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有悟]妙应禅师传(一):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一、火开白莲
公元前6世纪,当孔子在山东曲阜“有志于学”时,在印度的释迦牟尼已经学而有成,于菩提树下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49日后,释迦牟尼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此后,佛陀终日往返出入,赤足走遍全印度,弘法49年,普度无数众生。
佛陀涅槃之后,其弟子摩诃迦叶召集五百罗汉齐聚王舍城灵鹫山,由阿难尊者诵经,优波离尊者诵律,富楼那尊者诵论,众罗汉共同参证,回忆佛陀住世期间的言论,集结经、律、论三藏经典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佛教经典集结之后,成为一门具有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宗教,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向外辐射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最早的辐射途径是一路向东,从印度经克什米尔高原进入西域诸国,继续东进,在西汉末年传入华夏,再传入日本、朝鲜,此为“汉传佛教”。辐射的第二条线路是在公元7世纪,随着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佛教传入藏区,成为“藏传佛教”。辐射的第三条途径是在公元12世纪,佛教由斯里兰卡的兰卡寺经缅甸,沿海路传入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成为“南传佛教”。
佛教虽然在西汉末年传入华夏,但那不过是民间零星的信仰,还尚未汇成洪流,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官方确立对佛教信仰的第一人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明帝。
汉明帝一生颇有作为,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选择的接班人汉章帝也能继承革命遗志,史称明、章二帝统治的31年,“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为‘明章之治’”,是东汉近200年历史中最好的朝代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佛教,正是汉明帝在永平八年(公元65年)主动遣使引进的宗教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根据《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七》记载:
“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象。”
但汉明帝是如何闻知西域有神名曰佛的?《资治通鉴》没有记载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东汉末牟子《理惑篇》第二十章,却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昔孝明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张骞、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于大月支抄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马骑,绕塔三匝。时国丰民宁,远夷慕义,学者由是而滋。
根据这一记载,汉明帝首先是梦见,然后通过博通古今的“通人”傅毅解梦,闻知西方有佛,遂引进以为崇拜偶像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当是时,华夏宗教未兴,春秋虽有诸子百家之论,但也只是有“家”而无“教”。儒家虽被后人称为“孔教”、“儒教”不过是教育之“教”,并非宗教之“教”也。宗教是探讨解决人的生死问题,儒家“未知生,焉知死”,只是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伦纲常之学,当然不是宗教。后来风靡天下的道教,虽然可以称为宗教,但却是在佛教传入华夏百年之后的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最高指导思想,以入教教徒交五斗米为经济基础,结合殷商以来民间对神鬼祖宗的崇拜习俗而创立的宗教。
汉明帝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修建的佛寺,即为汉传佛教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白马寺的寺名来源有二,一是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称“白马”;二是护送佛经的天竺(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初到长安时,住于当时鸿胪寺,故称藏经之所为“寺”。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官长称为鸿胪卿,是汉代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之一。可见,当初汉明帝设立白马寺供奉佛像佛经时,寺的最初意义实乃为官舍之意, 只是后来随着佛教的兴起,各地寺院林立,寺才成为佛教僧团居处的专称。但由于寺的这一官舍渊源等因素,在2000多年的帝国历史上的大多时间,寺院的设立需要报经朝廷批准。
