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壹 女冠女冠者道教门
壹 女冠
女冠者,女道姑也,女道士之别称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据《旧唐书 则天皇后纪》载:古时女子本无冠,凡有冠者必为女道士,故称女冠。如,唐时女道徒皆戴黄冠。终唐一代,社会上大量女性涌入道观,推其缘由,与道教对女性之尊崇密不可分。
道教门徒以老子思想为指导,标举“上善若水”,崇阴重柔,重视女性,以“母”为初始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老子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其始。”认为,天下万物都有来处,其来处便如人母,即然明白了其母,便可以进而了解他儿子,了解了他儿子,又可以反过来怎样保护他的母亲,守住了源头自然能生生不息、永生不灭。1.【陈鼓应译著《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7页】纵观中国历史,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中华民族影响深且巨,尤以儒、道理论曾为统治者借以治国,显极一时。
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与外来佛教相对抗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它讲道士神仙之术,追尊黄帝老子为教主。2.【聂石樵《唐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至唐代,李氏对道教推之愈隆。唐高祖李渊因老子李耳与自己同姓,便依托附会,自称老子之后,并立老子庙。高宗东封泰山,归途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托言梦见老子,因画老子像,颁行天下,家藏《道德经》,并躬自为其作注。同时,尊老子著作为《道德真经》、庄子著作为《南华真经》、庚桑子之著作为《洞灵真经》、列子之著作为《冲虚真经》,定为士子必读之书。当时两京及各州府皆治道观,据《唐会要》载,长安城内道观多达三十所。道教普及全国,神仙之说风行当时。3.【聂石樵《唐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道教重阴崇柔,致使女官群体壮大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而女冠又以其所居独特人文社会环境加之崇道修性之故,显现出与俗世女子截然相异的生活情貌。女冠其于诗坛之文学文学成就亦独绽异彩。
一 唐以前女冠生活
道教为我国本土宗教,渊源为中国古代文化,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现实,其滥觞与兴衰皆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早期道教形成源自五个方面:首先是古代巫术与原始宗教;其次为神仙传说及方术;再次是老庄哲学与秦汉道教学说;第四为儒学及阴阳五行之说;第五是古代医学和体育卫生知识。4.【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9页】此影响女冠修道生活,使得其多修道炼丹,行医救伤,精研典籍,不涉世事,终老道观。
据宋代李昉等人所编《太平广记》载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唐代以前女道士生活情状多如下:
(一) 食丹辟谷
道教宣扬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白日飞升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东汉王充《论衡 道虚》一文载:“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民间流传,淮南王笃信道教。为求长生不死,寻得八公仙翁,按八公仙翁指导炼制丹药。得药后,刘安吃下,只觉身体轻飘而起,升天仙去。庭院中鸡犬抢食剩下丹药,纷纷凌空而去。另有“嫦娥飞升广寒”、“穆天子传”等传说故事,传诵仙药飞升之事。故事随荒诞,却亦可见道教徒于食丹一事之若鹜之驱。
炼药食丹乃女冠修行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一部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所炼之丹,多以黄金、朱砂、铅按一定比例混合烧制而成。现今看来,朱砂毒性甚强、黄金为极坚硬金属、铅亦有毒性,此三物大量服食会令人中毒,伤人性命。但在当时,崇道者却以其为仙药。据葛洪《抱朴子》卷四《金丹》载:“小丹之下者犹胜草木之上者也。草木者,烧之即尽,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而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5【葛洪《抱朴子》卷四《金丹》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23页】“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乃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6【同上】推其理论,葛洪认为,丹砂和黄金炼而不化,埋而不腐,变化愈奇,光色永驻,以此物来炼身强体,定能得其利。魏晋,人皆谈玄服药,以求远离现实,成仙成神。以后历代,食丹之风不绝,直至宋朝才为世人摒弃。
