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太上老君的来历: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

符咒网    2023-02-16    54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 又称道祖、太上道祖、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 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

  在三清大殿中,供奉的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在道家的说法中,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元气的祖宗,天地的根本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天地未开之际,太上老君创世创神开创诸天。老君乃一切有无之祖,大道化身,居于太清天之上。老子为其八十一化之一,因为著有道教祖经——《道德经》五千余言,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

  道教“三清”尊神的建立,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

  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西汉伊始,道家黄老学派大兴,宫廷开始祭祀黄老,百姓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民间,形成黄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也说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托名为老君所授,张陵创立天师道,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

  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

  到了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更加彰显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葛洪的《神仙传》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变为了后天神。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立道教为国教。

  到了金元时期的全真教,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传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

  太上老君在全国各地都有宫观奉祀乌兰察布道教道家佛教。因为号“太清太上老君”,因此主祀他的宫观庙殿称为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老君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君的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65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