公元3世纪末,佛教传入了福建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佛教传入福建的因缘已不可考。但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282),福州建绍因寺,这是福建的第一座寺院。 惜绍因寺早废,今只能从史书上看到。
公元6世纪时,佛教传入莆田——佛教自创立到传入陕西用了500年,自陕西传入我的故乡又用了500年,这在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委实不可想象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实,古代不仅是形而上的精神文明传播缓慢,就是形而下的物质发明同样传播缓慢。中国四大发明对外传播就是一个例证:指南针发明于公元前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用了整整10个世纪;造纸术发明于公元2世纪,7世纪才传到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10世纪到北非,12世纪传到欧洲(西班牙);印刷术发明于公元8世纪,11世纪则有了活版印刷,但直到15世纪印刷术才传入欧洲;火药是公元9世纪的产物,但直到5个世纪后才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佛教传入莆田与传入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有人梦见了神人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一次梦见神人的当然不是皇帝,而是一介书生。根据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记载:
灵岩寺,乃莆山之灵秀焉,神授焉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数峰。面乙臂坤,石嵌松瘦。昔梁陈间,邑儒荥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发麻衣,丈馀其状。见於堂曰:“诚易兹为佛宇,善莫大焉。”生拜而诺,瞬而失。旋以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金仙院,即陈永定二年庚申也(鹤发麻衣,西天之谓,故号金仙)。
郑生者,郑露也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根据《莆田市志》载,陈永定元年(557),郑露与胞弟郑庄、郑淑三个兄弟举家从今永泰迁至莆田南山(凤凰山)。其时,莆田尚未设县,与永泰一同属于南安郡(时南安郡刚从晋安郡内分出,实际只有南安一县),故黄滔称郑露为“邑人”。邑者,县也。郑露在山南麓的南湖边筑庐为室,建“湖山书堂”,攻读诗书,教育后辈,倡导儒学。此为莆田教育事业的发端,它结束了知识以门第相传的历史,在福建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郑氏三兄弟,以此功德被后世称为“南湖三先生”。
然而,湖山书堂仅仅存在一年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一年之后,郑露在秋夜看见或者梦见金仙要求他将书院舍为佛宇,郑露遂随其愿,将书堂献为金仙院,改儒家传道之处,为释家清修之门。金仙院既是莆田境内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当时南安郡内的第一座重要寺院,是福建继福州绍因寺(282)、福州法林尼寺(527)、福州东禅寺(539)、福州开元寺(549)、建瓯光孝寺(557)的第六座重要寺院——从寺院建立的线路图分析,佛教传入福建,应当是从闽北向闽南推进。
福州的绍因寺、法林尼寺、东禅寺已早废,遗迹难寻了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莆田金仙院遂成为福建现存的最早重要寺院之一,其建寺时间与闻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少林寺也相差不远。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金仙院建于公元557年,前后不过一个甲子。
金仙院在僧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扩建,僧众也不断增加,终于在隋朝开皇九年(589)升格为金仙寺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随后,经过百多年岁月磨练,金仙寺终于成为一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律宗寺院。寺院具有全国性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寺院内拥有全国性影响的高僧大德。唐景云年间,金仙寺的律宗大律师——律宗为隋唐时代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只有在律学上造诣甚深并善于讲解戒律的高僧才能称为律师——志彦律师即是这样的高僧。