辟谷,即为拒食谷物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据《太平广记》载,大凡修道有成之女冠,皆不食五谷。“鲁妙典者,九嶷山女官也,生即敏慧高洁,不食荤饮酒。十余岁,谓其母曰:‘旦夕闻食物臭浊,往往鼻脑疼痛,愿求不食。’举家怜之。复知服气饵药之法。”7.【(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六一女仙七12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又有,“王妙想者,苍梧女道士也。辟谷服气,住黄庭观边之水旁,朝谒精诚,想念丹府,由是通感”。8.【(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六一女仙六12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可见,女冠为修炼成仙,须不染尘世污秽,洁其身心,只以服药养气完成。
(二) 尚道苦参
女冠于修道期间,生活艰苦,气氛单调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早期女子崇道多为真心诚意对神仙界之向往,秉心专一,清心寡欲,修道以专。史载,道士和女冠入道,须严格遵守戒律,不得违反。女道士之衣饰用具皆有严格规定,其住处亦要“内外密静”。诵经讲经要求亦严,所受之经,皆要背诵,精熟其意。每月初一、初五、三十,“总集法堂”、“递相简阅”。
(三) 积善修心
早期道教重养心积善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要修炼成仙,即要品德高尚。在道教典籍中要求女子入道后,要“道行淳厚”、“营法不私”,要“正直清廉”、“不犯于物”,要“道行高远”、“明闲法教”,要“妙识时务”、“不违经教”,要“勤劳”、“益法门”。
二 唐女冠
道教在唐代,受皇室大力扶持,空前繁荣,道观遍及全国,信徒众多,理论体系日臻完善,道教政治地位亦得到极大提高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唐代社会,女性入道蔚然成风,据《唐六典》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其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9【《唐六典》卷五,中华书局1992年版2331页】女道观愈三分之一,可见女冠数量之巨。纵唐一代,文化兼容并包,思想开放,使得唐女冠显现出异于别代女冠之独特风貌。
(一)唐女冠之独特组成
唐代女冠组成大异之前,其身份高贵,地位尊崇者甚多,为历代罕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新唐书》载。唐代有公主两百一十一位,正式入道,成为女冠者便有一十四位之多,几占百分之六七。其中著名者,如太平、玉真、永嘉公主等。《唐会要》载,公主入道,原有地位特权不变,且可得皇帝优赐。“太极元年,玉真公主入道,进号上清玄都大洞景师”,“兴元元年,楚国公主请为道士,诏可,赐名‘上善’”。10【(宋)宋祁 欧阳修 《新唐书》卷八十三,中华书局2000年1月第一版,第2968页】公主入道,使得其他贵族女子及民间纷纷效仿,女冠数量激增,地位提升。
(二)唐女冠之交际
唐统治阶级极力崇道,文人士大夫积极响应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是故唐代,文人与女冠交往题赠、宴饮游乐之事甚多。唐王建有诗,《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司空曙有诗《题玉真公主池院》: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载,李季兰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道:‘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可见,唐道规宽松开放,女冠可与文人随意交往。交往之余,丰富了女冠精神活动,极大激发创作激情与潜能,抒心成章,化意为诗,为唐朝诗国锦上添花。
(三)唐女冠之文化
唐统治阶者为更好传播道教思想,倡导开坛讲法,为女冠学习道教教义,道教典故,历史哲学知识提供良好条件,大大提升女冠自身修养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研经习道,静坐参修,将己身之体悟付诸笔端,绣绘出别与其他诗作的独特风韵。唐代诗歌震古烁今,光耀四邻。终唐一代,数百年间,诗歌创作始终焕发勃勃生机,高峰绵亘不断,名家辈出,女冠诗作亦得以走向辉煌,多有珍品传世。于唐代女诗人中,薛涛、李季兰、鱼玄机最为著名。1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 北京 1986.11】
贰 李季兰 薛涛 鱼玄机 元淳及其诗作
一 李季兰 薛涛 鱼玄机 元淳四女诗人小序
(一)玄机,出身下层,性聪慧,好读书,极富才情,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婚姻不幸,自伤身世。入道门后,放浪形骸,诗作亦道深旨微,颇显夫子气。尝登崇真观南楼,睹新进士题名,即赋诗曰:“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显其不凡之才气,表其不让须眉之豪气。
