宗、宪宗、孝宗、世宗都宠信道士,热衷方术,以至于明朝出现过很多权倾一时的“真人”和“神仙”,骄横朝野、欺男霸女。
图:电影里的茅山道士
直到清朝,由于统治者主要倡导佛教,道教的地位才开始走下坡路,就算这样,也在清朝的盛世出现了道教的“龙门中兴”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
图:民国道士
第三,说“乱世道士下山救世”,一是沾了民间传说的光:从明清到近代,民间传说、演义、评书里,把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智者,如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统统演绎成擅长道家法术的军师形象;二是因为道教和民间秘密会社的关系密切,也带给世人一种“道士在乱世更活跃”的印象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
图:张良、刘伯温
图:根据寂然法师事迹改编的电影《栖霞寺1937》
流言止于智者驻马店道教道家佛教。佛教和道教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宗教,乱世护国济民,盛世教化人心,哪里来的黑白高下之分?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8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