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符咒网

风水知识,每周一篇《第七篇》上: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符咒网    2023-02-16    54

  第七篇

  第三节 中国风水术理论的完善

  从魏晋到唐宋,中国风水术进入了一个理论整理与理论完善期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魏晋时,出了一位天下闻名的阴阳家,即晋人郭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遂洞天文五行卜筮之术”,名气很大。于是便大约在宋代,有位不甚著名而熟谙风水之术的风水先生写了一部重要的风水术著作《葬书》,且托名郭璞以刊布于天下,且被后世风水术土推为经典。此书的出现,实际上揭示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风水术偏重于阴宅理论建构的历史倾向。但阴、阳宅本自相类,故该书对阴宅的论述,对整个风水术具有普遍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意义。

  《葬书》的理论要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气”说——“葬者,乘生气也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乘生气是选择葬地的大纲,其余的一切都围绕着怎样乘得生气而展开。何谓生气?后世的一些风水家对此有进一步解释:“经着春风吹拂后的花木,自不期然而然的有欣欣向荣之概,——这便是所谓生气。那么生气的定义,就是这样说:凡宇宙间的大自然的现象,新兴而生茁,与萧杀相对的叫做生气。”(高星权、高视明《葬经注疏》,第5页)其实就是追求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导致了风水阳宅理论的以“气”为主的宗旨。2.“藏风得水”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这是乘生气的首要保证,藏风就是避风,这导致阳宅理论的“水龙”说法。3.“形势”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行止,是为全气。”这也是阳宅形法理论中觅龙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还作为对建筑的远、近景观的尺度标准,其实也是关于自然界的尺度与建筑景观的协调理论,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4.“四灵”说——“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这也成为阳宅风水关于住屋周围环境述描的理想模式。其他的有关地形、地貌的审理标准皆由此进一步发挥。就目前所知:以四灵比拟地形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5.“方位”说——“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

  看来,《葬书》是一部既论山川形势又述方位理气的综合性书籍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而且其关于定方位的方法仍用土圭法,说明《葬书》成书时代,罗盘尚未使用。6.提出了关于“风水”的一个“经典”定义,这在本书前文已有论述,此略。

  唐宋时代,风水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罗盘的广泛使用,以及宁代《葬书》的流行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并且作为一种理论,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派,这显然与此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且在东南地区得到较大发展。1.早在晋室东渡之时,中原世族避乱江南,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东南多山多水,风土温润,有“山泽多藏背,土风清且嘉”之美称,其巍峨的山脉,起伏的丘陵为风水新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验基地,而避乱之民所特有的以安全为第一的心理,使得《桃花源记》所描绘的防御性空间成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理想追求。至唐宋时代,东南繁荣,于是这种理想便有可能化作人们居住的环境空间模式。表现在风水理论中便是“水口论”“四灵说”的流行。

  2.科学发达,在天文学方面,隋末时即有王希明作《步天歌》,隋末至唐时又有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还负责编纂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非常详细的描写,使风水将天与地相对应时更加便捷;地理学上则兴起一股对山川地形进行野外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对山川地形的踏勘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所有这一切最有意义的是唐代高僧一行在公元710年对磁偏角的叙述。李淳风、一行也因此被后世风水术士尊为一代宗师。

  3.“图宅术”式微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唐朝吕才(600-650)因职务原因,奉命整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算命、看相、测八字、选风水葬地以及住宅风水等方面的书籍,他曾写“五行禄命葬书论”,驳斥了“图宅术”的理论,吕才的行为促使汉代起盛行的“图宅术”迅速式微,吕才也因此博得“无神论”的桂冠。其实吕才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图宅术”,因为他并没有反对用人之姓的五音来配属住宅方位,只仅仅从音韵学角度就人“姓”的发音到底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其属五音中的何种而提出质疑。所以尽管“图宅术”从此式微,却并未断绝其理论的根基,反而促使堪舆家寻求新的理论。

  4.佛、道二教盛行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两教所宣扬的神秘性与风水合拍并互相渗透,尤其道教之徒所爱谈的“气”说、《易经》、阴阳八卦、太极等正是后期风水理论的核心,一些道士本身就是风水大师。