(二)薛涛,生于官宦家,风姿雍容、品格高雅,集女冠、歌姬、幕僚于一身,与大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史载,她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又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并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德宗贞元年,节度使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衔,格于旧例,未能,但人皆称其为“女校书”。
(三)季兰,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后为女道士,中唐诗坛享誉盛名,天宝年间,玄宗闻知其诗才,特召赴京入宫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季兰善五言诗,多酬赠遣怀之作。据元辛文房《唐才自传》载,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才貌双全。与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释皎然、名士陆羽、朱放、韩揆、阎伯钧等联系密切。
(四)元淳,生卒年不详,晚唐僖宗年间洛阳女道士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于四女冠诗人中存诗最少,生世亦最不可考,以其诗歌推断,其应活动于唐之伤乱期。
二 唐女冠诗歌创作
唐代诗风盛行,诗人遍布朝野,“妇女奴仆,无不知诗”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唐女冠诗歌创作,其主要成就在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影响巨大。唐女诗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上至后妃、公主、女官,下至民女、女冠、女尼、娼妓,但独女冠诗人享誉盛誉。清彭定球等编著《全唐诗》,收薛涛诗八十九首,鱼玄机诗五十首,李季兰诗十六首,元淳诗两首。又《全唐诗补遗》中收李季兰诗两首,故季兰今存诗十八首。又《俄藏敦煌文献》录元淳诗四首,故今存诗六首。除上述女冠诗人外,《全唐诗》还收入多位女冠诗人作品,共计约一百七十余首。唐代女冠诗人数量之多、作品之丰、艺术成就之高、影响之大,皆为历代冠。
(一)玄机作品
玄机,长安人,咸通中为李亿补阙侍妾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隶咸宜观披戴。有怨李诗,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时京师诸宫宇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唯以吟咏自遣,玄机杰出,多见酬酢云。有诗集一卷,今传。12【傅璇宗《唐才子传校笺》卷八,中华书局,1995年11版 第45页】其作品多情爱思友、酬赠唱和、情寄仙道之作。
1 思友情爱之作
玄机为李亿妾,为其妻不容,受其逼迫压制,出家为道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而李亿之无情懦弱,更使得玄机心灰意冷。于被遗弃前后玄机共给李亿写诗六首:《隔江寄子安》《江头愁望寄子安》《书请寄子安》《情寄子安》《春情寄子安》《寄子安》。
《春情寄子安》
山路奇支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冰销远涧怜清韵,
雪远寒峰想玉姿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虽恨独行冬尽日,
终期相见月圆时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此诗刻画了一位纯情女子形象,相思深深,念意切切,令人为之情动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寄子安》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玄机与李亿分别之后,孤独之中,等待李亿归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诗中“百结愁肠”,相思深深,借酒浇愁,悲悲切切。
对爱情绝望之玄机,被迫出家,与士人交游甚密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不眠长夜,独自面对青灯、残卷,与师长倾吐寂寞、无助、无奈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鱼玄机亦有几首咏物诗,但皆借物抒情、以情寓于物中。
如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卖残牡丹》,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虽写牡丹,却显心声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赠邻女》写于鱼玄机遁入道门,于咸宜观清修之际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自能窥宋玉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何必恨王昌?