唐景云二年(711),唐睿宗李旦闻知志彦律师持戒严谨,律学精通,遂诏入大内,讲解《四分律》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李旦在听完这位律宗大律师的讲解后,深感满意,授予志彦“聪明”称号。聪明律师志彦在与皇帝的对话中,随缘谈起在隋唐之际,金仙寺内曾有无际和尚,因修持《妙法莲花经》,感动寺前顽石涌出泉水,无际和尚圆寂之后,泉水越变越清的往事。李旦随之敇金仙寺改名为“灵岩寺”,后来书法大家柳公权又为灵岩寺题写寺名。
灵岩寺的寺名自此一直沿用了265年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平海军节度使兼泉、漳观察使陈洪进上奏新任皇帝赵光义,让赵光义为灵岩寺再次题名赐额。赵光义遂将灵岩寺改名为广化寺。3年后,宋廷将原属于泉州(平海军)的莆田、仙游两县划出,加上新设立的兴化县,建立兴化军,成为与泉州平级的行政机构。故莆田民谚有:“未有兴化,先有广化”之说。宋明时代,广化寺极为鼎盛,有10院120庵之说,明代学者黄仲昭《咏南山》诗有“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句,可见当时之盛况。
佛教传入莆田300多年后,已是晚唐时代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时,莆田县内寺院林立,名僧辈出。除了城南六朝名刹灵岩寺外,城北有华严院,城东有敬善寺,城西有玉涧寺,城内则有万岁塔(庵)。离城不远处则有壶公山的白重院,龟山的龟洋灵感禅院。这些寺院之所以在当时名重一时,是因为有高僧大德住持。灵岩寺此前有无际大师、志彦律师,此时有玄悟、玄准、慧全、省文、灵敞诸位高僧;华严院有名满京师,受到唐宪宗善待的行标大和尚;龟洋灵感禅院有被后世称为“真身大师”的无了、慧忠两位“菩萨僧”;玉涧寺寺主庆玄律师、监院神蛟律师均为当世大律师,雪峰义存12岁依止庆玄为沙弥,华严行标9岁师从神蛟;白重院则是无了禅师的出家地。莆田县北有名满天下的福唐(公元933年改名福清,沿用至今)黄檗寺,是一代宗师黄檗希运、长庆大安、乌石灵观的出家地。
囊山寺的开山祖师妙应禅师,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出生于莆田世家黄氏之家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中华黄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主流观点认为,黄姓系轩辕黄帝六世孙陆终最小儿子黄云的后裔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根据南宋状元黄由《黄氏世系源流考》所载:
黄云,陆终之季子,轩辕黄帝七世孙也,受封于有熊氏,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人,或因居官而得姓,或因采邑而得姓,或因所生而得姓,或因祖父之名而得姓,或因赐爵而得姓,所以称为黄云者,帝封其国,是日黄云现于南极,有此取义,此黄氏得姓之由也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根据这份记载,姓的来源方式有千百种,黄氏得姓属于浪漫的一种,来自天上的一片云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因为天上的这片云,陆终的儿子改姓陆为黄,成为天下黄氏始祖。黄云受封的诸候国称为黄国,北邻淮河,南抵长江,地域横跨今河南信阳固始、潢川等地,以及湖北黄陂、黄安(今红安)、黄冈、孝感东北部和武汉市江夏区一带。黄国立国1500多年,繁衍生息了五六十代子民。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吞并。黄国灭亡后,黄氏族人背井离乡,散居四方。战国时,黄歇为楚相(令尹),封春申君,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为相时,黄氏族亲从中原各地纷纷复聚江夏。江夏成为黄氏家族的主要繁衍中心。黄歇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江夏黄氏始祖。汉、魏之际,江夏黄氏因为黄大纲,黄霸、黄香、黄琼、黄琬等人在政治上的辉煌成就,名震宇内,泽被苍生,被称为“江夏黄氏,天下无双。”后世源于江夏散居各地的黄氏子孙家家户户门联上的横批“江夏流芳”即缘于此。
西晋司马氏“八王之乱”时,江夏黄氏一支南渡江左,经浙江而入福建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大纲的16世孙黄彦丰(元方)时为晋安郡太守,卜居今福州黄巷,为入闽黄氏始祖。黄彦丰的13世孙黄岸在唐开元年间进入莆田,为入莆始祖。黄岸数典不敢忘祖,遂将自己在延福山下所居之地,也命名为“黄巷”。
莆阳黄氏因此渊源,本是以儒为本,诗书传家,学而优则仕的家族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释道二家文化,也悄然渗透进家族基因。黄岸的孙子黄革,虽然幼习儒业,但壮年之后,便入山修道学仙,并在福州鼓山白日飞升,被称为“鼓山真君”。而释家文化,至迟到了黄岸的曾孙黄昌岌时,已在家族内生根发芽。黄昌岌与郑氏夫妇是虔诚的在家居士,他们夫妻的两个儿子妙应、本寂兄弟更是横空出世,成为一代高僧大德。妙应为流传于故乡、记载于《五灯会元》——地位与影响相当于佛教的《史记》——的传奇禅师,本寂禅师则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曹山本寂与其师洞山良价并称于世。