  5.宋代理学兴起渐占主导地位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种新儒学虽以继承孔孟道统自居,其哲学实建立在佛教禅宗和道教《参同契》的基础之上,以儒为其表,以释道为其里。因而宋代理学与风水的新理论颇有一种亲和关系,虽然尚无确切依据说明其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气说、朱熹的理说以及诸多代表人物对天文地理及事物的讨论均与风水的新理论并行不悖。特别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使得阴阳八卦、太极等理论成为后期中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其太极图说来源于道家,但倘若没有其他儒家代表人物如朱熹等人的发挥与强调从而引起关于太极八卦理论的激烈讨论,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影响深远。而在此之前,风水理论是以“五行之气说”作为核心的。不过从历史的整体看,唐宋时期,“五行说”在风水中的核心地位已开始动摇,代之的却是阴阳之气说以及八卦学说。这显然与此时的宋代理学大谈特谈阴阳八卦有紧密关系。

  客观上,宋代理学所强调的“格物致知”以及出于礼制目的而倡导的葬说,也都促进了风水的盛行和发展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如朱熹、二程等均有文章强调要研究葬法,尤其是二程的“葬说”中所提到的“葬法五患”,更是被后来的风水术土推崇备至,并模仿派生出各种各样的“葬患”说。

  新的风水理论杂乱纷呈,主要在东南地区发展,以江西、福建为中心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些地区一方面文化发达,一方面又却普遍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呈现出十分有趣的局面,风水由此获得良好的生存气候。《古今图书集成》所收集的自唐宋以后的堪舆名流也以此两地人土居多,足见风水在这两地的盛况。《青岩丛录》、《陔余丛考》两书均对江西、福建两地的风水活动有相类似的描述,并称作两大流派。

  其一,江西派,又称为形势派、峦体派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清赵翼《陔余丛考》云:“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辈,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由此,杨筠松一直被视为风水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此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筠松不见于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后往来于虔州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

  纵观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风水历史渊源关系的书籍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术家所传说的江西派发展的传递关系可简化成下表:

  分析该表可见一明显的矛盾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作为始祖的杨筠松为僖宗时人,而其徒

  丘延翰却是高宗时人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看来我们已无法把握江西派传承的具体脉络,只能了解一个大概。

  不管怎样,后来标榜为江西派的术士皆奉托名为杨的风水理论为至宝,主要论说有《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十二杖》、《青囊奥语》等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如《风水祛惑》中关于杨、曾的书引《文山集》云:“黄景文焕甫乃祖赣风水名术也,大概焕甫之术以为崇冈复岭则伤于急,宽平旷野则病于散,观其变化,审其融结,意则取其静,势则取其和,地在是矣。”此处“祖赣风水”指的便是以杨、曾之法为祖。从此也可看出杨、曾之法以“形法”为主。《永乐大典》记载:“世传黄巢之乱,杨筠松窃秘府之书,避地江南,传其术者如万伯韶、范越风辈是也。今考万、范所传之术与此书相表里,信或然矣。”(《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主要三本书的理论要点作了简明归纳:“《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典、廉贞、武曲、破军、左输、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疑龙经》上篇言干中寻杖,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揩《葬法十二杖》)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沾诸说,倒杖分十二条……。”

  这些理论奠定了形法理论的主干,其中“九星”说正是后来《八宅周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风水祛感》“杨曾书”条中认为这种“九星”说法来源于道教:“其所谓九星者,特取譬之假象耳,《汉书?翼奉传》有贪狼、廉贞之交而非星名。王逸注《楚辞》中有九魁,谓北斗九星之语,而不详其名。惟道书所有北斗九星之名与此俱同,盖龙经所本也。”

  上述以杨筠松为代表的江西派形法理论皆以阴宅为主,阳宅则多借用阴宅之说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其二,福建派,又称宗庙法、屋宅法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陔余丛考》云:“一曰屋宇之法,始于闽中,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入卦,以定生克之理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由此知福建派讲究的是宅法原理。