清林静观,幽烟紫气,早晚三朝拜,神前一炷香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修道生活,使玄机冷眼尘世情爱,于花酒放纵中掩饰自身之情殇痛楚,寄托际遇,感慨身世。
2 酬赠唱和之作
玄机入道后,相交甚多,与友人唱答之作,词意恣荡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送别》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离别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睡觉莫言云去处,残灯一盏野蛾飞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诗中多藏凄恻哀怨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好友来访,欢喜起自心底,人世欢心相聚,纵为天仙,亦不过如此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玄机一生,情关难过,又自持才貌,性激多刚。其《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诗曰: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诗咏东西千嶂乱,
马随南北一泉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
忽喜扣门传语至,为怜邻巷小房幽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相如琴罢朱弦断,
双燕巢分白露秋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莫倦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何事玉郎搜藻思,
忽将琼韵扣柴关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
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鱼玄机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是左名扬,曾将感情托付于此人,诗中悉数点染了美好记忆、欢乐场景与为之所折射出的情思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悲情女诗人,直至最后依然孤寂,片片诗语中纵横玄机清楚寒苦艰辛之一生。
3 情寄仙道之作
暮鼓晨钟,清斋修道,使得她对人生态度发生转变,诗歌创作境界别意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体悟道教经意之深刻,神仙境界,清幽和谐,诗作更显豁达、超然、哲理深邃。
《遣怀》
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诗中意蕴恬淡高雅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诗酒人生、了无牵挂,娇躯懒起,满目书卷,“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
《访赵炼师不遇》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诗境静谧祥和,清简怡然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药陈茶香,道骨仙风,日影西斜。访友不遇,唯余墙外数支花,红颜笑东风。
(二) 李季兰
季兰名冶,以诗名著于唐代,高仲武评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季兰则不然。形器即雄,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此五言之嘉境也。上方班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刘长卿谓之“女中诗豪”。诗作情怀畅达,风格豪迈,为后世叹。《三峡泉流歌》最富盛名。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中容听不足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情思澎湃,瀚涌跌宕,琴音奇想幻丽,气势凌云,如万马奔腾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季兰《春闺怨》虽是闺怨题材作品,“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借百尺井栏,桃花红粉,写思之深切。腻柔深情中却别有洞天。辽东大漠,边关北海,金戈铁马,万里之间,却是情意相连。看似婉丽却蕴旷远,不失盛唐之音。
季兰存诗虽少,却是篇篇碧玉、字字珠玑,皆为不可多得之珍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中,寄赠送友之作几占半数:《寄朱放(一作昉)》《送韩揆之江西(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送阎二十六赴剡县》《送韩校书》(《寄校书七兄》)《湖上卧病喜陆羽至》,情词并茂,精华摄目。
《送韩校书》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馀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薛涛,字洪度,成都乐伎也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性辨惠,调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旁即,东北走长安道也。往来车马留连。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访,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微之登翰林,以诗寄之曰:“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后胡曾赠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理春风总不知。”涛功为小诗,惜成都笺幅大,遂皆制狭之,不以为便,名曰:“薛涛笺”。且机警闲捷,座间谈笑风生。高骈阵蜀门日,命之佐酒,改一字惬音令,且得形象,曰:“口似没梁斗。”答曰:“川似三条椽。”公曰:“奈一条曲何。“曰:”相公为西川节度,尚同一破斗,况穷酒佐杂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类此特多,座客赏叹。其所作诗,稍欺良将,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辄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匪其人而弃其学哉。大和中,卒。有。《锦江集》五卷,今传,中多名公赠答云。【傅璇宗《唐才子传校笺》卷八,中华书局1995年11月版第53页】 《全唐诗》卷八零三薛涛小传载:“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清人熊惺生亦认为,薛涛“晚年度为女冠,居碧鸡坊,创吟诗楼,偃息其上。”2.【《鸿雪偶存》转引自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17】