妙应禅师是朝廷的谥号,是公元898年以后世人的尊称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在公元898年之前,妙应的法号为涅槃,出家之前的俗家名为文矩、字崇法、子薰,出生于公元820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正月十五日,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圆时节,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日子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早在汉文帝时代,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到了东汉明帝时,明帝倡导佛教,又听说元宵节僧人有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就下令于这一天夜晚,在皇宫与寺院里点灯敬佛,全国无论士农工商,家家都要挂灯。从此,元宵节又成为赏灯节日。唐代,李氏皇朝更加注重元宵节日,规定全国元宵期间放假3天。
公元820年这一年的元宵节,黄昌岌没能像往年一样,一大早就忙着指挥家人张灯结彩,迎接节日,而是让仆人快速请来接生婆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当他看到接生婆进了妻子郑氏的房间后,才长长地吁了口气。他站在庭院之中,听到郑氏的房门里不时传来压抑的呻吟声,心中不由地颂念“阿弥陀佛”。
黄昌岌家的庭院不大不小,干净利落,坐落在莆田涵头延福山簏,依山傍海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开元年间,黄昌岌的曾祖黄岸在桂州刺史任上,因与权相李林甫不睦,遂在62岁时申请提前退休,比当时的法定退休年龄整整提早了8年。黄岸得到李隆基批准退休后,从漓江扬帆经海道一路北上,准备返还福州老家。黄岸的船只从南越进入闽南,经过泉州到达兴化湾附近时,风浪大作,船只随风漂荡到了莆田延福山。延福山就是今天的涵江黄巷。根据地方志记载,黄岸船只搁浅延福山后,因为喜欢延福山的美丽景色,流连忘返,遂定居于此,成为黄氏入莆始祖。
黄岸生有3个儿子谣、典、乐,传到第三代时共有5个孙子英、盖、华、革、莫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岸的这三子五孙,均习儒业,长大之后或仕于朝廷,或隐于乡村,只有黄革是个例外。黄革学道成仙,白日飞升,为黄氏家族增添了另一种佳话。
黄昌岌的父亲黄莫没有堂兄弟黄革那么潇洒,只是老老实实考取国家公务员,到大理寺担任评事,相当于如今最高法院的法官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昌岌的父亲远在京城,家中之事自然就只能依靠自己了。当他伫立在庭院之中默念佛号之时,听到门口有人高声诵颂“南无阿弥陀佛”。
黄昌岌赶忙前往门口,只见一位僧人背负行囊,口诵佛号,一手持着锡杖,另一手递给昌岌一条“纸引”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昌岌知道这僧人是前来“乞火”的,遂双手恭敬地接过“纸引”赶往厨房。
“乞火”就是借火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种行为,如今已经基本绝迹,除非在机场偶尔才能看到。但笔者有幸赶上了末班车,见识过不同的乞火过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火柴还需要凭票供应时,火种依然缺乏。我经常在烧饭的时候,有邻居老大娘因为家里火柴用光了,带着自家的柴火往我家灶膛里点火,然后拿着点燃的柴火快速小跑回家。如果是抽水烟的老伯前来乞火,那就文雅得多,他们经常使用“纸引”前来乞火。“纸引”一般呈现暗火,燃烧极慢,需要用明火时,只要朝“纸引”吹口气即能燃烧。“乞火”的绝迹,得益于改革开放。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火柴不用凭票供应时,数万年前燧人氏发明的火种,才不再匮乏。
厨房之内,婢女正在烧水,准备给即将出生的婴儿沐浴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昌岌唤起婢女,亲自来到灶下,将“纸引”伸入灶膛点燃。当“纸引”接触到火苗之后,燃烧正旺的灶膛突然冒出两朵白色莲花。黄昌岌一下子呆住了。
当黄昌岌回过神来,拿着已经点燃的“纸引”赶到大门口时,僧人已不知所终,只有耳边还隐隐传来僧人唱颂的佛号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昌岌又一下子呆住了。正在这时,郑氏房间之内传来了极为响亮的婴儿啼哭之声。
“生了,生了,终于生了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昌岌喃喃自语,仿佛一下子放下千斤重担,轻松无比。
“生了,生了!生了个大胖小子!”随着接生婆的声音,仆人、婢女们的欢呼声也此起彼伏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多少年后,黄文矩兄弟的出生地成为供奉三宝的“国欢院”,中殿前还留有一副石刻楹联记述此事:“佛占悬囊,云气直从岩际出;僧来乞火,莲花长向灶中开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或许是宿世因缘,或许是父母诚心礼佛的潜移默化,总之,黄文矩自懂事起就喜欢莲花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他不仅喜欢长在家门口池塘内的莲花,也喜欢雕刻在佛座之下的莲花。他常常对着莲花流连忘返。
但黄文矩毕竟出生于名门望族,又是书香世家,除了跟随父母到寺院进香礼佛之外,他幼年最重要的时光还是接受儒学教育,学习经史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黄文矩少年时代最喜欢读史,尤其钟情于司马迁之《史记》。他不仅熟知《史记》故事,而且能够大段大段地背诵太史公的著述。然而,读史并不能使他明智,黄文矩对史书上记载的尔虞我诈之学渐生不耐,认为人生在世白马过隙,名利地位不过过眼浮云,为这身外之物而费尽心智勾心斗角,实在不值。他后来便将兴趣转向庄老之学。他喜欢庄子之逍遥,也喜欢老子之无为。