  王伋即王赵卿,作有针法诗曰“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依王振铎先生考证,该诗中所据之历法,不能早于公元1199年,可见王伋当为南宋时代之人,说明福建派在南宋时大行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宋史?艺文志》中所录的研究宅法原理的书很多,如《二宅赋》、《行年起造九星》、《宅心鉴式》等等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中归于五行类的《相宅经》一卷即是盛传的《黄帝宅经》,亦即《四库全书》所录的《宅经》二卷,可谓福建派理论的重点。对此,纪昀亦曾有论述:“旧本题曰:黄帝宅经……然《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两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其法分二十四路,考寻休咎,以八卦之位向,乾、坎、艮、震及辰为阳,巽、离、坤、兑及成为阴,阳以亥为首,已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而主于阴阳相得,颇有义理,文辞亦皆雅训,《宋史?艺术志》五行类,有《相宅经》一卷,疑即此书,在术数之中,犹最为近古者矣。”

  今天我们在《道藏》里尚能寻得该书,考其理论,的确源远流长,其图表的表达方式与汉代司南及六壬盘颇相似,所用的十二神正是钱大昕所说的六壬家的十二神,其二十四位则与司南的二十四山相合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特别令人惊叹的是其天门、地户、鬼门、人门的提法,竟可追溯到《山海经》里的传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之后又有《周礼?大司徒疏》引《河图括地象》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易乾凿度》曰:“乾为天门,巽为地户。”《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曰:“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是古以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西南为人门,东北为鬼门。”

  “天门”、“地户”在后世风水中特别用来比喻水口,极有意味,而东北方为“鬼门”的概念也日益深入,特别影响了福建一带城市的城墙形状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虽然唐代大天文家高僧一行早在约公元710年就作出了磁偏角的叙述,却未能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得到文献的进一步记载,但我们却能在风水中看到许许多多有关磁偏角的描述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已经证明为晚唐时期的《管氏地理指蒙》曰:“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复,以是完。体轻而径所指,必端应一气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较轩辕之纪,尚在星虚,丁癸之躔,惟岁差之治,随黄道,而占为见成象之昭然。”(《古今图书集成》卷六五五)

  比《管氏地理指蒙》稍晚些的《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记:“浮针方气图说”中则谈到了罗盘的型制,以及因磁偏角而带来的“缝针”、“正针”之别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因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干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立向纳水从乎天,格龙收砂从乎地。分之象占,以正针天盘格龙,以缝针地盘立占,圆者从天,方则从地,以明地经。”(同前,卷六五一)

  这些记载表明:

  (1)晚唐时期罗盘已发明出来,并有所应用,而且盘为铜制,这与王振铎先生考察的结果比较一致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参见《中国考古学报》第五册,第148页)

  (2)磁偏角的发现、磁罗盘的发明与堪舆家有密切关系,罗盘用于堪舆远早于航海上的应用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不过,更多的有关磁偏角的叙说却出现在北宋之后,而且北宋时期李诫1097年奉敕重修的《营造法式》中,仍以传统的圭表法测向或依照极星测向方法衍生的景表板、望简、水池景表来测向,却并不用罗盘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些现象又说明罗盘用于测向当是北宋之后才盛行起来。

  第四节 中国风水术及其理论发展的极点

  历史发展到明清,中国风水术及其理论也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皇家与民间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明清风水术仍可以“东南地区为代表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一时期的阳宅理论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理论总则——乘气、聚气、顺气、界气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自从托名郭璞的《葬经》中提出“生气”之说以后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气”的理论便成为风水理论的中心与总则:

  “凡看地……总以气为主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张凤藻《穿透真传》卮言)

  “凡地气,从下荫人,力深而缓,天气煦育人身,力浮而速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故阳宅下乘地之吉气,尤欲上乘天之旺气也。”(《相宅经纂》卷四)

  “居处据坤灵之正位,脉络穴情,乘地气也,顺阴阳以开辟,水局门向,纳天气也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宅谱指要》)

  “顺阴阳之气以尊民居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阴阳二宅全书》)

  “人之居处犹游乎二气之间,有所顺逆则寿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阳宅觉》弁言)

  “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理寓于气,气囿于形。”(《相宅经纂》原序)

  总之,风水理论与活动皆以“气”为中心福建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正是“盈两间皆气也,天地所以絪缊者此气,生气所以荫育者亦此气”(《阳宅辟谬》)。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70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