《全唐诗》中共收藏薛涛诗89首,其中三首为《试新服裁制初成》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一: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二: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三: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薛涛晚年著女冠服,可知真诚奉道,心之向往,其诗亦应视为女冠诗作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薛涛诗作格调悲怆,咏物之篇抒情作,赠答之章,词意清冷,凄凉寂寞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风》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林梢明淅沥,松径夜凄清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秋泉》
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蝉》
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风吹就枝叶,远闻如人泣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松径半夜是独寂,寂寞是风,寂寞是路,寂寞是松,寂寞亦是诗人之心。秋泉冷涩,似弦音幽咽,青帐影单,长夜难眠,非是心忧却是思愁。所咏为蝉,以蝉自况。蝉声起伏,热闹非常,却是“各在一枝栖”。寂寞孤苦之情现于笔端。
真诚爱情于薛涛总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与爱情之中,薛涛只能品味出“苦涩”二字。《春望词四首》
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二: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春光明媚,淡淡愁思的姑娘姗姗而来,满园春色,花鲜娇艳欲滴,直触其灵魂深处之幽思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触景生情,寂寞惆怅油然而生。薛涛诗酒陪饮,迎来送往,岁月蹉跎,昭华已尽,只得“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清晨梳妆,对镜垂泪,痛苦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诗中薛涛自述悲惨身世,身为歌伎,生于困顿,处于艰辛,生活无定,她便是“一任南飞又北飞”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渴求安适和爱之平凡生活亦不可得。哀楚之痛,一目了然。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酬文使君》
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酬雍秀才贻巴峡图》
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赠苏十三中丞》
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薛涛才华横溢,见识卓异,胸襟广博,气势海纳百川,奔放豪迈与温婉细腻完美相触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宋《薛和书谱》录薛涛行书一卷,中评其“作字无女子气,笔力俊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字如其人,薛涛字刚而有龙气,亦可见其性格之中有“丈夫气”。然时代之惨淡,社会之压抑,身份之低卑,生活之多艰,使得薛涛奋力挣扎亦多感呼吸之艰难,心灵之矛盾、挣扎、痛苦,造就了薛涛诗旷达磅礴之后掩藏之悲凉基调。
品读薛涛之诗,仿佛置身中唐,目睹一位歌妓,一位才女,光艳外表下内心难以言喻之悲哀之情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元淳为四人中存诗最少者,生卒年亦无确定之考,女道士,只知其为唐末年人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全唐诗》卷805中收其诗两首。后于《俄藏墩煌文献》第11册中收得其诗4首,共计6首。
《感兴》
废业无遗迹,仙都寄此身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弟兄俱已尽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松柏问何人?
《寄洛中诸姊》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王卡《唐代道教女冠诗歌的瑰宝》【A】中国道教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2002】
晚唐之期,战乱分离,烽烟四起,诗人孤居异乡心怀故国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依,暮年诗人,却只能“掩泪向南枝”。家园沦丧犹如切肤之痛,锥心之伤,令得诗人白鬓残颜。诗中几多哀愁,“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一语道尽诗人虽托身仙都,却亦无法掩去覆于心头之忧伤。
薛涛、元淳之哀愁诗作令己身之忧患与社会之哀凉相交织,化而为沉郁哀愁之美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美之所以为美,固其摄人心神,固其短暂无匹,如白驹过隙,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哀愁之美是美之瞬间之永恒。
叁:唐女冠对唐诗创作之影响
李氏唐朝推崇道教,使其地位甚隆,道士女冠之地位亦高,皇室公主出家入道,使女冠地位提升河间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唐时女冠多有才华,习经理道使其思精词瀚。女冠诗作首开女冠诗词这一作品范畴,亦得道教文化与诗文创作巧妙相揉,融道家文化与唐宋写作于一炉。道教仙道文化,影响唐诗创作无为明显。道教媚俗享乐主义亦迎合唐时士人精神之需,道教典故词语大量入诗,其所营造之色彩斑斓之仙道世界亦成为唐诗题材之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清明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且放白鹿青崖间”,李商隐《锦瑟》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之句。道教文化意蕴于唐诗创作中所形成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之特色,对唐诗及后世文学繁荣影响极大。一:开拓唐诗表现领域。二:丰富唐诗表现手法。三:充实唐诗审美情趣。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89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