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并非西夏国教,为何地位非常高,受到皇室特殊照顾?:张掖道教道家佛教
在宋朝统治时期,在华夏大地的西北地区,西夏国迅速崛起张掖道教道家佛教。从北宋王朝统治的中前期,到南宋王朝统治的后期,西夏国一直是西北地区的霸主。对于西夏国,很多人存在偏见,认为西夏国是一个类似于绒毛饮血的野蛮国家。其实,并不是这样。西夏国拥有自己的文化,其中包括宗教。虽然,佛教不是西夏的国教,但在西夏境内拥有极高的地位。那么,佛教在西夏境内到底受到了哪些优待呢?今天,我们聊聊西夏和佛教的关系。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在传入我国的初期,很多教义和观点与我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存在明显的矛盾张掖道教道家佛教。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吸纳了很多中土文化。因为,在佛教的教义中,能够看到与道教非常相似的内容。截止三国鼎立时期,佛教在中土的传播还并不理想。但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各地百姓开始寄托于宗教,因此,佛教开始迅速传播。
在影响力和信徒数量上,佛教开始逐步超越了道教张掖道教道家佛教。当时,佛教和道教进行了好几次大辩论。进入隋唐时期,由于大多数皇帝信奉佛教,例如武则天等等,直接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在中原王朝,管理佛教、道教等宗教事务的机构等级并不高,隶属于礼部的下属机构之一。党项族是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部落之一,在唐朝统治的末期,党项族迅速崛起,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赏赐和册封。
宋朝建立以后,利用10多年的时间,逐步统一了南北各个割据政权张掖道教道家佛教。但宋朝并不是大一统王朝,因为宋朝仅仅统一了中原王朝的大部分传统势力范围。在宋朝的北方,大辽国雄踞北方,对宋朝虎视眈眈。在西南方,大理国割据一方,宋朝无可奈何。在宋朝的西北方,党项部落在逐步崛起,历经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三代首领以后,党项部落已经控制了西北大片地区。在宋仁宗在位时期,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政权。
党项原本是宋朝名义上的藩属,李元昊公开称帝,等于打了宋朝君臣的脸张掖道教道家佛教。宋朝与西夏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宋朝由于各方面的问题,一直处于败多胜少的局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宋元明清历代政权,处于资金的统治需要,对西夏政权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尤其是宋元两朝,甚至称呼西夏为“西贼。”其实,西夏政权也拥有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方面。
在西夏境内,佛教虽然不是国教,但地位非常高张掖道教道家佛教。司是西夏政权的管理机构,其中,中书司和枢密司地位最高,负责西夏国的行政和军事工作。中书司和枢密司属于一等司,此外,还有17个二等司,包括殿前司、御史司等等。其中,包括三个管理宗教事务的功德司,分别是:道士功德司、僧人功德司和出家功德司。由此可见,西夏国对宗教事务看的非常中,从三司的编制和规模来看,佛教明显高于道教。
在西夏的法典《天盛律令》中,关于宗教的条令多达23条,总计3000多字张掖道教道家佛教。在唐朝的《唐律》和宋朝的《宋刑统》中,关于宗教事务的记载非常少。按照西夏《天盛律令》的严格规定:“诸人佛像、神帐、道教像、天尊、夫子庙等不准盗损灭毁。”尤其是针对“盗毁佛神地墓门”等比较恶劣的行为,一旦被朝廷发现,无论身份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西夏政权起初没有文字,对于佛教的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张掖道教道家佛教。除此之外,大量的佛教书籍存放在宋朝境内的各个寺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文书籍,在宋夏战争第一阶段结束以后,西夏曾经前后6次派人前往宋朝,搜集《大藏经》的佛教书籍。在西夏文字出现以后,逐步翻译成为西夏文。
由于《大藏经》非常复杂,从李元昊称帝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大藏经》翻译成西夏文的工作张掖道教道家佛教。整整翻译了59年,在夏崇宗在位时期,翻译工作才基本完成,总计翻译了3000多卷。由此可见,西夏高层对佛教的投入非常大,甚至很多西夏上层贵族都属于虔诚的佛教徒。西夏政权建立之前,党项首领李继迁、李德明都曾专门派遣特使前往五台山进香,对五台山非常尊敬。但是在宋夏战争爆发以后,西夏无法再派遣特使前往五台山。因此,西夏在贺兰山修建了一座西夏版的五台山寺,当时被称为北五台山寺。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北魏政权开始在甘肃敦煌地区开凿洞窑,俗称为敦煌莫高窟张掖道教道家佛教。在唐朝统治的中前期,由于唐朝皇帝普遍信奉佛教,敦煌莫高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从安史之乱以后,由于藩镇割据严重,唐朝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继续修建莫高窟。在唐朝统治的后期,吐蕃政权逐步占领了西北地区,唐朝的边境线退守到了灵州一线。
在唐朝末期军阀混战和五代十国时期,各个政权都没有精力继续扩大莫高窟张掖道教道家佛教。西夏政权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步占领了甘州、沙州、瓜州、肃州等地。由于佛教在西夏拥有很高的地位,从西夏统治的前期开始,西夏已经开始在莫高窟重新开在各种洞窟。西夏称呼这些洞窟为“圣宫,”可见地位之高。经过统计,在敦煌莫高窟大大小小的洞窟中,有将近100个属于西夏时期开凿建设的。按照西夏《天盛律令》的规定,民间建筑物严禁使用龙凤作为装饰。
但是在西夏开凿的各种洞窟中,经常看到龙凤的样式张掖道教道家佛教。由此可见,这些样式得到了西夏高层的统一,甚至是西夏皇室的御用工匠们设计的,因为设计手法和西夏皇宫的样式如出一辙。西夏作为一个西北地区的政权,总人口只有200多万,财力物力都非常有限。与宋朝、辽国、回鹘、青唐吐蕃等政权对抗的同时,还需要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凿一系列的洞窟。
从这一点来看,西夏高层对佛教推崇至极张掖道教道家佛教。在13世纪前期,由于战火的影响,曾经雄踞西北的西夏国灭亡,各种文献资料被付之一炬。因此,后人丧失了进一步了解西夏国的机会。鉴于中原历代王朝正统地位的需要,对西夏的评价做不到认真可观。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我们现在只能从历史文献的残垣断壁中寻找关于西夏国各方面的历史。除了佛教,西夏国对道教等其他宗教也非常尊敬,只是地位不如佛教那么高。
本文链接:https://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90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