但不知因何因缘,黄文矩长大之后竟然到县衙充当狱卒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五灯会元?国欢文矩》篇载:
泉州国欢崇福院文矩慧日禅师,福州黄氏子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生而有异,及长为县狱卒,每每弃役,往神光观和尚及西院安禅师所,吏不能禁。后谒万岁塔谭空禅师落发,不披袈裟,不受具戒,唯以杂采为挂子……
《五灯会元》成书于南宋淳祐年间,作者释普济虽系一代高僧,道德风范足为后世典范,但因与黄文矩生活的时代相距600年,年代久远,资料匮乏,所传不免失真,记载不够严谨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一,黄文矩的俗家籍贯在莆田不在福州。黄文矩系黄岸的曾孙,已经属于入莆黄氏第四代人物了,《五灯会元》将文矩称为“福州黄氏子”显然不确切。其二,黄文矩是先谒谭空,后才与神光院灵观与西禅寺大安禅师相善,缘由后面再说。其三,《五灯会元》将国欢院地点叙述为泉州,那是因为莆田县在黄文矩生活的唐代属于泉州,读者不可不细。
当然,尽管《五灯会元》对于黄文矩的籍贯记载不够严谨,但也事出有因:莆阳黄氏本来也是从福州迁徙过来的,因此将黄文矩称为福州人,也不算太离谱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对于黄文矩“长为县狱卒”的记载,笔者还有一份不知年代的《黄阳黄氏族谱》中《五代祖妙应公事迹》资料佐证,这样的记载不可能凭空想像,我们当然信以为真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黄文矩尽管出生时灶膛里火开白莲,自幼也喜欢莲花,深具佛子之心,慧根深厚,但他没有像无了或者义存这样的高僧大德一样,自幼就进入寺院为童子沙弥,而是幼习儒业,长为狱卒,寄身于浊世之中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这使我想起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出生之时,步步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佛陀出家之前,也曾娶妻生子。善因正像一颗等待时机发芽、开花、结果的种子。时机未到,种子深藏于心,机缘来临,则有如拨开重雾,得见天日,明心见性,洞见如来。
最初帮助黄文矩拨开重雾的是谭空禅师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五灯会元》记载的神光院观和尚与西院安禅师,即是远在福州乌石山神光院的灵观和尚,与怡山西禅寺的开山祖师大安禅师,他们都是当时誉满禅界的禅师。灵观和尚与大安禅师身处福州,而且大安禅师只有在公元866年后(此时黄文矩已经46岁了),才从湖南沩山返还福州, 身为狱卒的黄文矩尽管“吏不能禁”,也不能一边上班,一边溜班前往福州。因此合理的推断是:只有当时在莆田城内万岁塔修行的谭空禅师才是黄文矩进入禅门的最初引路人。
至于黄文矩为什么选择谭空禅师,而不是当时名气更大的龟洋无了禅师、玉涧庆玄律师,或者华严行标和尚做为自己的最初引路人?我们不得而知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从佛教的观点看,这被归结为缘分。
一个看守所与监狱的司法警察——狱卒,在当时既不能算是官,甚至也不能算是吏,只是吏下面的“役”——衙役,经常溜班到寺院去接受佛法思想教育,在今天看来可能有点奇怪,但在当时不要说是衙役,就是官吏亲近佛门善知识,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当然经常溜班肯定是不对的,要受批评的。但黄文矩并不在乎,“吏不能禁”。
黄文矩深厚的慧根,与向佛的诚心,肯定感动了谭空禅师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禅师也不悋因材施教,经常与他促膝长谈,点拨开导。
在谭空禅师的不断开导之下,黄文矩除了更加坚定对佛法的信仰之外,还逐渐懂得了佛学的基本理论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佛家常说,佛因一大事因缘而出家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大事就是深究人生意义,了断生死,普度众生。对于人生意义,儒道释见解不同,所走的路子当然也不同。儒家提倡“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走的是一条勤勉的人生之路;道家主张“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走的是一条倦怠的路;惟有佛家以为饮食男女,无论勤勉也好,倦怠也罢,总是平淡一生,远远不够,反复探寻生命的本来面目,深究人生之意义,以求建立新的认识。
这新的认识,第一条就是认为人生是苦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人生之苦,种类很多,主要有八种,称为“八苦”,即生老病死之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盛苦。爱别离苦,指与相爱的人别离之苦;怨憎会苦,指与怨憎之人相会之苦;五阴盛苦,指众苦皆来自色、受、想、行、识五阴,又皆盛藏于五阴。
第二条就是三世因果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正如《资治通鉴?汉纪第三十七》所载,佛家“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这报应就是六道轮回。因为精神不灭,随复受形,不断轮回,这苦就不是一生一世之苦,而是无穷无尽的苦,所谓“苦海无边”。
