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博讲堂|淳化县文博馆魏晋以后精品文物: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魏晋、隋唐时期,淳化北部属雍州,京兆郡所辖,仍属唐都长安的北部屏障,是通往上郡、陇西、北地诸郡的要冲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佛教文化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为了宣传佛教,淳化地区的善男信女,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除传统的佛教之外,由僧人信行开创的《三阶教》发展迅速,风靡一时林州道教道家佛教。无论是石刻造像,还是出土文物都具有魏晋、隋唐时期多元文化要素,更具佛教文化的色彩。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命名的淳化县,延用至今。受北宋耀州瓷窑系的影响,出土瓷器占一定比例,具有明显耀窑系特征。
陶器
骆驼【唐•陶】
通高45厘米,长31厘米林州道教道家佛教。仰首闭嘴,作站立状。前锋左倾,后锋右倾,鞯为菱形,上饰格纹,尾上卷贴于左臀,蹄下踏板,板前后不连接。
1972年方里镇常村唐墓出土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马【唐•陶】
通高35厘米,长34厘米林州道教道家佛教。昂首站立, 剪鬃结尾,有鞍,前后上饰叶纹,四蹄下踏板,前后不连接。
1972年方里镇常村唐墓出土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铜器
“双鱼”镜 【宋·铜】
直径17.2厘米,沿厚0.3厘米,圆钮林州道教道家佛教。上半部饰树枝、 着长袍仙人、马、羊和童子,有“河中府马家白铜镜’阴文铭八字;下半部为堤下饰双鱼戏波浪纹,素宽边。
1988年公安局打击文物走私活动缴获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天宫镜 【宋•铜】
直径15.7厘米,沿厚0.9厘米,重550克林州道教道家佛教。银锭钮,饰宫阙、日、月、祥云、花篮、仙人、羊、鹿、元宝等,含有祈祷长寿的美好愿望。宽素沿上卷。
1980年县农副废品回收中拣选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瓷器
白釉兔镇 【唐•瓷】
通高7厘米,长12厘米林州道教道家佛教。卧姿,双耳后托贴背,小眼圆睁。下带长方形座,座下半露灰胎,通体施白釉。黑釉眼珠。神态自然传神。
1981年方里镇常村出土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坐童 【宋•瓷】
通高9.4厘米,座宽6厘米林州道教道家佛教。光头,右前视,头左偏, 身稍前倾。身着右衽长衣,跏趺坐于方台座上。双手持球于曲盘腿上。通体施豆绿釉。
1993年县文化馆院内基建出土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石刻
清泰三年造像碑 【后唐•石】
通高93厘米,座长S0厘米,宽45厘米,高2厘米林州道教道家佛教。披僧衣,藏斗篷。 头顶为星,表示天门、剑头。帽带如同道家装梳,双手作吉祥印。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座前正面有阴刻“清泰三年...李敬周为合家平安敬造”题记等字样,十三行,竖读。余字不可连读,无法辨认。(清泰三年公元936年)。
1986 年固贤镇丁村河村出土林州道教道家佛教。
飞天造像 【北魏•石】
残长 56厘米,厚9.5厘米林州道教道家佛教。砂石,主窕,下部残,龛外顶刻头藏花冠,身着条纹仙衣。下着条纹重裳长裙两飞天,手执飘带,两飞天间有一旋形圆圈,绳纹圈内饰似梅花纹,可能象征太阳。龛两侧雕对称升龙。均浅乳睢。背雕数层小龛,每龛内造同式坐佛一尊,着条纹衣,两手袖于腹部,跏跌坐。
1979 年铁王镇梁武帝村汉甘泉宫遗址出土林州道教道家佛教。(供稿/淳化县文博馆)
[责任编辑:梁纪委]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890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