因果律在佛教中居于无比重要的核心地位,不仅上至诸佛菩萨下至芸芸众生要受到因果律的支配,而且如果佛教徒对因果律认识模糊,便会受到严厉的惩戒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根据《五灯会元》记载,远在迦叶佛时代,有个和尚因为对学人说了句“大修行的人不落因果”的话,五百生堕野狐身。可见惩戒之严重。
第三条就是诸法空性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空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宇宙之真相。一切有为法,犹如梦幻泡影,令人看得破放得下,安心自在,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
佛教的所有理论就建立在这三条基本原则上,在这三条基本原则上,佛陀早期提出了“四圣谛”与“八正道”,以解决人生是苦的大问题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谛者,真谛也。四圣谛的基本内容就是苦、集、灭、道。
苦谛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即人生是苦。这是一条真理,不容怀疑。苦的种类如上所言,但世人往往假苦为乐,为假象迷惑。其实,任何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福尽而堕,生老病死之苦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因此信仰佛教,第一必须坚定人生是苦的信仰。相信人生是苦,才会慕道离苦;想要离苦,自然就要寻找苦因。苦因称之为集。
集谛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人生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正所谓“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果,今生作者是。”集(苦因)有二类,一是正因:称之为“业”,包括无始劫轮回以来所为、所言、所思积存下来的“业”。“业”有三种,身体所为的 “身业”,语言所言的“口业”,邪念所思的“意业”。这三种“业”是苦的正因。二是助因:是现世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烦恼”。烦恼通常分为六类:贪、瞋、痴、慢(傲慢、怠慢)、疑(怀疑正法)、见(偏见)。因此,集为苦之因,苦为集之果。
灭谛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无始劫积累下来的“业”与现世人的“烦恼”是苦的全部原因。苦的原因找到了,从理论上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解决的办法就是使“业”永尽,使“烦恼”永尽。而“业”与“烦恼”的本原是因为“欲”的作用,因此两个永尽,归根结底是要“灭欲”。断了欲,不再造业,不再有烦恼,就是灭了苦,得到解脱。这解脱的境界就是涅槃,翻译成中文就是寂灭、灭度、圆寂、无为、解脱、安乐等。这种涅槃、寂灭、灭度的“灭”的结果,就是超出三界之外,不再受轮回之苦。
道谛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如何“灭”?通向涅槃、灭度的道路又如何?这便是“道”。道,无论是道家之道,儒家之道,或是释家之道,都被后世演绎成一个非常难解而抽象的哲学名词,其实就其本义而言,道就是道路,也是方法。具体来说,佛家所修之道,就是通向并达到灭苦之道。因此,道为灭之因,灭为道之果。
四圣谛的核心是道,通过修道灭苦,达到寂灭境界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释迦牟尼法轮初转时,将道归结为八条,称“八正道”:一是正见,就是明确四圣谛的道理为绝对真理;二是正思维,就是坚持思索四圣谛,不生其他妄念;三是正语,就是说正经的,不言不及义;四是正业,就是不做犯戒的坏事;五是正命,就是按照戒律淡泊生活,不贪图享受;六是正精进,就是勤勉修持,不懈怠;七是正念,就是总是想着佛法,不生邪念;八是正定,就是修禅定,不散乱。
随着佛教理论的传播与完善,“灭苦”的道在理论上也愈来愈多样,以至佛教宣称有八万四千条灭苦之道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佛门方便之法,也称为八万四千法门。汉传佛教到隋唐之时,由于修持的方法不同,分为八条大道,也称八大宗派,有从理入方面的唯识法门,也有从行入方面的止观法门等,直至后来南禅横空出世,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或以细密宗风,或以机锋棒喝,接引后人。
黄文矩在谭空禅师点拨开导之下,对佛法了解越深入,就越发坚定自己的信仰,并按照“信、解、行、证”四字真言来检验自己的所思所行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信者,对佛法的正信也;解者,对佛法义理的正解也;行者,依法修行也;证者,由修行而证果也。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语言,就是:“真信、真懂、真用,真有结果”。
然而,正当黄文矩诚心向佛之时,汉传佛教却迎来了第三次厄难荥阳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80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